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ORD97排版的常见问题和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魏钊[1](2019)在《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测评研究》文中提出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STEM)的学习中,学生会经常面临图形、动画、视频等非语言信息。这些信息很多时候比语言能更清晰、直观和准确地表达和传递复杂的概念。加工这些信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能力。具有较高空间能力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和处理复杂思想的心理表征,从而在STEM学科学习中表现出创新能力。为了突出空间能力在STEM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相关的教育和实践,美国专门成立了空间智能与学习中心,促进相关实践和研究的不断进步。同时,化学教学的实践也表明,学生在涉及空间信息的化学问题解决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有必要深入研究化学空间能力及其相关测量与评价问题。绪论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本研究的意义展开了详细的论述。接着,为了明确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明确地界定了研究的核心概念“化学空间能力”;在查阅了大量英文文献的基础上,对心理学中关于空间能力的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空间能力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述评;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章梳理了化学空间能力的理论基础。首先回顾了在科学史上化学空间概念的发展和演变历程,指明了化学空间能力的加工对象是微观层面的物质结构问题。其次介绍了科学教育领域的视觉化理论和化学教育领域的三重表征理论。指出化学空间能力本质上是微观表征能力的一部分。第二章是建构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的评价标准。首先分析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化学空间问题的相关论述。然后,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SOLO分类理论、范希尔的几何思维水平理论,以及皮亚杰和英海尔德的儿童空间发展理论为基础,建构了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分成4个水平,包括学生的行为表现、涉及的化学知识、几何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内容。最后,为了检验建构的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邀请大学的化学教育学者、高中化学教研员、高中化学教师和化学竞赛教练等4类专家,进行了德尔菲法研究。结合专家的咨询意见,修订和优化了评价标准。第三章是开发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的测评工具。首先介绍了经典测量理论和Rasch模型等相关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然后在测量理论的指导下,编制了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的测评工具,接下来对测评工具进行了两轮的质量检验,并分别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最后,检验结果显示测评工具的质量达到了进行大样本测试的要求。第四章是运用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测评工具实施大样本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测试的数据表明,首先,研究者所建构的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评价标准是科学、合理的。其次,高中生的化学空间能力总体上呈正态分布。再次,经过训练以后,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高中生的化学空间能力没有显着性的差异,但是,不同学业水平和不同学校层次的高中生的化学空间能力有显着性的差异。第五章是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首先认为研究的理论创新是建构了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的评价标准,其次是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开发了较高质量的化学空间能力的测评工具,并通过大样本的测试发现: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呈正态分布等实证研究的贡献。在此基础上,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与命题,提出了策略方面的建议。最后,结过反思发现,本研究存在着研究对象还不够多元、研究方法过少和定量研究水平不高等不足,这也指明了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
