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曼陀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艺术治疗,情绪问题,彩绘曼陀罗
曼陀罗论文文献综述
黄金丹,罗凯,孟应敏,罗浩[1](2019)在《关于艺术治疗对改善大学生情绪问题的探讨——以彩绘曼陀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绪问题是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在自卑、抑郁、易怒、焦虑等方面,目前应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适度宣泄以及情绪升华等方式。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新的方式,如艺术治疗。近年来,随着世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艺术治疗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改善情绪的新形式,包括音乐治疗、绘画治疗、沙盘游戏等。本文以绘画治疗中的彩绘曼陀罗为例,在艺术治疗对改善大学生情绪问题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9期)
刀一波,张会平[2](2019)在《小龙潭监狱“曼陀罗”兴趣班 助力服刑人员从“心”走向新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段骤变的人生,让我彻底崩溃。是‘曼陀罗’萌发了我的兴趣与勇气,冰封的内心世界开始逐渐解冻。我在涂画中排解宣泄,学会以人为镜、以己为镜,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这是小龙潭监狱第四分监狱服刑人员谭某写给曼陀罗兴趣班监狱警察的一封信。谭某的转变,是小龙(本文来源于《云南法制报》期刊2019-11-27)
李翔[3](2019)在《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曼陀罗是茄科野生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广发分布。全株有毒,适量有镇静、镇痛、麻醉的功能。含有多种有毒的丙烷生物碱,如阿托品、茛菪碱和东茛菪碱。在东方医学中,特别是在阿育吠陀医学中,曼陀罗被用于治疗各种人类疾病,包括溃疡、伤口、炎症、风湿病和通风、坐骨神经痛等。以往的一些研究报道了曼陀罗的药理作用;关于药理、毒性和植物化学的完整信息仍然不清楚。在医学上,曼陀罗以糊剂或溶剂的形式减轻局部疼痛,不会产生有害作用;然而口服和全身给药可能导致严重的抗胆碱能症状。因此,了解这种植物的毒性和潜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35期)
张帆[4](2019)在《非人间、曼陀罗与我圣朝:18世纪五台山的多重空间想象和身份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五台山逐步发展为一个跨区域、多文明的神圣中心,吸引着来自我国的汉地、蒙古、藏区以及印度、日本、朝鲜等地的朝圣者。此间,大量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五台山山志以及朝圣指南频出,包括僧侣编写的汉文、藏文和蒙古文等朝圣指南以及清廷主导编写的钦定山志。本文通过比较关于五台山的四个汉藏文本,分析这四个文本中的汉传佛教叙事、藏传佛教叙事和皇权叙事,探讨不同叙事呈现出的不同文明体系对于空间和地景、民族和国家、世俗和神圣等概念的想象和表述,进而以"文明"的视角拓展对知识生产、神圣空间和国家建构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文章解绑了语言、民族、文化、国家等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帝国作为一种跨地域多文明体系的国家形式,指出帝国的扩张过程并不是帝国中心不断推进、"文明化"作为文化和自然的边陲的过程,而是多文明体系互动交融,不断参与帝国的文化和自然的建构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社会》期刊2019年06期)
毕玉芳[5](2019)在《写意曼陀罗绘画治疗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结构式曼陀罗绘画存在的不足,从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四个层面探讨了非结构式曼陀罗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进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非结构化曼陀罗绘画的中国模式——写意曼陀罗绘画,并阐释了写意曼陀罗绘画所具备的五大特征。(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郑庆伟[6](2019)在《曼陀罗内生细菌MY1发酵液20倍对谷子幼苗的促生效果最明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曼陀罗内生细菌MY1对谷子的抗病促生作用,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采用盆栽试验和灌根法研究了MY1菌株发酵液对谷子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发酵液处理后谷子幼苗防御酶的变化。结果显示,发酵液稀释20倍对谷子幼苗的促生效果最明显,生长60天(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陈昊,邱文科,刘超,林美玲,黄鼎豪[7](2019)在《曼陀罗绘画能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灵商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曼陀罗理论和创意心理学灵商理论切入,探讨曼陀罗绘画对艺术类学生灵商提升的影响,以中国台湾地区长庚大学设计系学生为样本,受试者在曼陀罗绘画活动前后分别用灵商量表进行测量,研究显示曼陀罗绘画活动对艺术类学生的灵商提升有显着帮助。(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9期)
