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图书版权代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图书版权,代理,圈钱,北京商报,出版界人士,出版市场,民营出版,国家版权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内容资源
图书版权代理论文文献综述
卢扬,郑蕊[1](2018)在《揭开图书版权代理的圈钱套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楚尘文化与上海古籍出版社之间的版权纠纷,引发不少出版界人士的关注,且随着双方相继发布的声明与回应,上海古籍出版社是否曾向版权代理公司回复相关版权事宜成为争议的焦点,这也令不少普通公众对版权代理产生诸多好奇。然而,北京商报调查发现,版权代理机构或平台,(本文来源于《北京商报》期刊2018-08-24)
陈熙涵[2](2017)在《中国文学“走出去”,要懂“译”会“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上海书展推出的多元丰富的文学作品吸引了各个层次的读者。如何让中国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这个话题成为上海书展上出版人、评论家、学者和作家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有评论家认为,中国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翻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与“译”同样需要得到重视的还有“介”(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7-08-18)
杨璠[3](2015)在《新时期中国图书版权代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全球化日益显着,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也紧跟全球化的步伐。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图书出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古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很符合我国图书出版及图书版权的现状及未来。(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5年12期)
刘仁[4](2012)在《中韩要跨越单纯的版权贸易》一文中研究指出攻读汉语专业的白银英从事中韩版权贸易已经有11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对中国的人文图书感兴趣,越来越多的韩国图画书进入中国, 白银英认为,中韩两国有必要越过单纯的版权贸易,形成更成熟的合作关系。 白银英介绍,近几年,在韩国受欢迎的中国图书都是人(本文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报》期刊2012-09-07)
丁培卫[5](2011)在《新时期中国图书版权代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书版权代理一向被认为是成熟图书出版市场的必备环节。随着国际版权贸易的纵深推进,国外版权代理机构在中国迅猛发展,在对我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将我国图书版权代理推向了国际竞争舞台。在图书版权代理方面,我国需要规避的不仅仅是代理机构的规模化扩张,而是要思考如何培育版权贸易的内生机制,及时调整结构布局,促进中国版权贸易健康协调发展,以此应对来自国际版权贸易巨头的竞争。(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姜汉忠[6](2011)在《产业呼吁改革——图书版权代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图书的跨国版权贸易,可是注意这中间不可缺少的纽带——版权代理人的工作以及他们应得回报的又有几何呢?版权代理人充当桥梁作用,这在国外非常普遍。每当我们参加国际书展,尤其是去海外参加书展,版权代理人作为一个(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1年03期)
周杨[7](2008)在《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书版权代理市场一向被认为是成熟的图书出版市场上的一个必要环节,同时,图书版权贸易市场的繁荣跟图书版权代理市场是否活跃也息息相关。纵观并比较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的发展,不难得出,版权代理市场先发于欧美国家,而后在我国出现。就宏观制度环境和市场机制而言,伴随着欧美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民版权意识、信用意识、经纪意识、财产权意识的增强,版权代理相关法规的完善,欧美各国版权代理市场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制度环境。与此同时,以价格机制为核心、供求机制为基础的市场机制的运作也相当成熟和到位。而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与图书版权代理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严重滞后且执行不力;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关的各种制度建设也亟待完善,如信用制度、经纪制度等;加之市场经济本身发展的不充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效果不很明显。就版权代理市场微观因素而言,笔者通过对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主体、客体的比较分析得出,无论是作为生产主体的作者、商营主体的版权代理机构、消费主体的出版机构,中外对比差距之大一目了然。在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客体的中外比较中,基于图书附属版权的代理业务在国外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在我国却还是一个“尚待挖掘的金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欧美版权代理机构及其代理人在沟通国内作品市场和出版市场方面作用巨大。在国外,委托版权代理人从事图书版权交易已经成为作者和出版商的共识。而在我国,图书版权代理机构在沟通国内作品市场和出版市场方面的缺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知不足而求进取,作为发展图书版权代理市场的后进国家,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来追赶欧美版权代理业发达国家。伴随国际版权贸易的发展,国外版权代理机构的渗透性竞争,我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将由本就不充分的国内竞争转入国际竞争,可说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转折时期。因此,笔者在这里借鉴欧美版权代理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图书出版业具体情况,通过对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发展路径的比较分析,提出一些机制创新的建议,理论上为我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的发展抛砖引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8-11-01)
孙铁军[8](2007)在《我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成长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1991年《着作权法》的实施和1992年我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我国的版权贸易开始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与此同时,我国的版权代理市场也随着版权贸易的发展开始起步,并在出版业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相对于英美等版权贸易发达国家,我国的图书版权代理市场仍处在成长的起步阶段。事实表明,版权代理市场与出版社版权经济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因此,对我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成长性研究变得日益迫切。本论文1借助企业成长理论的核心内涵,对我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全文共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选题背景、界定核心概念并对版权代理市场、企业成长理论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第二部分对我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的结构进行分析。第叁部分分析我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借助企业成长理论剖析典型案例,从企业量的成长和质的成长两个角度对版权代理消费市场和版权代理服务市场进行深入分析评价。第五部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促进我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期刊2007-12-01)
周周[9](2006)在《2006,“高烧”韩流开始回归理性》一文中研究指出$T编者的话 此次邀集业内诸多大腕儿举办“韩国图书出版沙龙”的初衷,其实是源于本报前不久的一系列关于韩版书的报道。其中有关于韩版书版税看涨的话题,有关于韩版伪书事件的追踪……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愈发体会到,近年来书业风头正劲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商报》期刊2006-04-18)
鲍红[10](2002)在《国内图书版权代理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版权产业正成为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产业,蕴藏着无限商机。而版权代理作为促进知识传播、实现文明共享的重要手段,也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国家版权局批准的有27家版权代理公司(以下简称版代),除了3家(本文来源于《出版参考》期刊2002年10期)
图书版权代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今年上海书展推出的多元丰富的文学作品吸引了各个层次的读者。如何让中国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这个话题成为上海书展上出版人、评论家、学者和作家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有评论家认为,中国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翻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与“译”同样需要得到重视的还有“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书版权代理论文参考文献
[1].卢扬,郑蕊.揭开图书版权代理的圈钱套路[N].北京商报.2018
[2].陈熙涵.中国文学“走出去”,要懂“译”会“介”[N].文汇报.2017
[3].杨璠.新时期中国图书版权代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5
[4].刘仁.中韩要跨越单纯的版权贸易[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
[5].丁培卫.新时期中国图书版权代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
[6].姜汉忠.产业呼吁改革——图书版权代理亟待解决的问题[J].出版广角.2011
[7].周杨.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8].孙铁军.我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成长性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7
[9].周周.2006,“高烧”韩流开始回归理性[N].中国图书商报.2006
[10].鲍红.国内图书版权代理状况调查[J].出版参考.2002
标签:图书版权; 代理; 圈钱; 北京商报; 出版界人士; 出版市场; 民营出版; 国家版权局; 上海古籍出版社; 内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