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君人物形象论文-刘东华

子君人物形象论文-刘东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子君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刘和珍,执政府,记念刘和珍君,人物形象

子君人物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刘东华[1](2018)在《《记念刘和珍君》人物形象的多角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记念刘和珍君》是写人记事类的一篇经典散文,也是鲁迅为自己最欣赏的学生刘和珍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作者通过对刘和珍"叁一八"死难事件在不同层面的多角度呈现,来调动读者对真实事件的了解,对刘和珍人物形象的把握,进而缅怀革命进步青年,揭露御用文人的丑恶嘴脸,控诉执政府残酷罪行。一、从御用文人、执政府的角度来了解刘和珍——愚民、暴徒从文章第一节最后一段内容,我们了解到:1926年3月18日,发生在北京天安门前的"叁一八"请愿事件(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8年30期)

赵磊[2](2018)在《歌剧《伤逝》中“子君”的人物形象及演唱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伤逝》是我国歌剧艺术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歌剧,它的出现为中国的歌剧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一抹夕阳》、《风萧瑟》是歌剧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两首咏叹调。本文主要论述内容为子君两首咏叹调的人物形象和演唱分析,分析了歌剧的创作背景,从小说剧本和演唱版本分析了子君的人物形象,从音乐人物情节和音乐分析方面分别探究了唱段《一抹夕阳》和唱段《风萧瑟》的音乐特征。在两首作品的演唱分析方面,对殷秀梅和王莹两位歌唱家的演唱进行了简略的分析,结合自身实践,又分别从两首作品的音色、节奏语气、咬字、情感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把握两首咏叹调的人物塑造及演唱。通过本文的撰写,使自己对歌剧《伤逝》更加了解,进一步掌握咏叹调《一抹夕阳》和《风萧瑟》中的子君人物形象和音乐特点,为自己在今后的演唱和学习打好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何彩燕[3](2016)在《歌剧《伤逝》子君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审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君是施光南先生根据鲁迅先生同名小说《伤逝》改编创作的歌剧《伤逝》中的女主人公。研究歌剧人物形象及审美价值,对于塑造歌剧中人物的戏剧性和音乐性,均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子君的人物形象塑造为出发点,从"真善美"和"悲剧性"两个审美角度来分析"子君"这一人物形象的音乐美学价值。(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6年07期)

侯维颖[4](2016)在《简析《桃花扇》中李香君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桃花扇》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现实意义的佳作,着名剧作家孔尚任巧妙地将爱国之情融入到男女离合之情的书写中,从而讲述了一个具有兴亡之感的爱情故事。本文将从这部作品出发,来对作品中李香君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期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作品。(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6年03期)

王思雨[5](2015)在《以《风萧瑟》为例谈子君的人物形象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伤逝》改编自鲁迅同名小说《伤逝》,《风萧瑟》是歌剧《伤逝》中子君一首重要的咏叹调,也是剧目“秋”的一部分,表达了子君迷茫、彷徨、不知所措的心境。本文从叁个章节分析了子君的形象塑造,着重以《风萧瑟》为例分析子君的人物形象塑造。施光南先生通过《风萧瑟》这首咏叹调,将子君的悲情形象准确的塑造出来,对于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通过准确深入的对《风萧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理解,才能诠释子君这个角色,力求达到完美。(本文来源于《天津音乐学院》期刊2015-05-29)

王红波[6](2014)在《试议娜拉和子君的人物形象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娜拉和子君分别是挪威剧作家、诗人易卜生和鲁迅笔下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两个人物。他们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她们鲜明而生动的个性,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她们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追求人格的独立和自由的爱情,却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她们虽然跨越了时空,但在当今的社会里仍然极具强烈的现实意义:做为女人应该自尊、自重、自立、自强、自信;为爱情而活着的妇女,那她的精神世界必定是空虚的,它一切将会成为梦中的幻影。(本文来源于《赤子(中旬)》期刊2014年03期)

王小勇[7](2012)在《子君还“活着”——现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其思想内涵往往大于作品本身,他笔下的许多人物形象,如"阿Q"、"狂人"、"闰土"、"涓生"、"子君"……,已深深地烙在国人的脑海中,成为"他们"的代表,时时惊醒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记得十二岁那年看过一部电影叫《伤逝》。也许看不大懂,至今的印象只记得有个男子,在烈火面前紧握双拳在呐喊。上师范时,学习《伤逝》,只觉得鲁迅先生突破了其它作家(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2年35期)

李珊[8](2012)在《歌剧《伤逝》中子君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伤逝》是施光南在歌剧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他注重旋律的优美性,写了大量咏叹调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唱段。文章从歌剧的音乐形象塑造、艺术处理方面,浅析了子君的叁个咏叹调唱段《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从中发掘子君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2年05期)

杨岳华[9](2011)在《试比较子君与白流苏人物形象的不同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伤逝》的子君与张爱玲《倾城之恋》的白流苏是"五四"以来到20世纪40年代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们在人物个性塑造及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比较人物的不同特点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两部作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1年10期)

雷秀莲[10](2009)在《女性主义视角下歌剧《伤逝》中“子君”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人民作曲家施光南先生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创作了一部同名大型歌剧。剧中的“子君”到底是“刚强”还是“柔弱”,是在“奉献”还是在“索取”,站在男性和女性这两个不同的角度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子君”这个人物的歌剧形象、音乐形象和审美价值进行了分析。导言部分介绍了女性主义与音乐研究,传统男性主义视角下的子君形象,以及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子君人物形象的意义。正文部分分为叁章,第一章概述了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第二章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了子君的人物形象,第叁章分析了女性主义视角下子君这一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结语部分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子君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总结,并概括了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子君人物形象的意义所在。(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9-05-01)

子君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歌剧《伤逝》是我国歌剧艺术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歌剧,它的出现为中国的歌剧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一抹夕阳》、《风萧瑟》是歌剧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两首咏叹调。本文主要论述内容为子君两首咏叹调的人物形象和演唱分析,分析了歌剧的创作背景,从小说剧本和演唱版本分析了子君的人物形象,从音乐人物情节和音乐分析方面分别探究了唱段《一抹夕阳》和唱段《风萧瑟》的音乐特征。在两首作品的演唱分析方面,对殷秀梅和王莹两位歌唱家的演唱进行了简略的分析,结合自身实践,又分别从两首作品的音色、节奏语气、咬字、情感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把握两首咏叹调的人物塑造及演唱。通过本文的撰写,使自己对歌剧《伤逝》更加了解,进一步掌握咏叹调《一抹夕阳》和《风萧瑟》中的子君人物形象和音乐特点,为自己在今后的演唱和学习打好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子君人物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东华.《记念刘和珍君》人物形象的多角度解读[J].中学语文.2018

[2].赵磊.歌剧《伤逝》中“子君”的人物形象及演唱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3].何彩燕.歌剧《伤逝》子君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审美价值[J].通俗歌曲.2016

[4].侯维颖.简析《桃花扇》中李香君人物形象[J].青春岁月.2016

[5].王思雨.以《风萧瑟》为例谈子君的人物形象塑造[D].天津音乐学院.2015

[6].王红波.试议娜拉和子君的人物形象比较[J].赤子(中旬).2014

[7].王小勇.子君还“活着”——现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

[8].李珊.歌剧《伤逝》中子君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J].北方音乐.2012

[9].杨岳华.试比较子君与白流苏人物形象的不同点[J].黑河学刊.2011

[10].雷秀莲.女性主义视角下歌剧《伤逝》中“子君”的人物形象分析[D].河南大学.2009

标签:;  ;  ;  ;  

子君人物形象论文-刘东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