刘国宇,崔新爱,李艳,赵继香,王玮[8](2019)在《HPLC法测定不同花色木本曼陀罗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HPLC法测定3种不同花色木本曼陀罗不同部位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含量,比较不同花色不同部位中2个成分的含量分布。采用InertSustain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7 mol/L磷酸钠溶液(含0.017 5 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50∶10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6 nm,柱温35℃。结果表明,不同花色木本曼陀罗不同组织部位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含量差异较大。红花木本曼陀罗中莨菪碱含量最高部位是主根,为0.066%,东莨菪碱含量最高部位是花苞,为0.114%;黄花木本曼陀罗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含量最高部位均为嫩叶,分别为0.156%和0.287%;白花木本曼陀罗中莨菪碱含量最高部位是花苞,为0.058%,东莨菪碱含量最高部位是一年生木质化茎,为0.433%。该研究明确了3种花色木本曼陀罗不同部位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含量差异,为上述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夏德琴,曹继军[9](2019)在《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源自心理学家荣格的自性理论,通过曼陀罗绘画能激发绘画者的自性原型,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操作简易,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升。通过重体验、玩变式、拓空间等方式发挥曼陀罗绘画的疗愈作用,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情绪得到宣泄,发现生命的美好。(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9年72期)
刘晓峰,石玉星,赵晓军,蔡瑾,张宝俊[10](2019)在《曼陀罗内生细菌MY1对谷子抗病促生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曼陀罗内生细菌MY1对谷子的抗病促生作用,采用盆栽试验和灌根法研究了MY1菌株发酵液对谷子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发酵液处理后谷子幼苗防御酶的变化。结果显示,发酵液稀释20倍对谷子幼苗的促生效果最明显,生长60 d后,幼苗株高、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15%,36.84%,20.25%和42.11%;谷子叶片组织中的POD、SOD、PPO、CAT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升高,且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经MY1菌株发酵液处理的谷子幼苗能诱导防御酶的产生,从而提高抗病性,且其促生作用可能与PAL酶活性提高和MDA含量降低有关。(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曼陀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段骤变的人生,让我彻底崩溃。是‘曼陀罗’萌发了我的兴趣与勇气,冰封的内心世界开始逐渐解冻。我在涂画中排解宣泄,学会以人为镜、以己为镜,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这是小龙潭监狱第四分监狱服刑人员谭某写给曼陀罗兴趣班监狱警察的一封信。谭某的转变,是小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曼陀罗论文参考文献
[1].黄金丹,罗凯,孟应敏,罗浩.关于艺术治疗对改善大学生情绪问题的探讨——以彩绘曼陀罗为例[J].智库时代.2019
[2].刀一波,张会平.小龙潭监狱“曼陀罗”兴趣班助力服刑人员从“心”走向新生[N].云南法制报.2019
[3].李翔.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9
[4].张帆.非人间、曼陀罗与我圣朝:18世纪五台山的多重空间想象和身份表达[J].社会.2019
[5].毕玉芳.写意曼陀罗绘画治疗初探[J].艺术教育.2019
[6].郑庆伟.曼陀罗内生细菌MY1发酵液20倍对谷子幼苗的促生效果最明显[J].农药市场信息.2019
[7].陈昊,邱文科,刘超,林美玲,黄鼎豪.曼陀罗绘画能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灵商吗[J].文教资料.2019
[8].刘国宇,崔新爱,李艳,赵继香,王玮.HPLC法测定不同花色木本曼陀罗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含量[J].应用化工.2019
[9].夏德琴,曹继军.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2019
[10].刘晓峰,石玉星,赵晓军,蔡瑾,张宝俊.曼陀罗内生细菌MY1对谷子抗病促生特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