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栓(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11-083-02
毋庸讳言,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饱受诟病。教育不公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高收费乱收费、学生质量下降、师德师风滑坡等等,甚至有的网站将教育列为十大缺德行业之首。我国的教育改革已到了十字路口,亟需从思路上进行突破。
现在的学生,包括大学生,无论道德品质还是素质质量都下降了。时下的教育,只是"智育第一",唯以分数论英雄,素质教育空喊了多年,就是没有多少人乐意重提毛主席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论述,结果素质就单单成了智力素质,甚至把智力素质也简单化了应试素质。题海战术让学生身心交瘁,分数至上让老师身心疲惫,招考以分数划线让学校臭名昭著。且不说德育、体育、美育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漠视,培养出来的高才生难以经风雨,难以有高超的创造力,怎能担当起治国安邦的大任!甚至个别安身立命都成问题了。
重视文化教育,忽视思想教育;只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只重视课堂教育,不重视课外教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实践能力严重不足,理论脱离实际,极不适应社会需求。这样的教育方针是与生产劳动严重脱节的,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有理论无技能,有知识无思想,有理想无意志。轻视劳动,轻视群众,轻视基层。无论从总体还是个体上看,可以说德智体美劳五项素质中,只有"智"尚可,德体美劳基本上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不如人意处。
任何改革,思路和方向都是根本性问题,思路和方向正确,改革就会事半功倍,得到群众的拥护。反观现在的教育改革,背离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出现教育产业化、教育贵族化等诸多问题。可悲的是,很多人在反思教育问题的时候,还不敢触及教育思想这个根本,仍然拘泥于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如果不在教育思想上拨乱反正,只在个别领域和问题上零敲碎打,教育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
对照现实和学习毛泽东教育思想,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毛泽东教育思想仍然是我们教育改革的灯塔,没有人可以超越,任何人都不能否定。
从教育角度看,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主席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章。
一、在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上,强调教育的政治和社会教化功能
国外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实现人的转化。这话不无道理。实现由几千年封建制度下的依附性的人转变为自觉的、独立的人,其前提是精神和思想的转变。毛泽东认为教育恰恰在完成这种转变、培养造就无产阶级新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他一生致力于人的改造,致力于培养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精神和反抗意识的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育,突出政治和社会教化功能,也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必然要求。为强化这种认识,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更进一步将"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列为了党的教育工作的方针。到了"文革"中,毛泽东更明确提出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强调学生应该多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不能死读书,不能做书呆子。
二、毛泽东始终强调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办学方针,要求办教育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民主革命时期,他提出教育要为工农兵服务,要从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和自愿出发办教育,主张办教育要有国家办学和调动人民群众办学的两个积极性,要求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建国后,毛泽东强调农村办学应采取多种形式。1956年,他提出,除了国家办学以外,必须大力提倡群众集体办学和勤工俭学。在办学原则上,他系统提出了要将统一性与多样性、普及与提高、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在办学形式上,他提倡国家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教育、自学并举,免费与不免费的教育并举。
三、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上,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贯穿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始终。建国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就对这一问题有过明确阐述,建国后他对这个问题更加重视,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他说,"许多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不成的,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农民学习"。在1958年的一次讲话中和在视察天津大学时,他更明确提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彻底打破教育和生产劳动相互分离的局面,缩小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造就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强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增长才干,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在教育目的上,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毛泽东非常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曾多次予以强调。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指出"儿童时期需要发展身体,这种发展要是健全的。儿童时期需要发展共产主义的情操、风格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就是我们时代的德育。""我们所主张的全面发展,是要使学生得到比较完全的和比较广博的知识,发展健全的身体,发展共产主义的道德"。
身体条件是基础,是人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毛泽东于1951年提出了"健康第一"的口号。1953年向全国青年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口号,进一步阐明了三育并重的观点。
关于课程方面,毛主席曾多次批评学校的课程门类太多,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主张加强素质教育。
关于教学方法,毛主席主张教师精讲,引导学生自学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法。他在早年曾指出,旧学校的教学方法是机械的、划一的,使学生陷于被动而全不能自动自发研究,这种方法"践踏人性"、"消磨个性"、"减少性灵"。1929年又归纳出"启发式"等十大教授法。1964、1965年间,他发表多次谈话,提倡启发式教学,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毛泽东要求他们生动活泼地发展,而不是僵化被动的发展,他说:"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蹦蹦跳跳,不然他们就不高兴"。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毛泽东关于德智体必须全面发展的观点,已作为我国教育长期坚持的一条指导方针,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已经并将继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五、在教育对象上,强调受教育权的平等。
毛泽东追求"六亿神州尽舜尧",将党的宗旨明确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都体现了他的社会理想,向世人表明他追求的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平等、自由。在教育观上也是如此,追求受教育权的平等、注重工农兵教育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始终倾力关注和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来说,毛泽东关于教育平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办学模式可以多样化。不仅要办正规的小学、中学、大学,也要办各种业余的小学、中学、大学,不仅要办普通学校,也要办职业技术学校,不仅要办全日制学校,也要办各种半工半读学校。二是办学体制可以多样化。毛主席一贯主张两条腿走路的多种形式办学。主要是可以采取公办、民办相结合,政府办学和集体、工矿、社队办学相结合等办法。提出:"有条件的,应该允许办",并表示同意厂矿、企业、机关办学。三是工农普遍接受教育。
可以说,毛泽东通过实践自己教育平等的思想,初步涤荡和摧毁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根基,使广大人民不仅从社会意义上而且从文化上、精神上站了起来。
重温毛泽东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坚定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培养优秀人才,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极强的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