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过度投资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原因及对策
过度投资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李炯杰,王洁璐,任大鹏[1](2019)在《浅谈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产生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一些启示,从而有效的抑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6期)
王鑫[2](2019)在《期望绩效落差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资本投资的效率与企业的价值是紧密相连的,但过度投资作为企业的一种非效率性投资行为仍然被证实普遍存在。因此,为进一步解释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了解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因素,本文引入了企业行为学理论的视角,探讨了企业出现期望绩效落差时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提出,当企业的实际绩效水平未达到预期绩效水平时,企业的管理者将会因所感知到威胁感与损失感,提升自身的风险偏好水平,从而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程度的加剧。为证明这一观点,本文对过度投资已有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归纳了企业行为学理论中的绩效反馈机制,然后依据企业行为学的逻辑提出了一个主效应假设和四个调节效应假设。在实证部分,本文选取了2011~2017年1990家A股上市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在回归分析后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信度。建立在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发现以下五条结论:(1)企业出现的期望绩效落差越大,企业过度投资程度的越严重。(2)女性高管的比例可以显着抑制期望绩效落差对企业过度投资程度的加剧作用。(3)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会显着促进期望绩效落差带来的企业过度投资程度的加剧。(4)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可以显着缓解期望绩效落差对企业过度投资程度的加剧作用。(5)独立董事的比例对期望绩效落差引起的企业过度投资程度加剧没有显着的影响。本文充实了企业行为学理论视角下的情境性因素对企业过度投资影响的实证性研究,并对企业行为学理论中探讨期望绩效反馈机制有限理性性质的研究起到了补充作用。同时,本文关于高管特征和公司治理调节作用的研究也为相关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实证参考。实践中的企业管理者可以参考本文,有意识的关注期望绩效落差这种情境因素下的非理性反应,提升企业的资本投资效率。企业股东也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或者提升女性高管在公司高管团队的比例来缓解期望绩效落差下出现的企业过度投资加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14)
陆阳俊[3](2018)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以乐视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常见度量方式有高管持股、消费者情绪指数、企业景气指数、管理者年度盈余预测偏差、主流媒体评价、高管相对薪酬和并购次数七种。文章采用其中的一种——管理者年度盈余预测偏差,结合乐视网案例,对乐视网管理者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乐视网管理者存在过度自信行为,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造成企业过度投资和财务状况恶化。相关结论希望能警示企业管理者不要过度自信进而过度投资,限制企业发展,降低企业价值。(本文来源于《商业会计》期刊2018年24期)
刘东皇,唐炳南,樊士德[4](2018)在《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测算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是经济新常态下产能过剩产生的重要内部原因。文章基于Richardson(2006)[1]的过度投资测算方法,从所属行业、归属地区、行政分类和公司规模四大维度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行测算,概括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相应特征。(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8年16期)
郝辑[5](2018)在《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CEO权力调节作用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沪深股市A股主板、中小板、创业板2001-2015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和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同时关注CEO本身的权力是否促进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和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和企业非效率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并且CEO权力同样会增加企业投资和企业非效率投资;CEO权力强化了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和非效率投资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8年16期)
杨征捷[6](2018)在《论基于最终控制人操控的过度投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关于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我国对过度投资的研究仍比较分散,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理论体系。国内研究大部分也都是借鉴国外过度投资研究成果,但我国制度环境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也更加复杂,本文从我国现实出发,从最终控制人角度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其过度投资行为情况作了详尽的对比,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过度投资行为,对我国过度投资行为研究系统做了一个重要的补充,是对完善我国过度投资研究理论的一次有益尝试,可以让大家对我国特殊制度下过度投资行为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全国流通经济》期刊2018年20期)
刘冉[7](2018)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投资行为对企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投资行为一直是理论界学者和实务操作过程中管理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放弃管理者理性假说,研究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以往文献,文章主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梳理。(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8年07期)
