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话论文-朱涛

汝城话论文-朱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汝城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汝城话,先行体,才,再

汝城话论文文献综述

朱涛[1](2013)在《从湖南汝城话“/tε1/”谈方言先行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汝城话中存在一个《汉语方言语法类编》中所说的"先行体"[tε1],从语义看,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才"和"再",意义还很实在,应为副词。文章从字音、语法、语用方面对[tε1]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认为[tε1]的本字应为"才"字,目前正处于虚化中。(本文来源于《铜仁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朱涛[2](2012)在《湖南汝城话的动态助词“翻”》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湘、粤、赣叁省交界地的汝城话,其归属问题向来存在争议,从"翻"字可明显看出其受粤方言的影响。动态助词"翻"字可作回复貌标记、再行貌标记和继行貌标记使用,与广州话的"翻"字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22期)

朱涛[3](2012)在《湖南汝城话的变化貌标记“适喥”》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汝城话的"适喥"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表示事态出现了变化。它是由动词"适"附上完成体标记"喥"后逐渐虚化成语法标记的,本身并不能指示时间。"适喥"对区分普通话中的"了1"和"了2"有重要参考价值,即"了1"只表示动作或事件的结束,不表示事态变化;"了2"则表示事态变化。(本文来源于《铜仁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刘玉婷[4](2009)在《湖南汝城话的体貌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方言比较复杂。本文从汝城话的体貌系统入手来研究其语法,希望通过对语法现象的描写为语法研究提供一定素材,为汝城话的归属提供参考价值。本文在体貌概念上采用李如龙(1996)和李小凡(1998)的观点,将体貌类型分为动态和事态两大类,“体”是表示动作事件在一定时间进程中的状态。“貌”则与动作、事件的时间进程没有关系或关系较少的情貌。情貌体现着动作主体的一定意想和情绪。文中描述了汝城话的七类体和七类貌,并对其组成的系统进行了研究。体标记包括“喥1[tu44]”、“咖[ka21]”、“咑[to21]”、“咑喥[to21tu44]”、“正/在[(?)?24 ai44]”、“起/来[s 21l i44]”、“开始[k ai44s 21]”、“紧[in21]”、“下去[xo21s 44]”、“过1[ku24]”、“翻[fa33]”。“喥[tu44]”在汝城话中既可标记体又可标记貌,本文将前者记为“喥1”,后者记为“喥2”、“喥112”或“喥3”。“喥1[tu44]”是实现体标记,根据其所在句法结构的不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现—静态”和“实现—动态”两类,“实现—动态”又包括“完成”和“未完成”两类。“咖[ka21]”也是实现体标记。“咑[to21]”在汝城话中除了标记实现体,还可兼表持续体和进行体。本文将前者记为“咑1”,后者记为“咑2”。“咑喥[to21tu44]”也可兼表持续体和进行体。“正/在[(?)?24 ai44]”是进行体标记。“起/来[s 21l i44]”和“开始[k ai44s 21]”都是起始体标记。“紧[in21]”为持续体标记。“下去[xo21s 44]”是继续体标记。“过[ku24]”在汝城话中同样既可标记经历体又可标记重行貌,本文将前者记为“过1”,后者记为“过2”。“翻[fa33]”是复原体标记。这些标记都是表示动作事件在一定时间进程中的状态。貌标记有一下[i44po45]、刻唧[k 24 i44]、“V喥V喥”、“V喥又V”、得[t 21]、过2[ku24]、喥2[tu44]、“喥1-2[tu44]”、“喥3[tu44]”、“去喥1[s 44tu44]”、“去喥2[s 44tu44]”和“去喥3[s 44tu44]”。“一下[i44po45]”和“刻唧[k 24 i44]”是短时貌标记,“得[t 21]”是可能貌标记,“喥2[tu44]”用于“V喥V喥”和“V喥又V”结构中标记反复貌,“过2[ku24]”标记重行貌,“去喥[s 44tu44]”既可标记已然貌又可标记将然貌。全文首先对各种体貌类型进行了描写,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组成的系统。全文共五章,由绪论、动词的体、动词的貌、网状分析和结论构成。(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9-10-15)

