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复杂性论文-魏玖长

耦合复杂性论文-魏玖长

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复杂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兴风险,风险演化,风险耦合,级联效应

耦合复杂性论文文献综述

魏玖长[1](2019)在《风险耦合与级联:社会新兴风险演化态势的复杂性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学者在典型与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与模式、全球风险因素及其相关性、公众的风险感知、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策略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政府也对各类典型突发事件建立了完善的应对机制。但社会新兴风险的复杂性给传统的应急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挑战。本文从社会新兴风险态势演化过程中的耦合性与级联效应进行分析,尝试解析社会新兴风险的复杂性成因,以期深度理解这种风险态势下的风险利益相关者多元化风险响应模式以及组织的应对策略选择的多样化。最后,提出了对社会新兴风险治理要秉持长期性、多元化、信息共享与融合、柔性化等战略管理视角与风险治理思路。(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9年04期)

张君弟[2](2018)在《系统建构、功能耦合与国家治理体系优化——一个复杂性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治理已经不是传统组织或管理科学只注重稳定存在的模式,它正逐步由僵化封闭的单一管理,转向由各个治理子系统之间协同与配合的有机整体治理。从复杂性范式出发,以"活系统"理论为基础,将基层组织和个体的自主权、社会的民主协商权与政治领导权和谐有机的统一起来,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政治治理与党的建设这六个子系统,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功能耦合实现整体优化,革新传统僵化封闭的制度惯性,实现"元系统"治理与基层自治的统一,以优化的整体结构保障国家增强活力、实现稳定发展,是进入新时代实现新目标的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王慧敏[3](2018)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煤矿事故复杂性机理及其风险度量研究》书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安全问题是我国政治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学术界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规划(2014-2020)》,未来几年我国能源发展的主体思想是节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清洁生产和低碳环保。但从规划和我国实际能源消费来看,煤炭占比能源主体短期内仍然不会改变,"十叁五"期间,煤炭仍将保持能源消费60%的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和死亡人数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重大事故仍然频频(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朱英明[4](2018)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煤矿事故复杂性机理及其风险度量研究》书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作为我国最可靠的一次能源,其战略地位短期内无可替代,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炭工业将一直是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煤矿安全事故频发早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李新春教授等撰写的《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煤矿事故复杂性机理及其风险度量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针对诱发煤矿事故危险源的动态性、多变性、时空依托性、模糊性和隐蔽性等特点,研究了基于人、机、环境和管理四维一体的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煤矿事故复杂性机理;通过对煤矿事故结构的复(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汤艳丰[5](2016)在《耦合反应扩散系统中的复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波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又比较稳定的一种非平衡斑图形式,它主要产生于反应扩散系统中,其动力学行为具有普适性,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应用价值方面来看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自然界中的生物系统大多都是由多层系统构成,各层系统通过相互作用产生了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比如大脑皮层就是由6层不同的系统组成,血管、心脏中心室与心房的内壁近似地由可以作为薄层结构的双层系统构成。本文主要是通过双层耦合CGLE方程中的螺旋波观察驱动系统与响应系统同步与控制问题,验证了局部耦合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了控制螺旋波斑图转换的一般方法,并且还分析了耦合反应扩散系统中出现的模靶波的形成条件,详细地为时空斑图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反应扩散系统、斑图动力学以及几种能产生螺旋波斑图的典型模型的相关基础知识和背景,描述了螺旋波斑图的形成机理与传播方向,分别介绍了耦合系统中螺旋波的同步与控制以及在耦合反应扩散系统中出现新颖斑图的研究进展。第二章首先在二维CGLE中调制出稳定的单螺旋波,然后用它去驱动初始为多螺旋波的响应系统,采用能节省控制空间的局部耦合成功地对单螺旋波和多螺旋波进行了有效控制,发现了小区域振荡介质能在多螺旋波系统中产生靶波,详细地探讨了局部正方形控制区域大小和位置对螺旋波竞争机制的影响,发现控制区域靠近多螺旋波系统中心,控制效果更好。接下来利用靶波局部耦合多螺旋波和单螺旋波,分别研究了局部正方形控制区域、圆形控制区域半径大小和耦合强度对实现同步控制的影响,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实验证实局部耦合控制螺旋波方法的可行性。第叁章研究了两种不同方式产生靶波的机制,其中两种不同方式具体是指自耦合负反馈控制和局域周期信号。前者是在CGLE方程上输入一个实部减虚部的控制项,针对方程中不同的系统参数,能产生一个相速度为零和一个周期性振荡的靶波,而后者通过在系统中注入一个局域的正弦波,生成的是一个频率可控的靶波,该靶波的频率与所注入的控制项中的ω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接下来利用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靶波去耦合响应系统中的螺旋波,发现只有在相湍流中产生的靶波去耦合单螺旋波时,响应系统的模无法出现周期性振荡行为,其余两类靶波进行控制时,发现在相同系统参数下,产生模靶波时所需要的耦合强度范围不尽相同。研究还发现改变驱动系统中靶波中心的位置,耦合出现的模靶波与初始靶波在结构特征始终保持相似。最后通过对模靶波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发现模靶波的振荡频率f都是通过驱动层的靶波频率f_0和初始条件为单螺旋波的振荡频率f_1经过调制而成,且满足f=f_1-f_0关系。第四章是对本论文研究工作的总结与展望。(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6-06-30)

