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强单片防火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瑶[1](2020)在《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低碳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建设等行为造成碳排放急剧增加,环境恶化成为了全球的首要环境问题。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统计计算表明,建筑行业消耗的能源占据全球能源总量的一半,并且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42%,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国建筑业发展不断扩大,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长,减碳压力巨大。如果不提高建筑能效,降低建筑用能和碳排放,到2050年建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将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我国每年新建建筑类型中,城镇住宅占比最大,减排的首要对象就是城市住宅建筑。其次在城市住宅中,寒冷地区的住宅由于每年采暖导致大量的碳排放,因此本文将以寒冷地区城市住宅为研究对象,寻求当下建筑师可控的减碳策略。通过从使用阶段的节能计算到全生命周的碳排放衡量,以碳排放为指标突出建筑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构成建筑与环境影响的量化衡量指标之一。首先,本文将系统分析当前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碳排放现状,对寒冷地区城市住宅碳排放的构成及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其次,对低碳居住建筑示范案例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前我国寒冷地区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构成进行对比。最后,通过上文分析总结寒冷地区低碳住宅的设计策略及注意要点。
李姝婷[2](2020)在《西安地区高层住宅外墙外保温材料的选用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于2016年9月3日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意味着政府已经将节能减排任务上升到政治高度上。我国虽然是能源储备大国,但是由于能源利用率低,一直是能源消耗大国。随着工业化水平和经济指标的不断增长,我国每年消耗的标准煤总量已经超过了生产总量。从政治高度和经济角度来讲,节能减排都担任重要的职责。建筑业做为我国支柱产业,建筑能耗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面积占比最大的高层住宅建筑,减少外墙热量损失成为当下主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西安地区高层住宅现状,从保温性能和燃烧性能入手,希望通过调研及分析研究,寻求二者的平衡。首先阐述我国最新防火规范及节能75%标准的要求,针对西安地区不同年代住宅外墙外保温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西安地区高层住宅保温现状,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深入探究其形成原因,为后文材料的选用提供依据,确保可实施性。其次对西安市场耐火窗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从耐火窗构成、性能、检测报告、价格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绘制B1级保温材料和耐火窗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详图,用于指导现场施工。最后,选取西安地区常用的高层住宅户型做为实例,对新的保温系统做出成本核算和耗热量对比,计算不同开窗面积对增量成本的影响,并且根据实际案例提出优化方案,以便设计人员和建设方进行选择。
户云婷[3](2019)在《防火玻璃用K2O·nSiO2基材料的反应机制和耐低温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提高防火玻璃安全等级和大规模应用防火玻璃,是现代建筑法规要求,开展高性能防火玻璃材料体系研究和防火玻璃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需求。本论文针对由高固含纳米SiO2微粒分散液制备K2O·nSiO2基防火材料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针对纳米SiO2微粒分散液,分别研究固含量和温度的变化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分散液添加KOH后形成的K2O·nSiO2基防火液的固化过程,研究其反应动力学;针对固化后的K2O·nSiO2基复合防火玻璃耐低温性能差,探究了其原因并进行了低温性能改进研究。