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效果论文-陈两枝

造林效果论文-陈两枝

导读:本文包含了造林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杉木,黑木相思,混交造林,生长效果

造林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陈两枝[1](2019)在《杉木黑木相思混交造林生长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荒山荒地进行了营造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纯林试验,经过12a的经营管理,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林木生长效果良好。结果显示:12a生的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平均林分生长量,分别比杉木、黑木相思纯林平均林分树高大8.89%、11.99%,每公顷平均树高分别大8.89%、11.99%,胸径分别粗16.65%和18.20%,郁闭度大0.33%、0.30%,单株材积大44.44%、56.00%,蓄积量多14.04%、31.19%。(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王效科,刘魏魏,逯非[2](2019)在《影响造林及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效果的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一直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并进行了不少相关研究。事实上,在全球人口急剧增加、土地面积日益紧张、森林砍伐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使用造林和再造林来增加固碳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影响造林和再造林固碳效果的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0-22)

詹林星[3](2019)在《马尾松造林施肥增效试验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开展马尾松造林施含磷量不同的磷酸二铵、钙镁磷、过磷酸钙作基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施肥对马尾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影响差异不显着,对马尾松造林3年、5年树高生长的影响差异极显着,超过了福建省马尾松同龄速生丰产林树高生长标准。说明在马尾松生长初期施用磷肥,有利于促进其林木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9期)

陈两枝[4](2019)在《桉树不同整地造林生长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桉树不同整地造林生长效果。在同样的林地内规划了A、B、C 3个试验地进行了造林试验,采用不同的规格整地挖穴,用相同的规格苗木造林,经过叁年经营管理,除草、施肥,桉树林木生长迅速。结果显示:A试验地林木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比B、C试验地林木生长量分别树高提高大12.2%、11.8%,胸径粗13.7%、13.1%,树冠大14.1%、25.0%。(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董立国[5](2019)在《沙地不同栽植深度对杨树人工造林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出辽西沙地上杨树人工造林中适宜的栽植深度,特设置了20、40、60、80cm 4种栽植深度进行造林成活率以及苗木生长情况比较,结果表明,栽植深度为80cm的处理当年成活率最高,第2年苗木最高、胸径最粗,由此可知在辽西干旱地区深栽可以使杨树的根系与深层地下水接触,便于更好地吸收水分、养分,使杨树的抗旱能力更好,提高杨树的成活率,苗木长势更好,建议在杨树的造林中选择80cm的栽植深度。(本文来源于《湖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赵凯鑫[6](2019)在《河北坝上地区育苗造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坝上地区属于干旱区域,土地条件过差,所以,裸根苗造林的成活率很低。现如今,我国着力开展绿化造林的项目活动,因此,对苗木的质量以及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为了解决苗木的供应和移栽的难题,在经过多年的造林试验后,林业工作者开发出了容器育苗技术,容器育苗优点极多,很好地保证了苗木的质量,同时使造林成活率有了显着提高。探讨容器育苗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多方面分析河北坝上地区的育苗造林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4期)

李洪林[7](2019)在《通过自然集水提高盐碱地造林效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苏打盐碱地上造林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自然集水洗盐可通过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显着降低土壤含盐量和p H值而提高造林成效。本文对集水洗盐对樟子松林木生长和不同开沟深度对银中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盐碱地营造樟子松和银中杨能够取得成功。(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朱秩辉[8](2019)在《山杏直播与植苗造林效果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杏作为辽西主要造林先锋树种,对辽西生态的恢复治理起到重要作用。为降低造林成本,同时达到生态效益,对比山杏直播与植苗方式,发现随山杏的生长,直播山杏与植苗山杏的成活和保存无差异,根系基本无差异,且林冠层在成林后亦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管应诚[9](2019)在《杉木不同苗龄苗木造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不同苗龄杉木苗木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年生苗造林具有较大生长优势,造林2年平均树高生长量为2.99 m,平均地径为4.74 cm,是1年生苗木造林树高生长量的1.73倍、地径生长量的1.80倍,存在着极显着差异;2年生苗造林2年生长量是1年生苗木造林3年平均树高、地径生长量的1.11倍和1.05倍。在郁闭成林投入成本对比上,2年生杉木苗造林每667 m~2投入成本为1 884元,比1年生苗林造林成本每667 m~2节约了124元。(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黄大勇,蒙兰杨,李立杰,唐武,史进[10](2019)在《两种丛生竹竹蔸造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绿竹Dendrocalamopis oldhami、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的竹蔸苗为研究材料,在南宁市营造试验林,研究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后半年,绿竹的造林成活率为96.87%,新竹长势好,勃氏甜龙竹的成活率为50.63%;2个竹种新竹的数量、地径和高度均与母竹秆基径呈正相关关系,造林后半年至1年的新竹数量、地径、高度均与造林后半年的相应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强竹蔸造林抚育管理,促进造林前期的生长量,有利于提早成林。(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9年03期)

造林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森林、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一直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并进行了不少相关研究。事实上,在全球人口急剧增加、土地面积日益紧张、森林砍伐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使用造林和再造林来增加固碳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影响造林和再造林固碳效果的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造林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两枝.杉木黑木相思混交造林生长效果分析[J].绿色科技.2019

[2].王效科,刘魏魏,逯非.影响造林及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效果的因素[N].中国科学报.2019

[3].詹林星.马尾松造林施肥增效试验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4].陈两枝.桉树不同整地造林生长效果分析[J].绿色科技.2019

[5].董立国.沙地不同栽植深度对杨树人工造林效果的影响[J].湖北林业科技.2019

[6].赵凯鑫.河北坝上地区育苗造林效果分析[J].现代园艺.2019

[7].李洪林.通过自然集水提高盐碱地造林效果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2019

[8].朱秩辉.山杏直播与植苗造林效果对比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9

[9].管应诚.杉木不同苗龄苗木造林效果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9

[10].黄大勇,蒙兰杨,李立杰,唐武,史进.两种丛生竹竹蔸造林效果分析[J].世界竹藤通讯.2019

标签:;  ;  ;  ;  

造林效果论文-陈两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