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滤波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固两相流,线性矩阵式静电传感器,动态灵敏度,空间滤波
空间滤波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范兵艳[1](2019)在《基于线性矩阵式静电传感器空间滤波特性颗粒参数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固两相流属于多相流的存在形式之一,广泛存在于天然和工业生产中,如自然界中存在的大气尘埃流和风沙现象,火力发电厂的煤粉管道运输和钢厂的高炉除尘系统等都属于气固两相流的范畴。为了有效、安全地运行和利用能量,准确实时的检测管道输送粒子流速度、浓度等变得很有必要。在管道输送固体颗粒流过程中,由于颗粒与颗粒之间,颗粒与管道内壁之间的接触、分离,都可能使颗粒带上电荷,颗粒荷电包含了颗粒实时流动的大量信息,静电传感器能够非侵入性地捕获流动颗粒携带的静电信号,通过分析处理能够得到颗粒流动状态的多种信息。本文设计了线性矩阵式静电传感器,利用空间滤波的思想处理输出信号,可以计算出管道中颗粒速度和浓度。该传感器结构可以有效克服现有结构的静电传感器因灵敏场分布不均而对峰值频率产生影响的问题,从而可以减小颗粒参数测量误差。本文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线性矩阵式静电传感器建立模型,再通过仿真对该静电传感器的空间灵敏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该传感器的轴向静态灵敏度和动态灵敏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相似性原理建立了无量纲模型。基于对线性矩阵式静电传感器空间动态灵敏度的分析,详细研究了该传感器电极结构参数对动态灵敏度分布的影响,完成了该传感器的结构参数优化。其次,基于上述仿真结果分析了线性矩阵式静电传感器的空间滤波特性。包括颗粒不同径向位置和粒径下的峰值频率;不同速度下输出信号的峰值频率值,并通过拟合得到速度与峰值频率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了合理的确定该传感器轴向电极数目,研究了不同轴向电极数目下的频带宽度,并提出了一般性的建议。最后,利用重力输送颗粒流实验平台进行了线性矩阵式静电传感器的空间滤波特性、固体颗粒的流速、浓度等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线性矩阵式静电传感器解决了传统静电传感器因灵敏度分布不均影响峰值频率的问题;在给定的传感器结构参数下,下落高度为0.27m到1.15m之间,橡胶颗粒的速度测量误差范围为1.24%~7.53%,在2.34m/s~4.75 m/s的速度范围内,测量系统对橡胶颗粒速度重复性测量的标准偏差优于10%;颗粒浓度从1.05kg/m3到3.21kg/m3,在颗粒下落高度为0.28m到1.35m范围内,颗粒浓度与功率谱密度函数的曲线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81~0.995,浓度重复测量的标准偏差优于16%。(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陈水桥[2](2018)在《基于液晶光阀的空间滤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4f光学系统下空间滤波产生的条件,通过采用液晶光阀(LCLV)作为物平面,在波谱面上分别研究了低通滤波、高通滤波、方向滤波现象,并用CCD观测了输出图像。在低通滤波实验中,屏蔽了高频率的信息,从而使得原本边界十分清晰的网格变得模糊。在高通滤波实验中,屏蔽了低频率的信息,相对与周期排列的网格,留下的只是周期排列的高频的网格,与预期相符合。在方向滤波实验中,CCD接收的像与在像面上成的像为镜像关系,因此实验成功地实现了方向滤波。最后,分析了空间滤波器与输入平面周期的关系,以及光栅网格大小与滤波图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对于同一滤波器,当网格间距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横向方向上的信息将不能被屏蔽。(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8年07期)
陈敏[3](2017)在《人工微结构介质的空间滤波特性及光束自旋分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滤波器在电磁频谱中的图像增强、信息处理和激光科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人工微结构介质被广泛研究,它可以人为的设计结构并呈现出超常的物理特性。针对传统空间滤波器存在的体积大、不能聚焦近场分量等不足,本文利用传输矩阵法等数值算法研究了人工微结构介质的空间滤波特性,探索即插即用(非聚焦型)的新型空间滤波器的设计,同时还研究了高斯光束中自旋分裂的调控规律,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第一,提出了一种利用磁性材料来扩展绝对禁带的光子晶体结构,并探索研究了各结构参数对禁带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适地调节两种磁性材料的参数,增加两者波阻抗的差值,该光子晶体的绝对禁带宽度相应地增加;调节两种磁性材料的物理厚度,其绝对禁带中心也会随之调整;将两个一维磁性光子晶体组成异质结构,其第一禁带宽度与禁带中心之间的比值可达到1.41以上。第二,利用超常介质和准周期结构分别设计了小角度的低通空间滤波器,并探索了其相应的结构参数对其角域带宽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超常介质设计得到的小角度低通空间滤波器是偏振无关的,角域带宽不受偏振态的影响;而利用准周期结构设计的小角度低通空间滤波器的角域带宽可以实现“粗调”和“精调”,更有可能应用于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第叁,提出了一种新的波导模式控制方法,即将薄膜型空间滤波器嵌入到多模波导中。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波导模式对应的模角在空间滤波器的角域带宽以内时,该波导模式才被允许通过滤波器。从而可以通过调节空间滤波器的角域带宽来选取所需要的波导模式,达到控制波导模式的目的。该方法相对简单、成本低、高阶模抑制效果好。最后,从理论和实验角度系统研究了利用动力学相位和几何相位对光自旋霍尔效应中的自旋分裂的操控。理论研究发现,几何相位控制着光束的自旋分裂大小和方向,而动力学相位操控着光束的整体平移。基于空间光调制器和超表面搭建了一套实验系统,该系统证明了基于动力学相位和几何相位操控光自旋霍尔效应中自旋分裂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湖南理工学院》期刊2017-06-04)