高固含纳米SiO2微粒分散液背散射光谱变化规律表明:纳米SiO2微粒分散液的稳定性与SiO2固含量呈正比,SiO2固含量越高稳定性越好。目前制备的分散液中50%固含量的稳定性最优。分散液的SiO2含量越高,体系中的硅羟基及其形成的网状结构越丰富,粘度越大,稳定性越好。分别得到SiO2固含量为42%和50%的纳米SiO2微粒分散液的沉降速率方程,分析得出纳米SiO2微粒分散液的沉降过程为热加速过程。防火液透射光变化规律揭示了由高固含纳米SiO2分散液制备的K2O·nSiO2基防火液的固化反应为一级反应。确定了固含量为50%,模数为5的K2O·nSiO2基防火液的反应速率方程和表观活化能Ea,反应为热加速过程。根据反应速率规律优化了防火液的固化工艺。根据K2O·nSiO2基复合防火玻璃的DSC曲线,发现K2O·nSiO2基防火液固化后大量自由水的存在,是影响低温性能的关键因素。高模数复合防火玻璃体系中自由水含量较低模数防火玻璃高,耐低温性能较差。通过添加抗冷凝剂可有效减少和锁住体系中的自由水。在模数为4.04.3的K2O·nSiO2基复合防火玻璃体系中,添加8%的抗冷凝剂,可以制备出低温性能达到-20℃的防火玻璃。该低温型K2O·nSiO2基复合防火玻璃同时具备良好的透光度、耐火性能和耐紫外线辐照性能。
赵莉[4](2019)在《旧工业厂房改造的消防安全及疏散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城市化进程促使部分现有建筑的规模和功能逐渐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昂贵的拆迁成本和对正常生活环境的严重影响阻碍了新一轮新建高潮的崛起;特别是一些曾经代表城市工业文明,象征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旧工业厂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所包含的历史痕迹和价值并没有消失;因此,随着创意和新兴产业的出现,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对旧工业厂房的修复,加固和现代化改造,并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由于多年来旧工业厂房消防设备的使用变化和改造后功能空间的差异,大多数原有的防火和疏散设计都不能满足现有技术规范的要求;如何妥善处理工业厂房使用功能和消防技术的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火灾和疏散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首先结合旧工业厂房改造的现状分析其火灾的特点及危害,提出旧工业厂房改造面临的消防安全与疏散设计难题。其次,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基于消防安全视角对旧工业厂房的结构形式、外墙、屋面、窗户、入口、楼梯及消防疏散设施设备的改造技术手段进行理论分析,从结构、构造、设施设备等层面提出消防安全改造的策略。再次,以旧工业厂房改造的样本建筑平面为例,引入空间句法理论,使用Depthmap软件,选取视域控制度、视线整合度、视觉聚焦系数等参数进行视域分析。在视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Pathfinder软件平台设置建筑物和人员运动参数,对视域分析结果较不理想的案例建筑进行人员疏散模拟仿真;通过设计疏散场景,仿真不同安全出口位置和数量情况下的疏散时间、人群路径选择、出口的使用率变化情况,进而分析安全出口分布优化设计的方法。最后,从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导向性和交通空间的宽度等层面提出针对旧工业厂改造的安全疏散设计策略,为今后旧工业厂房改造在消防设计及紧急疏散时的人群管理方面提供建议和科学支持。
袁琳[5](2018)在《当代公共建筑玻璃幕墙设计影响因素研究 ——以六合大厦为例》文中提出在当今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玻璃幕墙作为建筑表皮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发展态势,其影响要素是多方面的且备受瞩目。本文以框式支撑玻璃幕墙形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最新有关玻璃幕墙的应用条文政策,归纳整理了相关理论及文献。首先,系统梳理框式支撑玻璃幕墙的发展及其材料特征,归纳总结影响玻璃幕墙的宏观设计要素、本体构造要素。厘清幕墙用材料及支撑体系建构方式的发展演变,归纳出以幕墙构造为主的本体建构要素;以外墙功能的双重性为出发点,归纳出以场所特质下的意义呈现及功能调控下的保护与调节等宏观设计要素。其次,通过幕墙应用案例的总结、对比、归纳,得出基于环境与文化要素影响下的幕墙设计手法,以及在光、热调控下幕墙材料及构造的应用形式,气流调控下幕墙建筑形体及内部空间的相应设计。第三,通过分解玻璃幕墙本体构造要素的主要内容,从单元形式、表面属性、支撑与连接、接缝等四个方面,得出各个要素的设计原理、视觉特征、技术实现方式以及常规操作方法。第四,对各层面各要素进行了详细论述,最终以宏观、本体各要素间的关联耦合影响综合分析,整合得出适合玻璃幕墙设计的方法、原则与流程,以六合国际大厦的幕墙设计实践为例,对上述影响因素的提出及设计策略进行验证并进行总结,指出基于设计思维主导的宏观影响要素与技术思维主导的本体构造要素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契合两大类别影响因素的关联互动,立足于时代视角完成对实际项目玻璃幕墙设计的实践研究,以提出适应发展趋势的玻璃幕墙设计方法与模式。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研究,可对建筑设计师、幕墙工程师等在前期的幕墙设计的过程中有所启发,以及在后期深化中,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帮助。
