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轻骨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轻骨料,工作性,坍落度损失,高效减水剂
混合轻骨料论文文献综述
陈瑜,韩汤溢[1](2015)在《预湿轻骨料对混合骨料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预湿轻骨料对混合骨料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利用轻骨料吸水返水特性,发挥其对高效减水剂的"载体"和"缓释"作用以控制混凝土流动性。结果表明,干燥轻骨料所拌合的混凝土初始坍落度最大,轻骨料预湿1 h的其次,预湿24 h的最小;预湿轻骨料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且高效减水剂溶入浸泡轻骨料的水中并预湿吸附,所制备的混合骨料混凝土数小时内坍落度不降反增。轻骨料吸水率越大、体积取代率越高及预湿时间越长,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5年11期)
赵潇龙[2](2014)在《预湿轻骨料对混合骨料混凝土技术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轻骨料经过预湿处理,会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硬化混凝土内部结构、力学及收缩性能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用叁种不同种类、不同吸水率的轻骨料,制备低塑性和高流态混合骨料混凝土。设计不同轻骨料取代率、水胶比水平以及多种养护条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究经过不同时间(干燥、预湿1h、预湿24h)浸水预湿处理的轻骨料对混合骨料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内部相对湿度和收缩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分析不同轻骨料种类及取代率条件下,干燥与预湿轻骨料分别对低塑性和高流态混合骨料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燥、预湿轻骨料对低塑性混凝土工作性影响较小;而高流态混凝土中,干燥轻骨料试样经时坍落度损失最大,预湿轻骨料有效抑制了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叁种不同吸水率的预湿轻骨料,预湿24h时高含水率的轻骨料比低含水率的轻骨料返水时间更早,对降低坍落度损失更明显。2、分别采用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轻骨料预湿过程中预先吸附外加剂与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直接掺入外加剂的对比,通过坍落度损失试验和凝结时间测定,分析多孔轻骨料对外加剂的“载体”和“缓释”作用,并得出初步结论:直接掺入减水剂搅拌混凝土,液相中减水剂浓度下降快,流动性保持能力差;轻骨料吸附的减水剂能缓慢地从其“载体”中释放出来,其液相中减水剂维持一定浓度,坍落度损失减小;轻骨料吸附缓凝剂使初、终凝时间间隔变长,轻骨料吸附缓凝剂同样也能改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3、系统研究干燥、预湿1h、预湿24h轻骨料对混合骨料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并分析轻骨料吸水返水作用机理。随着轻骨料预湿时间的延长,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率逐渐加大。对吸水率小的碎石型页岩陶粒,干燥与预湿1h轻骨料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影响不大;对中等、高吸水率的轻骨料,预湿时间越久,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率相对越大,28d基本能赶上或超出干燥轻骨料试样的强度。在净水胶比、总水胶比和有效水胶比叁个参数中,混合骨料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与净水胶比相关性最大,后期强度与总水胶比相关性大,但无论早期、中期还是后期,混凝土强度总是取决于其有效水胶比。4、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浸水养护、自然养护以及密封养护等不同外界养护条件下,预湿轻骨料在混凝土内部返水作用与“内养护”功能的发挥,总结不同外部温湿度环境下“内养护”混合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发展规律。浸水养护时,预湿轻骨料无“内养护”效果;密封养护条件下预湿轻骨料改善水泥水化环境,“内养护”与外养护结合,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自然养护效果居中,且预湿轻骨料与干燥轻骨料试样强度的差异随轻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减小。5、监控混合骨料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变化,分析轻骨料吸水返水特性、预湿轻骨料取代率等对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影响,以及混合骨料混凝土早期收缩发展规律。试验研究表明,轻骨料预湿后可以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微型蓄水源,在湿度扩散作用下释放水分,改善混凝土内部湿度环境。预湿轻骨料取代率越高,预湿时间越久,可供迁移的水分越多,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降低越缓慢。预湿轻骨料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十分明显,通过提高轻骨料预湿时间可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6、从轻骨料的合理选用、预湿工艺、轻骨料对外加剂的作用、养护手段等方面对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总结,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4-04-01)
