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悬移论文-李国胜,薛兴华,刘英,王海龙,廖和平

泥沙悬移论文-李国胜,薛兴华,刘英,王海龙,廖和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泥沙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ediment,from,the,Yellow,River,suspended,transport,dynamic,mechanism,diagnostic,experiment

泥沙悬移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胜,薛兴华,刘英,王海龙,廖和平[1](2010)在《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送机制的控制试验(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Five diagnostic experiments with a 3D baroclinic hydrodynamic and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 ECOMSED in couple with the third generation wave model SWAN and the Grant-Madsen bottom boundary layer model driven by the monthly sediment load of the Yellow River,were conducted to separately diagnose effects of different hydrodynamic factors on transport of 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d from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Bohai Sea. Both transport and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Bohai Sea were numerially simulated.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d from the Yellow River cannot be delivered in long distan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idal current. Almost all of sediments from the Yellow River are deposited outside the delt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ind-driven current,and only very small of them are transported faraway. On the basis of wind forcing,sediments from the Yellow River are mainly transported north-northwestward,and others which are first delivered to the Laizhou Bay are continuously moved northward. An obvious 3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sediment transport is produced in the wind-driven and tide-induced residual circulation condition. Transport patterns at all layer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circulation structure,but there is apparent deviation between the depth-averaged sediment flux and the circulation structure. The phase of temporal variation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bottom shear stress,both of which are proved to have a ten-day cycle in wave and current condition.(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期刊2010年01期)

张海飞,邹志利[2](2009)在《波群作用下的泥沙悬移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波群作用下沙质海岸上破波带内的泥沙悬移进行了实验研究。文中描述了坡度为1:10的沙质海岸模型上的流体速度、泥沙浓度和波面升高的同步测量。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不同调制系数的波群对泥沙悬移的影响,以及波群作用下泥沙悬移处湍动能和泥沙悬移之间的联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波群传播过程中湍动能伴随波高增大而增大,当波群中最大波高经过测量点后湍动能开始减小。泥沙浓度随着湍动能的增加而增加,间歇性高湍动能现象与泥沙悬移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09年06期)

李国胜,王海龙[3](2009)在《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送机制的控制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维斜压动力—悬沙模型ECOMSED联合第叁代海浪模型SWAN及Grant-Madsen浪流耦合底边界层模型,对黄河入海泥沙悬移扩散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5项控制试验,初步揭示了不同动力因子对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送的贡献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潮流作用下黄河入海悬沙不能形成长距离输送。风海流作用下,绝大部分悬沙直接沉降在黄河叁角洲的附近,只有非常小的部分发生长距离输送。风场作用下,黄河入海悬沙主要向北-西北方向输送,部分输往莱州湾的悬沙继续向北输送。环流作用下,悬沙输送具有明显的叁维结构,分层结构与环流结构基本一致,而深度平均的悬沙输送通量与环流结构有较大的差别。浪流联合作用下的悬沙浓度变化与底剪切应力都呈现为10天左右的变化周期,表明其变化主要是由风应力所控制。(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韩丹岫,庞重光,李广伟[4](2008)在《波浪作用下细颗粒泥沙悬移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9组室内水槽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周期和波高波浪作用下粉砂质细砂的悬移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波浪作用下,细颗粒泥沙在水体中悬浮产生明显的叁层混浊结构:近底高浓度混浊层、中部混浊层和上部低浓度混浊层。其混浊度的大小与波浪动力条件相关,波浪周期的延长和波高的增加都会使近底层悬沙浓度显着增大,悬沙浓度的波动性在近底层表现得最为突出和复杂;波浪动力条件的改变对上层水体的悬沙浓度基本不产生影响。当波浪作用停止,悬沙开始静水沉降时,近底层水体含沙浓度的变化与波浪要素的比值相关,当波浪要素的比值大于临界值时,底层含沙浓度在一定时间段内反而增加,出现浓度返起现象。(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08年06期)

李国胜,王海龙[5](2007)在《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送过程与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河口—陆架—海洋模式为基本原型,结合诊断计算风生环流、波浪和热盐环流作为模式背景,建立渤海叁维海洋动力场模式,通过对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送过程与输运机制的控制试验,初步研究表明:(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李成荣,张祎,刘平[6](1999)在《泥沙悬移质颗粒级配计算程序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推动了水文事业的发展,使水文工作者从繁重的水文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介绍了开发泥沙悬移质颗粒级配计算程序的意义、程序设计思路、数学模型及其应用。采用泥沙悬移质颗粒级配计算程序具有操作简便、运算速度快、提高工作效益、减轻劳动强度等许多优点,避免了每张计算表格都需要一算二校的工序。由计算机输出的成果资料,数据统计正确,表面美观整洁,且更工整、更清晰,保存使用都很方便,能满足测站的需要(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1999年10期)

马雪华[7](1980)在《岷江上游森林的采伐对河流流量和泥沙悬移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 近年来,国内外对森林资源破坏后果严重一事,引起了人们较大关注,纷纷撰文议论此事。不少文章提到川西岷江上游森林的保护和合理经营问题。岷江上游的森林对保护长江上游的丰富的水力资源,提供四川盆地充足的工农业用水有着极其重要作用。近30年来,由于该林区不合理采伐利用及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已逐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现在林区的不少地方已(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期刊1980年03期)

泥沙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波群作用下沙质海岸上破波带内的泥沙悬移进行了实验研究。文中描述了坡度为1:10的沙质海岸模型上的流体速度、泥沙浓度和波面升高的同步测量。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不同调制系数的波群对泥沙悬移的影响,以及波群作用下泥沙悬移处湍动能和泥沙悬移之间的联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波群传播过程中湍动能伴随波高增大而增大,当波群中最大波高经过测量点后湍动能开始减小。泥沙浓度随着湍动能的增加而增加,间歇性高湍动能现象与泥沙悬移无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泥沙悬移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胜,薛兴华,刘英,王海龙,廖和平.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送机制的控制试验(英文)[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0

[2].张海飞,邹志利.波群作用下的泥沙悬移实验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

[3].李国胜,王海龙.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送机制的控制试验[J].地理研究.2009

[4].韩丹岫,庞重光,李广伟.波浪作用下细颗粒泥沙悬移特性的试验研究[J].海洋科学.2008

[5].李国胜,王海龙.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送过程与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C].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7

[6].李成荣,张祎,刘平.泥沙悬移质颗粒级配计算程序的开发[J].人民长江.1999

[7].马雪华.岷江上游森林的采伐对河流流量和泥沙悬移质的影响[J].自然资源.1980

标签:;  ;  ;  ;  ;  ;  ;  ;  ;  ;  ;  

泥沙悬移论文-李国胜,薛兴华,刘英,王海龙,廖和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