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王静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王静

王静

新疆高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新疆830000

摘要:在当前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作为常见结构形式,其不仅施工简单,而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特别是在当前建筑形式向高层和超高层方向发展的新形势下,竖向构件及构成方面需要承担较大的重力和载荷,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和墙体作为支撑,因此也对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体框架结构施工中,需要掌握具体的施工工艺要点,以此来确保框架结构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建设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城市建设更加的多样化以及现代化,社会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稳定性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在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建设行业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全新的发展机会,鉴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提升其施工技术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

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目前建筑工程结构朝着高层和超高层的方向发展,这也对框架结构施工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使框架结构施工具有了新的特点。由于框架竖向构件承载的荷载增加,同时建筑构件还要承受地震和风荷载,地震荷载和风荷载属于非线性竖向分布荷载,对建筑高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在高层建筑中,需要有效的解决抗剪问题、抵抗变形和抵抗力矩等问题,因此在高层建筑柱体、梁、墙和梁板等设计时,需要对结构进行合理布置,并使用特殊材料,以此来增强对变形的抵抗力,并提高对较大侧向荷载的抵抗力。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工艺要点

2.1科学进行轴线定位及放线、确定标高

在框架结构施工开始之前,需要针对具体的设计图纸纵横向轴线网的控制线,利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来进行轴线定位放线,并确定标高。这个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要精准测量,并对经纬仪和水准仪中的数据进行认真记录。初步确定放线和标高后,还需要进行复测,并由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复核,有效的避免误差的发生。

2.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材料准备的作用极为关键,是正常开展钢筋工程施工的基础,因此,施工单位要针对施工现场施工材料乱堆乱放的现象,及时进行整改,将进购的施工材料进行绑扎固定,并在安全封闭的储存空间中进行有序的码放。同时要对于一些堆放高度过高的施工材料,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材料堆放周边树立安全警示牌,并采用遮挡物,避免堆放的施工材料滑落,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其次是焊接施工准备,要在施工现场做好实验工作,并对需要焊接的施工材料进行逐批检验,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单位要重视自检以及力学试验工作的重要性,对质量可疑的施工材料进行重点检查。最后,是放样与下料施工,由于钢材料的种类存在差异性,其在热胀冷缩方面受到的系数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对二次加工后,钢材料的连接方式以及施工方式皆存在不同。因此,施工范围应当要在施工过程中,留足钢材料的长度,通常在24m左右,并尽可能的保障余量在5mm之内。如果钢材料的整体长度超过24m,那么余量要保持在8mm之间。

2.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2.2.1基础模板安装

在垫层施工结束之后,施工单位要规定施工工作人员根据轴线对水平基础进行每日定时测量,并活用基础平面尺,对其边线进行严密的勘测,通过油漆、粉笔等标记工具,做好各个暗柱角的标识,从而保障模板安装的误差降低,提高基础模板安全的稳定性,在提升模板性能的背景下,提高其施工载荷能力。

2.2.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立杆的支撑作用不可小觑,因此,施工单位要在实际施工环节中,保障立杆能够始终处在坚实的水平面上,并要保证在上层模板以及结构支架安装结束后,也可以很好地承受来自主体结构模板的载荷。如果,立杆无法承受来自上层模板以及支架的载荷压力,造成自身出现弯曲、压垮的现象,则容易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够抽取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而且,如果上层模板以及下层模板的支柱在同一垂直线上,那么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个结构体系施工。并且,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的每一道支模工序都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施工流程进行,如果没有对上一道支模工序进行完全固定,那么下一道支模工序则不能顺利进行。

2.2.3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的重要环节,在施工现场拆除模板的过程中,要依照施工顺序逐一拆除。通常情况下,对模板进行拆除一般按照先拆除后续支立模板,后拆除最先支立模板的施工原则,同时要先拆不承重以及承重负担轻的模板,后拆除承重且承重负担重的模板,并且要先拆支撑部分的模板,后拆除方木模板。另外,施工单位在模板拆除施工结束后,要及时的将拆除下来的模板、材料等进行安全管理,运输到空旷、安全的场地进行保管和处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

2.3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技术

在整个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作为非常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对整体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求施工人员要掌握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技术的要点。当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当梁高度在50cm以上时,宜采用分层浇筑,而且每层浇筑厚度要保持在30cm以下。利用泵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浇筑的均匀性,并提前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浇筑完成后要及时振捣,避免出现过振或是漏振的问题。

3改善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探讨

3.1减少框架结构的裂缝

对高层建筑施工时,裂缝的问题绝对不可忽视。裂缝不仅影响工程的质量,工程的耐受程度也会降低。对于裂缝宽度,通常限制在0.1mm至0.5mm范围内,之所以给出一个范围,是因为当框架结构不同时,对其要求也有所不同。裂缝通常是工程竣工后,正常使用才出现。因此,裂缝未出现就应当做好预防工作。在填充墙砌筑时,留足与梁底间的距离。当砌筑结束后,要注意补砌的时间,一定要在两周之内进行。补砌时,可使用分层浇捣的技术。对于水泥的选用,可以选用强度比较高的水泥,为了能够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可以在材料配料时加入一些外加剂。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有可能出现高峰水化热,针对这一问题,通水排热即可有效预防。

3.2梁柱节点处施工工艺的控制

梁柱节点处的施工工艺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影响巨大。捆扎钢筋时,必须保证箍筋数量,并且,要注意钢筋的分散紧密的特点。当在节点处少放箍筋,或者没有箍筋的时候,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就埋下了隐患。所以,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立模后再捆扎。在捆扎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施工要求,特别是在安全意识方面,无论如何马虎不得。针对如何实现对箍筋的有效配置的问题,必须考虑到梁与支座的距离,二者之间的距离越近,那么剪力也就会越强。要想减少剪力,就必须考虑抗震问题,合理有效对箍筋进行配置。

4结语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以其显著的抗震性能应用十分广泛,但随着当前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这也对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技术要点,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掌握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严格对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框架结构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伟.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4(09).

[2]杨玲.浅析建筑工程技术管理[J].江西建材,2015(11).

[3]张洪岩.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门窗,2012(06).

[4]田烔.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5):247.

标签:;  ;  ;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