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建构主义视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建构主义,大学英语翻译,数字媒体,网络平台
建构主义视角论文文献综述
刘喜玲[1](2019)在《新建构主义视角下网络与数字媒体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网络与数字媒体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理论基础,介绍网络与数字媒体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愿景,从课前、课中、课后叁个环节探究将网络与数字媒体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具体措施。认为网络与数字媒体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辨能力与全面翻译素养的翻译人才。(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9年23期)
黄芳[2](2019)在《以建构主义视角谈美剧辅助口语教学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教育学界的关注对象和关注范围相比过去,出现了很多变化。在变革中引入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是很多从业者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诸多的理论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颇为重要的一个,它不仅可以指引整体的教育事业向着更高级的方向转变,也可以使得原本的教学理念得到本质上的更新。(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34期)
李杨[3](2019)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智能教学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探讨了当前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提出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智能教学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英语视听说智能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3期)
张秋月[4](2019)在《后殖民主义女性理论视角下解读《鬼魂的迁移》中加勒比女性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勒比裔女作家保琳·梅尔维尔在她的短篇小说集《鬼魂的迁移》中刻画了多个处在流散和移民背景下的加勒比裔女性形象,她们在后殖民主义社会、种族主义和父权制的压迫下丧失话语权利,沦为沉默的"他者"。本文基于后殖民主义女性理论,分析加勒比裔女性身份缺失的原因,从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建构两方面分析加勒比女性的身份建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2期)
邓丽蓉[5](2019)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英语教学以培养实用型、高素质英语人才为目标,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始终是教育主体,是英语学习的建构者。但是在高校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中,忽视了这一点,不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及英语实践应用。从学习者自身出发的建构主义理论给高校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思路。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论述建构主义下高校英语教学新指向,探究高校英语教学发展新路径。(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高教)》期刊2019年11期)
尹琳柯[6](2019)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主义学习思想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孕育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有影响的学习理论流派。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引下,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期刊2019-11-06)
阳丽,刘欣然[7](2019)在《公共空间的建构与体育哲学的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味着人们如何创建美好生活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公共空间作为人类参与社会活动的行动场所,是体育运动得以开启的实践载体,人类在对公共空间的感知、理解、实践中建构起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公共平台,蕴涵着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然而,"公共空间衰弱"、"公共空间失活、"公共空间终结"的呼声为公共空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势冲击,体育亦无法回避公共空间衰弱的现实困境,需要找寻到突破的路径。因此,对体育与公共空间现状进行哲学审视,进而探明制约体育与公共空间发展的困境因素,明晰体育与公共空间的发展路向显得尤为迫切。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主义理论为思维基点进行哲学考察。研究结果:一、"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的逻辑原点,人的本质、人的实践、人的生活、人的发展皆是马克思哲学展开的核心所在。从马克思人学理论视角对公共空间进行考察是对"现实的人"的关怀,是对人"实践的人"的指引,是对"完整的人"的追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公共空间不是"乌托邦"式的构想空间,而是以"现实的人"为基础,真正存在于人的生活世界、饱含人的理想追求的现实空间。二、人是建构公共空间的主体,也是改造公共空间的主体,公共空间的现实样态所折射出人的生存境况,揭示了体育与人的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叁方面:(1)人对公共空间认同感的迷失,导致开启体育公共生活的空间载体缺失。(2)人在公共空间中归属感的降低,致使承载体育公共精神的空间内涵失真。(3)人对公共空间占有欲的提升,造成规约体育公共行动的空间规则失效。叁、体育朝向"以人为本"的回归、回归人当下的生活成为破解当前危机的路径选择。体育成为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激活公共空间交往、凸显公共空间价值的活力机制。体育在对人身体潜能的激发中指引人本真状态的回归,在身体能力的展演中引导人运动惯习的养成,在对身体素质的锻造中获取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体育让人以积极、主动、创造、思辨的主体姿态建构起公共生活的实践场域,让人的体育围绕着平等、协调、团结、友爱的实践模式展开,而这都成为人确证自我和体育价值得以呈现的标志。四、体育与公共空间只有在互生共存的历程中才得以实现共荣。公共空间的重构机制得以在体育的主体实践中得以明晰。(1)从"封闭"走向"开放",公共空间作为承载着人的体育实践情感、意志、思想的开放场域,成为满足人存在需求、建构人交往行动、延续人情感印迹、实现人理想追求的联结力量。(2)从"排他"转向"融合",人集体意识的构筑使场所精神的体育唤醒成为可能,体育表达出对人生命存在的整体性、意义性的终极关怀,建立起了一种共存、共享、共生、共荣的体育实践价值观与思维模式。(3)从"竞争"转为"合作",公共空间博弈的行为结果展现出人作为思维、理解、怀疑、判断、抉择的智慧生命之独特性。体育与公共空间的哲学蕴意在人的实践生成中得以开显。五、在人的体育实践中,公共空间不只是由物料建构起的实体建筑,也是开启体育活动的运动场、承载体育情感的记忆场、建构体育文化话语场、实现体育功能教育场。公共空间无论是以任何一种形式存在,都是人体育实践行为的结果,人的本能、意志、欲望、情感在有限的空间媒介中得到张扬。研究结论:"因循守旧"将制约人能动的创造生活的世界,人的美好生活愿景需要通过自身的生命实践得到实现。"破旧立新"乃是事物得以永恒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将人从发展窘境中拯救出来的必然要求,蕴涵着对人之实践的批判与审视的现实意义,是对人之存在价值与意义的澄明。"人"既处于生成之中,体育与公共空间的发展必呈现未知之况,对人自身问题的求解也将是永恒追寻的哲学命题。(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徐莹,李晓媛[8](2019)在《建构主义视角下项目式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时代,智能手机无处不在。如何在应用技术型院校中教好英语基础相对较弱的"零零后"大学生是值得大学英语教师用心思考的问题。建构理论框架下的项目式学习为该话题打开了一个缺口。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协作、讨论、实践、探索,把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实际的问题探讨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创造力、沟通力和适应能力,使学生在摸索中完成项目任务,从而激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吴小胜,舒鹏飞[9](2019)在《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虚拟现实教学项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现实技术日趋成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虚拟现实教学项目不能单纯进行技术层面的开发,还要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基于此,通过阐述虚拟现实教学项目设计的基本要素,探讨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虚拟现实教学项目中研究性学习情境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普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香君[10](2019)在《论团队式管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所面临的挑战,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在思政课堂中采取团队式管理模式。实践表明,团队式课堂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学生思政课的出勤率和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均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高等财经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建构主义视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世纪教育学界的关注对象和关注范围相比过去,出现了很多变化。在变革中引入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是很多从业者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诸多的理论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颇为重要的一个,它不仅可以指引整体的教育事业向着更高级的方向转变,也可以使得原本的教学理念得到本质上的更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构主义视角论文参考文献
[1].刘喜玲.新建构主义视角下网络与数字媒体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教师.2019
[2].黄芳.以建构主义视角谈美剧辅助口语教学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9
[3].李杨.建构主义视角下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智能教学模式初探[J].北方文学.2019
[4].张秋月.后殖民主义女性理论视角下解读《鬼魂的迁移》中加勒比女性身份建构[J].青年文学家.2019
[5].邓丽蓉.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发展路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
[6].尹琳柯.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设计[C].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2019
[7].阳丽,刘欣然.公共空间的建构与体育哲学的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角[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徐莹,李晓媛.建构主义视角下项目式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9].吴小胜,舒鹏飞.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虚拟现实教学项目设计[J].普洱学院学报.2019
[10].李香君.论团队式管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