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剪承载力计算论文-侯凯贤

抗剪承载力计算论文-侯凯贤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剪承载力计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剪承载力,薄弱层,竖向不规则

抗剪承载力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侯凯贤[1](2019)在《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的计算及调整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是在结构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参考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和控制楼层竖向不规则的程度,还可以用于计算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计算罕遇地震作用下楼层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工业建筑结构竖向不规则会导致此指标经常不满足规范要求。论文通过柱构件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探讨影响楼层承载力突变的因素以及相应的调整措施。(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23期)

田稳苓,温晓东,彭佳斌,徐丽丽,李子祥[2](2019)在《新型泡沫混凝土轻钢龙骨复合墙体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轻钢龙骨蒙皮板复合墙体和新型泡沫混凝土轻钢龙骨复合墙体抗剪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该文对1∶1的四片墙体DD-1、DD-2、DD-1(D-300)、DD-2(D-400)进行单调加载,对1∶1的两片墙体DZ-1(D-300)、DZ-2(D-400)进行低周反复加载。在试验基础上,确定了基于轻钢龙骨蒙皮板复合墙体螺钉群破坏模型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分别采用轻钢轻混凝土模型与strut-and-tie模型对新型泡沫混凝土轻钢龙骨复合墙体进行简化,从而推导出抗剪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根据试验结果对抗剪承载力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其中轻钢轻混凝土模型具有更高的吻合度。研究结果可供结构设计和施工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超,吉赫[3](2019)在《超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并考虑尺寸效应,采用简化的混凝土破坏准则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层破坏理论得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UHPC-NC)矩形截面组合梁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设计了相应的组合梁抗剪试验.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计算方法既能准确计算组合梁的抗剪承载力,又能有效反映UHPC层、UHPC层内配筋、尺寸效应等各个参数对于UHPC-NC组合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反映出UHPC层可以大幅提高整体结构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侯立群,闫维明,陈适才,陆新征[4](2019)在《内置角钢改进夹心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与抗剪承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梁柱采用不同强度混凝土的节点核心区通常采用同柱等强的高强度混凝土浇筑(传统节点),而采用同梁等强的低强度混凝土浇筑(夹心节点)可简化施工过程,但同时降低了节点的抗震性能。为研究内置角钢改进夹心节点的可行性,通过一个空间夹心节点和一个内置角钢空间夹心节点试件进行双向等幅低周往复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破坏模式、延性、耗能、刚度、应变和抗剪承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采取改进和不采取改进措施节点破坏模式均以梁端屈服后的节点破坏为主,但采取改进措施的试件延性和抗剪承载力明显提高,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和变形能力有一定改善,表明改进措施改善了节点的抗震性能。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与该文和其他文献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的采取或者不采取改进措施夹心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李振宝,郝娜,崔燕伟,宋坤[5](2019)在《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的RC空间边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地震作用是多维的、随机的,框架节点在2个方向同时受力,其抗震能力相比于单向地震作用会降低。目前,对节点核心区在2个方向同时受力时抗剪承载力的研究尚未完善。在双向受力下,节点核心区2个方向传来的剪力形成合剪力作用面,在节点核心区内部形成不同于单向受力下的斜向斜压杆。本文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针对水平双向受力相同的空间边节点,在合剪力作用面内建立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确定空间边节点核心区斜压杆以及钢筋拉杆的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参数空间边节点模型,并收集部分空间节点试验数据,将剪力计算值与模拟值或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建立的双向受力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其边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模拟值或试验值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震灾防御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王培军,薛子蓬,肖邵文[6](2019)在《双层斜开槽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及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由两片内填薄钢板组成的新型双向斜开槽钢板剪力墙。每片钢板开设与柱中心线呈45°角的系列斜槽并反向布置,两片钢板通过橡胶层粘接。在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双层斜开槽钢板中总有一层钢板其斜向板带处于受拉状态,因此,剪力墙系统表现出稳定的滞回性能,同时受拉板带为另一层钢板中受压板带提供面外支撑,显着提高了受压钢板的屈曲承载力,形成自防屈曲机制。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高厚比、斜槽宽度及板带宽度对双向斜开槽钢板剪力墙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根据开斜槽钢板剪力墙的承载机制,理论推导了双层斜开槽钢板剪力墙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以2 000mm×2 000mm钢板剪力墙为例,对其有限元模拟方法进行了验证。最后给出了双层斜开槽钢板剪力墙的设计建议:斜槽宽度40mm、板带宽度200mm的双层斜开槽钢板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可采用简化计算公式乘以放大系数1. 24来计算。(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2期)

