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出平面地震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沉积盆地,出平面剪切线源,谱元法,地震响应
出平面地震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韩建彬,刘中宪,罗兆辉[1](2015)在《出平面剪切线源作用下沉积盆地地震响应谱元法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盆地内外介质的阻抗差别及特殊的几何形状,盆地内部将出现显着的地震动放大效应.针对出平面线源作用下沉积盆地地震响应问题,利用谱元法研究了震源主频率、空间位置和沉积盆地形状等因素对沉积盆地地震响应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点源的频率和沉积形状对地表的响应影响较大;点源的不同位置对于边缘效应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城建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张季[2](2009)在《弹性层状场地上凸起地形的出平面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凸起地形是一种常见地形,大量地震震害和地震观测表明山体等局部凸起地形对地震波有显着的放大作用。研究凸起地形的地震响应,分析判断凸起地形地表各点对地震波的放大或缩小作用,对于指导地震小区化工作和实际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Wolf理论和梁建文、巴振宁对该理论的拓展,利用间接边界元法,在频域内求解了不同高宽比凸起地形对入射SH波的位移响应,并主要在时域内求解了基岩上卧一单一土层,土层厚度不同、基岩与土层剪切波速比不同时凸起地形对出平面地震波的加速度响应。研究表明,凸起地形高宽比对地面运动影响很大,随着高宽比的降低,地面各点位移幅值都有显着的降低,波动现象明显减弱;对于土层较厚的场地,其地表各点的出平面地震响应要小于土层较薄的场地,基岩与土层剪切波速比越大则场地地表各点的出平面地震响应越强烈;另外,凸起地形地表各点不是都对地震波表现为放大作用,在山顶处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最为明显,但在山脚处附近不仅对地震波没有放大作用,反而具有缩小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8-01)
王琼[3](2009)在《层状半空间中凹陷地形出平面地震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凹陷地形是非常重要的局部场地之一,研究其对地震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本文采用间接边界单元方法,研究了层状半空间中凹陷地形对近场地震动的影响情况。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供含凹陷地形地区抗震设防提供参考。本文利用间接边界元方法对SH波的散射问题进行了频率求解,再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技术研究并讨论了基岩上单一土层中凹陷场地对入射地震波的时程反应。文中用接近实际的场地参数去模拟自由场及凹陷地形,通过详细的参数计算,讨论了入射角度、土层厚度以及土层刚度等因素对自由场及凹陷地形地震反应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凹陷地形对地震波具有显着的散射效应,土层厚度、基岩与土层的刚度比及局部凹陷地形等对地震动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岩上的软弱土层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滤波作用,使地表各观测点加速度时程的傅立叶谱产生了重要变化,基岩与土层刚度比越大地震波的较低频分量得到了加强而高频分量则被削弱,同时地表放大效应也越强;由于凹陷地形的存在场地各处对地震波的放大及滤波作用存在显着差别,距凹陷较近处场地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增强,较远处场地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接近自由场。同时,从地表加速度傅立叶谱及频率放大曲线上可以看出,局部地形对场地卓越周期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5-01)
吴小杰[4](2009)在《层状半空间中沉积地形出平面地震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波在层状场地中的传播,在理论和实际工程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多将天然土体简化为理想的各向同性弹性固体介质来分析,然而,天然土体由于沉积年代不同,总以分层形式存在,需要用层状介质模型来反映沿深度方向上的不均匀性。本文正是采用这种模型来研究问题的。以EL Centro波为例对层状场地中沉积地形入射地震波的时域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间接边界元方法,首先在频域中计算单个频率下的地表位移并和文献作了对比,结果完全一致。其次对地震波的加速度时程进行傅里叶变换和积分,得到位移傅里叶谱,输入每个频率和对应的位移振幅后计算出各点的位移,通过傅里叶逆变换到时域,得到各计算点的位移时程。再通过微分得到加速度时程。本文研究并讨论了基岩上单一土层中沉积局部场地对入射地震波的加速度时程和加速度反应谱的放大作用。文中对五种不同的沉积场地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做了相互比较。从地表点的加速度时程和反应谱曲线上可以看出,土层厚度、基岩与土层的刚度比、沉积内外土层的刚度比、入射角等参数对放大作用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总体来看,改变入射角度时,垂直入射较斜入射加速度反应大;基岩与土层的刚度比、沉积外内土层的刚度比越大,地震波在地表各点的加速度反应放大效果也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5-01)
出平面地震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凸起地形是一种常见地形,大量地震震害和地震观测表明山体等局部凸起地形对地震波有显着的放大作用。研究凸起地形的地震响应,分析判断凸起地形地表各点对地震波的放大或缩小作用,对于指导地震小区化工作和实际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Wolf理论和梁建文、巴振宁对该理论的拓展,利用间接边界元法,在频域内求解了不同高宽比凸起地形对入射SH波的位移响应,并主要在时域内求解了基岩上卧一单一土层,土层厚度不同、基岩与土层剪切波速比不同时凸起地形对出平面地震波的加速度响应。研究表明,凸起地形高宽比对地面运动影响很大,随着高宽比的降低,地面各点位移幅值都有显着的降低,波动现象明显减弱;对于土层较厚的场地,其地表各点的出平面地震响应要小于土层较薄的场地,基岩与土层剪切波速比越大则场地地表各点的出平面地震响应越强烈;另外,凸起地形地表各点不是都对地震波表现为放大作用,在山顶处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最为明显,但在山脚处附近不仅对地震波没有放大作用,反而具有缩小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出平面地震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韩建彬,刘中宪,罗兆辉.出平面剪切线源作用下沉积盆地地震响应谱元法模拟[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5
[2].张季.弹性层状场地上凸起地形的出平面地震响应分析[D].天津大学.2009
[3].王琼.层状半空间中凹陷地形出平面地震响应[D].天津大学.2009
[4].吴小杰.层状半空间中沉积地形出平面地震响应[D].天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