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转移,超声检查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论文文献综述
周倩,许萍[1](2019)在《超声评估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状腺癌近年来呈高发趋势,尤其是乳头状癌(PTC)。PTC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后者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常规灰阶超声可评估甲状腺结节及颈部淋巴结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模式等,结合超声造影血流增强模式动态显示及定量参数评估、超声弹性成像可定性判断及测定结节硬度,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及分子检测可进一步提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能力。本文主要对超声评估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丁旭[2](2019)在《B超、增强CT及增强MRI诊断舌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B超、增强CT及增强MRT诊断在舌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2名舌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B超诊断,增强CT及增强MRT诊断,分析叁种检验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增强CT的、增强MBI与B超的灵敏度分别为41.7%、43.0%与40.2%;特异度分别为34.7%、36.1%与33.3%,准确率分别为69.4%、72.2%与77.8%。B超检验的准确度较高。结论:B超、增强CT与增强MRI均可以应用于舌癌颈部转移的诊断,B超的影像学效果较为理想,可以被视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郭培杰,黄岩,郑璇,陈松旺[3](2019)在《US-FNAB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特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B)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US-FNAB检查。记录超声及US-FNAB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共检出92枚目标淋巴结,其中92枚淋巴结可见淋巴门结构消失,18枚淋巴结内可见液化性坏死,24枚淋巴结内可见钙化灶,23枚淋巴结可见纵横比失衡,21枚淋巴结可见杂乱血流信号;US-FNAB检查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00%、93.33%及100.00%。结论 US-FNAB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刘芬,方向军[4](2019)在《淋巴结MRI形态学特征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淋巴结磁共振成像(MRI)形态学特征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3.0T MRI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5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I扫描,50例患者转移性淋巴结101枚,其中转移性大淋巴结55枚(转移性大淋巴结组),转移性小淋巴结46枚(转移性小淋巴结组);25例健康志愿者良性淋巴结62枚(良性淋巴结组)。比较3组淋巴结长短径之比(L/S)、STIR序列上淋巴结与肌肉信号强度比、淋巴结坏死情况的差异。结果转移性大淋巴结组淋巴结L/S明显小于转移性小淋巴结组、良性淋巴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小淋巴结组与良性淋巴结组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淋巴结在STIR序列上淋巴结与肌肉信号强度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大淋巴结组淋巴结中出现坏死32枚(58.2%),转移性小淋巴结组淋巴结中出现坏死6枚(23.0%),良性淋巴结组淋巴结均未见坏死,转移性大淋巴结组淋巴结坏死率明显高于转移性小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MRI形态学特征对鼻咽癌转移性大淋巴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鼻咽癌转移性小淋巴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18期)
王霄,张佐炳[5](2019)在《应用ARFI鉴别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与淋巴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声辐射脉冲力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与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个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及30个淋巴瘤的声辐射脉冲力弹性成像(ARFI,包括声触诊组织成像及声触诊组织量化)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的剪切波速度(the shear wave velocity,SWV,单位m/s)及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评分,以评估ARFI技术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淋巴结转移性肿瘤SWV平均值为(2.28±0.52)m/s,VTI评分中4分居多,占50%;淋巴瘤SWV平均值为(1.72±0.14)m/s, VTI评分中1分居多,占77%。VTI部分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1分P=0.012,4分P=0.022;VTQ测值SWV均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3。结论 ARFI技术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17期)
马冬强[6](2019)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疗效。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5月为时间段,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患者102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经超声造影、常规超声检查随访治疗前后各时段血清Tg(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转移淋巴结体积。结果:本组102患者存在转移淋巴结共156个,且均完全消融,成功率100%;而治疗前后各时段患者的血清Tg水平、转移淋巴结体积等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疗效显着,即可降低血清Tg水平,可将转移淋巴结有效完全消融,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8期)
许亚平,周剑宇,黄珍,李瑾,陈琪[7](2019)在《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基于PD-1检查点阻断原理放疗前后超声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鼻咽癌(NPC)患者颈部淋巴结在放疗前后的超声变化规律,探讨PD-1在NPC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单克隆抗体在放射治疗NPC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判断PD-1的表达,分析NPC组织中PD-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别对PD-1表达阴性和阳性的NPC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对普通放疗组(对照组)和加入单克隆抗体治疗组(实验组)在放疗前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长径(L)、短径(S)、长径/短径(L/S)、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血流强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PD-1阴性患者及阳性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L、S、PSV和RI指标在放疗4周后均呈现下降趋势,而L/S则呈现升高趋势;治疗4周后PD-1阳性患者的实验组各项超声指标较对照组变化程度明显增加;血流强度检测中,PD-1阳性患者的实验组在治疗4周后实验组0级较对照组比例高,而Ⅱ级较对照组比例小。结论 PD-1在NPC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放射治疗方法加入单克隆抗体后可以有效提高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23期)