李振宝,崔燕伟,宋坤,马华,唐贞云[7](2019)在《双向受力下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框架结构设计应保证其在两个方向分别满足抗震要求。但地震作用是多维的、随机的,框架节点可能在两个方向同时受力,使其抗震能力相比于单向地震作用可能会降低。目前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在两个方向同时受力时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未见详尽报道。该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在双向同时受力时的抗剪机理,双向受力下,节点内作用合成剪力,节点端部形成斜向受压区,节点内形成不同于单向受力下的斜向斜压杆。基于拉压杆模型建立了双向受力下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沐宇,赖苑林,邓晓光,张强,卫军[8](2018)在《集束式长短剪力钉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新型预制拼装钢-混组合梁桥设计施工提供参考,针对该类桥采用集束式长短剪力钉的布置特点,考虑剪力钉不同直径、长度、强度和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开展集束式长短剪力钉的抗剪性能、极限承载能力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采用推出试验的方法,设计制作18个剪力钉推出试件,考察剪力钉长度和直径对集束式长短剪力钉抗剪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集束式长短剪力钉的群钉荷载-滑移曲线公式。同时,考虑混凝土、剪力钉、钢梁和钢筋的材料非线性,采用ANSYS软件建立推出试验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混凝土强度、剪力钉强度、剪力钉相对位置、混凝土板厚等参数对集束式长短剪力钉抗剪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集束式长短剪力钉的单钉极限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短剪力钉的直径和抗拉强度、混凝土强度对集束式长短剪力钉的抗剪承载力和刚度有明显影响;而短剪力钉的长度、长短剪力钉的相对布置位置和混凝土板厚对集束式长短剪力钉的抗剪承载力和刚度影响较小;提出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余波,陈冰[9](2018)在《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的概率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锈蚀钢筋混凝土(RC)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的传统确定性模型所存在的缺陷,研究建立了锈蚀RC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的概率模型。首先综合考虑钢筋锈蚀对箍筋屈服强度、配筋率、配箍率、临界斜裂缝倾角、梁有效抗剪截面积等重要因素的影响,结合修正压力场理论和考虑剪跨比影响的临界斜裂缝倾角模型,建立了锈蚀RC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的确定性模型;然后综合考虑客观不确定性和主观不确定性的影响,结合贝叶斯理论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法,建立了锈蚀RC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的概率模型;最后通过与试验数据和传统确定性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概率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概率模型不仅可以合理描述锈蚀RC梁抗剪承载力的概率分布特性,而且可以校准传统确定性抗剪承载力模型的计算精度和置信水平,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11期)

张靖静,张翊帆[10](2018)在《对柱下独立基础抗冲切与抗剪承载力计算的分析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柱下独立基础计算的相关规定,通过独立基础抗冲切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对独立基础抗冲切承载力与抗剪承载力比值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对柱下独立基础,无论冲切破坏锥体落在基础底面以内还是以外,都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抗冲切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结论对独立基础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19期)

抗剪承载力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获得轻钢龙骨蒙皮板复合墙体和新型泡沫混凝土轻钢龙骨复合墙体抗剪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该文对1∶1的四片墙体DD-1、DD-2、DD-1(D-300)、DD-2(D-400)进行单调加载,对1∶1的两片墙体DZ-1(D-300)、DZ-2(D-400)进行低周反复加载。在试验基础上,确定了基于轻钢龙骨蒙皮板复合墙体螺钉群破坏模型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分别采用轻钢轻混凝土模型与strut-and-tie模型对新型泡沫混凝土轻钢龙骨复合墙体进行简化,从而推导出抗剪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根据试验结果对抗剪承载力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其中轻钢轻混凝土模型具有更高的吻合度。研究结果可供结构设计和施工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剪承载力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1].侯凯贤.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的计算及调整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2].田稳苓,温晓东,彭佳斌,徐丽丽,李子祥.新型泡沫混凝土轻钢龙骨复合墙体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9

[3].刘超,吉赫.超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侯立群,闫维明,陈适才,陆新征.内置角钢改进夹心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与抗剪承载力计算[J].工程力学.2019

[5].李振宝,郝娜,崔燕伟,宋坤.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的RC空间边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震灾防御技术.2019

[6].王培军,薛子蓬,肖邵文.双层斜开槽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及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2019

[7].李振宝,崔燕伟,宋坤,马华,唐贞云.双向受力下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19

[8].刘沐宇,赖苑林,邓晓光,张强,卫军.集束式长短剪力钉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8

[9].余波,陈冰.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的概率模型[J].工程力学.2018

[10].张靖静,张翊帆.对柱下独立基础抗冲切与抗剪承载力计算的分析与建议[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标签:;  ;  ;  

抗剪承载力计算论文-侯凯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