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酚类论文-翟兴月,杨光

植物多酚类论文-翟兴月,杨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多酚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酚,糖尿病,防治作用

植物多酚类论文文献综述

翟兴月,杨光[1](2019)在《多酚类植物化学物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几十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增长速度惊人,糖尿病已成为影响全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对多酚类植物化学物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多酚类植物化学物对人体有多种生理功能,通过查阅近期多酚类植物化学物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的文献,综述多酚类植物化学物通过哪些方面的作用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结果多酚类植物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它可通过降血糖、保护胰岛细胞、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发挥糖尿病的防治作用,同时还可防治糖尿病所致的多种并发症。结论多酚类植物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食物中,具有天然、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因此开发多酚类化合物的功能性食品,具有广阔前景,对防治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张禄平,赵海峰[2](2019)在《多酚类植物化学物通过调节大脑糖代谢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糖代谢紊乱与AD的发生关系密切,调节糖代谢可以改善AD患者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轻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 Aβ)的沉积及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近年研究表明,多酚类植物化学物对AD发生时糖代谢的改变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对其通过调节大脑中葡萄糖转运及代谢对AD的防治作用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刘晓秋,王春燕,黄博[3](2018)在《植物多酚类物质的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福林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葡萄籽、香蕉皮、葡萄酒和蓝莓酒中小分子多酚物质和聚合多酚含量。采用福林酚法检测样品总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小分子多酚。样品中聚合多酚的含量即为总酚含量减去小分子多酚含量。4种样品均检出多酚物质,聚合多酚含量依次是370.64mg/L、332.17mg/L、1380.17mg/L、9893.96mg/L。蓝莓酒聚合多酚含量最高,葡萄籽中小分子多酚含量明显高于其样品。因此,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16期)

左龙亚[4](2018)在《柑橘亚属植物果皮多酚类物质提取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亚属植物(Subgenus Citrus)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枸橼(佛手变种、小香橼变种)、柠檬、来檬、酸橙、甜橙、宽皮柑橘(酸橘变种)、柚、葡萄柚、印度野橘和台湾山橘。柑橘亚属类植物果实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不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而且对人体相应疾病防治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前柑橘亚属植物果实多酚类物质研究主要集中于宽皮柑橘、柠檬、甜橙、柚等种类,对枸橼、酸橙、野橘、台湾山橘等研究较少。本试验以12种柑橘亚属植物果皮为材料,对果皮多酚类物质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柑橘亚属植物果皮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物质含量;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各果皮提取物中多酚类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随后,采用DPPH、FRAP、ABTS叁种体外抗氧化检测方法评价柑橘亚属植物果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运用培养基加药法分别检测12种柑橘亚属植物果皮提取物对青霉菌、绿霉菌和炭疽菌3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作用效果;最后,结合数据分析软件将果皮提取物中不同多酚类物质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抑菌作用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柑橘亚属植物果皮提取物中具有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功能的主要多酚类活性物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超声辅助提取柑橘亚属植物果皮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g:40 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 min,甲醇体积分数100%。(2)12种柑橘亚属植物果皮提取物均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总酚物质含量变化范围在(8.882±0.622)mg.g~(-1)~(52.241±2.148)mg.g~(-1)之间,总黄酮物质含量变化范围在(15.389±0.302)mg.g~(-1)~(58.168±0.919)mg.g~(-1)之间。酚酸类物质主要以没食子酸和绿原酸形式存在,其中台湾山橘果皮提取物中没食子酸(0.6143±0.1198 mg.g~(-1))和绿原酸(0.4765±0.0571 mg.g~(-1))含量最高。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物质为橙皮苷、芸香柚皮苷和地奥司明。酸橘果皮提取物中橙皮苷含量最高(51.3492±5.6819 mg.g~(-1));酸橙果皮提取物中芸香柚皮苷(23.8087±2.7941mg.g~(-1))和地奥司明(8.4432±1.0556 mg.g~(-1))含量均为全组最高值。(3)12种柑橘亚属植物果皮提取物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APC综合指数变化幅度在37.55%~100%。其中,酸橘果皮提取物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宽皮柑橘果皮提取物,佛手果皮提取物体外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弱。(4)12种柑橘亚属植物果皮提取物对3种病原真菌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就单一菌种而言,柠檬果皮提取物对青霉菌的抗性最强(49.19±0.83%),枸橼果皮提取物对绿霉菌的抗性最强(35.23±1.12%),台湾山橘果皮提取物对炭疽菌的抗性最强(32.74±1.23%)。就整体而论,柠檬果皮提取物对3种病原真菌的综合抗性最强(抑菌活性综合APC指数97.81%),其次为台湾山橘果皮提取物(抑菌活性综合APC指数79.76%),佛手果皮提取物对3种病原真菌的综合抗性最弱(抑菌活性综合APC指数29.42%)。(5)柑橘亚属植物果皮多酚类物质组成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抑菌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多酚类物质抗氧化、抑菌活性差异性显着(P<0.05)。FRAP反应体系中主要作用因子是绿原酸(r=0.651)和橘皮素(r=0.595);DPPH反应体系中主要作用因子是橙皮苷(r=0.691)和总酚(r=0.901);ABTS反应体系中主要作用因子是绿原酸(r=0.673)、橙皮苷(r=0.736)和总酚(r=0.813)。没食子酸(r=0.685)、绿原酸(r=0.577)、阿魏酸(r=0.672)、圣草次苷(r=0.589)和川陈皮素(r=0.590)对炭疽菌有较强的作用效果,同时圣草次苷(r=0.763)对青霉菌菌丝生长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0)