孔丽娟,高礼雄,葛勇[3](2011)在《轻骨料预湿程度对混合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轻骨料预湿程度对不同水胶比混合骨料混凝土28 d和90 d抗冻性能以及界面区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干轻骨料自身的多孔结构在混凝土内部起到了"引气"的作用,同时其强烈的吸水作用使得界面层厚度约为预湿轻骨料的2倍,结构也较致密,故其配制的混凝土抗冻性最优。随着轻骨料预湿程度的增加,骨料引气及吸水作用均减弱,故混凝土抗冻性逐渐降低,但预湿轻骨料后期较强的返水作用可使其附近水泥石中的有害孔含量减少,显微硬度提高,界面结构得到持续改善,特别是当水胶比较低时对提高混凝土长期抗冻性能有利。当水胶比较高时,由于水泥石结构比较疏松,此时轻骨料在冻压下导致内部较高的含水率对混凝土抗冻性的不利影响更为突出。即使饱和预湿的轻骨料配制的低水胶比混合骨料混凝土,其抗冻性仍优于同条件下的普通混凝土。(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霍俊芳,崔琪,刘大鹏[4](2008)在《混合纤维轻骨料混凝土耐冻融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浮石天然轻骨料、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及硅灰配制混合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研究在冻融单独作用及冻融-硫酸钠复合作用下轻骨料混凝土的耐冻融性能。研究发现,轻骨料混凝土在硫酸钠溶液冻融环境中的损伤明显大于水冻环境;掺入混合纤维后,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损失降低,而复掺有粉煤灰和硅灰的混合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损失和质量损失均明显降低。SEM照片显示,掺硅粉的界面过渡区厚度减小,孔结构细化,水化产物生长取向度降低,并且形成网状结构,界面的粘结强度提高。均匀致密的显微结构是掺硅粉混合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具有更为优异的抗冻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10-01)
霍俊芳,李金帅,申向东,曹喜[5](2008)在《纤维混合对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天然浮石作为粗骨料,将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混合配制LC30及LC35两个强度等级的轻骨料混凝土,研究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弹性模量、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混合纤维的掺入对轻骨料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掺入轻骨料混凝土,既不增加轻骨料表观密度,又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可以显着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韧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刘娟[6](2007)在《焚烧飞灰与污泥混合烧结制取轻骨料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垃圾焚烧飞灰作为特殊的危险废物,具有重金属浸出浓度高和二恶英毒性当量大的双重危害特性;而混合型垃圾焚烧飞灰(洗涤器灰和布袋除尘灰)的高氯、高钙硅比与强碱性的特点,导致了其处理难度的加大。城市污水厂污泥产量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烧结、熔融等高温处理方法具有处理处置效果好,减容减量的优点,成为国际上流行的处理方法。本文提出垃圾焚烧飞灰与污水污泥混合烧结的技术路线,并开展一系列小型实验研究。 对飞灰及污泥进行热分析,将垃圾焚烧飞灰与污水厂污泥混合做成球形试件,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包括添加剂、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和原料配比)进行烧结实验。通过对烧结产品理化性质(包括烧结产品抗压强度、密度变化率、减容率、烧失率)的分析研究寻求各种操作条件对烧结处理的影响,以确定垃圾焚烧飞灰与污泥混合烧结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焚烧飞灰与污泥比例为7:3,加入1%的添加剂时、在1080℃下烧结90min可以得到最佳的烧结产物性能。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和污泥的烧结过程伴随着重金属的迁移,本文研究了烧结处理过程中重金属迁移特性。首先,采用高温管式炉对垃圾焚烧飞灰和污泥进行烧结实验,然后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烧结前后样品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考察烧结过程中5种金属(Cd,Pb,Cu,Zn和Ni)的迁移情况,并分析烧结温度、时间、添加剂等因素对各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期刊2007-01-01)
张宝生,孔丽娟,袁杰,葛勇[7](2006)在《轻骨料预湿程度对混合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用不同预湿程度的页岩陶粒与碎石以体积比1:1混合配制的混合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陶粒预湿时间的延长,混合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经时损失逐渐减小,7d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劈拉强度与抗折强度在轻骨料预湿时间小于1h时略有增加。28d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逐渐增加。用预湿1h的陶粒配制的混合骨料混凝土7d与28d的拉压比和折压比与轻骨料混凝土相比几乎没有降低,其弹性模量比同条件的轻骨料混凝土高32.9%,比强度高10.5%。(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06年10期)
