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视觉平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浮陀螺,浮子组件,LabVIEW,非接触式检测
视觉平衡论文文献综述
段嘉兴,来雨辰,邓君毅[1](2019)在《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陀螺液浮组件平衡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浮子组件是液浮陀螺的关键组件,其平衡工序一直采用人工平衡法来完成,存在工序繁杂、无法定量配重、无平衡精度的准确数据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实现浮子组件平衡工序的定量化和自动化,采用基于LabVIEW的机器视觉技术非接触检测浮子组件平衡、定位配重和叁位尺寸,采用传统PID算法对油液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开发了一套液浮组件平衡检测装置,提高了工艺装备自动化水平。(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平金龙[2](2019)在《注重视觉平衡,画面更悦目》一文中研究指出摄影是展现光影的艺术,也是平衡画面的艺术。一个好的摄影作品,布局、构图、色彩看起来使人舒适,没有违和感,就是达到了视觉上的平衡。与之相反,如果我们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画面的重心压向一侧,地平线倾斜、高楼歪曲,或者画面颜色混乱就会使人看上去有异样的不安定感(本文来源于《中国摄影报》期刊2019-10-29)
许琦敏[3](2019)在《“小白”明眸善睐可与人眼神交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小白,小白!”叫了一声机器人的名字,一双机器“眼睛”立刻转了过来。接下来,走到哪里,它的“视线”就追到哪里,跟展台解说员交谈,它也随着话音变化,时而“注视”,时而“看”着解说员。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类脑智能与群智智能主题论坛”分(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8-29)
周玉菊[4](2019)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视觉平衡与协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山水画创作是画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再运用笔墨语言和技法表达出来的过程。创作时,构成画面的笔墨语言和技法各元素间又存在着矛盾的设置和协调。如果协调好了,画面平衡感就很强;如果协调不好,画面就失去了平衡,也就违背了视觉平衡与协调审美规律。因此,运用视觉平衡与协调的审美规律去参与山水画创作非常重要。在山水画创作中,离不开观照自然、意象造形、位置经营。我们通过对山水画创作各元素进行分析,以及如何把各元素和谐统一起来,达到视觉平衡与协调进行探索,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审美感又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山水画作品。(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蔡蔚,江中鸿[5](2019)在《寻找一种新的视觉平衡——谈电视晚会LED视觉空间中的灯光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电视晚会中LED大屏映像空间的优势、4K超高清呈现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影响下灯光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电视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高春华[6](2019)在《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建筑设计浅析——下沉广场空间视觉营造与消防功能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激发了房地产业的蓬勃与兴盛。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定有所居、活有所场的基本需求,而更趋于追求高品质的休闲与舒适。集休闲娱乐、美食购物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伴随着城市品位提升的需求应运而生。为打破超大空间的空旷感和视觉的单一感,同时兼顾消防设计的功能性需求,下沉广场空间设计成为综合体地下商业广场极其重要的设计手法。它有效地取得了空间视觉和使用功能的效能平衡,也丰富了城市景观体系。本文以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下沉广场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浅析其存在的造型空间价值和功能性解决方案及措施。(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18期)
梁嘉欣[7](2019)在《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步态与平衡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背景中国每年约有25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和750万脑卒中幸存者。他们将伴有长期的功能障碍。步行与平衡功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独立性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因而步行与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被认为是脑卒中后康复的重要内容。目前的研究表明,早期强化的运动训练、任务导向型康复治疗、多感官刺激都有利于大脑的可塑性,改善脑卒中后的步行与平衡功能障碍,但治疗手段缺乏准确性和针对性。通过足底压力对患者的步态和平衡功能进行监测和记录的方法已经在实验室中应用超过20年了,而脑卒中患者的足底压力与步态和平衡控制的相关性也得到了验证。近年来,随着内置于鞋垫的低功耗柔性足底压力传感器的研制成功和无线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足底压力数据的监测不再受训练地点和动作的限制,从而有望形成符合临床功能性步态和平衡训练需求的可穿戴式足底压力视觉反馈系统,为步态和平衡功能训练提供更实时、准确和标准化的指导。2.目的本研究使用自主设计的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对患者进行步态和平衡数据监测与训练,以观察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和平衡功能康复的影响,并探讨此技术在临床平衡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方式和价值。3.对象与方法3.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5~11月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共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17例,平均年龄42.6±12.88岁,随机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3.2训练方法两组患者均以常规药物治疗为基础,按照患者需求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言语治疗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平衡与步态训练;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反馈技术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两组训练均为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训练5天,疗程为4周。3.3评估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程数据组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步态和平衡功能,由同一治疗师完成,具体方法如下。采用可穿戴式叁维步态动作捕捉系统和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反馈鞋垫记录两组患者步行时步态参数来评估两组步行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和采用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反馈鞋垫记录静态平衡率来评估两组平衡功能。