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法律意识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代化法律意识,司法公信力,要素整合
法律意识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薇[1](2018)在《论法律意识现代化——司法公信力提升的必然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认为,培养现代化的法律意识是提升司法公信力这目标下的子目标,要实现这个子目标,一方面要求作为外部要素的市场经济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革新相结合,内部要素则要求构建民众个体主观法律信仰,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的融合,对现代化法律意识的培养的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司法公信力,离不开现代化法律意识力量的支撑。(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8年11期)
刘兆芙[2](2017)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选择与主要途径,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是全体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的养成。知法、懂法是公民法律意识得以养成的前提,守法、用法是衡量公民是否具备法律意识的真正标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必须全面推进公民法律意识培育工作,将法治理念铭刻在公民的"心坎上"。(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17期)
王平,宋思邈[3](2017)在《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与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基于电视法治文化建设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法学、文化学、发展传播学等理论与中国语境,考察了中国农民传统法律意识与现代化、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与法治文化、大众文化的关系,围绕现代性问题,对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中的大众文化与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电视法治文化建设与电视法治信息传播的双重属性、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中大众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矛盾与平衡、电视媒介有效推进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谢爱珍[4](2016)在《企业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及其现代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法治企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尽管在政府的推动作用下,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领导干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法律知识不全面、法律态度不端正、法律运用不当等问题,为了改善这些问题,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法制建设,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及现代化水平,从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不断推动企业依法治企目标的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6年35期)
于丽芬,戴艳军[5](2015)在《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规范法律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规范法律意识"是先进的法治意识,其作为法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规范法律意识"理念铸造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所以,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规范法律意识"非常必要。(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李笑囡,武杰[6](2013)在《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对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大同学》这篇中文文章里第一次出现"马克思"这个名字到今天,马克思理论已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熟知,并被作为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其中,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是被许多学者作为重点进行研究,本文仅对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在中国化过程中,对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现代化影响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大家在阅读后能对此问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期刊2013年10期)
张凌博[7](2013)在《论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意识现代化是法治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必要性及其标准,寻求具体可行的解决途径。(本文来源于《今日中国论坛》期刊2013年07期)
程伟[8](2013)在《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培养途径研究——以四川省泸州市市民法律意识现状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逐步良性变迁,公民思想观念和法律意识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革,逐步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但通过对四川省泸州市实地调研发现,公民对法律的认识较为肤浅,法律意识淡薄。为此,拟对现代社会中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展开深入论述及研究,以期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立和实现泸州大发展、大跨越的目标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3年02期)
田冰[9](2011)在《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与法治国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必须把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纳入意识形态建设工程,成为推动法治国家进程的支撑及其内在驱动力。(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祝秦[10](2010)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民主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对比四川川东北木桥沟村一组和望江村土地征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经济原则入侵乡村社会,不仅引发经济政治层面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人民意识形态的转变,尤其是民主法律意识的萌发。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外来的民主法律话语在乡村生活中通过与旧有传统结合,导致农民对待经济社会事务超出了传统的行为表现出新特征。(本文来源于《网络财富》期刊2010年14期)
法律意识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选择与主要途径,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是全体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的养成。知法、懂法是公民法律意识得以养成的前提,守法、用法是衡量公民是否具备法律意识的真正标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必须全面推进公民法律意识培育工作,将法治理念铭刻在公民的"心坎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律意识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薇.论法律意识现代化——司法公信力提升的必然要求[J].法制与经济.2018
[2].刘兆芙.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J].山西青年.2017
[3].王平,宋思邈.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与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基于电视法治文化建设视角[J].江西农业学报.2017
[4].谢爱珍.企业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及其现代化分析[J].中国商论.2016
[5].于丽芬,戴艳军.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规范法律意识”[J].社会主义研究.2015
[6].李笑囡,武杰.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对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影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
[7].张凌博.论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J].今日中国论坛.2013
[8].程伟.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培养途径研究——以四川省泸州市市民法律意识现状为视角[J].经济师.2013
[9].田冰.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与法治国家的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
[10].祝秦.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民主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对比四川川东北木桥沟村一组和望江村土地征用[J].网络财富.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