王哲[6](2018)在《新型高性能防火玻璃复合夹层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迁入城市,各类大型建筑、地下建筑,高层、超高层建筑等多种具有综合功能的建筑大量涌现,在新建筑落成的同时新的消防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城市建筑的防火问题成为重中之重。防火玻璃是一类在规定的耐火测试中能够保持其完整性甚至隔热性的特种玻璃。从组成和制造工艺方面考虑防火玻璃有很多种类,其中硅酸盐类防火玻璃防火保护方面是目前最为安全的防火玻璃。不仅具有可靠的耐火完整性,而且还能形成热屏障,具有优异的隔热性。硅酸盐类防火玻璃主要有K2O·nSiO2基和Na2O·nSiO2基两种,但这两种硅酸盐类防火玻璃究竟那个更好,国际、国内还没有进行过相关研究。防火玻璃中的夹层胶对防火玻璃的防火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硅酸钾和硅酸钠两种防火玻璃的夹层胶进行对比研究,寻找一种更为合适的原料配方,并探究硅酸盐夹层防火玻璃的防火机理和影响防火玻璃透明的因素;解决硅酸盐类防火玻璃中普遍存在的气泡问题;通过添加防冻剂、阻燃剂来提高防火玻璃的耐寒和防火性能,为生产出更好更安全的防火玻璃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本文以硅溶胶和碱两种试剂作为配制防火浆料的主要原料成分,硅溶胶选用40%、45%、50%三种浓度成分,并分别进行了粒径测试,碱试剂选用KOH、NaOH、LiOH。通过正交实验和粒径测试结果综合考虑,优化了防火浆料的配方组合为50%的硅溶胶、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其优化后的摩尔配比为SiO2/MOH=2.6:1(M=Na,K;KOH/NaOH=3:1),反应温度为80oC,固化温度为70oC。2.为了对比硅酸钾和硅酸钠防火玻璃夹层胶的性能,并探讨其防火机理及影响透光率的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SiO2/MOH(M=K或Na)摩尔比、碱试剂、固化温度对于防火玻璃的透光率、防火性能、凝胶的发泡性能及凝胶含水量的影响。采用红外(FTIR)对凝胶和发泡层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TG-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了两种凝胶的含水量和发泡层的耐高温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发泡层表面和内部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防火玻璃的透光率随着摩尔比SiO2/MOH(M=Na,K)的增大而降低;其耐火性能随着摩尔比的增加相应提高;同摩尔比条件下硅酸钠基比硅酸钾基防火玻璃的耐火性能要好,但其透光率比硅酸钠基防火玻璃的要低;随着摩尔比的增大其发泡层更加致密,具有更多、更小的密闭孔隙。发泡层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硅酸钾和硅酸钠凝胶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凝胶中-Si-O-Si-键的含量以及Na+和K+粒径的不同造成的。硅酸盐类防火玻璃的防火机理如下:在高温冲击下,向火面玻璃首先破碎,夹层胶中的水分吸收热量变为水蒸气,同时作为发泡的动力形成很多密闭的小孔,使夹层胶体积膨胀,膨胀的发泡层起到阻挡火焰、烟雾和降低热辐射的作用。防火玻璃的透光率与其夹层胶的均匀性有关,均匀性越好其透光率也越高。3.为提高防火玻璃的低温适用性和耐火极限,通过添加5%乙二醇实现了灌浆玻璃在-50oC条件下依然具有很好的耐寒性能,通过添加4%的硼酸使15mm厚的灌浆玻璃的耐火极限在62min的基础上提高了6min,其硅酸盐凝胶层厚为5mm。4.本文分析了灌浆玻璃中气泡的来源:浆料的配制过程和固化过程;利用低压制备和低温固化或高压固化来消除凝胶中的气泡,并利用高温高压固化条件实现了高摩尔高透光率硅酸盐凝胶的制备。耐辐照测试表明复合硅酸盐基防火玻璃在经过了100h的测试后,其透光率减少了1.89%,远远小于国标GB15763.3-2009中10%的要求,表明其有很好的耐候性。
赵恩录,张文玲,黄俏[7](2018)在《防火玻璃研究进展及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防火玻璃的类型、生产方法和性能,分析了防火玻璃的国内外现状及国内技术发展水平及趋势,指出了防火玻璃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必要性。
