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急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矩形闭口加劲肋,开口加劲肋,应急梁,钢箱梁
应急梁论文文献综述
张彩然[1](2012)在《单轨应急梁稳定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单轨应急梁叁面受力、曲线半径小,且线形多样化,采用了倒T形钢箱梁的结构形式,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和有限元分析,并结合相关试验研究,对应急梁结构设计中的稳定问题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以侧向屈曲为控制因素,对应急梁在叁种常见荷载作用下整体稳定的临界荷载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对不同曲线半径的应急梁进行整体稳定的理论计算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应急梁侧向屈曲的临界荷载受曲线半径变化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按照直线梁的屈曲特性进行分析。(2)对影响应急梁侧向屈曲的重要因素进行参数分析,并推导了应急梁受压翼缘自由长度与其宽度之比的临界值计算公式,并由此给出了常见荷载作用下,不同截面尺寸比值时应急梁的最大跨宽比。(3)基于能量原理,对轴向压力、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不等间距开口肋加劲板弹性屈曲的临界应力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将等间距布置的开口肋加劲板作为它的一种特殊情况,对公式进行了简化。(4)考虑截面实际形心轴的位置和闭口截面的抗扭刚度,单独计算母板与加劲肋的抗弯刚度,利用能量原理对不等间距闭口肋加劲板弹性屈曲的临界应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与目前文献中梯形肋加劲板屈曲的计算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母板和加劲肋对截面抗弯刚度的贡献。(5)基于加劲板的弹性稳定理论,分别对影响开口肋和闭口肋加劲板屈曲临界应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分析,根据应急梁加劲板的结构形式和纵向加劲肋的受力特点,推导得到了开口加劲肋和闭口加劲肋各自对应的最大尺寸限值和合理刚度的计算公式。(6)建立不同尺寸参数的矩形肋加劲板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分析,并对影响矩形肋加劲板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加劲板残余应力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提出了矩形肋加劲板残余应力的简化计算模式。(7)同时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并计入初始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的影响,对采用不同尺寸参数的开口肋加劲板和矩形肋加劲板分别进行稳定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并对影响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2-06-12)
郭峰,朱尔玉,仲建华[2](2012)在《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梁超高设置及限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走行面的超高调整方式进行研究.在确定应急轨道梁超高调整方式之前,首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原PC轨道梁走行面超高的设置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根据原PC轨道梁走行面超高的设置规律确定应急轨道梁超高的调整范围和设置方式.最后从超高时变率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应急轨道梁走行面超高调整方式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并对应急轨道梁的行车控制速度做出了推荐.(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刘磊[3](2009)在《单轨交通应急梁支座与超高研究以及轨道梁生产用模板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系统课题的研究背景下,对单轨应急梁支座、应急梁超高和单轨轨道梁生产用模板叁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所得研究成果与结论完善了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梁系统。单轨应急轨道梁支座是单轨应急梁的重要组成,其设计水平和制造质量的优劣对整个应急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几种方案比选,选用滑槽式位置可调应急梁支座方案,此方案能够调整不同应急梁节段拼装产生的误差。同时对支座与应急梁的连接、支座与墩台连接的支座锚杆强度与疲劳进行验算,计算结果均满足要求。对应急梁支座的主要部件支座上摆和支座下摆建立了叁维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验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单轨应急梁设计时需要考虑超高的影响。本文对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的超高进行了统计分类,提出并研究了两种应急梁调整超高的方法——迭片设计和变支撑高度设计,通过分析采用后者作为应急梁调整超高的最终方案。另外,本文对走行面、导向面、稳定面加工制造图进行了划分归类,补充完善了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设计程序的不足。最后,本文对单轨交通轨道梁生产用模板误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轨道梁加工制作精度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9-06-19)
董阁[4](2009)在《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梁拼装控制系统和支撑垫石定位分析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我国各主要城市为改善本地区的交通条件,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外部环境下,我国为了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在2008年底宣布将投入四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我国铁路、公路、城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我国轨道交通也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单轨交通系统无论是在轨道、道岔、支座,还是在机车、车辆等方面都与一般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很大不同,其中车辆、PC轨道梁和道岔并称为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叁大关键技术。对于单轨应急梁系统,本文在总结应急梁方案的基础上,对应急梁拼装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改进,增加了走行面、导向面、稳定面叁面超高设计模块和应急梁的拼装检验模块,完善了应急梁拼装工法指导书的内容。程序会首先分析需要置换的PC轨道梁的数据,结合应急梁系统的条件,计算出最佳的应急轨道梁制作方案,确定需要使用的各种元件,并分析应急梁所造成的线路误差,最后以AutoCAD的形式输出工法指导书。在单轨土建方面,轨道、道岔、支座的设计和安装是土建部分的3大技术难点。单轨交通中的轨道梁需要精确加工和定位,而与之配套的支撑垫石和支座的精确定位是轨道梁架设后最终实现线路线形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分析总结2号线一期、二期工程施工图的基础上,通过线路线形分析,结合梁墩的施工工序,找出支撑垫石各个定位参数的线形影响因素,并通过建立数学计算模型,导出各个参数的数学计算公式,并编写了对应的垫石定位计算程序,为垫石的快速定位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9-06-15)
应急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走行面的超高调整方式进行研究.在确定应急轨道梁超高调整方式之前,首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原PC轨道梁走行面超高的设置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根据原PC轨道梁走行面超高的设置规律确定应急轨道梁超高的调整范围和设置方式.最后从超高时变率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应急轨道梁走行面超高调整方式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并对应急轨道梁的行车控制速度做出了推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急梁论文参考文献
[1].张彩然.单轨应急梁稳定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郭峰,朱尔玉,仲建华.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梁超高设置及限速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
[3].刘磊.单轨交通应急梁支座与超高研究以及轨道梁生产用模板误差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
[4].董阁.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梁拼装控制系统和支撑垫石定位分析系统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