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类公共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教育类公共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曹松玉,杨叶,陆晓梅,施雯,严玮文[1](2019)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是一门必修实践课,能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了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文章探讨了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注意事项等,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本文来源于《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黄鑫[2](2019)在《赤峰学院“双改”模式下公共体育篮球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以赤峰学院"双改"模式下公共体育篮球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认为当前赤峰学院公共篮球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为更好地促进赤峰学院的篮球教学发展,更好的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践行学院"双改"教学模式,特进行了公共篮球教学改革方面的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实验后新课程班学生体能的各项指标都有小幅度提高,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其余的体能指标也均有上升,两班比较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李莉[3](2019)在《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职教育回归"职业+素质"的目标定位,渗透素质教育的高职教育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不断被提及。研究表明,公共基础课是促进高职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的媒介,基于素质教育开展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研究有助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从大学英语课程的视角出发,从顶层设计、实现模式、基础条件叁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实践改革的可能性和实现途径,以期为素质教育融入公共基础课程搭建平台,为高职院校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2期)
柯云燕[4](2019)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虽有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但当前的公共艺术教育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缺陷。对此,我们应提高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充分肯定其功能与价值,并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方案,争取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1期)
马宝成[5](2019)在《新时代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发展探究——基于高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提升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文素养是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需要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是新时代高职学校高质量发展之需,也是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之需。文章分析了高职学校人文素养教育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想,通过组织、课程、师资等保障机制的健全完善,在专业教育、实践教学、校园生活、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品格、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为青年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立身之本。(本文来源于《宁夏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齐宇飞,姜磊,胡剑宏,李彤,彭志伟[6](2019)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向同行路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所具备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和阻力因素分析,从而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同向同行的路径进行探索,提出通过弘扬体育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及内容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通过建设体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叁种路径完成大学公共体育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向同行。(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9期)
梅胧文[7](2019)在《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艺术实践课程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是学生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下发了多部文件、多项政策来支持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但艺术教育在各大高校仍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通过分析艺术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以及艺术教育的价值意义,并结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一套全新的艺术教育体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创建新的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模式。(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0期)
肖叁秀[8](2019)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开放教育教学中“公共政策概论”课程的应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微信被运用到教育领域,作为新的学习辅助手段。本文旨在将微信公众平台和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利用微信交互的即时性和微信公众平台强大的功能,改变开放教育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成人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雷蕾[9](2019)在《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以“公共英语”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叁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课程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公共英语"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如何以通识课程为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推进通识教育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本文来源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珂[10](2019)在《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中“舞蹈选修课程”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不断以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表达着人们自我的意识,体现着客观世界的理念,模仿或再现着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与内在规律。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使得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审美意识,凝聚和物化了人对现实世界的审美关系[1]。毋庸置疑,为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艺术作为审美的最高形式,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认识、教育、娱乐等诸多社会功能。人们借助艺术的方式对自然、社会、历史,甚至人生进行着深刻地认识,艺术的教育功能也随之凸显而出。(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9期)
教育类公共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以赤峰学院"双改"模式下公共体育篮球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认为当前赤峰学院公共篮球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为更好地促进赤峰学院的篮球教学发展,更好的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践行学院"双改"教学模式,特进行了公共篮球教学改革方面的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实验后新课程班学生体能的各项指标都有小幅度提高,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其余的体能指标也均有上升,两班比较不存在显着性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类公共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曹松玉,杨叶,陆晓梅,施雯,严玮文.将思政教育融入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的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
[2].黄鑫.赤峰学院“双改”模式下公共体育篮球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莉.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科技视界.2019
[4].柯云燕.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艺术评鉴.2019
[5].马宝成.新时代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发展探究——基于高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提升的思考[J].宁夏教育.2019
[6].齐宇飞,姜磊,胡剑宏,李彤,彭志伟.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向同行路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7].梅胧文.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艺术实践课程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9
[8].肖叁秀.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开放教育教学中“公共政策概论”课程的应用为例[J].现代信息科技.2019
[9].雷蕾.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以“公共英语”课程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
[10].李珂.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中“舞蹈选修课程”的思考[J].艺术品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