翁子杰[8](2019)在《UHPC轻型建筑部品在装配式建筑中的综合应用》文中提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二十世纪末至今在欧美地区迅速发展的新型建筑材料,近年来其应用范围从桥梁领域推广到建筑领域。然而在中国建筑领域UHPC材料仍然处于研究论证和探索试验的阶段。本文通过文献查询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梳理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特别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立面单调刻板的原因,结合国外相关项目,指出UHPC的应用可为这些问题提供的解决之道。本研究通过将UHPC轻型建筑部品和其他预制混凝土建筑部品进行对比研究,明确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优势和特点,论证发展UHPC轻型建筑部品产品体系的可行性。结合国内建筑部品体系和国外相关应用项目,系统分析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类型和发展趋势。进而,从地域要素、建构表现和曲面造型等角度研究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建筑表现性。最后,结合“中建低能耗装配式示范楼”的项目实践,在标准化设计的框架下系统阐述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设计逻辑与设计成果,并分析应用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综合效益,以验证以上设计研究成果的可行性。本研究认为UHPC轻型建筑部品以其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和低维护性,在装配式建筑中有利于减少材料消耗、改善立面效果和提升全周期寿命范围综合效益。可以展望,在未来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UHPC轻型建筑部品在中国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浩[9](2017)在《全封闭燃气自动加热炉条件下单片防火玻璃的不合格现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里简要介绍了防火玻璃的分类以及加工方法,着重介绍了全封闭燃气自动加热炉耐火试验方法以及对单片防火玻璃的两种不合格现象分析。钢化工艺以及玻璃选材不当均会对防火玻璃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应选择合适的原片玻璃以及更合理的钢化工艺以提高防火玻璃的安全性和耐火性。
陈国栋,杨加喜,计国庆[10](2017)在《建筑外窗耐火完整性应用若干问题的探讨》文中提出本文依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出的建筑外窗0.5h和1h耐火完整性的要求,从材料分析选用、构造以及相关燃烧原理及实验判定等多方位多途径地阐述了在应用方面的有关问题和经验,并提出应用时应重视的问题。
二、高强单片防火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强单片防火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低碳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球及我国减排需求 |
1.1.2 建筑能耗与节能减排 |
1.1.3 课题来源及性质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1.7 小结 |
2 建筑碳排放及寒冷地区住宅碳排放现状 |
2.1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
2.1.1 建筑全生命周期 |
2.1.2 建筑碳排放 |
2.1.3 建筑碳排放强度 |
2.1.4 研究范围 |
2.2 寒冷地区住宅碳排放现状分析 |
2.2.1 寒冷地区建筑设计要点 |
2.2.2 寒冷地区节能住宅规模及发展趋势 |
2.2.3 寒冷地区城市住宅能耗现状 |
2.2.4 寒冷地区城市住宅低碳设计现状 |
2.2.5 小结 |
2.3 碳排放计算方法与研究工具 |
2.3.1 计算方法 |
2.3.2 模拟软件的选择与分析 |
2.4 碳排放计算模型及住宅碳排放构成 |
2.4.1 碳排放计算模型 |
2.4.2 住宅建筑碳排放及其构成 |
3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构成分析 |
3.1 对标建筑选择与碳排放构成分析 |
3.1.1 对标建筑选择与基本概况 |
3.1.2 物化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
3.1.3 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
3.1.4 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
3.2 低碳设计案例全生命周期计算 |
3.2.1 低碳案例选择 |
3.2.2 碳排放量估算 |
3.3 对标建筑与案例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构成对比分析 |
3.3.1 案例低碳建筑与对标建筑碳排放量对比分析 |
3.3.2 案例建筑低碳设计策略 |
4.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策略与设计方法 |
4.1 寒冷地区城市住宅物化阶段减碳策略研究 |
4.1.1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
4.1.2 建筑施工 |
4.1.3 物化阶段减碳策略小结 |
4.2 寒冷地区城市住宅使用阶段减碳策略研究 |
4.2.1 “节流”——建筑节能 |
