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间歇注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蒸汽驱,间歇注汽,油汽比
间歇注汽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1](2016)在《蒸汽驱末期间歇注汽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齐40块11井组目前处于蒸汽驱开发末期,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试验区进行了间歇注汽研究,设计了间歇方式和间歇时间参数,现场应用后已见到明显效果,油汽比由0.12上升到0.16。(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6年08期)
隋怡冰[2](2013)在《低效井间歇注汽技术现场应用效果——以锦**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稠油开发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注汽,特别是对于处于吞吐开发中后期的稠油区块,随着油层压力下降,导致油井低产或者停产,严重影响区块开发效果。我们对注汽规律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对油井实施间歇注汽技术,从而有效地实施剩余油挖潜,达到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3年21期)
曹波[3](2011)在《齐40块蒸汽驱11井组开发后期间歇注汽研究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齐40块莲Ⅱ油层于1998年10月和2003年7月先后开展11个井组的蒸汽驱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目前处于蒸汽驱开发末期的剥蚀阶段。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蒸汽驱经济效益,运用数值模拟对试验区蒸汽驱后期进行了间歇注汽的研究,设计了间歇方式、间歇时间、注汽速度等参数,现场应用后已见到明显效果,油汽比由0.14上升到0.20。为蒸汽驱后期合理的调整模式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1年09期)
于广刚[4](2010)在《SAGD多轮次间歇注汽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稠油油藏进行SAGD开采,需根据油藏状况及开采效果进行(注汽-停注-再注)间歇性注汽,但前期技术在不更换管柱情况下,无法解决停注后再注的间歇密封问题。在多年的稠油热采基础上,开展了Y441封隔器金属包裹式密封件以及密封补偿机构、伸缩管密封补偿方式、长效密封器防回弹膨胀体等方面的设计及研究,成功开发了SAGD间歇注汽技术,解决了管柱降温降压后二次密封问题,经现场应用满足间歇性注汽的技术要求。该SAGD高温注汽管柱耐温达350℃,耐压17MPA,间歇周期1个月,SAGD高温间歇注汽管柱热损失降低5-10%。目前,在油田现场共进行了40口井的现场试验,井筒隔热效果明显提高,施工成功率100%。日前,辽河油田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针对SAGD注汽技术研制的新型SAGD间歇注汽管柱,全面提升注汽管柱的密封与解封性能、井筒隔热性能以及注汽密封性能,为SAGD技术长期连续注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技术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0-06-12)
陈加华,覃青松[5](2010)在《齐40块蒸汽驱11井组开发后期间歇注汽研究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齐40块莲Ⅱ油层于1998年10月和2003年7月先后开展11个井组的蒸汽驱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目前处于蒸汽驱开发末期。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蒸汽驱经济效益,运用数值模拟对试验区蒸汽驱后期进行了间歇注汽的研究,设计了间歇方式、间歇时间、注汽速度等参数,现场应用后已见到明显效果,油汽比由0.14上升到0.20,高温气窜井减少,经济效益良好。(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0年02期)
赵峰[6](2009)在《SAGD间歇注汽配套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河油田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先导试验区杜84块,目前馆陶油层13个井组已转入SAGD生产阶段,兴Ⅵ组油层4个井组处于吞吐预热阶段。稠油油藏进行SAGD开采,需根据井下状况及开采效果适时调整单井配注量,必要时进行间歇注汽。因此必须及时掌握井底的压力和温度,对压力、温度进行动态监测,为注汽调整和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依据。稠油油藏SAGD技术开发模式及特点决定了其开发效果的好坏与注入蒸汽干度有着密切关系,配套的注汽管柱要达到间歇注汽要求,其配套工具的高温长效密封件必须有效提高重复密封性、耐冲蚀性能,降低热损失。因此,本文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1)压力、温度动态监测系统研究。通过对监测系统技术组成和工艺实现的分析,从热电偶在毛细管内穿接工艺的研究;多组毛细管在连续油管内穿接工艺的研究以及小直径高温传压筒装置设计与研制等方面入手研制出了多点温度压力监测系统,实现了应用自主技术监测,解决了SAGD井压力温度动态监测问题,为及时调整注汽提供了依据。(2)针对间歇注汽过程中长效密封的难题,开展了Y441-152汽驱封隔器的密封件、金属包裹式密封件、汽驱伸缩管密封件以及蒸汽驱接箍密封器等配件和间歇注汽工艺管柱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表明,新型的密封件和研制出的间歇注汽工艺管柱提高了整体强度和耐冲蚀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座封后的密封及隔热性能,满足了间歇性注汽长效密封的要求,为超稠油SAGD工艺开发间歇注汽提供了配套工艺保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09-10-01)