王伟,刘爽,张健,李广[4](2015)在《尾气静电传感器空间滤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尾气静电传感器空间灵敏度的分布图进行拟合获得静电传感器空间灵敏度分布函数;然后使用求得的空间灵敏度分布函数对荷电颗粒的静电场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函数绘制出尾气静电传感器的空间频谱分布图。整理得出频率响应特性表达式,分析出探极频率响应特性影响因素,为研究尾气静电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5年05期)
郑丽娜,李延伟[5](2013)在《矩形空间滤波器的SFV空间滤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数学角度对矩形空间滤波器的窄带通空间滤波特性进行了研究。以空间滤波测速法(SFV)为基础,对矩形空间滤波器的滤波特性、滤波器的关键参数选择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空间滤波测速的原理和特性,并从数学角度对图像光强分布的空间滤波效应进行了介绍;通过研究矩形空间滤波器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对影响空间滤波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包括窗口区域的尺寸和形状以及狭缝个数等。分析结果对于优化空间滤波器的参数设计从而提高测速精度来说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3年S2期)
罗朝明[6](2011)在《周期性人工微结构介质的空间滤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滤波器在图像增强、信息处理和激光技术等领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传统的空间滤波器通常是由两块透镜构成的4f(f是透镜的焦距)聚焦型系统,存在体积大、不能近场滤波等不足。本文针对传统光学空间滤波器的不足,开展了新型平板即插即用型(非聚焦型)空间滤波器的探索研究,重点研究了周期性人工微结构介质的空间滤波特性,提出了实现偏振无关、工作频率可调谐、全向滤波等的解决方案,为新型空间滤波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基础理论支持。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第一,基于Rugate结构的带隙空间特性,提出并设计了一种Rugate结构的低通空间滤波器,数值模拟证明应用这种空间滤波器可实现光束的平滑。该空间滤波器具有非常平坦的通带和陡峭的通带-阻带之间的过渡带,且其空间截止频率可以通过调节Rugate结构的参数而改变。运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该类空间滤波器在光束平滑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其低通空间滤波的有效性。第二,针对传统光子晶体空间滤波器的滤波特性跟偏振相关的不足,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含负折射率材料一维光子晶体的空间滤波器,它具有偏振无关的特点。通过优化缺陷层的结构参数,在该光子晶体结构的零均折射率带隙中可出现一系列偏振无关的缺陷模。基于这些缺陷模,设计了偏振无关的低通、高通和带通空间滤波器,其截止频率可通过改变含缺陷层光子晶体结构的周期数而调谐。第叁,研究并得到了一维磁性光子晶体偏振无关传输的一般性条件,实现了严格偏振无关的光子晶体空间滤波器及更宽全向带隙的光子晶体。研究发现,不含缺陷的完整光子晶体中偏振无关传输的条件是,组成完整光子晶体的两种材料的折射率和厚度相同、波阻抗互为倒数。当满足上述关系的两种完整光子晶体构成光量子阱结构时,该量子阱结构能实现偏振无关的传输;当阻抗为1的单层缺陷层引入到完整光子晶体中时,含缺陷层光子晶体也能实现偏振无关的传输。最后,研究一维量子阱结构的全向对称可调谐滤波特性,发现在含单负材料的光量子阱结构中出现了对称的束缚态,其数目和频率可分别通过改变阱光子晶体的周期数和厚度而调谐。相比于基于布拉格或者零均折射率带隙的光量子阱结构,含单负材料的光量子阱结构的对称束缚态对光的入射角和偏振更不敏感。这种结构有望为制作对称可调和全向多通道滤波器提供一种新的方式,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1-04-05)
张鑫,袁强,赵军普,胡东霞,代万俊[7](2010)在《高功率激光系统空间滤波小孔等离子体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空间滤波小孔堵孔问题,针对空间滤波小孔中的等离子体溅射现象,对等离子体扩散1维分布模型进行了分析。分别对铝、金和碳等3种典型材料1维分布情况及扩散速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等离子体扩散速度大约为107cm/s。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神光Ⅲ原型装置助推放大级的堵孔风险,结果表明,在长脉冲情况下等离子体溅射造成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0年12期)