4.2.2 “开源”——建筑产能 |
4.2.3 “延寿”-延长建筑使用周期 |
4.2.4 本节小结 |
4.3 拆解阶段减碳策略 |
4.3.1 拆除方式优化 |
4.3.2 建材回收及利用 |
4.4 寒冷地区住宅全生命周期减碳策略总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录 |
表录 |
致谢 |
(2)西安地区高层住宅外墙外保温材料的选用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分析 |
1.1.2 建筑节能发展瓶颈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工作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外墙外保温基础研究及西安地区热工要求概述 |
2.1 我国节能发展阶段及规范要求 |
2.1.1 节能率 75%标准的提出 |
2.1.2 保温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及规范要求 |
2.2 保温材料基本性能参数 |
2.2.1 导热系数 |
2.2.2 燃烧性能与防火等级 |
2.2.3 耐火等级与耐火极限 |
2.3 中国建筑气候分区及建筑设计要求 |
2.4 西安地区热工要求概况及防火设计规范 |
2.4.1 气候概述 |
2.4.2 平均气温 |
2.4.3 西安地区热工要求 |
2.4.4 西安地区高层住宅防火设计规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西安地区高层居住建筑保温材料现状研究 |
3.1 西安市外墙保温材料使用情况调研 |
3.1.1 西安地区外墙外保温材料使用情况实地调研 |
3.1.2 调查问卷 |
3.2 常用保温材料性能对比 |
3.2.1 有机材料性能分析 |
3.2.2 无机材料性能分析 |
3.2.3 新型复合材料性能分析 |
3.3 西安地区高层住宅保温情况综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层住宅节能耐火窗应用研究 |
4.1 防火窗与耐火窗区别 |
4.2 玻璃原片及防火玻璃性能研究 |
4.2.1.玻璃原片的生产加工 |
4.2.2.特种安全玻璃加工、检测及西安地区耐火窗市场基本情况 |
4.3 耐火窗型材、五金及自动闭窗器的设计 |
4.4 节能耐火窗的构造做法及热工性能分析 |
4.5 节能耐火窗应用情况综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两种外保温系统增量成本、热工性能分析及优化 |
5.1 采用节能耐火窗高层住宅的增量成本测算 |
5.2 两种外墙保温系统热工性能对比研究 |
5.2.1 外墙外保温系统计算参数的设定 |
5.2.2 模拟软件及模拟方案 |
5.2.3 计算结果的分析 |
5.3 对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的优化建议 |
5.4 节能耐火窗成本增量分析结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3)防火玻璃用K2O·nSiO2基材料的反应机制和耐低温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防火玻璃概述 |
1.2.1 单片防火玻璃 |
1.2.2 复合防火玻璃 |
1.3 复合防火玻璃的性能检验标准 |
1.3.1 透光率 |
1.3.2 耐紫外线辐照性能 |
1.3.3 耐火性能 |
1.4 复合防火玻璃的研究现状 |
1.4.1 有机复合防火玻璃 |
1.4.2 无机复合防火玻璃 |
1.5 无机复合防火玻璃的制备方法 |
1.5.1 晾板法 |
1.5.2 灌注法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SiO_2微粒分散液稳定性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主要原料 |
2.2.2 实验主要仪器 |
2.2.3 测试与表征 |
2.3 SiO_2含量对纳米SiO_2微粒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 |
2.3.1 不同固含纳米SiO_2微粒分散液的沉降速率研究 |
2.3.2 不同固含纳米SiO_2微粒分散液的粘度变化 |
2.4 温度对纳米SiO_2微粒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 |
2.4.1 温度对42%固含的纳米SiO_2微粒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 |
2.4.2 温度对50%固含的纳米SiO_2微粒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 |
2.5 结论 |
第三章 K_2O·nSiO_2基防火液的反应速率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主要原料 |
3.2.2 实验主要设备 |
3.2.3 K_2O·nSiO_2基防火液的制备 |
3.2.4 K_2O·nSiO_2基防火液反应速率的表征原理 |
3.3 K_2O·nSiO_2基防火液的反应动力学 |
3.3.1 基于不同固含量的K_2O·nSiO_2基防火液的反应级数研究 |
3.3.2 基于不同温度的K_2O·nSiO_2基防火液的反应级数研究 |
3.3.3 K_2O·nSiO_2基防火液的固化工艺 |
3.4 结论 |