黄头生[6](2016)在《基于耦合映像格子的生态学时空复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空复杂性是当代生态学研究中的前沿热点问题,它揭示了生态系统中丰富多彩的时空自组织结构。在生态学时空复杂性理论研究中,反应扩散模型占据核心地位,而在反应扩散模型时空离散化基础上发展的耦合映像格子模型,对于进一步揭示时空白组织结构的形成机制和转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解构反应扩散模型中的反应过程与空间运动过程,对其分别进行时空离散化,并采用二者之间的非线性交替迭代关系,构建耦合映像格子模型,开展了反应自扩散系统、反应对流扩散系统和反应自扩散-交叉扩散系统等叁类反应扩散系统的时空复杂性研究。对基于耦合映像格子的反应扩散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分岔分析、图灵失稳分析以及数值模拟和分析,揭示出丰富多彩的时空有序和无序结构的自组织形成。研究结果如下:(1)在Beddington-DeAngelis型反应自扩散捕食系统中,系统的时空动态可划分为稳定均匀定态区、Neimark-Sacker失稳区、纯图灵失稳区和Neimark-S acker-图灵失稳区等四个区域;在纯图灵失稳区和Neimark-Sacker-图灵失稳区,捕食系统呈现出斑点状、条纹状、缺口状、迷宫状、环状和螺旋波状等多类斑图的自组织形成;在Neimark-Sacker-图灵失稳机制下,形成的斑图可能具有时空混沌的特征。(2)在基于时空离散Klausmeier模型的反应对流扩散系统中,系统通过图灵失稳机制能展现半干旱地区交换镶嵌状、斑点状、规则带状、破碎带状和弧形状等多种植被斑图的自组织形成;降雨变化会影响植被斑图中的斑块体积、斑块密度或植被带宽等特征;植物扩散能力变化会影响植被斑图的破碎程度,导致动态和静态斑图之间的转变;模拟植被斑图结果与野外观测相吻合,成功解释了半干旱地区植被斑图自组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在反应自扩散-交叉扩散捕食系统中,系统能展现出均匀定态、均匀周期振荡态、均匀拟周期振荡态和均匀混沌振荡态等空间同质性行为;在稳定均匀定态上发生的纯图灵失稳会导致迷宫状、缺口状、条纹状、斑点状、马赛克状等斑图的形成;在均匀周期/拟周期振荡态上发生的Neimark-Sacker-图灵失稳会引发弧形状、螺旋波状和环状等斑图的形成;在均匀混沌振荡态上发生的Neimark-Sacker-图灵失稳也能导致时空有序结构的自组织形成,揭示了在混沌无序背后潜藏的有序化规律。(4)反应扩散系统中混沌路径和斑图形成的研究表明,倍周期分岔和Neimark-Sacker分岔能开启从稳定均匀定态到均匀混沌振荡态的路径;当倍周期-图灵失稳机制发生时,反应扩散系统在混沌路径上出现空间倍周期化过程,导致系统从有序斑图状态到时空无序态的转变;当Neimark-Sacker-图灵失稳发生时,反应扩散系统在混沌路径上的斑图形成和转变不仅受图灵失稳机制的驱动,同时也受空间运动的影响;在反应对流扩散系统中,系统可能从时空无序态返回到有序的带状斑图状态,这意味着混沌路径上的时空无序化过程是可以逆转的。本文基于耦合映像格子研究生态学时空复杂性,探索了叁类时空离散反应扩散系统的斑图形成机制,发现了丰富的时空自组织结构,揭示了空间斑图的产生机理及转变规律,为进一步理解和预测生态学系统的时空动力学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6-06-01)