张晋荣[8](2018)在《钢铁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取得长期发展,不断加大投资规模,但在投资过程之中可能会出现非效率的投资行为,这种行为将会阻碍企业发展,从而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近些年来,钢铁行业结束了其“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阶段,而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由过度投资而引起的大范围的产能过剩,严重地阻碍了钢铁企业的发展,使得整个行业发展缓慢。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情况下,投资决策在公司的财务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高质量的投资可以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公司更多的关注到投资决策的制定,希望可以通过高效率的投资来获取更多的利润。而现在的钢铁企业也将面临着严重的由过度投资而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因此对钢铁企业的投资行为、其过度投资所带来的后果及原因进行分析,将有利于提高钢铁企业投资效率,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本文选取钢铁行业的T公司为例来对其进行研究。先提出问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同时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分析过度投资的内涵、过度投资的后果以及引起过度投资的原因。接下来,通过各项资数据分析T公司的具体投资情况,并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其确实存在过度投资行为;其次主要对造成T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内外部来进行分析,内部原因包括自由现金流、负债的影响,外部原因主要包括政府补助、政策支持以及市场竞争。紧接着分析其过度投资行为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主要影响表现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投资收益的不断降低。最后本文根据相应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以期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促进钢铁企业不断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姚承[9](2018)在《高校独立董事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聘请来自高校的教师担任独立董事是我国公司的普遍做法。独立董事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被侵害。但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管理层可能出于中饱私囊的诱惑,导致出现过度投资行为。那么,受到公司青睐的高校独立董事是否能够履行好其应尽的职责,对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起到抑制作用呢?此外,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学者认识到高管团队的人口背景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背景等会对行为人产生影响。那么,作为高管团队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董事,其个体之间的特征差异又会如何影响过度投资行为呢?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的制度背景和已有的理论研究,将规范式的定性分析和实证式的定量研究相结合,试图对以下叁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构成独立董事主要成分的高校学者,在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方面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高校独立董事的异质性,比如任职的地理位置、名誉、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和专业背景会对过度投资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第叁,权威高校独立董事作为学术研究中的“排头兵”,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更多的到底是信号作用还是监督作用?本文以2010-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校独立董事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独立董事越多,越能够减少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根据“高层梯队理论”深入研究高校独立董事的个人特征与过度投资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与受聘公司位于同一省和具有技术专业背景的高校独立董事,有助于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行为。而具有权威性或同时肩负行政职务的高校独立董事,对过度投资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本文以董事辞职行为为切入点,研究发现权威高校独立董事发挥的是信号作用而非监督作用,这说明权威高校独立董事往往以“用脚投票”的方式,而非通过积极践行投资决策中的治理作用的方式来规避声誉受损风险。本研究的启示在于可以从高校独立董事个人特征视角理解公司的投资行为,而且对不断完善公司的独立董事聘任制度和管理制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分六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引言。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文章框架。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结合本文的研究主题,该部分从独立董事和公司治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这两个角度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提炼。第叁部分为理论基础。该部分首先阐述了高校独立董事的含义和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然后对过度投资的含义和公司投资理论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归纳。最后,基于高层梯队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高校独立董事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作用机理。第四部分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该部分首先推导了高校独立董事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高层梯队理论”,进一步把任职的地理位置和权威性这两个高校独立董事的个人特征纳入研究范畴,提出另外两个基本假设。在完成以上逻辑推导和假设提出的过程之后,进行了具体的研究设计环节。第五部分为实证检验与分析。该部分基于构建的研究模型,通过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和检验、稳健性检验四个研究过程对对高校独立董事与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结论剖析。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娇[10](2018)在《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在提升企业绩效中所做的各种努力,都是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所实施的管理实践,投资行为则是管理实践中的一种。以往研究多以“管理者理性”为假设,却忽略了“经济人的认知偏差是一种常态,而非偶然”这一事实。