第四章 低温型K_2O·nSiO_2基防火玻璃的制备及性能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主要原料 |
4.2.2 实验主要仪器 |
4.2.3 实验内容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K_2O·nSiO_2基复合防火玻璃的耐低温性能研究 |
4.3.2 K_2O·nSiO_2基复合防火玻璃耐低温性能的DSC分析 |
4.4 低温型K_2O·nSiO_2基防火玻璃的综合性能 |
4.4.1 透光率 |
4.4.2 硬度和耐紫外线辐照性能 |
4.4.3 耐火性能 |
4.5 结论 |
结论与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旧工业厂房改造的消防安全及疏散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1.3.3 研究成果分析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章 旧工业厂房改造的概述及火灾分析 |
2.1 旧工业厂房改造的概述 |
2.1.1 旧工业厂房改造的定义与类型 |
2.1.2 旧工业厂房改造的空间特点 |
2.2 旧工业厂房改造的火灾分析 |
2.2.1 火灾的特点及危害 |
2.2.2 火灾的原因分析 |
2.2.3 消防安全与疏散设计难题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旧工业厂房改造的消防安全技术策略 |
3.1 结构形式与耐火性 |
3.1.1 影响结构耐火性的因素 |
3.1.2 厂房结构的耐火性分析 |
3.2 建筑构造改造技术 |
3.2.1 外墙改造技术 |
3.2.2 屋面改造技术 |
3.2.3 窗户改造技术 |
3.2.4 入口改造技术 |
3.2.5 楼梯改造技术 |
3.3 消防及辅助安全疏散设施 |
3.3.1 消火栓与灭火器 |
3.3.2 自动报警与灭火系统 |
3.3.3 疏散走道的设置 |
3.3.4 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
3.3.5 火灾应急广播 |
3.3.6 新技术在建筑疏散中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旧工业厂房改造的人群安全疏散设计 |
4.1 旧工业厂房改造的空间视域分析 |
4.1.1 空间句法理论 |
4.1.2 案例建筑概况 |
4.1.3 视域控制度 |
4.1.4 视线整合度 |
4.1.5 视觉聚焦系数 |
4.2 旧工业厂房改造的人群疏散模拟 |
4.2.1 Pathfinder软件的功能 |
4.2.2 仿真模型的背景 |
4.2.3 人群模拟的参数设定 |
4.2.4 人群模拟的场景设计 |
4.2.5 安全出口分布优化分析 |
4.3 旧工业厂房改造的安全疏散设计策略 |
4.3.1 安全出口位置的选择 |
4.3.2 安全出口数量的确定 |
4.3.3 安全出口的导向设计 |
4.3.4 交通空间的宽度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专利 |
(5)当代公共建筑玻璃幕墙设计影响因素研究 ——以六合大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的必要性 |
1.1.2 国内玻璃幕墙的限制性应用 |
1.1.3 国内玻璃幕墙的设计流程及发展趋势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本研究与既有研究的关系 |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
1.3.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1.3.2 研究范围 |
1.3.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玻璃幕墙发展演变及技术特征 |
2.1 玻璃幕墙材料构成及发展 |
2.1.1 幕墙用玻璃材料的历史与发展 |
2.1.2 玻璃幕墙建构历史与发展 |
2.2 玻璃幕墙技术基础及特征 |
2.2.1 玻璃幕墙构造形式 |
2.2.2 玻璃幕墙的特征 |
2.3 玻璃幕墙的设计要素分析 |
2.3.1 外墙的双重功能性 |
2.3.2 影响幕墙设计的宏观要素——场所特质与能量调控 |
2.3.3 影响幕墙的本体构造要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当代玻璃幕墙的设计影响要素研究 |
3.1 场所特质对幕墙建构设计的影响 |
3.1.1 与自然场所的契合 |
3.1.2 与人文场所的契合 |
3.2 能量调控(光、热、气)对幕墙建构设计的影响 |
3.2.1 光线进入的控制 |
3.2.2 热量传递的阻隔 |
3.2.3 气流交换的调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当代玻璃幕墙设计本体构造影响研究 |
4.1 单元形式 |
4.1.1 二维平面单元 |
4.1.2 三维立体单元 |
4.1.3 单元形式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
4.2 表面属性 |
4.2.1 表面的视觉要素 |
4.2.2 影响表面呈现的技术要素 |
4.3 支撑与连接 |
4.3.1 支撑与连接原理 |
4.3.2 支撑与连接方法及表达形式 |
4.4 接缝 |
4.4.1 接缝的功能实现 |
4.4.2 接缝的视觉特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当代玻璃幕墙设计影响要素综合实践 |
