创作主体论论文-王艳,刘振良

创作主体论论文-王艳,刘振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创作主体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刘熙载,《艺概》,创作主体论

创作主体论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刘振良[1](2019)在《“文,心学也”——刘熙载创作主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熙载注重创作主体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提出"文,心学也"创作主体理论。在此核心观点下,论及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相辅相成的叁个阶段——"包诸所有"、"物我摩荡"、"空诸所有",并从持志、修德、养气、炼识四个方面强调创作主体素质的丰富与提升。(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9年06期)

胡国枫[2](2019)在《木心创作主体论:人格即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木心先生认为人格即风格。他说:"欠缺内涵的人格,即不足持久的风格。"就世界范围来说,一个时代会产生许多个艺术生产者,他们的艺术才华为世人所赞赏,但是未必每一位作家都有人格上的艺术魅力,或者即便有,也很少有人一生都在奉行一种艺术信仰。在木心先生看来,这样的创作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伟大的艺术家,人格上的欠缺最终使自己的艺术作品难以形成持久的艺术风格。一、艺术人格——高度自觉的世界观第一,作家要有统摄自身创作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木心认为作家的认识论是: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本文来源于《名家名作》期刊2019年06期)

刘香君[3](2019)在《康德关于“天才”的创作主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的天才研究从主体性基础和目的论原则出发,"天才"服务于其艺术哲学观,他将自然与艺术结合起来,认为自然赋予天才规则创造美的艺术,在康德看来,天才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独创性,二是典范性。天才有其独特的心理运行机制,主要由知性、想象力、审美理念构成。美的艺术的作品是在看似矛盾的天才与鉴赏力两者的合规律统一协作下产生的。(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19年05期)

杨朝蕾[4](2015)在《魏晋南北朝论体文创作主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论体文创作主体遍及整个士族社会,参与者众多,身份不一,背景各异,其品行才学亦有各种类型。其心理特征则主要表现为独立的人格、攻击性气质、开阔的格局与求异思维四个方面。魏晋南北朝论家将其人生智慧、理性思辨与艺术才华凝结为思虑精湛的论作,前代后世莫与比隆。(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赵晓丛[5](2014)在《“志、旨、才、气”——刘熙载创作主体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熙载注重观照创作主体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并从人格修养、主体情感特征和艺术修养等方面开掘主体精神。他认为,创作主体所持之"志"与所具备的"气"奠定了艺术作品的根本基调,同时强调主体才情的重要性,又表现了关注现实生活与回归自然的旨趣,从而为创作主体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赵晓丛[6](2013)在《“文为心学”——刘熙载的创作主体论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熙载的美学思想丰富多彩,他堪称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者。他一向重视人的主体性地位,而"文,心学也"即是他对创作主体论的最佳诠释。刘熙载的创作主体论以心为本,强调主观情志的核心地位,又以"清而厚"为审美理想。刘熙载这一理论观点既是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经验的总结,又为现代文艺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刘江[7](2012)在《文学社会学视域中的工农兵文学创作主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农兵文学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的文学作者,而是须取得思想认同的专业文学工作者和工农兵业余作者。他们从事的不是个人的写作,而是工农兵的阶级写作。他们作品产生的动因不是情感动因,而是思想动因。同时,他们必须十分重视作品的社会效果。他们实际上不是创作的主动者,而是创作的被动者。这是由倡导者的政治文学观所决定的。这种文学观的创作主体观,导致了文学的趋同化现象,但又对当时的革命起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同时,建国后的工农兵文学创作主体,也在努力改变创作的被动地位,创作了一批有文化意蕴的作品,完全否定它们是不公允的,也是不科学的。(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郑彦[8](2012)在《《蕙风词话》创作主体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蕙风认为创作是以"吾言写吾心",对于创作"吾"这一主体的探讨也尤为重要,本文就主要论述创作主体的内在规定:"天资"与外在补充:"学历"、"襟抱"。(本文来源于《文学界(理论版)》期刊2012年04期)

刘连杰[9](2012)在《现象学创作主体论——对梅洛-庞蒂《塞尚的疑惑》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梅洛-庞蒂的《塞尚的疑惑》是其早期有关艺术理论的论文,主要是运用其知觉现象学的思想重新阐述创作主体的问题。在他看来,对于创作主体,我们既不能在其创作之前用他的生活经验来"解释"他的创作,也不能在其创作之后用他对其作品的辩解来"分析"他的创作,只有"悬置"一切先入之见,"描述"他的创作过程,"描述"作品在这一过程中的显现,我们才能理解他的创作的意义。因此,创作主体只有参与到作品中才能和作品一道显现出来,这一"参与"要求创作主体必须是有身体的存在和共他人的存在。(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2年01期)

高娃[10](2011)在《浅谈《书谱》创作主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孙过庭《书谱》是书法美学史上一部重量级着作,创作于初唐,可谓承载前贤思想之精华,开启后人书学之道路,书法爱好者无不品读细究之,因此其学术成果甚多。本文仅从创作主体角度探究了书法家完美人格的修养,是前往艺术最高境界的通途。(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期刊2011年09期)

创作主体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木心先生认为人格即风格。他说:"欠缺内涵的人格,即不足持久的风格。"就世界范围来说,一个时代会产生许多个艺术生产者,他们的艺术才华为世人所赞赏,但是未必每一位作家都有人格上的艺术魅力,或者即便有,也很少有人一生都在奉行一种艺术信仰。在木心先生看来,这样的创作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伟大的艺术家,人格上的欠缺最终使自己的艺术作品难以形成持久的艺术风格。一、艺术人格——高度自觉的世界观第一,作家要有统摄自身创作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木心认为作家的认识论是: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创作主体论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刘振良.“文,心学也”——刘熙载创作主体论[J].唐山文学.2019

[2].胡国枫.木心创作主体论:人格即风格[J].名家名作.2019

[3].刘香君.康德关于“天才”的创作主体论[J].南方论刊.2019

[4].杨朝蕾.魏晋南北朝论体文创作主体论[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赵晓丛.“志、旨、才、气”——刘熙载创作主体论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

[6].赵晓丛.“文为心学”——刘熙载的创作主体论探微[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3

[7].刘江.文学社会学视域中的工农兵文学创作主体论[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郑彦.《蕙风词话》创作主体论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

[9].刘连杰.现象学创作主体论——对梅洛-庞蒂《塞尚的疑惑》的解读[J].当代文坛.2012

[10].高娃.浅谈《书谱》创作主体论[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

标签:;  ;  ;  

创作主体论论文-王艳,刘振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