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断逆挽法论文-钱英

截断逆挽法论文-钱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截断逆挽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

截断逆挽法论文文献综述

钱英[1](2015)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重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全国第6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5-10-16)

张秋云,胡建华,刘增利,吴文秀,崔利娟[2](2011)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乙型慢重肝)的基本证候、核心病机、病机特点,观察截断逆挽方并加一、加二方配合中药灌肠治疗乙型慢重肝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部分疗效机制:方法:运用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集201例乙型慢重肝的四诊资料,分析其基本证候、核心病机和病机特点;采用多中心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四个中心的111例乙型慢重肝患者分成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截断逆挽方和加一、加二方口服并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疗程4周,随访4周,共8周,比较两组PTA、肝肾综合征发生率、症状体征积分以及综合疗效;采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模型观察截断逆挽方干预该模型后血浆ET含量、血清和肝组织TNF-α的含量变化,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乙型慢重肝的基本证候是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证五证,核心病机为肝胆热毒炽盛,或湿毒壅盛,毒瘀胶着,肝体用虚衰,脾肾气阴或阴阳两伤,"毒瘀与正虚交织"是其病机特点;截断逆挽方和加一、加二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乙型慢重肝,1周后治疗组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周后治疗组肝肾综合征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8周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均值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亦高于对照组;动物模型干预实验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血浆ET含量明显减少,血清和肝组织TNF-α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积分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以上各项指标也有所降低,但多数无统计学差异;大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乙型慢重肝的病机特点是"毒瘀与正虚交织",宜采用"截断逆挽法"(解毒化瘀、调补肝脾肾)为基本治法;截断逆挽方及其加一、加二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乙型慢重肝在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防治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改善症状体征和综合疗效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截断逆挽方可减少ACLF模型大鼠血浆ET含量,降低血清和肝组织内TNF-α水平,对肝组织和肝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中剂量组的作用明显,减少ACLF模型大鼠血浆ET的含量,降低血清及肝组织内TNF-α,水平,可能是该方改善模型大鼠肝功能、保护肝组织的部分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期刊2011-09-14)

胡建华,钱英,姚乃礼,聂广,吴其凯[3](2010)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有效率、症状及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证候积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40例,72.73%)高于对照组(30例,5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肝功能:①胆红素: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TBil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两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对照组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②凝血功能: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升高,治疗1周后PTA(43.6%)与治疗前(35.0%)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PT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37例,67.27%)高于对照组(30例,53.5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5例,9.09%)低于对照组(13例,23.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降低病死率,改善症状、改善肝功能(退黄、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验证了"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胡建华,钱英,姚乃礼,聂广,吴其凯[4](2010)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有效率,症状及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本文来源于《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6-11)

胡建华,李秀惠,姚乃礼,钱英,吴其恺[5](2010)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有效率,症状及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本文来源于《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6-11)

胡建华,李秀惠,姚乃礼,钱英,吴其凯[6](2010)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 5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有效率,症状及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1证候积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40例,72.73%)高于对照组(30例,5 3.57%),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4)。2肝功能:(1)胆红素:两组治疗2周后TBIL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凝血功能:治疗组PTA明显升高,且1周后PTA(43.6%)与治疗前(35.0%)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PT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1周后治疗组PTA(43.6%)明显高于对照组(33.4%),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3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37例,67.27%)高于对照组(30例,53.57%),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病死率(5例,9.09%)低于对照组(13例,23.21%),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降低病死率,改善症状、改善肝功能(退黄、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等)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验证了"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4-10)

胡建华,钱英,李秀惠,姚乃礼[7](2010)在《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钱英教授为我国着名中医肝病专家,他近年提出运用"截断逆挽法"、"肝体用同调"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是中医在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方面的理论创新,打破了温病理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常规。"截断逆挽法"是"截断法"和"逆流挽舟"法的综合运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4-10)

