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资本论文-李琦,徐雨晴

亚文化资本论文-李琦,徐雨晴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文化资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文化,族群,风格,资本

亚文化资本论文文献综述

李琦,徐雨晴[1](2019)在《族群·风格·资本——亚文化视域下的《这!就是街舞》》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不仅为街舞亚文化族群提供了思想表达和互动交流的平台,更为年轻人在不同亚文化族群间的流动提供了契机。《这!就是街舞》以街舞亚文化为题材,构筑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综艺景观,建构并沿革了亚文化风格,通过服装、身体与场地的文化隐喻来凸显自我。《这!就是街舞》的勃兴是互联网平台亚文化群体间集聚与流动的一种表现。但随着网络管理体系的日趋严密,原本传达抵抗、反叛意识的亚文化扛着"爱与和平"的旗号,转而被"去政治化"。通过具体化与客观化等两条路径,街舞亚文化族群中的"高手""大神"积累了一定的亚文化资本,进而获得了相应的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的置换。(本文来源于《传媒观察》期刊2019年04期)

张玲[2](2019)在《亚文化资本视野下的青年“丧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丧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亚文化现象流行于青年群体。“丧文化”与主流文化呈现出截然相反的面貌,其颓废、自嘲、负面的含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和个案访谈法对“丧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基于亚文化资本理论,对“丧文化”兴起原因、风格特征、“丧文化”对青年的影响进行全面考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在社会现代化与转型期社会矛盾的背景下,青年面临的问题主要为社会生活中地位获取的压力与自我身份的迷失。“丧文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年面对的问题,但是是青年解决现实压力问题的尝试,互联网为青年的这一尝试提供了可能性条件。“丧文化”的风格表现为形象上消极、颓废、无力,话语上丧气、自嘲,行动上“佛系生活”、晒“丧”。“丧文化”的个性化风格使得其与其他文化内容相区隔,对青年释放压力、建立自我身份的认同、增进社交关系都起到一定作用,并且在商业宣传下,可以完成向经济资本的转化。但过度的“丧文化”也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青年心灵产生消极影响,扼杀青年的积极性,煽动社会不良情绪。社会、媒体和青年都需要作出相应努力,减轻青年压力,培育青年积极的社会心态,合理引导“丧文化”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19-04-01)

周敏[3](2019)在《“快手”:新生代农民工亚文化资本的生产场域》一文中研究指出短视频社交媒体快手成为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代表的草根群体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的重要媒介场域,也因此被贴上"土"的、"低端"的"土味文化"世界的标签。本文从亚文化资本理论视角出发,通过考察快手这一短视频媒介场域内的规则、用户惯习以及资本的转化等内容,以检视基于快手的品味之争背后的行为逻辑。研究发现,快手重构了现实物理世界中的文化资本形式,从而使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代表的草根群体更加平等地通过亚文化资本获得社会资本,并转化为经济资本,从而构建了社会流动的新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杨小柳,周源颖[4](2018)在《“亚文化资本”: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亚文化风格的意义,经典伯明翰学派和后亚文化研究形成了"仪式抵抗"和"身份认同"两种主要视角。二者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将亚文化置于社会结构和亚文化群体两个层面进行解读,难以解释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与主流社会的互动关系。本文在评述亚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以桑顿"亚文化资本"概念的研究思路,分析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商业、媒体的关系,解释其在与主流文化互动中既凸显自身逻辑又与商业达成和解的新现象,并以网络游戏为个案呈现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资本的特点及其运作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张庆杰[5](2018)在《亚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星座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成为信息交流分享的主要平台。在新媒介、全球化和消费社会的多重语境下,星座文化逐步呈现出新的文化症候——与资本的关系愈加密切。得益于星座文化的增值,星座文化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本文以“同道大叔”为例,探究星座文化自媒体的亚文化资本运作过程。“同道大叔”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形成独特的“酷萌”风格,与其它星座文化自媒体建立区隔,从而获取和积累丰厚的亚文化资本,并在一定条件下将之转换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通过亚文化资本的积累和转换,“同道大叔”既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星座文化圈”,也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报酬。本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介绍,对星座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同道大叔”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剖析出“同道大叔”如何从众多星座文化自媒体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庞大的星座文化帝国。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笔者将“同道大叔”的“酷萌”风格、“同道大叔”与媒介、趣缘群体的互动关系这叁个方面各成一章,探究“同道大叔”如何通过独特的风格,与其它星座文化自媒体形成区隔,逐步获取和积累属于自己的亚文化资本。在这一过程中,各式各样的媒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加速和扩散了“同道大叔”及其星座文化在大众心目中的认知,巩固了地位,有助于亚文化资本的积累和获取。此外,趣缘群体的强势介入,使得“同道大叔”前期积累起的亚文化资本开始增值。第叁部分是对文章主体部分的延伸和深入探讨。“同道大叔”手中的亚文化资本愈来愈丰厚,也更加有价值,出现了向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转换的可能。“同道大叔”通过多种方式,成功的将亚文化资本转换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不仅获得了大量的金钱报酬,更收获了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攫取又为亚文化资本的再获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叁者呈现出一个不断循环的状态。本文希望通过对星座文化自媒体“同道大叔”的亚文化资本运作过程的分析和探讨,为新媒介、全球化和消费社会多重语境下的星座文化开辟出一条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为新媒介时期亚文化资本理论的修正和完善给予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4-01)

