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座突变体库论文-赵丁丁

转座突变体库论文-赵丁丁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座突变体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矮秆突变体,Ds插入,TAIL-PCR

转座突变体库论文文献综述

赵丁丁[1](2014)在《水稻矮秆突变体及其回复体中Ds插入位点与转座行为的分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水稻基因组全核苷酸序列测定工作的完成,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已成为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构建突变体库是研究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常用的突变体库构建方法有物理和化学诱变、插入突变、基因沉默等。其中,利用Ac/Ds系统构建水稻突变体库的方法得到了广泛运用。株高是水稻等粮食作物一个十分重要的农艺性状,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丰产、耐肥和抗倒伏性能。本研究室经过多年对粳稻品种Dongjin的Ac/Ds插入突变株系的栽培,从中筛选到一株具有Ds插入且表型矮化的矮秆突变体(Dwarf mutant,DM),经栽培后出现株高表型部分回复的回复突变体(Revertant type,RT)。本研究对该突变体及其回复体中Ds插入位点与转座行为进行了分子分析,取得了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结果。一、对矮秆突变体进行初步的表型鉴定;基于TAIL-PCR技术分离了矮秆突变体Ds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Ds标记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展开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与野生型(Wild-type,WT)相比,矮秆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旗叶倾角扩大,其平均株高45.9cm(野生型79.0cm),旗叶倾角75.6°(野生型25.3°)。2.基于TAIL-PCR技术,从矮秆突变体基因组DNA中分离克隆到Ds插入位点侧翼序列,通过NCBI-BLAST在线分析显示,Ds插入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上(BAC克隆序列OSJNBa0054H04.28,登录号AC106887.3)。3.此Ds标记基因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Ds插入在其第4外显子上。该基因编码产物为氧化还原酶,共有549个氨基酸残基,从第401到第497个氨基酸是一个高度保守的2OG-Fe(II)氧化还原酶蛋白结构域。4.对该氧化还原酶进行分析,BLASTP寻找同源蛋白,SWISS-MODEL分析此蛋白及其关联蛋白的高级结构,发现此蛋白由9个α-螺旋和13个β-折迭结构组成,与一些赤霉素氧化酶(GA3ox、GA20ox)具有相似的蛋白空间结构。以上结果表明,矮秆突变体(DM)矮化表型源于Ds元件(4.6kb)在氧化还原酶基因第4外显子上的插入。经过分析,推测此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编码GA氧化酶的基因,通过影响GA的合成来维持水稻的正常株高。二、对矮秆突变体(DM)进行栽培,后代出现株高表型部分回复的回复突变体(RT)。对回复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同时,基于TAIL-PCR技术以及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Ds转座行为和新的插入位点展开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回复突变体的平均株高74.1cm(野生型79.0cm),旗叶倾角44.1°(野生型25.3°),株高表型部分回复到正常。2. Ds以“内切酶模式”转座机制在回复突变体的氧化还原酶基因上发生切离,并在Ds原初插入位点残留序列为“CATCATGA”的8bp转座足迹。3.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FGENESH和GeneMark.hmm分析,发现8bp足迹残留导致氧化还原酶基因第4外显子被分隔为2个分别长168和327bp的外显子,增加1个新的内含子(长83bp),且编码产物减少为524个氨基酸残基。利用软件DNAMAN和SWISS-MODEL分析发现,8bp足迹残留后的氧化还原酶在减少了部分无规卷曲结构的同时多出一个α螺旋结构。4.基于TAIL-PCR技术,通过选用不同的简并引物,在回复突变体基因组中扩增并分离到2条Ds转座后新的插入侧翼序列,定位在水稻第2号染色体(PAC克隆P0477B05,登录号AP005310.3)和第6号染色体上(BAC克隆B1206D04,登录号AP006616.2)。5.第2号染色体上的Ds标记基因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组成,推定其编码产物为烟草胺氨基转移酶;该酶含439个氨基酸残基,从第64到第428个氨基酸,是一个高度保守的AAT蛋白结构域,属于天冬氨酸转氨酶家族。第6号染色体上的Ds标记基因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编码衰老相关蛋白;该蛋白包含242个氨基酸残基。以上结果表明,Ds从氧化还原酶基因上切离后,插入于水稻基因组第2、6号染色体上。其转座行为不同于传统的“剪切-粘贴”机制,表现出“剪切-复制-粘贴”的现象。经分析,2个新的Ds标记基因的编码产物(烟草胺氨基转移酶与衰老相关蛋白)均与水稻株高的维持无直接关系,初步推测,回复突变体株高表型的回复可能是由于Ds元件在氧化还原酶基因的切离所致(8bp足迹残留没有对氧化还原酶基因的核心序列造成影响,蛋白仍具活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4-01)