韩晶,周祖华,张学刚,范琳,胡浩浩[8](2009)在《并矢量传感器空间滤波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并矢量传感器空间滤波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海上试验获取了只有1个声源、有1个声源且同时存在1个干扰源、不同频率条件下的矢量传感器数据,通过矢量传感器处理方法和并矢量传感器处理方法对获取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取其空间滤波特性,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并矢量传感器空间滤波特性相比矢量传感器有显着改善,从试验上证明了并矢量传感器相比矢量传感器在声学测量尤其是获取声场指向性方面更具优势,这为今后并矢量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试验基础。(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暨水声学分会换届改选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6-19)
许传龙,赵延军,杨道业,汤光华,周宾[9](2006)在《静电传感器空间滤波效应及频率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静电传感器空间率波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静电传感器空间率波特性,在此基础上推导了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并在重力输送颗粒流装置上对静电传感器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静电传感器在空间频域上充当低通滤波器,而且径向位置越小,空间频带越窄;电极轴向长度越小,空间频带越宽;在时间频域内测量系统相当于带通滤波器,电极的轴向长度和颗粒径向位置对频带宽度的影响与空域频率特性相似;此外,颗粒速度越大,时域频带越宽,颗粒尺寸越大,频带越窄.(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洪伟[10](1994)在《空间滤波表面电磁散射特性的直线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loquet定理首次将直线法推广应用于空间滤波表面电磁散射特性的分析,从而为空间周期滤波结构电磁散射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所建模型对于介质层数和单元形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数值例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很接近,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应用科学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空间滤波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在4f光学系统下空间滤波产生的条件,通过采用液晶光阀(LCLV)作为物平面,在波谱面上分别研究了低通滤波、高通滤波、方向滤波现象,并用CCD观测了输出图像。在低通滤波实验中,屏蔽了高频率的信息,从而使得原本边界十分清晰的网格变得模糊。在高通滤波实验中,屏蔽了低频率的信息,相对与周期排列的网格,留下的只是周期排列的高频的网格,与预期相符合。在方向滤波实验中,CCD接收的像与在像面上成的像为镜像关系,因此实验成功地实现了方向滤波。最后,分析了空间滤波器与输入平面周期的关系,以及光栅网格大小与滤波图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对于同一滤波器,当网格间距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横向方向上的信息将不能被屏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滤波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范兵艳.基于线性矩阵式静电传感器空间滤波特性颗粒参数测量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2].陈水桥.基于液晶光阀的空间滤波特性[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3].陈敏.人工微结构介质的空间滤波特性及光束自旋分裂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7
[4].王伟,刘爽,张健,李广.尾气静电传感器空间滤波特性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5
[5].郑丽娜,李延伟.矩形空间滤波器的SFV空间滤波特性[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
[6].罗朝明.周期性人工微结构介质的空间滤波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
[7].张鑫,袁强,赵军普,胡东霞,代万俊.高功率激光系统空间滤波小孔等离子体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
[8].韩晶,周祖华,张学刚,范琳,胡浩浩.并矢量传感器空间滤波特性试验研究[C].2009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暨水声学分会换届改选会议论文集.2009
[9].许传龙,赵延军,杨道业,汤光华,周宾.静电传感器空间滤波效应及频率响应特性[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10].洪伟.空间滤波表面电磁散射特性的直线法分析[J].应用科学学报.1994
标签:气固两相流; 线性矩阵式静电传感器; 动态灵敏度; 空间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