5.1 宏观设计影响要素与本体构造要素的关联性 |
5.1.1 要素缺失下的问题显现 |
5.1.2 要素并置下的设计视角 |
5.2 基于要素互动的设计体系 |
5.2.1 设计方法 |
5.2.2 设计原则 |
5.2.3 设计程序 |
5.3 玻璃幕墙设计实践——天津六合国际大厦 |
5.3.1 项目基本信息 |
5.3.2 基于设计影响要素的设计实践 |
5.3.3 基于本体构造要素的设计实践 |
5.3.4 基于要素互动的设计实践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结论 |
6.3 创新点 |
6.4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6)新型高性能防火玻璃复合夹层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引言 |
1.2 防火玻璃的概述 |
1.2.1 防火玻璃简介 |
1.2.2 防火玻璃的分类 |
1.3 国内外防火玻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1.3.1 国外防火玻璃的发展现状 |
1.3.2 国内防火玻璃的发展现状 |
1.3.3 国内外防火玻璃的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硅溶胶和固化剂的选择及最佳配方的确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2.2.3 正交实验设计 |
2.2.4 防火浆液和玻璃试样的制备 |
2.2.5 样品表征与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粒径测试 |
2.3.2 透光率和耐火性能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硅酸钾和硅酸钠灌浆防火玻璃夹层胶的性能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所用试剂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夹层防火玻璃及凝胶的制备 |
3.2 测试及表征 |
3.2.1 透光率测试 |
3.2.2 耐火性能测试 |
3.2.3 发泡性能测试 |
3.2.4 红外测试 |
3.2.5 XRD测试 |
3.2.6 SEM测试 |
3.2.7 TG-DSC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透光率与摩尔比的关系 |
3.3.2 耐火性能与摩尔比的关系 |
3.3.3 发泡性能与摩尔比的关系 |
3.3.4 红外分析 |
3.3.5 SEM分析 |
3.3.6 TG-DSC分析 |
3.3.7 XRD分析 |
3.3.8 固化温度时间对于透光率的影响 |
3.3.9 正交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夹层胶耐寒、耐火性能及气泡问题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实验试剂 |
4.2.2 主要实验仪器 |
4.2.3 防火防冻凝胶的制备 |
4.2.4 高摩尔比高透光率防火玻璃夹层胶的制备 |
4.2.5 通过阻燃剂提高防火玻璃性能 |
4.3 表征和测试 |
4.3.1 耐寒测试 |
4.3.2 透光率测试 |
4.3.3 耐火性能测试 |
4.3.4 耐辐照测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透光率结果与分析 |
4.4.2 耐寒测试 |
4.4.3 防火测试结果 |
4.4.4 耐辐照测试结果 |
4.4.5 高温高压固化效果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创新点与展望 |
6.1 创新点 |
6.2 展望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7)防火玻璃研究进展及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内外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
3 防火玻璃的分类 |
3.1 单片防火玻璃 |
3.1.1 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 |
3.1.2 硼硅酸盐防火玻璃 |
3.1.3 铝硅酸盐防火玻璃 |
3.1.4 锂铝硅透明微晶防火玻璃 |
3.2 复合防火玻璃 |
3.2.1 干法/夹层法复合防火玻璃 |
3.2.2 灌注型防火玻璃 |
4 单片防火玻璃与复合防火玻璃性能比较 |
5 防火玻璃在高层建筑幕墙中的应用案例 |
6 结语 |
(8)UHPC轻型建筑部品在装配式建筑中的综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型混凝土材料概述 |
1.1.2 建筑工业化背景下PC建筑概述 |
1.1.3 装配式建筑现存问题 |
1.1.4 UHPC与装配式建筑的结合点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研究内容与相关概念 |
1.3.4 研究方法 |
1.3.5 研究框架 |
第2章 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研发与应用 |
2.1 混凝土材料发展与应用 |
2.1.1 混凝土材料的历代沿革 |
2.1.2 混凝土在建筑领域应用概述 |
2.2 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概念及其可行性 |
