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增韧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碱处理,改性,竹纤维,水泥石
增韧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刘萌,杨元意,程小伟,周松[1](2014)在《碱处理改性竹纤维增韧固井水泥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井水泥石是脆性材料,井下易脆性破坏而影响油气开采,因此开展了竹纤维增韧水泥石研究。用NaOH溶液对竹纤维表面改性;考察改性竹纤维对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分析、热重分析和微观形貌分析竹纤维的亲水性和分散性改善原因;对掺入改性竹纤维前后水泥石进行微观形貌对比,探讨其增韧机理。结果发现,(1)10%NaOH溶液处理24 h后,微观形貌观察(SEM)可知改性后竹纤维表面胶质被除去,极性降低,其亲水性和分散性得到改善;(2)掺入0.5%改性竹纤维后水泥石折压比提高100%,弹性模量降低31%,明显增韧;(3)竹纤维增韧水泥石的机理在于改性后竹纤维与水泥基体粘结强度提高,纤维在水泥石晶体间起"搭桥"作用,纤维与水泥水化物之间紧密粘结起"拉筋"作用。(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4年13期)
黄艳竹[2](2012)在《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纤维界面处理及直拉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界面性能对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呈现超高韧性的决定性作用,本论文研究从改善界面性能为基点,采用四种不同油剂处理纤维表面测试其改善后的力学性能,包括基本力学性能参数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断裂能,分析研究水胶比、纤维体积掺量、油剂种类因素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能直接反映韧性性能的直接拉伸强度测试方法,测试了不同水胶比和龄期下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直接拉伸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同种水胶比条件下,随着PVA纤维体积掺量从无到有依次增加,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先降低后增加,抗折强度和断裂能不断增加,但其增长幅度降低;同种PVA纤维体积掺量条件下,随着水胶比由0.27到0.45增加,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以及抗压强度不断降低,但其断裂能却增加;而空白砂浆组的断裂能随着水胶比不断降低,反而升高;PVA纤维经过不同的油剂处理后,产生不同的作用。其中,油剂A对改善界面作用不明显,降低了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及抗压强度;油剂B对纤维-基体界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提高了其抗折强度及低水胶比基体的抗压强度;油剂C对纤维-基体界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了其抗折强度以及低水胶比基体的抗压强度和断裂能;油剂D大大降低了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及断裂能,却提高了其抗折强度;由上可知,油剂C的处理效果最优,低水胶比的基体-纤维处理后,力学性能较好;油剂的润滑作用,不仅可以降低了纤维-界面之间的粘结力,同样可以降低基体本身的粘聚力;油剂对低水胶比基体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明显要高于对高水胶比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高水胶比(0.45)的纤维-基体界面用油剂进行改善,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论文作者推测高水胶比(0.45)的纤维-基体界面不需要油剂进行改善,而在0.45-0.36之间的存在一个临界的界面粘结力,是不需要降低界面粘结力的最高值;PVA纤维掺量对拉伸强度的影响,当水胶比为0.45时影响不明显,但是对应变硬化现象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纤维掺量增加,应变硬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水胶比为0.36时,PVA纤维掺量对拉伸强度增加,其应变硬化现象增强,即提高PVA纤维掺量,是提高其拉伸性能的关键;龄期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随着龄期的增加,水胶比为0.36和().45时,试件拉伸强度波动式下降;另一方面,随着龄期的增加,试件荷载-变形曲线硬化阶段起伏度减小趋于稳定,但这有待进一步探明;随着龄期的增加,水泥水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基体的粘结力也随之增加,而PVA纤维表面化学粘结力的形成及变化规律不确定,以致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规律不明显,有待于进一步微观结构的探明及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2-06-01)
[3](2009)在《偶联剂处理玻璃微珠对环氧树脂增韧效果明显》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能、力学性能、耐化学品性能、电气性能、工艺性能等,因而应用极为广泛,但纯环氧树脂固化物脆性较大是其软肋,限制了它的更广应用。国内外已研究成功很多增韧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刚(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09年02期)
[4](2009)在《大分子偶联剂处理纳米SiO_2增韧效果显着》一文中研究指出氰酸酯树脂(CE)系指含有至少两个氰酸酯基团(-O-C≡N)的酚衍生物,在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叁聚反应,逐步生成含有叁嗪环网络结构的大分子,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的高性能热固性树脂。上海华泓海化工有限公司已有氰酸酯树脂产品。氰酸酯树脂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耐热性、介电性、极低吸水性、很小收缩性,及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固化温度180~200℃,工艺性与环氧树脂类似、因而在航空航天承载结构件中,高性能电子印制线路板、透波及隐形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氰酸酯单(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09年01期)