查亚军[2](2018)在《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研究 ——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文中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处于一个微学习时代,微课的应用越来越流行。很多微课无所谓教学设计,只是简单录屏或教学视频的拼接,缺乏专门的微课设计理论指导,这样的微课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微课由于其在时空上的局限性,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微课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不高。本研究通过引入ARCS动机模型来设计制作微课,构建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微课设计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微课设计理论研究内容,还可以为研究学习动机与微课设计关系提供参考,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进行微课开发应用提供借鉴。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模型法对微课设计、ARCS动机模型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构建了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通过准实验法、案例法、调查问卷法进行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案例研究和微课应用研究,还通过访谈法、评价法对微课进行评价,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通过相关教学实验得出研究结论:在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下设计的微课较于常规微课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张力弓[3](2016)在《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研究》文中提出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是电视广告语言中存在的与语言系统旧有成分存在差异的新型语言成分。主要包括:语码转换新质、新词语、借词新质、旧词新用、词类活用新质、超常搭配新质。本文从语用、词汇、句法方面对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对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的影响因素、功能作用、分布情况和结构形式进行了研究。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的形成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电视媒介的特性、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丰富的语言材料等因素为语言新质要素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主观因素方面,主要是电视广告的目的和性质决定其语言需要考虑交际语境、受众心理、时间限制、以及电视媒介声画二维的呈现方式的影响,并作出适应性的变化。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电视广告的目的和性质服务的,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它们承担着增强广告表达效果,体现广告定位,配合电视画面吸引、筛选和说服广告受众,节省广告时间和调节广告信息量等功能。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分布在词汇、语法、语用等各个语言层次。普通话与方言、外语之间的语码转换是广告语言在语用层次的新质要素。词汇方面的新质要素最丰富和活跃。电视广告不仅吸收通用的新词语,而且利用已有的语言成分加工制造出一大批新的词语,还吸收和改造旧词、外语和方言词汇以表达特定的意义和情感。句法方面的新质主要有词类活用新质和超常搭配新质。电视广告中的词类活用类型远多于古汉语常用的词类活用。名词用如形容词,动词用如形容词,动词用如名词,动词的其他活用,形容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名词,区别词用如性质形容词,以及数量短语、副词、外语借形词的词类活用等,都属于电视广告中出现的现代汉语词类活用新质。
王若枫[4](2015)在《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在基于平行对比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帮助下得到大大的提高,其对翻译教学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让人感到惋惜的是,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简称CAT软件)在MTI的教学中因为一些教学条件限制等原因还没能获得国内大部分高校的重视,在中国,目前相关翻译专业大部分都不设置CAT技术的相关课程。文章以国内外常见CAT软件为例来说明CAT软件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介绍CAT软件在翻译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和意义,建立一个对比试验模型,确实地应用到翻译教学中,找出其中的可取之处与不足,结合实验结果提出创新模式,优化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使平行语料库及其所基于平行语料库的CAT软件为更高效、系统、科学的翻译教学提供有力的积极推动。
郑根创[5](2012)在《论文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本科毕业论文历来是各级单位部门检查的重点对象。其内容格式要求严格,审核过程及其繁琐。学生在撰写时除了内容之外,往往还要将大量精力放在论文格式排版上。目前论文格式的规范性审阅工作主要是依靠老师和学生的人工检查,而且论文撰写过程中还要经过多次修改,这更增加了老师和学生额外的工作量。综上所诉,设计与实现一套简单高效的论文自动排版系统,是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系统降低学生论文排版的难度,老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审阅论文的设计思想和内容创新方面,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论文质量,一举两得。目前市场有许多排版系统,但是专门针对本科论文格式规范的暂不多见。MicrosoftWord本身虽不是专业排版软件,但利用其自身强大的功能,可以设计出专门针对本科论文的排版系统。本论文对广东金融学院论文格式要求进行需求分析,将系统分成两大模块:针对开题报告和论文封面等固定格式的排版,利用批注形式,设计Microsoft Word模板文件,实现简单的内容替换。针对毕业论文的排版,通过录制宏代码,将宏代码转换为Delphi语言,用友好的界面实现对毕业论文的自动排版。本论文论述Delphi语言与Word无缝连接的方法,通过智能识别技术,识别相应内容并应用相应样式,最终实现对本科论文及相关文件的自动化排版。通过自定义标题样式的方法,用户群不仅是广东金融学院的学生,还包括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系统目前已经得到初步的运用,评价良好。