朱涛[5](2008)在《湖南汝城话的体貌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汝城县位于湘、粤、赣叁省交界之地,是客家话、湘语、赣语、粤语和土话的过渡区域。从语音上看,汝城话具有很强的混合性,而本文所做的语法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本文选择从体貌标记入手来研究汝城话的语法,既能弥补汝城话语法研究中的不足,又能为研究现代汉语体貌增加新的素材。全文依据先哲时贤们比较一致的观点,严格区分了“体”和“貌”,指出“体”是“对时间进程中事件构成方式的客观表达”,“貌”则是“对时间进程中事件构成方式的略带主体情绪的表达”。文中描述了汝城话的六类体标记和六类貌标记。体标记包括“喥”、“适喥”、“起”、“咑_1”、“咑_1喥”、“过_1”。“喥”是实现体标记,根据其所在句法结构的不同其语法意义又可以细分为“实现-结束”、“实现-状态延续”、“实现-行为延续”叁类。“适喥”和“起”都是起始体标记,其中“适喥”相当于普通话的句尾“了”,按其意义可分成“现在起始”、“将来起始”和“过去起始”,而且叁类起始意义都必须与现时相关。“咑_1”、“咑_1喥”作为体标记都有持续义和进行义之分,持续是一个静态过程,进行则是一个动态过程。“过_1”是经历体标记,表达经验历程上的完整事件。貌标记包括“呷”、“咑_2”、“翻”、“过_2”、“得”、“下”。“呷”和“咑_2”同为实现貌标记,前者往往含有主观量多之义,后者则常带主观量少之义。“翻”可兼做回复貌、再行貌和继行貌的标记,这一标记常寄寓着主体的愿望或要求。而重行貌标记“过_2”往往用在主体希望动作重新进行的时候,可能貌标记“得”是对动作施事具备某种能力的猜想,短时貌标记“下”也带有主体的情绪,认为动作量小、花时少。文中在介绍汝城话的体貌标记时,分别与湘语的“哒”和“咖”、客家话的“倒”、广州话的“翻”作了比较,从语法上证实了汝城话的混合性特征。全文共四章,由绪论、体标记、貌标记和结论构成。(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8-05-12)

陈立中,朱涛[6](2007)在《汝城话中表方位的后缀na■~(44)》一文中研究指出汝城话的后缀na■~(44)具有"上"、"里"、"中"等方位义,可以附加在代词以及表空间和时间的名词后。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个后缀作了分析:(1)na■~(44)的语法功能;(2)na■~(44)语义的模糊性;(3)na■~(44)与苏州话lā~(-55)的比较;(4)na■~(44)的嬗变。(本文来源于《汉语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陈立中,朱涛[7](2007)在《论湖南汝城话的“拿”》一文中研究指出"拿"在湖南汝城话中既可以作动词也能作介词,作介词时既能表处置,又能表被动,还能表施与。这里主要讨论以下叁个方面的问题:(1)"拿"的意义和用法;(2)"拿"的歧义及其消解;(3)"拿"的语法化过程。(本文来源于《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林双萍[8](2005)在《谈汝城话》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家对汝城话的归属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属于客家话,有人认为属于湘南土话。这篇文章主要从汝城话的声韵调入手,分析了它们的特点,提出了汝城话是具有混合特点的方言。(本文来源于《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12-01)

曾献飞[9](2002)在《汝城话的音韵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汝城县属于客家方言区的于桂片。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受外地移民方言的影响等原因 ,汝城话带有客、赣、湘和土话等方言的色彩。对汝城话的音系、音韵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研究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陈立中[10](2002)在《试论湖南汝城话的归属》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汝城县境内有两种汉语方言,一种是客家话,另一种被称为“汝城话”。本文根据古全浊声母的今读、知组与端组的分混等语音演变关系证明,湖南汝城话不属客家话,而是属于湘南土话。(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02年03期)

汝城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位于湘、粤、赣叁省交界地的汝城话,其归属问题向来存在争议,从"翻"字可明显看出其受粤方言的影响。动态助词"翻"字可作回复貌标记、再行貌标记和继行貌标记使用,与广州话的"翻"字存在一定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汝城话论文参考文献

[1].朱涛.从湖南汝城话“/tε1/”谈方言先行体[J].铜仁学院学报.2013

[2].朱涛.湖南汝城话的动态助词“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3].朱涛.湖南汝城话的变化貌标记“适喥”[J].铜仁学院学报.2012

[4].刘玉婷.湖南汝城话的体貌系统[D].湖南大学.2009

[5].朱涛.湖南汝城话的体貌标记[D].湘潭大学.2008

[6].陈立中,朱涛.汝城话中表方位的后缀na■~(44)[J].汉语学报.2007

[7].陈立中,朱涛.论湖南汝城话的“拿”[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8].林双萍.谈汝城话[C].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9].曾献飞.汝城话的音韵特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

[10].陈立中.试论湖南汝城话的归属[J].方言.2002

标签:;  ;  ;  ;  

汝城话论文-朱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