3.4统计学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使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训练前与训练4周后步态和平衡观察指标评估结果的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间,训练后与训练前各评估指标的结果差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显着性差异的标准,采用双侧检验。4.结果实验组的所有患者在实验期间均配合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进行训练,患者均在第一次训练就能学会使用足底压力图像给予的视觉反馈进行步态和平衡训练的方法,并且没有产生不适和不良反应。4.1 两组患者步态及平衡观察指标的训练前与训练后比较训练前两组患者各步态及平衡观察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训练4周后,对照组患者除健侧和患侧单支撑时间及单支撑时间不对称率外,其他观察指标均较训练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除步长不对称率和单支撑时间不对称率外,其他观察指标均较训练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4.2 两组患者训练后与训练前观察指标差值的比较训练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所有观察指标差值与对照组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差值较大。5.结论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利用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对卒中后患者进行步态与平衡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参数与平衡评分,提高患者的重心控制能力,矫正步态的不对称性,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且较传统步态和平衡训练方法改善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24)
周琪,王岩,王蓓蓓,杨冬萍,李凤翔[8](2019)在《视觉反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以及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视觉反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以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以及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观察组在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时引导并督促患者将仪器显示器上显示的两侧对称性尽量都保持在50%,直到训练结束;对照组在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时遮蔽显示器上的对称性显示。结果治疗3周后2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以及起立步行实验(TUG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3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中的患侧对称性所占比、训练距离以及训练强度也较对照组有了明显的进步(P<0.05)。结论视觉反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通过患者自身的参与以及自我调整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本文来源于《卒中与神经疾病》期刊2019年02期)
符长友,李政,王铭亮,徐飞[9](2019)在《基于视觉的双轮竞速自平衡小车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轮竞速自平衡小车运动时的姿态倾角存在误差、平衡性不够好的问题,采用视觉传感器、卡尔曼滤波、高性能DSP、Wi-Fi通信等多种物联网技术,设计出一款基于视觉的双轮竞速自平衡小车。详细阐述了该小车的工作原理、系统架构、硬件设计及PID、卡尔曼滤波算法。实践表明,基于视觉的双轮竞速自平衡小车具有姿态倾角精准、运动平稳、转弯半径小——可达零转弯半径、前进后退切换自如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王晓春,王俊华,谢水平[10](2019)在《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及步行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等国内外数据库从建库到2018年4月的有关文献,收集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所有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后选入12篇文献共5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组与常规平衡训练组平衡量表评分12篇文献合并效应量均数差=6.49,95%可信区间5.63~7.35,Z=14.77,P<0.000 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组与常规平衡训练组"起立-行走"计时6篇文献合并效应量均数差=-3.91,95%可信区间-4.68~-3.14,Z=9.97,P<0.000 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组与常规平衡训练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2篇文献合并效应量均数差=5.58,95%可信区间2.31~8.84,Z=3.35,P=0.000 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能有效增强脑卒中患者的站位平衡功能并改善他们的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较传统平衡训练改善更明显。但是目前与平衡仪训练相关的高水平的临床研究较少,故需要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其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循证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视觉平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摄影是展现光影的艺术,也是平衡画面的艺术。一个好的摄影作品,布局、构图、色彩看起来使人舒适,没有违和感,就是达到了视觉上的平衡。与之相反,如果我们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画面的重心压向一侧,地平线倾斜、高楼歪曲,或者画面颜色混乱就会使人看上去有异样的不安定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觉平衡论文参考文献
[1].段嘉兴,来雨辰,邓君毅.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的陀螺液浮组件平衡装置[J].机电工程技术.2019
[2].平金龙.注重视觉平衡,画面更悦目[N].中国摄影报.2019
[3].许琦敏.“小白”明眸善睐可与人眼神交流[N].文汇报.2019
[4].周玉菊.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视觉平衡与协调[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5].蔡蔚,江中鸿.寻找一种新的视觉平衡——谈电视晚会LED视觉空间中的灯光设计[J].现代电视技术.2019
[6].高春华.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建筑设计浅析——下沉广场空间视觉营造与消防功能平衡[J].建材与装饰.2019
[7].梁嘉欣.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步态与平衡功能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9
[8].周琪,王岩,王蓓蓓,杨冬萍,李凤翔.视觉反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以及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
[9].符长友,李政,王铭亮,徐飞.基于视觉的双轮竞速自平衡小车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10].王晓春,王俊华,谢水平.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及步行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