然而,大量实验心理学研究证实人是“有限理性”的,认为过度自信是人类普遍拥有的心理特征,且在管理者中更为明显,这种非理性特征毫无疑问会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影响,最终作用于企业绩效。此外,企业管理者的投资行为是否高效合理,经营管理活动能否稳步推进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公司治理的影响。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基础内容,是否会对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形成某种约束呢?又是否会对企业投资行为与绩效间的关系产生某种影响呢?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高阶梯队理论、基于管理者非理性的企业投资理论及委托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2011-2016年1554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与绩效间的关系以及股权结构的调节效应作了检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显着降低企业绩效;过度自信管理者所存在的认知偏差特性,极易导致其过度开展投融资或负债等非理性活动,进而负向影响企业绩效。(2)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显着促进企业投资行为;过度自信管理者具有高估收益、低估风险的特点,在面对企业投资机会时,对投资项目的风险与收益认知存在偏差,因此会倾向于加大投资水平至过度。(3)企业投资行为与企业绩效具有滞后一期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企业投资行为对绩效的影响在滞后一期时才能完全显现;此外投资行为对绩效的影响符合边际效应递减特征,呈现倒U型趋势。投资行为最优值为-1.06,当投资行为小于-1.06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为正;但当超过-1.06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则为负。(4)投资行为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且为负向;也就是说,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所致使的过度投资会显着降低投资效率,从而毁损企业绩效,故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的负向作用能通过投资行为来解释。(5)在“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阶段,股权结构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行为之间并未产生显着调节效应,说明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存在漏洞,无法对因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产生的过度投资行为产生制约作用;但在“投资行为——企业绩效”阶段,股权结构均能调节投资行为与绩效间的关系,且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均在投资行为与绩效间发挥正向调节效应,这说明股权结构确实能对企业决策效率与治理效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绩效。根据研究结论,从管理者方面、企业投资方面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与企业绩效提升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25)
过度投资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企业资本投资的效率与企业的价值是紧密相连的,但过度投资作为企业的一种非效率性投资行为仍然被证实普遍存在。因此,为进一步解释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了解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因素,本文引入了企业行为学理论的视角,探讨了企业出现期望绩效落差时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提出,当企业的实际绩效水平未达到预期绩效水平时,企业的管理者将会因所感知到威胁感与损失感,提升自身的风险偏好水平,从而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程度的加剧。为证明这一观点,本文对过度投资已有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归纳了企业行为学理论中的绩效反馈机制,然后依据企业行为学的逻辑提出了一个主效应假设和四个调节效应假设。在实证部分,本文选取了2011~2017年1990家A股上市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在回归分析后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信度。建立在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发现以下五条结论:(1)企业出现的期望绩效落差越大,企业过度投资程度的越严重。(2)女性高管的比例可以显着抑制期望绩效落差对企业过度投资程度的加剧作用。(3)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会显着促进期望绩效落差带来的企业过度投资程度的加剧。(4)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可以显着缓解期望绩效落差对企业过度投资程度的加剧作用。(5)独立董事的比例对期望绩效落差引起的企业过度投资程度加剧没有显着的影响。本文充实了企业行为学理论视角下的情境性因素对企业过度投资影响的实证性研究,并对企业行为学理论中探讨期望绩效反馈机制有限理性性质的研究起到了补充作用。同时,本文关于高管特征和公司治理调节作用的研究也为相关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实证参考。实践中的企业管理者可以参考本文,有意识的关注期望绩效落差这种情境因素下的非理性反应,提升企业的资本投资效率。企业股东也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或者提升女性高管在公司高管团队的比例来缓解期望绩效落差下出现的企业过度投资加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度投资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李炯杰,王洁璐,任大鹏.浅谈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治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2].王鑫.期望绩效落差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D].南京大学.2019
[3].陆阳俊.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以乐视网为例[J].商业会计.2018
[4].刘东皇,唐炳南,樊士德.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测算及特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
[5].郝辑.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CEO权力调节作用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
[6].杨征捷.论基于最终控制人操控的过度投资行为[J].全国流通经济.2018
[7].刘冉.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文献综述[J].经济师.2018
[8].张晋荣.钢铁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D].山西大学.2018
[9].姚承.高校独立董事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D].江西财经大学.2018
[10].张娇.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