吴雪梅[6](2010)在《WORD排版中文本框与连续分节符的配合使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WORD软件已成为普遍使用的办公软件,特别是科研工作者使用WORD软件撰写论文并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已相当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非专业性排版软件WORD在科技期刊排版中的应用。为提高作者及期刊编排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研究文本框与连续分隔符的配合使用,总结出文本框与连续分隔符的四种组合运用方法,使WORD排版过程简化,提高排版效率。
蒋斌[7](2008)在《文本载体信息隐藏及相关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信息隐藏技术是近年来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在数字媒体的版权保护,隐蔽通信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信息隐藏的两个主要技术分支即信息伪装和数字水印,其中信息伪装技术通过隐藏通信过程的存在来获得通信的安全性。信息隐藏的载体主要包括图像、视频、文本、音频等等,其中文本载体作为信息隐藏的一种重要载体类型,在人们工作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本载体中的产权保护、内容验证等安全问题也已成为人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文本载体信息隐藏以及隐写分析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与实践,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对文本载体的概念、范畴等做了阐释,明确文本载体信息隐藏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即文本信息隐藏和文本图像信息隐藏,对文本结构、冗余性、隐藏安全性做了理论的分析,建立了文本信息隐藏的理论基础。2.总结和分析了TXT、WORD、PDF等几种常见办公格式文本,以及HTML、XML、CSS、XSL等几种基于Web应用格式文本信息隐藏的各种方法,同时深入剖析这些文件的结构特点、冗余特性。3.针对WORD信息隐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字体缩放技术的WORD信息隐藏方法,该方法对WORD字体缩放比例进行编码,实现了单个字符嵌入3比特信息容量,并对秘密消息采用混沌序列加密,增强了算法的安全性。同时对实现WORD信息隐藏的两种方式即VBA技术和VC的Office自动化技术,从时间代价、难易程度等方面做了分析对比。4.将基于Web应用的文本载体信息隐藏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利用级联样式表(CSS)文件描述RGB颜色值的不同编写方法,提出了基于颜色名称的CSS信息隐藏方法;根据CSS文本结构和规则编写方式,提出了基于规则结构的CSS信息隐藏方法,该算法在分析CSS规则编写特点基础上,从数学模型上建立CSS等价规则的多种定义,推导出相应的定理和推论,以此设计出基于CSS等价规则的嵌入和提取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嵌入容量和安全性;利用XML文本的结构特点和XSL转换XML过程中的方法特点,提出了基于XML查询重写的信息隐藏算法,该算法建立了路径查询自动机,利用修改XML路径查询结果,制定嵌入秘密消息与查询重写的相应规则,来实现信息隐藏。5.在详细分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二值文本图像嵌入算法的优点和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块的二值文本图像信息隐藏算法。该算法先对图像做分块处理,计算图像块特征值,选择视觉效果好的块作为嵌入的图像块,嵌入采用一种大容量的嵌入方法,对嵌入过程中存在的多个像素翻转选择,利用像素可翻转标准来做最优判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既提高了单个图像块中的嵌入容量,又保持了良好的视觉效果。6.分析了已有的二值文本图像隐写分析研究成果,对二值文本图像隐写分析做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基于模式分析的二值文本图像隐写分析算法。算法提出了二值图像“模式”的概念,按照人体视觉的影响程度,将图像模式分成三类,建立了二值图像嵌入位置模式库,通过统计分析二值文本图像的模式在嵌入信息前后的变化特征,提出了基于模式分析的二值文本图像隐写分析算法,实验也证明该算法是一种性能较佳的检测算法。文章的最后,对本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文本载体信息隐藏及相关技术指出了研究方向。
吴丽华[8](2003)在《AutoCAD绘图中的几点讨论》文中研究表明AutoCAD正以其强大的绘图功能逐步取代手工绘图,在掌握基本绘图要求的基础上了解一些制作表格、插入图形、编辑文本、创建工具条等技巧,可以更好地方便用户。
杨瑞华[9](2002)在《科技论文插图问题及处理方法》文中认为为解决科技科技论文中多数插图不能直接修改的问题,对常见插图问题作了归类分析,提出用Word97修改多种复杂的计算机图形,并以实例说明AutoCAD、Matlab、Flash等软件生成的插图在Word97中怎样修改,且满足编排要求。通过这些实例证明多种插图可以直接修改,如作者掌握插图格式,自行解决插图[1]问题,可减少编辑与作者修插图的大量工作,缩短编辑与出版时间。
王杰,蔡玉强[10](2002)在《AutoCAD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AutoCAD使用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同时介绍了阵列、特殊标注、快速绘制墙线、如何在Word文挡中插入使用AutoCAD绘制的图形以及AutoCAD与3DMAX软件如何进行信息交换等使用技巧,以便初学者在使用AutoCAD过程中少走弯路。
