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汉文小说论文-林香兰

韩国汉文小说论文-林香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韩国汉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爱情传记小说,叙事结构,《娇红记》

韩国汉文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林香兰[1](2019)在《《娇红记》与韩国古代汉文小说《韦敬天传》的叙事结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娇红记》和《韦敬天传》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古典才子佳人小说和韩国古代爱情传记小说的叙事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具有很多相似的特点,特别是才子佳人小说的"相遇—冲突—大团圆"的结构与爱情传记小说的"敞开—关闭—敞开"的构造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不同的作品在具体演绎时各自具有不同的形式,但结构上大体一致。(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孙逊[2](2019)在《韩国汉文小说的“剑侠”书写及其渊源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韩国汉文小说中,有关"剑侠"的书写占去了相当的篇幅,不仅有诸如《五台剑侠传》《剑女》《剑客某小传》《剑僧传》等单篇剑侠小说面世,而且在野谈笔记类和《壬辰录》等有关"倭乱"的小说中,剑侠书写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这些小说除了描写和渲染剑侠出神入化的高超剑术,更着意表现他们快意恩仇、下助庶民、上效邦国等侠义品格,显示了古代韩国民众对于剑侠的追慕和敬仰,既反映了东亚汉文化圈剑侠崇拜的共同文化渊源,又凸现了韩国剑侠书写的本土特色。(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19年03期)

王雅静,李超杰[3](2018)在《堪舆术与韩国汉文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中国道教风水学说影响的古代朝鲜堪舆术,不但浸染着古代朝鲜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且激发了他们以堪舆为主题的汉文小说创作,它不仅渗透于小说的情节构建,还影响着小说的叙事模式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堪舆为主题的韩国汉文小说深受当时社会风气的浸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朝鲜的丧葬文化,宣扬了行善积德等价值理念。(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王雅静[4](2017)在《占星术与韩国汉文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占星术对韩国汉文小说创作多方面渗透,小说的叙事方式、情节构建、人物形象塑造等诸多方面均受到占星术的影响。如韩国汉文小说占星情节的预叙模式、小说的内容和以《玉楼梦》为代表的韩国汉文小说所采用的星宿降凡、历经劫难、回归仙班的圆形结构,以及《玉楼梦》一书的杨曲昌、黄小姐、南蛮王哪吒等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等都与占星学观念密不可分。(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王乙珈[5](2017)在《韩国汉文小说《壬辰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汉文小说《壬辰录》,是以韩国李氏朝鲜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1592-1598年爆发的壬辰倭乱(又称万历朝鲜战争)为史实依据所创作的小说,在朝鲜广为流传。它是古代朝鲜最为着名的汉文小说之一,被誉为朝鲜的《叁国演义》。中国学界目前对《壬辰录》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从史料角度还原小说中的历史事件,或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研究上,对其从文献学角度对各个版本成书的考证、以及将小说文本从思想文化层面加以探究的则相对较少。更为重要的是,《壬辰录》故事有相当一部分与朝鲜文人野谈笔记有密切联系,值得深入探讨。笔者比勘了迄今所见的分属于简本、繁本两大版本系统的六种《壬辰录》版本,并对朝鲜野谈笔记中涉及倭乱的人物故事进行详细爬梳,在版本考察和文学文化解析的基础上,开掘出《壬辰录》以儒家精神为核心的多重社会文化蕴涵。论文正文部分为四章十一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倭乱小说《壬辰录》成书及版本考述”。以文献学角度,探究小说《壬辰录》从纪实文学(倭乱史料、文人传记、辞表奏章等)到简本、繁本两大系统的流变过程,并大致划定成书时间。第二章为“倭乱小说《壬辰录》人物群体研究”。笔者选取了小说中“爱国将领”、“义妓事迹”和“僧兵故事”叁个代表性的人物类别加以考察,揭示了对爱国将领书写的“历史-文学”变异性重构的原因,义妓故事“伦理二难”背后的朝鲜性理学思想和“实学”思潮对朝鲜佛教观念的冲击,以突显《壬辰录》折射出的文化思想因素。第叁章为“《壬辰录》与朝鲜野谈笔记的关联性探究”。《壬辰录》人物故事与朝鲜文人野谈笔记有着密切关联,重出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对《青邱野谈》、《东野汇集》、《锦溪笔谈》等二十余部野谈笔记小说进行爬梳,摘录出涉倭乱事件资料和人物故事,从情节重现、同题异构两大视角,探究朝鲜野谈笔记对《壬辰录》成书独特的文献价值。第四章为“《壬辰录》所反映的多重社会文化内涵”。以朝鲜的“关羽崇拜”及其成因为核心,探讨关羽形象英雄衍化背后的朝鲜民族自尊心理;从小说叙事者“为尊者讳”和“劝谏揭露”的二元补衬,探究儒家理性意识的渗透和矛盾。通过对韩国汉文小说《壬辰录》的研究,可以从小说本事发掘朝鲜民族精神,从故事流变发掘朝鲜士人心态,从文学背景研究中朝文学文化关系,以此揭示《壬辰录》以儒为本的文化蕴涵和当代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铁徽[6](2017)在《汉字词汇在朝鲜半岛的传承与变异——以韩国汉文小说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半岛是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人民利用汉文或悬吐文创造的小说,是域外人士使用汉字能力的佐证,也是汉字在域外传播情况的真实写照。目前韩国的汉文小说保有量居亚洲之首,而以其为底本展开的语言研究却并不多见。因此选取朝鲜时代初期、中期、后期等具有代表性的韩国汉文小说作品,以亲属称谓词语为切入点,管窥汉字词汇在朝鲜半岛传承及变异的原因及特点。(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7年05期)