吕爽,朱婷,王秀梅,刘慧芳,司微[2](2013)在《鸡肠炎沙门氏菌转座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减毒菌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减毒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菌株,本研究以含有Mini-Tn5转座子的重组自杀质粒pUT对S.enteritidis SM6株进行转座诱变,利用双亲本滤膜杂交方法与供体菌E.coliβ2155进行接合转移,构建并优化接合转移体系,利用卡那抗性和DAP营养缺陷培养平板筛选法构建了SM6的随机转座突变体库。其中包含5个子库,共计获得364株突变体,经PCR鉴定表明转座子均插入SM6株的基因组中。通过Caco-2细胞侵袭试验筛选S.enteritidis侵袭力减弱并在细胞内增殖受到抑制的减毒突变株,经初筛及验证最终获得3株稳定减毒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减毒菌株突变毒力基因的定位及SM6株的侵袭及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杨丽荣,全鑫,刘婷婷,薛保国[3](2012)在《Tn10介导的枯草芽孢杆菌YB-81转座突变体系的建立及突变体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YB-81,对全蚀病等小麦根部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本文以YB-81为研究对象,利用含Tn10转座子的PIC333质粒电转化的方法,实现了Tn10介导的枯草芽孢杆菌YB-81的转化,并研究了抗生素(红霉素、壮观霉素)和电转化强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28℃、新鲜制备的感受态,设电转化强度为1kV/5s、1.2 kV/5s、1.4 kV/5s、1.6 kV/5s、1.8 kV/5s、2.0 kV/5s、2.4 kV/5s时,以2 kV/5s的强度为最佳,可得到转化子;在采用28℃、新鲜制备的感受态、设电转化强度为2 kV/5s,红霉素筛选浓度分别设为0μg/ml、0.2μg/ml、0.4μg/ml、0.6μg/ml、0.8μg/ml、1.0μg/ml时,以0.8μg/ml浓度为最佳,可抑制野生菌株生长,并能筛选到转化子,高温诱导后可抑制菌株生长,筛选到突变子;壮观霉素浓度分别设为0μg/ml、50μg/ml、100μg/ml、150μg/ml、200μg/ml、250μg/ml、300μg/ml、350μg/ml时,以300μg/ml浓度为最佳,高温诱导后可筛选到突变子。进一步通过PCR和Southern验证了转座子插入到了突变株基因组DNA中。通过以上最佳条件摸索,降低了假阳性提高了转化效率,已建立了9 600株的突变体库,后期筛选抗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生防枯草芽孢杆菌YB-81的生长发育、生防机理和与植物根系互作抑制病原菌的蔓延等相关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10-24)

