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文学论文-王列耀

华人文学论文-王列耀

导读:本文包含了华人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中国作家,台湾文学,李有才板话,严歌苓,凌叔华,华人作家,八十年代,苦菜花

华人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列耀[1](2019)在《华侨华人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华侨华人不仅是在中国,更是在海外看世界、看中国。开拓一个“华侨华人”视角,是希望拓展有关“百年中国文学”的观念,拓宽“百年中国文学”的版图,以及辨析“文学中国”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百年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问题,进行一些新的观照(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05)

袁勇麟[2](2019)在《“他者凝视”与“自我镜像”——早期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欧美华人记述》一文中研究指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被强行打开,移民劳工、留学生、外交官开始主动或被动地大量涉足海外,成为海外华文文学发生的叁股动力源,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晚清欧美华人记述以使臣日记与政府委派的考察人员日记为主,另有少量私人游记及竹枝词;民国时期的欧美华人记述虽仍有许多文学性不强、政经目的明显的考察记,但也出现了大量抒写个人观感且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这些不同时期华文记述中呈现的中西文化比较与思考、华人形象想象与批评,呈现出"他者凝视"对"自我镜像"的深深影响,并使得"自我东方化"民族话语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9年06期)

张加生,林宝琪[3](2019)在《民族主义时期澳大利亚文学中的边缘人——亨利·劳森作品中的华人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澳大利亚作家创造民族文学和书写澳大利亚性过程中,澳大利亚华人自始至终是边缘化的存在。劳森作品中的华人作为寄居者,面临种族歧视和远离故土的双重困境;他们精于业务、吃苦耐劳,却多以贩毒商人、瘾君子和赌徒的负面形象呈现,成为淘金时期存在共性问题的底层阶级的"替罪羊",成为澳大利亚社会臆想中东方入侵的"替罪羊";他们被描绘成卑屈的底层阶级、"逆来顺受"的"白色中国人",成为民族主义时期白人"自我"追求身份认同的镜像"他者",促使以劳森为代表的民族主义作家在"文化自卑"下不断界定、建构和确认西方文化和种族优越感。(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与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欧阳婷[4](2019)在《美国华人新移民文学的意义、局限与进阶路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人新移民文学对世界华人文学发展、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形象传播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其所体现的现代跨文化意义、身份皈依感的诗性审美探索,以及基于超验性体验的中国文化传播,使其成为世界华文创作的一支劲旅。但作为一种"他者"语境的流散写作,美国华人的新移民创作也存在早期作品写作主题单一"、淘金者文学"功利心态的文学表达"、非母语"写作中"中国想象"的记忆落差与本土生活的隔膜等局限。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新移民作家需要直面自己的创作局限,在全球化时代选择好进阶路向,迈过"两栖文化"门槛,将民族文化语境难题消弭在跨文化创作的历史进程中。(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毛睿[5](2019)在《明朝公主和亲马六甲:马来西亚华人文学书写、文化记忆及身分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化年间,明朝公主汉丽宝嫁给马六甲苏丹芒速沙为妻。这段历史不见于中国史籍,却是马来西亚华人重要的文化记忆。文章结合马来亚联合邦独立以来华人族群的文化生态来探讨汉丽宝记忆生成的叁大成因,并进而回应文学书写与记忆生成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海外华人的文化身分构建问题。(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王文胜[6](2019)在《论当代北美华人作家的抗日文学叙事与文化创伤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创伤理论的维度,探讨近二十多年来北美华人作家抗日战争叙事的价值,它们对日本侵华战争尤其是"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文化创伤进行了建构。这些文学文本总体来看,发生了从进步叙事到悲剧叙事的转向,作者在战争背景下审视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强烈地表达出了反战立场,是有其独特价值的。(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林祁[7](2019)在《家国物语与“间性”文学——评日本华人女作家元山里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华人女作家元山里子(李小婵)从鼓浪屿出发,到东京留学,而今文化回归:以叁代人东瀛留学的两部家史,见证中国近现代的沉浮;用自叙体"物语"日本丈夫从"鬼子兵"到反战救赎的历程,穿越中日两国的藩篱,在家与国之间,爱与恨之间,灵与肉之间,写出真实的焦虑,人性的救赎。这样一种混血的"间性"写作,既是日本华人文学的特性,也是鼓浪屿文学的特点。"间性"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是一种刺激与拓展。(本文来源于《鼓浪屿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熊文韵[8](2019)在《华语文学“灵性空间”的新开拓——美籍华人作家施玮小说研究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施玮是一位美籍华裔作家,也是一位基督教文学作者,这双重身份使其创作既受中国文化的熏染,更带有浓厚的基督教"灵性文学"色彩。目前学界对施玮小说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灵性文学"核心主题而展开的,主要涉及其小说中与基督文化对位的婚恋观、原罪观和救赎思想等主题,叙事模式所受《圣经》影响,小说的女性意识和存在主义思想等方面。现有研究成果大体揭示施玮小说艺术追求路向,奠定了其小说研究的初步格局,但也存在缺乏整体性、连续性研究等问题,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9年04期)