胡建华[8](2009)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钱英教授为我国着名中医肝病专家,他近年提出运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截断逆挽法”是“截断法”和“逆流挽舟法”的综合运用,是中医在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方面的理论创新。本文在研究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和基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毒损肝体”理论证候学研究基础上,探讨“截断逆挽法”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应用,并进一步进行疗效验证。第一章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研究目的:研究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方法:通过探索“截断逆挽法”理论渊源,分析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学术观点、临证思辨、应用规律、临床医案和相关文献,研究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结果与结论:“截断逆挽法”是“截断法”和“逆流挽舟法”的综合运用。钱英教授认为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要抓住疾病发生发展中病机演变、脏腑传变、虚实转化等特殊规律,将辨证与辨病紧密结合,运用中医理论与方法,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灵活运用“截断逆挽法”。1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急病重”的特点,快速截断为首要治则,其主要治法是:(1)清热解毒是截断的关键(清除病因-疫毒)。解毒不能拘泥于清热解毒一法,要依据“毒邪”的具体性质辨证遣方用药。(2)通腑攻下是截断的转机(净化肠道,阻断二次打击)。(3)凉血化瘀是截断的要点(顿挫病势,防止传入营血)。2“逆流挽舟法”是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因虚致病的病机,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强调尽早补肝以扶正,包括滋肝肾之阴、益肝脾之气、温脾肾之阳等。根据肝“体阴而用阳”理论,补肝体与益肝用,体用同调,阴阳兼顾:(1)益肝用与补肝体并重;(2)重用生地黄以养肝阴;(3)疏肝理气与顾护肝体并施。3注重脏腑传变规律,及时截断逆转。主要涉及脾肾二脏:(1)调理肝脾,以固其本:用大剂量的生黄芪,因本病肝脾气损严重,“重病必重药”,非重剂难以奏效,同时注意补中、健中、理中叁法的配合运用。(2)肝肾同治,滋水荣木:肝肾同源,故肝病多伤及于肾,临床多表现为肝阴虚与肾阴虚并见,肝气虚、肝阳虚与肾气虚、肾阳虚兼夹。治疗上必须重视“肝肾同治”。4分期而治:针对疾病分期中正邪演变规律,”截断法”和“逆流挽舟法”应有偏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进展期应以“解毒化瘀,截断病势”为主,以达到“留人治病”之目的,但攻逐之法当“衰其大半而止”,不可久施;待病情平稳后或进入恢复期则以扶正为主,以恢复生机,采用“体用同调”、调理肝脾、滋水荣木等法,缓缓久图;但若出现毒瘀与正虚均已严重的局面,则应攻补并重。第二章基于“毒损肝体”理论及“截断逆挽”治则的证治规律研究目的:进行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基于“毒损肝体”理论的证候学研究,探讨证候规律,从证候学角度分析“截断逆挽法”的合理性;探讨基于“截断逆挽法”治则的证治方案,以应用于临床。方法:进行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学调查研究,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分布规律;分析“毒邪”症候要素;结合证候分布规律和“毒邪”症候要素,确立“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治方案。结果与结论:1证候分布规律: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基本证型为肝脾血瘀、阴毒内结、阳毒内盛、肝肾阴虚、肝脾肾气虚、肝脾肾阳虚证。基本证型体现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毒(阴毒和阳毒)损肝体,脾肾气阴或阴阳两伤”的病机特点。证候规律与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基本原则(清热解毒、通腑攻下、凉血化瘀、滋肝肾之阴、益肝脾之气、温脾肾之阳)完全相符,证候学规律说明了钱英教授应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合理性。2“毒邪”症候要素:两大特征性证型为阴毒内结证和阳毒内盛证,兼有阴毒内结和阳毒内盛特征者为阴阳兼证。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阴毒内结110例、阳毒内盛46例、阴阳兼证104例。阳毒内盛证与阴毒内结证基础证:身目尿黄、面色晦暗、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性欲减退、口干;舌红暗或紫、舌有瘀斑,苔厚腻,舌下静脉增粗或迂曲;脉滑、弦、沉、濡等。基础证也反映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之常候“毒(阴毒和阳毒)贯穿始终,肝体用同损,出现肝脾血瘀、肝肾阴虚、肝脾肾气虚、肝脾肾阳虚等病机变化”。舌质红、苔黄腻,滑脉、数脉对辨证阳毒内盛证有意义。下肢浮肿、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肝掌、大便稀溏、舌淡红、苔腐等症对辨证阴毒内结证有意义。14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色诊图片资料分析:采用奥林巴斯2.0数码相机在室内、近焦、闪光灯条件下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进行拍照,将图像输入计算机,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软件(北京普利生公司研制)中检测其RGB值(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1)面色、唇部、手掌及舌质RGB值均为阳毒内盛证>阴阳兼证>阴毒内结证,且阴阳兼证与阴毒内结比较,面色RGB值、唇部RGB值及舌质RG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阳毒内盛与阴毒内结比较,面色R值、唇部RGB值及舌质R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舌苔RGB值特点,阴毒内结证>阴阳兼证,GB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舌下静脉RGB值特点,阳毒内盛证>阴阳兼证及阴毒内结证。(2)肝脾血瘀证舌质RGB值均高于非肝脾血瘀证,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肝脾血瘀证唇部RGB值均低于非肝脾血瘀证,唇部B值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毒(阴毒和阳毒)与面色、唇部、手掌、舌象RGB值密切相关,肝脾血瘀证与唇部、舌质RGB值密切相关,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色诊RGB值可作为辨证阴阳毒证、肝脾血瘀证的参考指标。3证治方案:以“截断逆挽法”为指导思想,基于阴毒阳毒辨证思路,确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治方案。治疗原则:阴毒阳毒兼证,以解毒化瘀、通腑泄浊、清利湿热、调补肝脾肾阴阳为法;阳毒内盛证,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通腑泄浊、益气养阴为法;阴毒内结证,易伤阳气,以温阳化湿、化瘀通络、通腑泄浊、温扶脾肾为法。组方:(1)基础方:叶下珠30克,瓜蒌30克,金钱草30克,莪术6克,生地20克,生黄芪30克,槲寄生30克,丹参20克,叁七6克,黒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2)灌肠1号方:大黄30克,厚朴30克,枳实30克,生地30克,蒲公英30克。(3)灌肠2号方:黑附片30克,干姜15克,茯苓30克,炙甘草30克,桂枝15克。阴毒阳毒兼证,基础方1日1剂,水煎300ml,分2次服。灌肠1号方、2号方,150m1灌肠,每日1次,二方交替使用。阳毒内盛证,基础方中生地加量至35克,加用赤芍15克,紫草10克。以加强解毒、养阴、凉血、化瘀之用。灌肠1号方,150ml,灌肠,1日1次。阴毒内结证,基础方中黒附片加量至25克,加用桂枝15克,干姜10克。以加强温阳化浊之用。灌肠2号方,150ml灌肠,1日1次。第叁章“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验证目的:初步验证“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约110例患者,分别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或西医治疗(对照组),观察有效率、并发症出现率、病死率及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初步验证“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结果与结论:有效病例111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56例。1症候积分疗效:治疗1周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2周后,对照组积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积分均值下降1.82±3.88,而对照组积分均值下降-0.02±4.18,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积分均值下降8.29±7.53,而对照组积分均值下降4.41±9.64,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肝功能:(1)胆红素:两组治疗2周后TBIL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凝血功能:治疗组PTA明显升高,且1周后PTA(43.6%)与治疗前(35.0%)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PT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1周后治疗组PTA(43.6%)明显高于对照组(33.4%),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3并发症:(1)肝肾综合征:治疗后出现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出现率(1例,1.8%)与对照组(8例,14.3%)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腹腔感染:两组治疗后腹腔感染出现率均有下降,治疗组8周后腹腔感染出现率(16例,29.1%)明显低于治疗前(25例,45.5%),有显着性差异(P<0.05)。(3)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4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37例,67.27%)高于对照组(30例,53.57%),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病死率(5例,9.09%)低于对照组(13例,23.21%),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改善肝功能(退黄、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等)、防治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09-05-04)