牛艳,刘慧平[8](2019)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定性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选择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患者40例(转移组)和淋巴瘤患者40例(淋巴瘤组)。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超声与CEUS诊断,记录定性诊断效果。结果转移组的淋巴结长径、短径显着短于淋巴瘤组(P <0. 05),2组长短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对于淋巴瘤组,转移组CEUS主要表现为造影模式混合性、造影剂分布不均匀与存在无灌注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转移组的MTT值显着高于淋巴瘤组(P <0. 05),2组PI、TTP与A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EUS诊断为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42例,淋巴瘤38例,CEUS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定性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 5%和92. 5%。结论CEUS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定性诊断有很好的价值,可给临床医生提供客观、直观的造影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郭油油,李咏梅,王静杰,韩永良,孔丽娜[9](2019)在《双源CT能谱参数定性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转移淋巴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参数对定性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选取PTC术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30例、共74枚肿大淋巴结,其中49枚为转移性淋巴结(转移组),25枚为非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组)。另选30例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增生组(30枚良性肿大淋巴结)。行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并比较组间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分别记为IC_(平扫)、IC_(动脉)、IC_(静脉))及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K)。结果 3组间IC_(平扫)、IC_(动脉)、IC_(静脉)、NIC及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移组IC_(平扫)低于非转移组及良性增生组,IC_(动脉)、NIC及K值均高于非转移组及良性增生组(P均<0.05);非转移组与良性增生组间IC_(平扫)、IC_(动脉)、IC_(静脉)、NIC及K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源CT能谱参数可用于定性诊断PTC术后颈部转移淋巴结。(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仕军,汤春贵,郜发宝,李自康,张丽[10](2019)在《双能CT增强扫描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敏感性的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能CT增强扫描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敏感性的预测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放疗的有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鼻咽癌病人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9~77岁,平均(52.65±10.07)岁。按照放疗疗效分为无效组[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47.77±6.83)岁]和有效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4.62±10.66)岁]。放疗前模拟定位时行颈部双能CT(DECT)增强扫描,通过专用后处理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能谱曲线特征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不同T分期的分布差异,2组的标化碘基物质浓度(s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及能谱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放疗前淋巴结的sIC及λHU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放疗疗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2组间不同T分期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的sIC和λHU均高于无效组(均P<0.05),放疗无效组和有效组能谱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C的ROC曲线AUC=0.753,以放疗前淋巴结的sIC≥26.50×10-2为阈值,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84.6%;λHU的ROC曲线AUC=0.689,以放疗前淋巴结的λHU≥4.90为阈值,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76.9%。结论通过双能CT增强扫描获得的sIC及λHU值可以有效预测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放疗效果,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B超、增强CT及增强MRT诊断在舌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2名舌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B超诊断,增强CT及增强MRT诊断,分析叁种检验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增强CT的、增强MBI与B超的灵敏度分别为41.7%、43.0%与40.2%;特异度分别为34.7%、36.1%与33.3%,准确率分别为69.4%、72.2%与77.8%。B超检验的准确度较高。结论:B超、增强CT与增强MRI均可以应用于舌癌颈部转移的诊断,B超的影像学效果较为理想,可以被视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论文参考文献
[1].周倩,许萍.超声评估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2].丁旭.B超、增强CT及增强MRI诊断舌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3].郭培杰,黄岩,郑璇,陈松旺.US-FNAB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特征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4].刘芬,方向军.淋巴结MRI形态学特征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9
[5].王霄,张佐炳.应用ARFI鉴别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与淋巴瘤[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6].马冬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疗效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7].许亚平,周剑宇,黄珍,李瑾,陈琪.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基于PD-1检查点阻断原理放疗前后超声变化规律[J].中国现代医生.2019
[8].牛艳,刘慧平.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定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9
[9].郭油油,李咏梅,王静杰,韩永良,孔丽娜.双源CT能谱参数定性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转移淋巴结[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10].王仕军,汤春贵,郜发宝,李自康,张丽.双能CT增强扫描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敏感性的预测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