周繁坤[5](2017)在《低剂量重金属联合暴露所致神经突触重构损害及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干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铅、镉、砷和汞广泛存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食品中,同时它们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公共卫生领域所关注的十大主要化学物中仅有的四种重金属,且是一般人群血液中能检测到的典型神经毒物。暴露于其中的某一单个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已被广泛研究,且发现对神经系统学习和记忆的损伤作用较为明显。然而,人类暴露环境化学物质最明显的特点是暴露于其混合物中。截至目前,联合暴露于铅、镉、砷和汞这四种重金属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研究证实,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活动的强度和频率的改变来处理和保留信息,神经元的突触重构与神经系统功能如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突触高度动态重构性的关键在于突触处特定结构树突棘的重排。此外,植物多酚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具有多个酚羟基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毒性以及神经系统保护等作用。常见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葡萄多酚白藜芦醇和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均具有很好的神经保护特性,并对突触重构损伤具有一定的调节改善作用。故本课题旨在探讨铅、镉、砷和汞四种重金属低剂量联合暴露对神经突触重构损伤以及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调节干预作用。本课题首先在体外培养的不同神经细胞上采用正交和析因实验设计探索铅、镉、砷和汞四种重金属在其混合物中的交互作用特点,并筛选出重金属混合物低水平的作用剂量和模式。然后,通过整体动物实验验证低剂量铅、镉、砷和汞联合暴露对仔鼠多系统毒性损伤,尤其是神经系统损伤,并进一步研究其对神经突触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最后,通过给予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白藜芦醇和EGCG探讨其对铅、镉、砷和汞四种重金属所致神经突触重构损伤的干预作用。现将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四金属联合暴露剂量和模式的选择。CCK8检测细胞活力,并结合正交实验设计探索铅、镉、砷和汞四种重金属在其混合物(metal mixtures,MM)中的细胞毒性交互作用的特点。结果发现,当单个重金属暴露浓度低于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s,NOAELs)时,四金属联合暴露可产生协同作用引起细胞毒性损伤,且当单个重金属剂量与一般人群血液负荷水平比例相似时,其联合作用效果最强。故选择一般人群血液中该四种重金属水平(1×MM)以及其5倍(5×MM)和10倍(10×MM)的水平进行析因实验设计后检测神经细胞活力、凋亡、活性氧以及胞内游离钙水平等细胞损伤指标。结果发现,低剂量四金属联合暴露产生新的不同于两种或叁种重金属的联合作用毒性效应。2.四金属联合暴露对整体动物各系统损伤。孕鼠通过饮水暴露浓度梯度铅、镉、砷和汞四金属混合物(对照组、1×MM、5×MM、10×MM和20×MM)直至仔鼠断乳。仔鼠经过胚胎和哺乳等发育敏感期暴露四金属后进行相关实验。ICP-MS检测血液和脑组织铅、镉、砷和汞含量;HE染色检测各脏器病理损伤;ELISA试剂盒检测各脏器生化指标水平。实验结果显示,1×MM暴露组仔鼠血液中铅、镉、砷和汞含量与一般人群四金属暴露浓度接近。此外,仔鼠血液和脑组织中铅、镉、砷、汞含量均随着四金属联合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剂量反应增加。因此本实验四金属联合暴露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四金属联合暴露仔鼠包括大脑、肝脏、睾丸和肾脏在内的多个脏器病理损伤和生化分子水平损伤均随着暴露剂量增加而加重,且以神经系统损伤尤为明显。3.四金属联合暴露对神经系统功能及突触重构损伤。通过一系列行为功能试验检测仔鼠学习记忆、感知觉以及运动能力。结果发现,仔鼠学习记忆和感知觉能力损伤随着四金属联合暴露剂量增加而加重。而仔鼠运动能力对四金属联合暴露后不敏感。需要强调的是,悬崖回避试验检测的仔鼠空间感知觉能力在1×MM组,即一般人群四金属暴露水平暴露后便出现差异。在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发现损伤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诱导的PC12细胞上使用鬼笔环肽F-actin染色分析细胞形态结构。结果发现,四金属联合暴露降低了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的长度和分支以及树突棘的密度和成熟表型,并缩短了NGF诱导的PC12细胞生长的神经突起长度。4.四金属联合暴露对突触重构相关通路Snk-SPAR损伤。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神经细胞血清诱导激酶(serum-induced kinase,Snk)和树突棘相关的Rap叁磷酸鸟苷酶激活蛋白(Spine-associated Rap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SPAR)蛋白表达量;构建干扰质粒sh RNA Snk、野生型质粒Wt-SPAR、突变型质粒Mut-SPAR,并进行细胞质粒转染。结果发现,海马神经元和NGF诱导PC12细胞SPAR表达在四金属联合暴露后出现浓度依赖性地降低。SPAR过表达减缓四金属联合暴露所致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起生长的变化,Mut-SPAR转染比Wt-SPAR转染表现出更好地改善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海马神经元和NGF诱导PC12细胞Snk的表达也随四金属联合暴露浓度增加而上调。Snk激动剂加重四金属所致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起和Snk-SPAR通路的变化。Snk低表达改善四金属联合暴露所致的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起和Snk-SPAR通路的变化。5.白藜芦醇和EGCG对四金属联合暴露后突触重构损害的干预作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和胞内游离钙水平;鬼笔环肽F-actin染色分析细胞形态结构;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神经细胞Snk和SPAR蛋白表达量。结果发现,10μM白藜芦醇和10μM EGCG分别处理后,均逆转了四金属联合暴露所致的细胞毒性损伤。此外,四金属联合暴露通过激活Snk-SPAR通路而导致的突触重构损伤在白藜芦醇和EGCG干预后也出现逆转。以上结果表明,在一般人群暴露的相关水平,且单个重金属暴露浓度低于NOAELs时,铅、镉、砷和汞联合暴露可能通过激活Snk-SPAR通路引起突触重构损伤进而导致神经行为障碍。而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白藜芦醇和EGCG可以逆转铅、镉、砷和汞联合暴露所致突触重构损伤,它们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重金属联合暴露所致以突触重构损伤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相关疾病的潜在干预药物。(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12-01)