邓大情[7](2016)在《韩国汉文小说《记闻丛话》中的中国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以来,随着各国交往日益频繁,域外汉籍逐渐引起各国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的强烈关注。域外汉籍的回归以及获取的便利,为国内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基础和更广阔的视野。这些域外汉籍中,除了那些流失在域外的中国古籍或是中国典籍的域外刊本抄本外,还有很多是历史上域外人士用汉文书写的典籍,这些作品既体现了当地国的文化特征,又显示出其与中国乃至汉文化之间的关联。《记闻丛话》是一部比较重要的韩国汉文小说集,其内容丰富,体式庞杂。小说成书于朝鲜李氏王朝时期,生动反映了中国与当时朝鲜的密切联系,具体来说体现在叁个方面:一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对朝鲜半岛的深刻影响,二是记录中朝之间使者的往来活动,叁是描述在壬辰之乱中两国的关系,重点刻画了明朝统帅李如松的形象。(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王雅静,孙逊[8](2016)在《道教神仙思想与韩国汉文小说的“仙遇”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道教思想的传入和传播促进了韩国汉文小说"仙遇"主题的产生,这些小说或状仙界灵境,或写仙人生活,或敍仙凡遇合,多侧面地展现了道教神仙思想在古代朝鲜的存在状态。而仙凡遇合中,无论是人神之恋,还是仙人周穷救济,化解灾难,都表现了韩国民众的世俗愿望。差不多与道教的传入同时,古代朝鲜也较早接受了儒、佛二教的思想影响,并共同融汇于"花郎道"信仰。因此,韩国汉文小说有关"仙遇"题材的作品中,多有释道身份合一,儒道思想互融的内容情节,呈现出鲜明的本土特色。(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史论丛》期刊2016年02期)