混合轻骨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轻骨料经过预湿处理,会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硬化混凝土内部结构、力学及收缩性能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用叁种不同种类、不同吸水率的轻骨料,制备低塑性和高流态混合骨料混凝土。设计不同轻骨料取代率、水胶比水平以及多种养护条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究经过不同时间(干燥、预湿1h、预湿24h)浸水预湿处理的轻骨料对混合骨料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内部相对湿度和收缩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分析不同轻骨料种类及取代率条件下,干燥与预湿轻骨料分别对低塑性和高流态混合骨料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燥、预湿轻骨料对低塑性混凝土工作性影响较小;而高流态混凝土中,干燥轻骨料试样经时坍落度损失最大,预湿轻骨料有效抑制了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叁种不同吸水率的预湿轻骨料,预湿24h时高含水率的轻骨料比低含水率的轻骨料返水时间更早,对降低坍落度损失更明显。2、分别采用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轻骨料预湿过程中预先吸附外加剂与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直接掺入外加剂的对比,通过坍落度损失试验和凝结时间测定,分析多孔轻骨料对外加剂的“载体”和“缓释”作用,并得出初步结论:直接掺入减水剂搅拌混凝土,液相中减水剂浓度下降快,流动性保持能力差;轻骨料吸附的减水剂能缓慢地从其“载体”中释放出来,其液相中减水剂维持一定浓度,坍落度损失减小;轻骨料吸附缓凝剂使初、终凝时间间隔变长,轻骨料吸附缓凝剂同样也能改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3、系统研究干燥、预湿1h、预湿24h轻骨料对混合骨料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并分析轻骨料吸水返水作用机理。随着轻骨料预湿时间的延长,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率逐渐加大。对吸水率小的碎石型页岩陶粒,干燥与预湿1h轻骨料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影响不大;对中等、高吸水率的轻骨料,预湿时间越久,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率相对越大,28d基本能赶上或超出干燥轻骨料试样的强度。在净水胶比、总水胶比和有效水胶比叁个参数中,混合骨料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与净水胶比相关性最大,后期强度与总水胶比相关性大,但无论早期、中期还是后期,混凝土强度总是取决于其有效水胶比。4、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浸水养护、自然养护以及密封养护等不同外界养护条件下,预湿轻骨料在混凝土内部返水作用与“内养护”功能的发挥,总结不同外部温湿度环境下“内养护”混合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发展规律。浸水养护时,预湿轻骨料无“内养护”效果;密封养护条件下预湿轻骨料改善水泥水化环境,“内养护”与外养护结合,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自然养护效果居中,且预湿轻骨料与干燥轻骨料试样强度的差异随轻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减小。5、监控混合骨料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变化,分析轻骨料吸水返水特性、预湿轻骨料取代率等对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影响,以及混合骨料混凝土早期收缩发展规律。试验研究表明,轻骨料预湿后可以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微型蓄水源,在湿度扩散作用下释放水分,改善混凝土内部湿度环境。预湿轻骨料取代率越高,预湿时间越久,可供迁移的水分越多,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降低越缓慢。预湿轻骨料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十分明显,通过提高轻骨料预湿时间可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6、从轻骨料的合理选用、预湿工艺、轻骨料对外加剂的作用、养护手段等方面对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总结,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轻骨料论文参考文献
[1].陈瑜,韩汤溢.预湿轻骨料对混合骨料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5
[2].赵潇龙.预湿轻骨料对混合骨料混凝土技术性能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
[3].孔丽娟,高礼雄,葛勇.轻骨料预湿程度对混合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1
[4].霍俊芳,崔琪,刘大鹏.混合纤维轻骨料混凝土耐冻融性能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5].霍俊芳,李金帅,申向东,曹喜.纤维混合对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刘娟.焚烧飞灰与污泥混合烧结制取轻骨料基础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7
[7].张宝生,孔丽娟,袁杰,葛勇.轻骨料预湿程度对混合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