张小飞[6](2017)在《两种金丝桃属植物中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综述了近年来金丝桃属(Hypericum)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第二章讲述了黄海棠(H.ascyron Linn)中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第叁章讲述了短柱金丝桃(H.hookerianum Wight et Arn)中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第四章讲述了短柱金丝桃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初步筛选。金丝桃属(Hypericum)植物系藤黄科(Guttiferae),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全世界约有400余种。我国各地都有分布,约有55种8亚种。该属植物中的特征性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有二蒽酮类、黄酮类以及多环多异戊烯基取代的间苯叁酚类(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PPAP),具有抗菌、抗抑郁、抗氧化以及抗癌等生活活性。黄海棠(H.ascyron Linn)为藤黄科(Guttiferae)金丝桃属(Hypericum)植物的全草,除新疆及青海等地外,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抗菌、抗氧化、降压等作用,主要含有黄酮类、二蒽酮类及PPAP类成分。本论文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MCI树脂、制备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结合MS和NMR等波谱技术,从该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有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藤黄科植物中分离的到,有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短柱金丝桃(H.hookerianum Wight et Arn)为藤黄科(Guttiferae)金丝桃属(Hypericum)植物,灌木,产于我国云南西部、西藏的东南部,在印度民间短柱金丝桃被广泛用于伤口治愈、消炎、抗菌等,主要含有黄酮以及PPAP类成分。本论文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MCI树脂、制备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结合MS和NMR等波谱技术,从该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有1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藤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有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短柱金丝桃抗肿瘤活性部位进行初步筛选,结果显示,短柱金丝桃地上部分抗人胃癌细胞HGC-27以及人肺小细胞肺癌细胞HCC827活性部位为正丁醇部位。(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4-18)