张锋,凌建军,黄海波,黄鹤[7](2002)在《间歇注汽改善齐40块蒸汽驱开发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齐 40块蒸汽驱先导试验区间歇注汽的开发效果进行了研究。模拟预测了注汽时间一定、间歇时间不同情况下的开发指标 ,并对不同间歇注汽方式下的开发效果进行了经济评价。综合分析表明 ,注汽 10 0d间歇 2 0d的开发方式最优 ,间歇注汽开发效果明显优于连续注汽开发效果(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武俊学[8](1997)在《稠油油藏蒸汽驱末期注热水和间歇注汽的物理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真空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九1区反七点井网稠油油藏蒸汽驱末期改注热水,以及间歇注汽和间歇注热水等注驱方式对生产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热水驱及间歇汽驱对油藏中各层温度变化的影响,力图从油藏内温度变化方面探求蒸汽驱末期转热水驱或转间歇汽驱驱油的机理。(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科技》期刊1997年03期)
刘新福,宋鹏瑞[9](1997)在《间歇注汽法——提高蒸汽驱效果的重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蒸汽突破后,采用间歇注汽方式,可以达到抑制汽窜,提高蒸汽比容、波及体积、干度,油相相对渗透率,热利用率及自渗吸驱油之目的,从而提高稠油蒸汽驱开采效果.河南井楼油田零区试验区采用间歇注汽法取得了显着的效果.现场试验及数模研究结果表明,对薄层稠油油藏来说,合理的间歇注汽方式是每注30天,停30天,间歇注汽阶段合理的注汽速度应为连续注汽速度的1.5倍;对大型蒸汽驱开发单元来说,同一排注汽井为一注汽单元,相邻两排注气井的注汽时间应重复50%.(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1997年01期)
赵洪岩,相天章,王树奇[10](1995)在《蒸汽驱间歇注汽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厚互层状稠油油藏的蒸汽驱井组,用数值模拟研究了蒸汽驱过程中间歇注汽对开采效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停注时机为蒸汽突破到生产井时,停注间隔不宜超过60d,在此条件下间歇注汽的效果要好于连续汽驱,采收率提高0.36%。并探讨了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认为间歇注汽提高了油层纵向上的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现场实际资料基本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1995年03期)
间歇注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影响稠油开发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注汽,特别是对于处于吞吐开发中后期的稠油区块,随着油层压力下降,导致油井低产或者停产,严重影响区块开发效果。我们对注汽规律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对油井实施间歇注汽技术,从而有效地实施剩余油挖潜,达到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歇注汽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蒸汽驱末期间歇注汽研究与应用[J].石化技术.2016
[2].隋怡冰.低效井间歇注汽技术现场应用效果——以锦**块为例[J].科技风.2013
[3].曹波.齐40块蒸汽驱11井组开发后期间歇注汽研究与试验[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
[4].于广刚.SAGD多轮次间歇注汽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
[5].陈加华,覃青松.齐40块蒸汽驱11井组开发后期间歇注汽研究与试验[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
[6].赵峰.SAGD间歇注汽配套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7].张锋,凌建军,黄海波,黄鹤.间歇注汽改善齐40块蒸汽驱开发效果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
[8].武俊学.稠油油藏蒸汽驱末期注热水和间歇注汽的物理模拟研究[J].新疆石油科技.1997
[9].刘新福,宋鹏瑞.间歇注汽法——提高蒸汽驱效果的重要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1997
[10].赵洪岩,相天章,王树奇.蒸汽驱间歇注汽数值模拟研究[J].特种油气藏.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