冯静,傅学乾,王婷婷,陶勇生,高友军[4](2011)在《全基因组分析玉米MuDR转座因子插入突变体库(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功能基因组研究中,插入诱变被广泛用于基因敲除。玉米Mutator转座子因其具有较高的转座活性常被用于构建大型玉米插入突变体库。本研究利用具有活性MuDR因子的玉米材料与优良玉米自交系Z31杂交,获得1000个M1单株,自交构建M2群体,研究MuDR因子在基因组中插入位点特性。利用优化的MuTAIL-PCR方法分离出695条MuDR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经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374条非冗余的插入位点,其中的298条序列能够被定位在玉米基因组物理图谱单个位点上。实验结果揭示了MuDR因子插入的一些特性:在10条染色体上随机分布,偏向于插入到基因序列中,并在某些功能基因中有明显插入偏好。(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李超[5](2010)在《Ac/Ds-Enh转座插入的棉花抗病突变体主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实验材料是经过多代筛选形成的T4、T5代的不同抗病性棉花突变体,旨在通过对不同抗病性突变体的筛选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找出综合性状优良的高抗突变体植株,并通过对筛选的部分抗、耐株系的分子检测(PCR及southern印记杂交)、主要生理和品质指标的测定,找出抗、耐株系的遗传差异、生理差异及品质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T4代高抗转基因株系农艺性状分析T4代高抗转基因株系中,虽然它们之间的抗病能力基本相当,但它们的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各不相同,部分株系有极显着差异,这说明抗病性和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时,使用农艺性状较好的株系作为受体有利于得到综合性状良好的转基因系;统计结果表明,约50%的转基因后代的株高与受体相比具有极显着差异,而转基因后代的单株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与受体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的植株比例均为16.67%,可见,转基因引起的棉花不同性状的变异程度差异较大。2.T4、T5代高抗和耐病转基因株系分子检测(PCR、southern印记杂交)分析在T4、T5代高抗和耐病转基因株系中,大多数株系的Bar和NPTII基因的PCR扩增阳性率都达到了50%以上;PCR扩增中仅Bar基因为阳性的植株比例为18.65%-23.54%,略高于水稻中报道的13%,同时1107转基因后代中仅Bar基因为阳性的植株比例高于4105转基因系,并且T5代高于T4代,初步表明Bar和NPTⅡ基因在T4、T5株系代中存在较为稳定,在T4代中能有效筛选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的Ac、Ds分离株系。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表明,供试株系中外源Ds序列稳定存在于棉花基因组DNA中。3.T5代高抗和耐病转基因株系生理指标分析蕾铃期和伏桃期时,T5代高抗株系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耐病株系,可能与高抗株系具有相对较高的光合能力有关;在不同发育时期转基因株系的不同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从蕾铃期到伏桃期,叶绿素含量呈升高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与纤维发育期间可溶性糖由“库”向“源”的转移程度有关。4.T5代高抗和耐病转基因株系纤维品质分析T5代高抗株系的纤维品质指标与耐病株系相比没有明显改善,表明棉花转基因高抗株系的较高光合潜力与纤维品质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黄亦钧,季金殿,尤升波,游银伟,单成纲[6](2009)在《利用高效转座质粒构建羽毛分解菌Streptinomonas maltophilia YHJ-1的突变体库》一文中研究指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Streptinomonas maltophilia)YHJ-1是一株能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菌株;该菌对卡那霉素等多种抗生素不敏感。利用携带Tn5转座酶和卡那霉素抗性转座质粒pRL27和含氯霉素抗性基因盒的pMCm质粒,构建了以氯霉素抗性作为选择标记的转座质粒pRH30。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UQ3021/pRH30为供体,通过双亲本杂交,构建了S.maltophilia YHJ-1的插入突变体文库,该库共含1246个转化子。随机挑选4个突变子经氯霉素抗性和PCR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突变体均有氯霉素抗性和氯霉素抗性基因,表明文库是可靠的。已从文库中筛选出3株不能降解羽毛转化子,表明利用氯霉素抗性的转座质粒pRH30构建菌株YHJ-1的突变体是克隆其相关基因并进行遗传分析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张乐萍,王学奎,杨业华,贾秀伟,黄秋波[7](2007)在《转座活化标签诱发的棉花突变体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将 Ac/Ds 转座活化标签导入陆地棉基因组中。转基因系 T_1代84个株系中有41个株系出现可见表型突变;T_2代群体中筛选出一批具有大的表型突变株系,并从98株 T_2植株中筛选到46株具有不同突变表型、只测定到 Ds 元件而无 Ac 因子的突变体,表明 Ds 已转座到其它非同源染色体上。(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7-08-01)

张乐萍[8](2007)在《转座活化结构诱发的棉花突变体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功能基因组的研究中,建立突变体库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随着农杆菌介导技术的成熟运用,应用插入创建突变体的方法也得到广泛应用。大规模的转座子突变已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研究所用材料中导入的结构是Ac/Ds双元转座活化结构,这个结构用于棉花突变体的创制尚属首例。旨在得到由转座活化结构引起的棉花“显性”突变体,为棉花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突变体库。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PTⅡ引物扩增阳性率:T1代群体中,材料4105扩增阳性率为69.8%,材料1107阳性率为70.7%,两种材料的阳性率相差约一个百分点,在转化效率上比较接近;T2代群体中,4105扩增阳性率为26.0%,1107扩增阳性率为43.3%,T2代群体的NPTⅡ引物扩增阳性率都要低于T1代群体,并且1107扩增阳性率要高于4105,从这点来说1107比4105适合做转化受体。T2代E区14个株系中,仅Bar基因引物扩增为阳性的频率为0%~77.8%,共有46株,意味着46株只含有Ds元件,有利于得到稳定遗传的单株,为突变体库提供材料。2.T1代84个株系中有41个株系出现可见表型突变,包括株高(高、矮)、叶型(大叶、小叶)、叶色(深绿、浅绿)、铃(大铃、小铃)等的突变。对一些变异性状如株高、第一果枝节高、果枝数、单株铃数,作了进一步分析,发现都是呈极显着性差异的。3.在2006年7月13日~7月31日,棉花开花期对T2代E区植株进行花瓣数量变异的调查,共发现467朵变异花,其中1107材料中有372朵花,而4105材料中只发现95朵,很明显1107更适合用于筛选花变异突变体。出现变异花最多的时期集中在7月21日~23日,这可能是受到气温的影响。4.在T2代筛选的一些单株中,如铃尖型,植株高、果枝短,果枝长、铃多、少脱落,表型呈原始状态,花药呈金黄色等,这些单株的PCR扩增检测有的呈NPTⅡ和Bar阳性,有的呈Bar阳性,这些突变材料都是比较宝贵的材料。(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Sarangi,Athukorala,T.R.de,Kievit,W.G.Dilantha,Fernando,K.Y.Rashid[9](2007)在《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菌株PA23及其转座突变体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对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防治效果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Canola油菜(Brassica napus L)根腐病的致病真菌。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菌株PA23产生叁种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壬醛,苯并叁唑,2-乙基己醇)能够完全抑制菌核病菌的菌丝体生长和菌核、子囊孢子的萌发。我们调查了绿针假单胞菌菌株PA23的Tn突变体(PA23-314,PA23-314gacS,PA23-63,PA23-754)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及其对菌核病菌丝体生长的抑制情况。在这些突变体中,PA23-745(phzC突变)的菌丝生长抑制性最强,甚至强于野生型菌株。突变体PA23-314(gacS突变)没有任何抑菌效果,其情况和对照类似。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调控基因gacS在抑菌活性中起到主要作用。我们收集了突变菌株在基本培养基(M9)和营养培养基(Tryptic Soy Broth)上72小时内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并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对收集到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对比调查是否这些化合物的产生是否具有培养基依耐性。以前有报道PA23在M9培养基上能产生壬醛,苯并叁唑和2-乙基己醇,但在TSB培养基上只能产生2-乙基己醇和苯并叁唑而不能产生壬醛。我们的研究发现在M9和TSB培养基上所有突变体菌株都能产生2-乙基己醇。另外,突变体菌株PA23-63和PA23-314被发现能够释放二甲基叁硫醚,该化合物在野生菌株PA23上没有见到过报道。我们也发现突变体菌株PA23-754能够产生了另外一种化合物-苯乙酮,这种化合物的某些衍生物已被证明具有抗生素活性。目前,绿针假单胞菌突变体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对菌核病菌的菌核、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正在进行研究当中。(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期刊2007-03-01)