尹晓煌[9](2018)在《不同的情感:美国华人文学作品中的东西大铁路书写(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分析19世纪美国华人作家对横贯美国的东西大铁路之描述及其文学情感。其时,美国社会主流文学和艺术作品展现的铁路和火车,通常象征着进步和工业化,但在华人移民和中国访客眼中,它们却代表着不同的图景。与美国白人移民体验到的那种对改善自身命运之期盼相比,华人在其追求"金山梦"的过程中,遭遇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在美国生活中经历的异化和失望,与那些乐观的"大熔炉"观念之宣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有鉴于此,作为美国华人移民情感之再现,华人文学作品展现的东西大铁路及其相关主题,为族裔研究学者百年之后得出的美国从来就非"大熔炉"这一历史结论,增加了人文解读和文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肖淳端,蒲若茜[10](2018)在《走出“失根”迷途:当代英国华人文学的身份困境与历史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叙事是当代英国华人文学的显性特征,其书写与族裔身份密切相连。当代英国华人作家时常在书写历史时紧扣身份问题,融身份认同与历史意识于一体,在作品中生动地再现了英国华人这一群体所关注的历史之维,同时展演了自己与族群在离散中的"失根"之痛和族裔政治。英国华人特有而复杂的多地离散经验和次族裔分歧使其认同困境雪上加霜,更加赋予历史叙事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借助历史叙事,英国华人作家追寻并建构族裔主体性,以期实现走出"失根"迷途的自我救赎。(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华人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被强行打开,移民劳工、留学生、外交官开始主动或被动地大量涉足海外,成为海外华文文学发生的叁股动力源,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晚清欧美华人记述以使臣日记与政府委派的考察人员日记为主,另有少量私人游记及竹枝词;民国时期的欧美华人记述虽仍有许多文学性不强、政经目的明显的考察记,但也出现了大量抒写个人观感且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这些不同时期华文记述中呈现的中西文化比较与思考、华人形象想象与批评,呈现出"他者凝视"对"自我镜像"的深深影响,并使得"自我东方化"民族话语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人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列耀.华侨华人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袁勇麟.“他者凝视”与“自我镜像”——早期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欧美华人记述[J].东南学术.2019

[3].张加生,林宝琪.民族主义时期澳大利亚文学中的边缘人——亨利·劳森作品中的华人形象研究[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9

[4].欧阳婷.美国华人新移民文学的意义、局限与进阶路向[J].求是学刊.2019

[5].毛睿.明朝公主和亲马六甲:马来西亚华人文学书写、文化记忆及身分认同[J].民族文学研究.2019

[6].王文胜.论当代北美华人作家的抗日文学叙事与文化创伤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9

[7].林祁.家国物语与“间性”文学——评日本华人女作家元山里子[J].鼓浪屿研究.2019

[8].熊文韵.华语文学“灵性空间”的新开拓——美籍华人作家施玮小说研究述论[J].社会科学动态.2019

[9].尹晓煌.不同的情感:美国华人文学作品中的东西大铁路书写(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18

[10].肖淳端,蒲若茜.走出“失根”迷途:当代英国华人文学的身份困境与历史叙事[J].外国文学研究.2018

标签:;  ;  ;  ;  ;  ;  ;  ;  ;  ;  

华人文学论文-王列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