肖彦[7](2015)在《复杂性视角下城市空间解析模型的耦合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范式的转向与模型论的兴起,利用复杂性模型研究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结构特点已成为城市设计理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这种背景下,论文遵循从认识论到方法论,再到具体方法的技术路线,采用跨学科视角对城市空间复杂性问题展开研究,其研究目的在于为城市设计学科提供新视角、新思维与新方法,为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结构的耦合研究与优化论证提供科学化、系统化的科学依据和参考。论文由空间本体出发,以复杂性科学视角对空间解析模型化方法的哲学与科学内涵进行阐述。同时,论文从模型观与方法论两个层面对西方现代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空间复杂性解析理论及其模型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趋势进行分析,总结传统空间解析模型在思维范式、表征方法,以及建构机制方面的不足。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论文从耦合优化依据、耦合优化原理、耦合优化机制,以及耦合优化技术等四个方面,对既有空间解析模型进行优化。论文从栅格网络模型入手,通过相应的图示方法对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空间结构进行精确表征,通过空间测度参量对不同类型空间样本拓扑形态与功能结构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初步建立了城市空间栅格网络解析模型的框架体系。通过对大连市域范围内不同类型街道空间样本的实证研究,论文验证了城市空间栅格网络解析模型对于真实环境下不同空间地段类型的识别性、通用性、有效性与可操作性。并在此基础上,以大连东港新区为例,探讨了如何将实证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案例研究之中,以及如何将该模型应用于更大尺度范围的整体性城市空间地段,并提出用于辅助城市设计与决策分析的空间优化策略。论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空间栅格网络耦合解析方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与规划设计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这一技术方法,研究者和设计师可通过空间耦合度的特征描述参量认知城市文脉的空间内涵,对不同城市肌理进行比较,并对设计结果进行预测与评价,以此探讨与论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化措施。(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陈娟,张荣,徐振源,过榴晓[8](2013)在《参数激励下单向耦合的Lorenz系统广义同步复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响应系统具有参数周期扰动的情况,对两个单向耦合的Lorenz系统的广义同步(GS,generalized synchronization)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稳定性理论和广义Hamilton函数理论,借助辅助系统方法和Melnikov方法,提出了修正系统进入混沌轨道和各种复杂周期轨道附近的充分条件,进而得到了参数激励下两个单向耦合的Lorenz系统达到广义同步的充分条件,说明了广义同步的复杂性结论.Matlab数值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黄越岭,朱德全[9](2013)在《复杂性与情境性的耦合:网络学习评价的新取向及其路径探求》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学习评价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具有复杂性与情境性的双重意蕴。文章基于对网络学习评价复杂性与情境性意蕴的解读,回溯当前网络学习评价的原始理性诉求并推演其应然的发展趋势,把复杂科学理论与情境学习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运用到网络学习评价中去,探求出复杂性视域中网络学习情境性评价的新路径。(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07期)

艾经纬[10](2012)在《金融创新的魔咒》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新月异,但人类社会的问题却也日益增多并日趋复杂。金融界亦是如此。    一直在华尔街顶级投行管理风控的理查德·布克斯塔伯在《金融的魔鬼:为什么我们的创新带来的却是危机》一书中感慨——我们努力改善金融市场设计,却导致市场崩溃;我们试图提高金融市场(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2-02-25)

耦合复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家治理已经不是传统组织或管理科学只注重稳定存在的模式,它正逐步由僵化封闭的单一管理,转向由各个治理子系统之间协同与配合的有机整体治理。从复杂性范式出发,以"活系统"理论为基础,将基层组织和个体的自主权、社会的民主协商权与政治领导权和谐有机的统一起来,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政治治理与党的建设这六个子系统,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功能耦合实现整体优化,革新传统僵化封闭的制度惯性,实现"元系统"治理与基层自治的统一,以优化的整体结构保障国家增强活力、实现稳定发展,是进入新时代实现新目标的有益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复杂性论文参考文献

[1].魏玖长.风险耦合与级联:社会新兴风险演化态势的复杂性成因[J].学海.2019

[2].张君弟.系统建构、功能耦合与国家治理体系优化——一个复杂性框架[J].学术研究.2018

[3].王慧敏.《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煤矿事故复杂性机理及其风险度量研究》书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朱英明.《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煤矿事故复杂性机理及其风险度量研究》书评[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8

[5].汤艳丰.耦合反应扩散系统中的复杂性研究[D].深圳大学.2016

[6].黄头生.基于耦合映像格子的生态学时空复杂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7].肖彦.复杂性视角下城市空间解析模型的耦合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8].陈娟,张荣,徐振源,过榴晓.参数激励下单向耦合的Lorenz系统广义同步复杂性[J].系统仿真学报.2013

[9].黄越岭,朱德全.复杂性与情境性的耦合:网络学习评价的新取向及其路径探求[J].电化教育研究.2013

[10].艾经纬.金融创新的魔咒[N].第一财经日报.2012

标签:;  ;  ;  ;  

耦合复杂性论文-魏玖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