王晓丽,朱一民,韩跃新,袁致涛[5](2008)在《表面处理剂对硫酸钙晶须/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增韧(Ⅰ)》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两种表面处理剂对硫酸钙晶须进行改性,并将其添加到聚丙烯(PP)中制备出了硫酸钙晶须/PP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将硫酸钙晶须引入聚丙烯体系后,聚丙烯的冲击强度有显着提高;采用钛酸酯NDZ-401对硫酸钙晶须进行改性时,当晶须的质量分数为10%时,体系的冲击强度能提高85%以上.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形貌和硫酸钙晶须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表面处理能够促进硫酸钙晶须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很大程度上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改善材料的韧性.表面处理剂对PP/硫酸钙晶须复合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增韧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10期)
张志升,苏剑生,肖云,付挥,贾爽[6](2008)在《IPS-Empress 2玻璃陶瓷不同表面增韧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IPS-Empress2玻璃陶瓷断裂韧性的影响。方法:模拟口腔潮湿的环境下,对IPS-Empress2玻璃陶瓷进行抛光、上釉、离子交换不同表面处理,采用压痕法(IM)求得不同表面处理后材料的断裂韧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表面处理后陶瓷表面形态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材料晶相改变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能谱分析仪对材料元素含量改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处理方法与对照组之间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处理组间比较,上釉组与抛光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离子交换组与抛光组,上釉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表面离子交换增强技术能显着增加IPS-Empress2玻璃陶瓷断裂韧性。其增强效果均优于表面抛光和上釉。表面离子交换组处理后陶瓷材料内部晶体含量增加,表面Na+被K+置换。(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姚薇,黄佃平,赵永仙,邵华峰,黄宝琛[7](2008)在《釜内增韧PP橡胶组分序列结构~(13)C-NMR谱数据的统计理论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用Bernoullian模型和Markov模型统计公式对10组釜内增韧PP橡胶组分(乙丙共聚物)13C-NMR谱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由其所得方差值可知,所有样品中的橡胶组分数据均不符合Bernoullian模型,而符合一级Markov模型;然后用Markov模型的统计公式计算,画出共聚物乙烯、丙烯的数量和质量分布曲线,由此可直观地比较各样品的组成分布;同时定量给出了共聚物数均和重均链段长度、链段分布指数及长链段的含量。(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8年03期)
邱健,范萍,徐闻,刘鹏波[8](2007)在《SEBS的臭氧处理及增韧PA6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臭氧处理对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分子结构及其极性的影响,并对臭氧处理SEBS增韧PA6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臭氧处理可在SEBS分子链上引入羰基含氧基团,臭氧处理的SEBS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表面能提高,极性增大。与PA6/SEBS体系相比,PA6/臭氧处理SEBS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其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大幅度提高。(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2007年02期)
王伟,黄健,张云灿[9](2006)在《偶联剂处理超细CaCO_3增韧HDPE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合成的异氰酸酯偶联剂,对超细碳酸钙(CaCO3)进行了表面处理,考察了处理后CaCO3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增韧效果。FTIR,SEM及力学性能测试等结果表明,异氰酸酯偶联剂在CaCO3表面产生了化学偶联作用,并且异氰酸酯偶联剂与钛酸酯偶联剂共用时有协同作用。在CaCO3临界质量分数为40%时,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43.2kJ/m2,同时材料的刚性能够基本保持。随着CaCO3含量的变化,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与冲击强度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认为CaCO3粒子周围存在的塑性界面过渡区,是导致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冲击强度提高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2006年03期)
严满清[10](2003)在《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处理及其增强增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机纳米粒子是特征纬度尺寸在纳米数量级的粒子,是一种介于宏观固体和分子的亚稳中间态物质。它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无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复合形成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成为当前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显示了良好的开发与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无机纳米粒子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极易相互团聚,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纳米效应。因此降低纳米粒子的表面能,提高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减弱纳米粒子的表面极性是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本论文采用偶联剂KH570对纳米粒子进行改性,使之键接于纳米粒子表面后,获得烷基化纳米粒子;然后在烷基化纳米粒子表面通过单体MMA的原位聚合,接枝聚合物PMMA,实现聚合物包覆纳米粒子获得复合纳米粒子,以达到纳米粒子的聚合物包覆改性。 本工作选用零维纳米材料(SiO_2 and CaCO_3)和一维纳米材料(凹凸棒土棒晶),对它们进行偶联剂或聚合物包覆改性后,分别与聚合物(聚丙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进行复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实验表明: (1) 红外(FTIR)和能谱(XPS)的分析证明了纳米粒子表面成功地键合了偶联剂KH570并在此基础上接枝了大分子PMMA,实现了纳米粒子的聚合物包覆。