二、WORD97排版的常见问题和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ORD97排版的常见问题和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空间能力”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
二、STEM领域中的空间能力 |
三、化学空间能力的界定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心理学对空间能力的研究 |
二、化学学习中的空间能力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化学空间能力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化学空间问题的科学哲学基础 |
一、化学空间概念及其演变过程 |
二、原子论分子学说的演变过程 |
三、化学键理论的发展:从路易斯到鲍林 |
第二节 科学教育中的视觉化 |
一、视觉化的概念 |
二、视觉化的作用 |
三、学生的“元视觉化能力” |
第三节 化学教育中的三重表征 |
一、化学表征 |
二、三重表征理论视角下的化学教学 |
第二章 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评价标准的建构 |
第一节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二节 评价标准的初步建构 |
一、评价标准的理论基础 |
二、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
第三节 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评价标准的德尔菲法研究 |
一、德尔菲法 |
二、研究过程 |
三、研究结果 |
第四节 评价标准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
第三章 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 |
第一节 测评工具开发的教育测量理论基础 |
第二节 测评工具的开发路线 |
第三节 测评工具的项目设计 |
一、测评工具的编制 |
二、测评工具的质量检验及改进 |
第四章 大样本测评实施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一节 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测评的实施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数据分析 |
第二节 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测评的研究结果 |
一、测评数据的总体统计 |
二、测评数据的微观分析 |
三、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化学空间能力上的差异 |
四、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化学空间能力上的差异 |
五、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在化学空间能力上的差异 |
六、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在化学空间能力上的差异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理论创新 |
二、实证贡献 |
三、实践策略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研究对象需要扩大 |
二、研究方法需要丰富 |
三、研究水平需要提高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的评价标准”的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二 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测评试卷(初选) |
附录三 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测评试卷(第一轮) |
附录四 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测评试卷(第二轮)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研究 ——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相关概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ARCS动机理论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2.4 认知负荷理论 |
第三章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构建 |
3.1 微课设计的现实需要 |
3.2 ARCS动机模型的启示 |
3.3 模式构建的原则 |
3.4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的构建 |
第四章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
4.1 微课案例设计 |
4.2 微课案例制作 |
第五章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的教学应用实验研究 |
5.1 实验前准备 |
5.2 微课应用实施 |
5.3 微课应用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一 微视频设计脚本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测试题节选 |
致谢 |
(3)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概况与研究意义 |
1.1.1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概况 |
1.1.2 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研究概况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界定 |
1.2.2 语料来源 |