周雪萍[9](2016)在《韩国汉文小说《谢氏南征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韩两国陆境毗邻,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韩两国的文化传统影响下,朝鲜李朝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汉文小说作品。《谢氏南征记》就是创作于这时期的优秀中长篇汉文小说。小说通过展现家庭生活中夫妻、妻妾之间的矛盾纠葛,特别是嫡妻与妾室之间的对立与冲突,表现了儒家文化影响下的韩国士大夫阶级的伦理道德观念与家庭理想。《谢氏南征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成就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韩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本文一共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课题的创新性;第二章是研究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谢氏南征记》的创作动机与在韩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并对《谢氏南征记》现有版本进行概述。第叁章主要分析《谢氏南征记》的主题思想,着重分析《谢氏南征记》所体现的家庭矛盾及所引发的家庭乱象;第四章对《谢氏南征记》的创作艺术做具体的分析;第五章对《谢氏南征记》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做简要论述。最后得出结论,《谢氏南征记》是在东亚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的双重文化氛围中,吸收中国古典小说和韩国古典小说创作经验而创作的一部标志韩国小说走向成熟的中长篇小说杰作。(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0)

马高丽[10](2015)在《韩国汉文小说中的华夷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的华夷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一种“华夏文化优越论”的观念。朝鲜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深受中国华夷思想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朝鲜王朝实录》等正史文献中,还生动地体现在其创作的汉文小说当中。本文分叁章研究韩国汉文小说中的华夷思想。第一章,在简要论述中国古代华夷思想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之上,重点分析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华夷思想在朝鲜的传播情况,即“慕华事大”,“尊周攘夷”。第二章,为本文论述的关键部分,主要探讨华夷思想在韩国汉文小说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对小说的研读发现,其体现出关于华夷思想的主要特征有:“慕华事大”、“夷夏之别”、“尊周攘夷”、“以夷制夷”。第叁章,对中朝两国华夷思想进行比较,发现:中朝皆强调“夷夏之别”,但中国尤严文化之别,遂可“用夏变夷”,而朝鲜在明清鼎革后,尤强调民族之别;中朝皆主张“尊周攘夷”,但中国在宣扬“尊周攘夷”的同时,亦重视“春秋大一统”,而朝鲜在明清易代后,朝鲜上下大讲尊周,有意忽视清朝的大一统地位,掀起“尊明贬清”的思想潮流;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中朝华夷思想均有所嬗变,即“以夷制夷”思想的出现,其间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最后得出结论,李朝时期是韩国汉文小说创作的鼎盛时期,深受时代思想风气的影响,该时期中国华夷思想在朝鲜的传播、发展情况亦折射在韩国汉文小说当中。本文研究韩国汉文小说中的华夷思想,不仅是对研究儒家文化在周边各国传播情况的一种补充,也是对学界研究华夷思想材料的一种拓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韩国汉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韩国汉文小说中,有关"剑侠"的书写占去了相当的篇幅,不仅有诸如《五台剑侠传》《剑女》《剑客某小传》《剑僧传》等单篇剑侠小说面世,而且在野谈笔记类和《壬辰录》等有关"倭乱"的小说中,剑侠书写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这些小说除了描写和渲染剑侠出神入化的高超剑术,更着意表现他们快意恩仇、下助庶民、上效邦国等侠义品格,显示了古代韩国民众对于剑侠的追慕和敬仰,既反映了东亚汉文化圈剑侠崇拜的共同文化渊源,又凸现了韩国剑侠书写的本土特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韩国汉文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林香兰.《娇红记》与韩国古代汉文小说《韦敬天传》的叙事结构比较研究[J].东疆学刊.2019

[2].孙逊.韩国汉文小说的“剑侠”书写及其渊源特色[J].文学遗产.2019

[3].王雅静,李超杰.堪舆术与韩国汉文小说[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王雅静.占星术与韩国汉文小说[J].明清小说研究.2017

[5].王乙珈.韩国汉文小说《壬辰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6].铁徽.汉字词汇在朝鲜半岛的传承与变异——以韩国汉文小说为中心[J].汉字文化.2017

[7].邓大情.韩国汉文小说《记闻丛话》中的中国元素[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王雅静,孙逊.道教神仙思想与韩国汉文小说的“仙遇”主题[J].中华文史论丛.2016

[9].周雪萍.韩国汉文小说《谢氏南征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10].马高丽.韩国汉文小说中的华夷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标签:;  ;  ;  ;  

韩国汉文小说论文-林香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