郭淑怡[6](2017)在《昆仑万维收购同性网站 资本圈布局亚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23日晚间消息,昆仑万维发布公告称,拟以昆仑集团为主体出资1.52亿美元收购Grindr股东Grindr Holding Company38.47%的股权。收购完成后,昆仑集团将持有Grindr100%的股权。国内舆论场对于昆仑万维这一收购(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7-05-26)

兰德华[7](2016)在《网红文化背后的资本推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芙蓉姐姐、凤姐等一批靠另类、审丑成名的第一代草根网红,到2016年,大红大紫的新晋“国民第一网红”papi酱,网红文化经历了1.0到3.0的变迁。网红在中国也从互联网文化中的一个边缘群体、亚文化现象脱颖而出,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直至成了集体狂欢的流行文化(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6-09-05)

陆晴琦[8](2016)在《亚文化资本视角下网络原创音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流行音乐的生产和传播。青少年群体不仅是网络原创音乐最忠实的听众,也是网络原创音乐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互联网空间,音乐创作群体在各大音乐平台推出原创作品,通过粉丝互动积攒人气,以某一风格表征塑造个人特性,从而促使亚文化资本的不断累积,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经济资本。网络原创音乐创作使得创作者既完成了自我身份的想象,也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姚爱斌[9](2005)在《“大话”文化与青年亚文化资本——对《大话西游》现象的一项社会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话西游》在内地首映至今已有 10年。10年中,从最初的遭受冷遇到随后的“高热不退”,从大学校园内的私下受宠到成为世界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材,①《大话西游》创造了一个当代中国电影的传奇。《大话西游》及其所衍生的各种“大话”现象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一种独特的(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05年03期)

亚文化资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丧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亚文化现象流行于青年群体。“丧文化”与主流文化呈现出截然相反的面貌,其颓废、自嘲、负面的含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和个案访谈法对“丧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基于亚文化资本理论,对“丧文化”兴起原因、风格特征、“丧文化”对青年的影响进行全面考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在社会现代化与转型期社会矛盾的背景下,青年面临的问题主要为社会生活中地位获取的压力与自我身份的迷失。“丧文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年面对的问题,但是是青年解决现实压力问题的尝试,互联网为青年的这一尝试提供了可能性条件。“丧文化”的风格表现为形象上消极、颓废、无力,话语上丧气、自嘲,行动上“佛系生活”、晒“丧”。“丧文化”的个性化风格使得其与其他文化内容相区隔,对青年释放压力、建立自我身份的认同、增进社交关系都起到一定作用,并且在商业宣传下,可以完成向经济资本的转化。但过度的“丧文化”也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青年心灵产生消极影响,扼杀青年的积极性,煽动社会不良情绪。社会、媒体和青年都需要作出相应努力,减轻青年压力,培育青年积极的社会心态,合理引导“丧文化”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文化资本论文参考文献

[1].李琦,徐雨晴.族群·风格·资本——亚文化视域下的《这!就是街舞》[J].传媒观察.2019

[2].张玲.亚文化资本视野下的青年“丧文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

[3].周敏.“快手”:新生代农民工亚文化资本的生产场域[J].中国青年研究.2019

[4].杨小柳,周源颖.“亚文化资本”: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解释[J].中国青年研究.2018

[5].张庆杰.亚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星座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8

[6].郭淑怡.昆仑万维收购同性网站资本圈布局亚文化[N].证券时报.2017

[7].兰德华.网红文化背后的资本推手[N].工人日报.2016

[8].陆晴琦.亚文化资本视角下网络原创音乐研究[D].苏州大学.2016

[9].姚爱斌.“大话”文化与青年亚文化资本——对《大话西游》现象的一项社会学考察[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

标签:;  ;  ;  ;  

亚文化资本论文-李琦,徐雨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