1.2.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电视广告语言概述 |
2.1 电视广告语言的内涵 |
2.2 电视广告语言的构成 |
2.2.1 语言系统维度——根据语言系统构成要素的划分 |
2.2.2 电视媒体维度——根据电视媒体特性的划分 |
2.2.3 广告文本维度——根据广告文本构成要素的划分 |
2.2.4 三个维度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
第3章 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概述 |
3.1 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类型 |
3.1.1 通用型新质要素 |
3.1.2 专用型新质要素 |
3.2 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成因 |
3.2.1 电视广告外部因素 |
3.2.2 电视广告内部因素 |
3.3 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的作用 |
3.3.1 提升广告审美价值 |
3.3.2 便于认知和记忆 |
3.3.3 压缩广告信息量 |
3.3.4 更准确定位广告受众 |
第4章 电视广告语言中的语码转换 |
4.1 普通话与方言的语码转换 |
4.1.1 普通话和一种方言语码转换 |
4.1.2 普通话和多种方言语码转换 |
4.1.3 方言对普通话的语码干扰 |
4.2 普通话和外语的语码转换 |
4.2.1 外语字母词 |
4.2.2 外语单词和惯用语 |
4.2.3 外语句子或段落 |
4.3 电视广告中语码转换的成因 |
4.3.1 主观因素 |
4.3.2 客观因素 |
4.4 电视广告中语码转换的功能 |
4.4.1 经验功能 |
4.4.2 人际功能 |
4.4.3 语篇功能 |
第5章 电视广告的词汇新质 |
5.1 电视广告词汇新质概述 |
5.1.1 电视广告新词语界定 |
5.1.2 电视广告通用新词语的使用特性 |
5.1.3 电视广告自用新词语的使用特性 |
5.2 电视广告词汇新质的形成途径 |
5.2.1 新造词语 |
5.2.2 旧词新用 |
5.2.3 外语借词 |
5.3 电视广告词汇新质的结构 |
5.3.1 单纯词结构 |
5.3.2 合成词结构 |
5.4 词汇的谐音用法 |
5.4.1 谐音双关 |
5.4.2 谐音仿词 |
5.4.3 谐音反复 |
5.4.4 谐音析词 |
5.4.5 外语谐音 |
5.4.6 数字谐音 |
5.5 电视广告新词词群 |
5.5.1 类词缀词群 |
5.5.2 同义词群 |
5.5.3 新词词群的特性 |
第6章 电视广告的句法新质 |
6.1 电视广告的句法特点 |
6.2 词类活用新质 |
6.2.1 名词的活用 |
6.2.2 动词的活用 |
6.2.3 形容词的活用 |
6.2.4 名词、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 |
6.2.5 区别词的活用 |
6.2.6 其他词类活用 |
6.3 超常搭配新质 |
6.3.1 不及物动词接宾语 |
6.3.2 修饰语后置新质 |
6.3.3 重叠式的新搭配方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4)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基于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特点 |
一、四种CAT软件简介 |
二、CAT软件的特点及原理 |
三、四种CAT软件优缺点的比较 |
四、比较结果和讨论 |
第二节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
一、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
二、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
三、平行语料库对翻译教学的意义 |
第三节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
三、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对翻译教学的意义 |
第四节 国内外发展现状 |
一、国内的发展现状 |
二、境外的发展现状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第一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框架 |
第三节 CAT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翻译流程 |
第四章 研究的对比试验和讨论 |
第一节 试验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实验分组和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四节 结合实践结果对翻译教学提出创新模式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CAT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成果 |
第二节 CAT软件在翻译教学中应用遇到的瓶颈 |
第三节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CAT软件的发展前景和目标 |
参考文献 |
附录 翻译实验材料 |
致谢 |
(5)论文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机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Delphi 简介 |
2.2 Microsoft Word 组件介绍 |
2.3 Microsoft Word 对象模型 |
2.4 宏与 VBA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功能要求 |
3.2 子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短文档排版的需求 |
3.2.2 长文稿排版的需求 |
3.2.3 其它方面的需求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关键技术 |
4.1.1 实现 Delphi 与 Word 无缝连接 |
4.1.2 实现 VBA 宏与 Delphi 间的转换 |
4.2 固定格式短文稿排版的设计与实现 |
4.2.1 设计模板文件 |
4.2.2 论文封面的设计与实现 |
4.2.3 开题报告的设计与实现 |
4.3 多样格式长文稿排版的设计与实现 |