2.3 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优势 |
2.3.1 优质的新型绿色建材 |
2.3.2 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 |
2.4 对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研究与应用的建议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欧美地区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综合应用 |
3.1 UHPC外挂墙板 |
3.2 UHPC轻型外墙面板 |
3.3 UHPC复杂表皮面板 |
3.3.1 UHPC曲面表皮面板 |
3.3.2 UHPC印花表皮面板 |
3.3.3 UHPC穿孔/镂空表皮面板 |
3.4 UHPC轻型雨棚 |
3.5 UHPC轻型阳台 |
3.6 UHPC轻型楼梯 |
3.7 UHPC轻型遮阳部品 |
3.8 UHPC与既有建筑立面改造 |
3.9 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应用趋势 |
3.10 本章小结 |
第4章 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建筑表现性 |
4.1 对地域环境的呼应 |
4.1.1 传达当地人文要素 |
4.1.2 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
4.1.3 呼应当地文脉肌理 |
4.2 对建构层面的表现 |
4.2.1 外观肌理 |
4.2.2 节点表现 |
4.2.3 数字技术 |
4.3 对光影效果的渲染 |
4.4 对曲面造型的塑造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综合应用实践 |
5.1 项目背景 |
5.2 设计逻辑 |
5.3 UHPC轻型外墙面板 |
5.4 UHPC轻型阳台 |
5.5 UHPC轻型楼梯 |
5.6 示范楼中的UHPC轻型建筑部品体系 |
5.7 成果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国内外应用UHPC的典型建筑项目名录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活动情况 |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目录 |
致谢 |
(9)全封闭燃气自动加热炉条件下单片防火玻璃的不合格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防火玻璃耐火性能测试平台 |
2 防火玻璃耐火性能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2.1 防火玻璃耐火性能试验 |
2.2 防火玻璃耐火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1 防火玻璃耐火性能试验结果 |
2.2.2 防火玻璃耐火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
3 结论与展望 |
(10)建筑外窗耐火完整性应用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背景和意义 |
2. 基本条件和判定方法 |
3. 外窗用材料性能 |
4. 防火玻璃 |
5. 外窗耐火完整性实现途径 |
6. 应用上待解决和需重视的问题 |
四、高强单片防火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低碳设计研究[D]. 王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7)
- [2]西安地区高层住宅外墙外保温材料的选用与优化研究[D]. 李姝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防火玻璃用K2O·nSiO2基材料的反应机制和耐低温性研究[D]. 户云婷.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2019(09)
- [4]旧工业厂房改造的消防安全及疏散设计策略研究[D]. 赵莉.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9(02)
- [5]当代公共建筑玻璃幕墙设计影响因素研究 ——以六合大厦为例[D]. 袁琳.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6]新型高性能防火玻璃复合夹层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王哲. 太原理工大学, 2018(11)
- [7]防火玻璃研究进展及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J]. 赵恩录,张文玲,黄俏. 建设科技, 2018(09)
- [8]UHPC轻型建筑部品在装配式建筑中的综合应用[D]. 翁子杰. 湖南大学, 2019(07)
- [9]全封闭燃气自动加热炉条件下单片防火玻璃的不合格现象研究[J]. 李浩. 河南建材, 2017(05)
- [10]建筑外窗耐火完整性应用若干问题的探讨[J]. 陈国栋,杨加喜,计国庆.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