其中偶联剂KH570在纳米粒子和大分子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2) DSC和XRD测试同时显示:未经处理的纳米粒子与烷基化纳米粒子与PP复合后对PP基体的结晶行为影响不大;而复合纳米粒子与PP基体复合后诱发了β-PP晶的形成,而且β-PP晶的含量竟高达69.3%。通过XRD测试我们发现,纳米粒子、烷基化纳米粒子和复合纳米粒子对结晶型聚合物(PE和PP)的微晶尺寸有着不同的作用。 (3) 与纳米粒子相比,烷基化纳米粒子与复合纳米粒子改善了聚合物基体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复合粒子的添加,使基体缺口冲击强度有着较大的提高。 (4) 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缺口冲击的断裂形貌,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粒子和复合纳米粒子的分散情况和粒径的大小;通过超薄切片法研究复合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 (5) 用DSC手段研究了聚丙烯/凹土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与纯聚丙烯进行比较。用DSC研究了纳米粒子对聚氯乙烯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不同影响。(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3-05-01)
增韧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界面性能对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呈现超高韧性的决定性作用,本论文研究从改善界面性能为基点,采用四种不同油剂处理纤维表面测试其改善后的力学性能,包括基本力学性能参数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断裂能,分析研究水胶比、纤维体积掺量、油剂种类因素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能直接反映韧性性能的直接拉伸强度测试方法,测试了不同水胶比和龄期下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直接拉伸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同种水胶比条件下,随着PVA纤维体积掺量从无到有依次增加,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先降低后增加,抗折强度和断裂能不断增加,但其增长幅度降低;同种PVA纤维体积掺量条件下,随着水胶比由0.27到0.45增加,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以及抗压强度不断降低,但其断裂能却增加;而空白砂浆组的断裂能随着水胶比不断降低,反而升高;PVA纤维经过不同的油剂处理后,产生不同的作用。其中,油剂A对改善界面作用不明显,降低了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及抗压强度;油剂B对纤维-基体界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提高了其抗折强度及低水胶比基体的抗压强度;油剂C对纤维-基体界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了其抗折强度以及低水胶比基体的抗压强度和断裂能;油剂D大大降低了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及断裂能,却提高了其抗折强度;由上可知,油剂C的处理效果最优,低水胶比的基体-纤维处理后,力学性能较好;油剂的润滑作用,不仅可以降低了纤维-界面之间的粘结力,同样可以降低基体本身的粘聚力;油剂对低水胶比基体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明显要高于对高水胶比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高水胶比(0.45)的纤维-基体界面用油剂进行改善,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论文作者推测高水胶比(0.45)的纤维-基体界面不需要油剂进行改善,而在0.45-0.36之间的存在一个临界的界面粘结力,是不需要降低界面粘结力的最高值;PVA纤维掺量对拉伸强度的影响,当水胶比为0.45时影响不明显,但是对应变硬化现象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纤维掺量增加,应变硬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水胶比为0.36时,PVA纤维掺量对拉伸强度增加,其应变硬化现象增强,即提高PVA纤维掺量,是提高其拉伸性能的关键;龄期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随着龄期的增加,水胶比为0.36和().45时,试件拉伸强度波动式下降;另一方面,随着龄期的增加,试件荷载-变形曲线硬化阶段起伏度减小趋于稳定,但这有待进一步探明;随着龄期的增加,水泥水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基体的粘结力也随之增加,而PVA纤维表面化学粘结力的形成及变化规律不确定,以致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规律不明显,有待于进一步微观结构的探明及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韧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明,刘萌,杨元意,程小伟,周松.碱处理改性竹纤维增韧固井水泥石研究[J].功能材料.2014
[2].黄艳竹.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纤维界面处理及直拉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3]..偶联剂处理玻璃微珠对环氧树脂增韧效果明显[J].粘接.2009
[4]..大分子偶联剂处理纳米SiO_2增韧效果显着[J].粘接.2009
[5].王晓丽,朱一民,韩跃新,袁致涛.表面处理剂对硫酸钙晶须/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增韧(Ⅰ)[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张志升,苏剑生,肖云,付挥,贾爽.IPS-Empress2玻璃陶瓷不同表面增韧处理的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8
[7].姚薇,黄佃平,赵永仙,邵华峰,黄宝琛.釜内增韧PP橡胶组分序列结构~(13)C-NMR谱数据的统计理论处理[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
[8].邱健,范萍,徐闻,刘鹏波.SEBS的臭氧处理及增韧PA6的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7
[9].王伟,黄健,张云灿.偶联剂处理超细CaCO_3增韧HDPE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6
[10].严满清.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处理及其增强增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