4.3.1 界面及功能设计 |
4.3.2 清除原文格式 |
4.3.3 格式初始化 |
4.3.4 统一图表格式并添加题注 |
4.3.5 生成统一目录 |
4.3.6 其它内容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系统界面 |
5.2 系统运行环境 |
5.3 性能测试 |
5.3.1 异常容错检测 |
5.3.2 排版效果 |
5.3.3 系统格式要求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WORD排版中文本框与连续分节符的配合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软件 |
二、操作步骤 |
(一) 通栏排 |
1. 页面顶部或底部通栏排 |
2. 整页通栏排 |
(二) 单栏排 |
1. 页面顶部或底部单栏排 |
三、结语 |
(7)文本载体信息隐藏及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录 |
图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信息隐藏概述 |
1.1.1 信息隐藏的历史 |
1.1.2 信息隐藏的分类 |
1.1.3 信息隐藏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1.1.4 信息隐藏的应用 |
1.2 文本载体信息隐藏技术 |
1.2.1 文本载体信息隐藏的概念 |
1.2.2 文本载体信息隐藏的技术分类 |
1.3 文本载体信息隐藏的发展现状 |
1.3.1 文本信息隐藏发展状态 |
1.3.2 二值文本图像信息隐藏发展状态 |
1.4 论文的主要结构组织 |
第二章 常见格式文本信息隐藏 |
2.1 常见格式的文本数据 |
2.2 文本冗余及信息隐藏安全性分析 |
2.2.1 文本冗余分析 |
2.2.2 文本信息隐藏安全性分析 |
2.3 常见格式的文本信息隐藏 |
2.3.1 TXT文本信息隐藏 |
2.3.2 WORD文本信息隐藏 |
2.3.3 VBA和VC下的Office自动化技术 |
2.3.4 PDF文件信息隐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Web应用格式的文本信息隐藏 |
3.1 面向Web应用格式文本的概念及种类 |
3.2 HTML文本信息隐藏 |
3.2.1 HTML的概念 |
3.2.2 HTML文本信息隐藏方法 |
3.3 XML文本信息隐藏 |
3.3.1 XML的概念 |
3.3.2 XML文本信息隐藏方法 |
3.4 CSS文本信息隐藏 |
3.4.1 CSS的概念 |
3.4.2 CSS的基本结构 |
3.4.3 CSS信息隐藏方法 |
3.5 XSL文本信息隐藏 |
3.5.1 XSL的概念 |
3.5.2 XSL信息隐藏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二值文本图像信息隐藏 |
4.1 二值文本图像信息隐藏的特点及难点 |
4.2 二值文本图像信息隐藏 |
4.2.1 Tseng提出的大容量嵌入算法 |
4.2.2 Min.Wu提出的嵌入算法 |
4.3 基于分块的二值文本图像信息隐藏算法 |
4.3.1 算法主要思想 |
4.3.2 图像分块处理 |
4.3.3 像素可翻转标准 |
4.3.4 嵌入和提取过程 |
4.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文本载体隐写分析 |
5.1 文本隐写分析技术 |
5.1.1 文本载体隐写分析的主要方法 |
5.2 二值文本图像隐写分析技术 |
5.2.1 国内外相关的工作 |
5.2.2 嵌入模式分类 |
5.2.3 模式分析 |
5.2.4 检测步骤 |
5.2.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致谢 |
(9)科技论文插图问题及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O引言 |
1 常见插图问题分类 |
2 问题分析及建议 |
2.1 插图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
2.2 插图技巧 |
3 结语 |
(10)AutoCAD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尺寸标注比例大小的确定 |
2 快速绘制建筑图中的墙线 |
3 如何使镜像后的文字可读 |
4 如何改变AutoCAD文本编辑器应用程序 |
5 矩形阵列时行间距、列间距的确定 |
6 如何解决在AutoCAD中绘制的圆插入到Word文档中,圆带锯齿的问题 |
7 在AutoCAD R14中,如何标注形如Φ60的标注 |
8 AutoCAD与3DS MAX如何交换信息 |
四、WORD97排版的常见问题和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化学空间能力测评研究[D]. 魏钊.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2]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研究 ——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D]. 查亚军. 广州大学, 2018(01)
- [3]电视广告语言新质要素研究[D]. 张力弓. 山东大学, 2016(02)
- [4]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D]. 王若枫. 黑龙江大学, 2015(07)
- [5]论文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郑根创.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6]WORD排版中文本框与连续分节符的配合使用[J]. 吴雪梅.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7]文本载体信息隐藏及相关技术研究[D]. 蒋斌.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8(01)
- [8]AutoCAD绘图中的几点讨论[J]. 吴丽华.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2)
- [9]科技论文插图问题及处理方法[J]. 杨瑞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 [10]AutoCAD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 王杰,蔡玉强.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