钱英[9](2008)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温病学家吴又可提倡"客邪贵乎早逐",对于慢性重型肝炎,截断法可以尽快驱逐客邪,切断恶性因果转换链;逆挽法则针对慢性重型肝炎因虚致邪的病机,尽早采用补肝法以扶正,不致使正气先虚或更虚,巩固未受邪之地,更有助于截断病势。截断法、逆挽法皆属"上工就其萌芽",(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08年02期)

钱英[10](2007)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重肝》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代喻昌,字嘉言。在他所着《寓意草》中曾言:"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叁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之意也。"喻嘉言还用此法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用败毒散(小儿药证(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07-11-01)

截断逆挽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乙型慢重肝)的基本证候、核心病机、病机特点,观察截断逆挽方并加一、加二方配合中药灌肠治疗乙型慢重肝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部分疗效机制:方法:运用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集201例乙型慢重肝的四诊资料,分析其基本证候、核心病机和病机特点;采用多中心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四个中心的111例乙型慢重肝患者分成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截断逆挽方和加一、加二方口服并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疗程4周,随访4周,共8周,比较两组PTA、肝肾综合征发生率、症状体征积分以及综合疗效;采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模型观察截断逆挽方干预该模型后血浆ET含量、血清和肝组织TNF-α的含量变化,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乙型慢重肝的基本证候是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证五证,核心病机为肝胆热毒炽盛,或湿毒壅盛,毒瘀胶着,肝体用虚衰,脾肾气阴或阴阳两伤,"毒瘀与正虚交织"是其病机特点;截断逆挽方和加一、加二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乙型慢重肝,1周后治疗组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周后治疗组肝肾综合征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8周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均值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亦高于对照组;动物模型干预实验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血浆ET含量明显减少,血清和肝组织TNF-α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积分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以上各项指标也有所降低,但多数无统计学差异;大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乙型慢重肝的病机特点是"毒瘀与正虚交织",宜采用"截断逆挽法"(解毒化瘀、调补肝脾肾)为基本治法;截断逆挽方及其加一、加二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乙型慢重肝在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防治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改善症状体征和综合疗效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截断逆挽方可减少ACLF模型大鼠血浆ET含量,降低血清和肝组织内TNF-α水平,对肝组织和肝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中剂量组的作用明显,减少ACLF模型大鼠血浆ET的含量,降低血清及肝组织内TNF-α,水平,可能是该方改善模型大鼠肝功能、保护肝组织的部分作用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截断逆挽法论文参考文献

[1].钱英.截断逆挽法治疗慢重肝[C].全国第6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5

[2].张秋云,胡建华,刘增利,吴文秀,崔利娟.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C].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2011

[3].胡建华,钱英,姚乃礼,聂广,吴其凯.“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

[4].胡建华,钱英,姚乃礼,聂广,吴其凯.“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C].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2010

[5].胡建华,李秀惠,姚乃礼,钱英,吴其恺.“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C].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2010

[6].胡建华,李秀惠,姚乃礼,钱英,吴其凯.“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7].胡建华,钱英,李秀惠,姚乃礼.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研究概述[C].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8].胡建华.“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

[9].钱英.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J].北京中医药.2008

[10].钱英.截断逆挽法治疗慢重肝[C].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07

截断逆挽法论文-钱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