于典科,张小华,刘向勇,鲍晓明,高东[10](2006)在《酿酒酵母转座标签插入突变体263-H9中高盐胁迫基因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变体263-H9是利用mTn3转座标签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W303-1A诱变、筛选得到的。该突变体表现出对多种逆境胁迫(1.5mol/L山梨醇高渗透压胁迫、0.65mol/LNaCl高盐胁迫和15℃低温胁迫)敏感的表型特征,而且与其他突变体不同其转座标签的插入位点是GIP2和YER053C-A的基因间隔区域。本文通过基因敲除、基因组文库功能互补等多种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确定了突变体263-H9的敏感表型不是由于转座标签的插入直接引起的,而是盐胁迫反应信号传导途经中重要的基因PBS2发生部分缺失,造成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而导致的表型变化。(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06年10期)

转座突变体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筛选减毒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菌株,本研究以含有Mini-Tn5转座子的重组自杀质粒pUT对S.enteritidis SM6株进行转座诱变,利用双亲本滤膜杂交方法与供体菌E.coliβ2155进行接合转移,构建并优化接合转移体系,利用卡那抗性和DAP营养缺陷培养平板筛选法构建了SM6的随机转座突变体库。其中包含5个子库,共计获得364株突变体,经PCR鉴定表明转座子均插入SM6株的基因组中。通过Caco-2细胞侵袭试验筛选S.enteritidis侵袭力减弱并在细胞内增殖受到抑制的减毒突变株,经初筛及验证最终获得3株稳定减毒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减毒菌株突变毒力基因的定位及SM6株的侵袭及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座突变体库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丁丁.水稻矮秆突变体及其回复体中Ds插入位点与转座行为的分子分析[D].苏州大学.2014

[2].吕爽,朱婷,王秀梅,刘慧芳,司微.鸡肠炎沙门氏菌转座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减毒菌株的筛选[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3

[3].杨丽荣,全鑫,刘婷婷,薛保国.Tn10介导的枯草芽孢杆菌YB-81转座突变体系的建立及突变体筛选[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4].冯静,傅学乾,王婷婷,陶勇生,高友军.全基因组分析玉米MuDR转座因子插入突变体库(英文)[J].作物学报.2011

[5].李超.Ac/Ds-Enh转座插入的棉花抗病突变体主要特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

[6].黄亦钧,季金殿,尤升波,游银伟,单成纲.利用高效转座质粒构建羽毛分解菌StreptinomonasmaltophiliaYHJ-1的突变体库[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

[7].张乐萍,王学奎,杨业华,贾秀伟,黄秋波.转座活化标签诱发的棉花突变体的筛选[C].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2007

[8].张乐萍.转座活化结构诱发的棉花突变体的筛选[D].华中农业大学.2007

[9].Sarangi,Athukorala,T.R.de,Kievit,W.G.Dilantha,Fernando,K.Y.Rashid.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chlororaphis)菌株PA23及其转座突变体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对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防治效果研究(英文)[C].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2007

[10].于典科,张小华,刘向勇,鲍晓明,高东.酿酒酵母转座标签插入突变体263-H9中高盐胁迫基因的确定[J].遗传.2006

标签:;  ;  ;  ;  

转座突变体库论文-赵丁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