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形状因子论文-王安,丁晓迪,马旭,陈颖佳,周海波

改进形状因子论文-王安,丁晓迪,马旭,陈颖佳,周海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改进形状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密播种,钵体秧盘,质量检测,图像处理与识别

改进形状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安,丁晓迪,马旭,陈颖佳,周海波[1](2015)在《基于改进形状因子的钵体秧盘播种质量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超级稻育秧播种过程按"穴粒数"播补种的思路,需要对播种钵体秧盘上每个穴位的种子数进行精确检测。传统的单一面积法和平均灰度值法虽然简单,但检测精度较低,无法准确识别每个穴位种子粒数,最终影响播种质量。考虑到种子单个连通区域的形状参数与粒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形状因子的钵体秧盘播种质量检测方法。首先采用RGB加权法对彩色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Otsu分割阈值算法进行二值化,形态学算法进行去噪;再利用掩膜定位技术提取出秧盘中每个穴位内的种子图像并进行连通域检测,测量单个连通域的面积、周长、最小外接多边形面积等参数,计算出改进后的形状因子,结合单连通域面积大小,完成单个连通域种子0粒(含杂质)、1粒、2粒、3粒、4粒及以上情况的检测,并通过累加实现穴粒数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单个连通域内种子数在0~3粒时识别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4粒以上种子的识别率达到90%;穴粒数的平均检测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每幅图像平均处理时间为0.518 s,满足在线检测的需求,为后续播补种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王庆利,姜晓彤,赵正旭[2](2009)在《对辐射度算法中形状因子计算方法的改进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形状因子的求解是辐射度算法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常用的解法是建立在Nusselt相似性理论基础上的半立方体和半球体模型。当应用于复杂的场景时,这些算法在计算效率和精度方面均存在不足。引入BSP树用于面片的可见性判断,采用自适应方法进行面片细分,并对投影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完善了形状因子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由此获得的辐射度光照效果图有了明显的改善。(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汪尊伟,柳继锋[3](1997)在《中子—质子形状因子参量与叁秩可分势参量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子—质子形状因子参量与叁秩可分势参量的改进汪尊伟(徽州师专黄山245021)柳继锋(广西师大桂林541004)在质子—质子碰撞的实验资料里[1][2],发现其数据的误差相对很小、很可靠,且也易于获得。但中子—质子碰撞的数据却并非如此,而是十分不确定...(本文来源于《广西物理》期刊1997年04期)

刘辉,骆赞椿[4](1994)在《用改进的形状因子法推算液体混合物的粘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Ely的形状因子法引进编心因子修正,同时采用新的改进Rackett方程混合规则推算液体混合物密度。改进后的形状因子法在精度上有了显着的提高并能适用于极性系统。不同温度下26个二元系513个粘度数据及3个叁元系36个粘度数据的预测结果,其绝对平均百分偏差(ADD)分别为3.11%和3.17%。(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改进形状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形状因子的求解是辐射度算法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常用的解法是建立在Nusselt相似性理论基础上的半立方体和半球体模型。当应用于复杂的场景时,这些算法在计算效率和精度方面均存在不足。引入BSP树用于面片的可见性判断,采用自适应方法进行面片细分,并对投影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完善了形状因子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由此获得的辐射度光照效果图有了明显的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进形状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安,丁晓迪,马旭,陈颖佳,周海波.基于改进形状因子的钵体秧盘播种质量检测方法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5

[2].王庆利,姜晓彤,赵正旭.对辐射度算法中形状因子计算方法的改进及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9

[3].汪尊伟,柳继锋.中子—质子形状因子参量与叁秩可分势参量的改进[J].广西物理.1997

[4].刘辉,骆赞椿.用改进的形状因子法推算液体混合物的粘度[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4

标签:;  ;  ;  ;  

改进形状因子论文-王安,丁晓迪,马旭,陈颖佳,周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