王亚凤[7](2016)在《锥属植物栲中多酚类成分及抗氧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查询可知,锥属植物富含多酚类成分,而且富含有具化学分类学意义的特征性的叁萜鞣花单宁酸(triterpene hexahydroxydiphenoyl esters)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目前仅从3种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锥属植物中是否含此类结构新颖、独特的化合物值得探索。为了丰富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进一步开发锥属植物资源,本研究以栲(Castanopsis fargesii)为实验材料系统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并选取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饭甑青冈(Cyclobalanopsis fleuryi)、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栲(Castanopsis fargesii)、椆木(Lithocarpus henry)等五种壳斗科植物种子进行了多酚含量测定和抗氧化实验。实验方法:(1)栲叶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新鲜的栲树叶5.2 kg切碎,以1:7的料液比加入80%的乙醇,室温浸泡提取,提取两次,每次6 d,提取液经过减压浓缩后,有沉淀析出,过滤收集沉淀得到Fr-P1部位,滤液继续减压浓缩得到无醇味的浸膏。沉淀与浸膏部分分别溶解经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C-18和HP-20SS反复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制备、高速逆流等现代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利用1H-NMR、13C-NMR、HMBC、HSQC等核磁共振谱、高分辨率质谱等多种波谱进行数据分析并鉴定其结构。(2)5种壳斗科植物种子多酚含量测定和抗氧化研究:选取成熟的植物种子真空干燥、粉碎,超声提取叁次,合并滤液,过滤定容得到待测样品溶液。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测量不同待测样品在765 nm处的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得到不同样品的多酚含量;抗氧化实验采用DPPH·和ABTS·法实验测定。结果:(1)从栲新鲜叶子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个,主要包括酚酸类、奎尼酸类、糖苷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其中酚酸类化合物6个:莽草酸(shikimic acid,J1)、原儿茶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J2)、咖啡酸(caffeic acid,J3)、没食子酸(gallic acid,J4)、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J5)、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J6);奎尼酸类化合物3个:5-O-没食子奎尼酸(5-O-galloylquinic acid,J7)、5-O-咖啡酰奎尼酸(5-O-caffeoylquinic acid,J8)、甲基 5-0-没食子奎尼酸(methyl 5-O-galloylquinic acid,J9);没食子单宁类化合物3个:3-O-没食子酸-莽草酸(3-O-galloyl-shikimic acid,J10)、5-O-没食子酸-(-)-莽草酸(5-O-galloyl-(-)-shikimic acid,J11)、5-O-没食子金缕梅(5-O-galloylhamamelose,J12);糖苷类化合物5个:1-O-没食子酸-β-D-葡萄糖苷(1-O-galloy1-β-D-glucose,J13)、6-O-没食子酸-葡萄糖苷(6-O-galloyl-glucose,J14)、1,6-二-O-没食子酸-β-D-葡萄糖苷(1,6-di-O-galloy1-β-D-glucose,J15)、甲基 β-D-吡喃葡萄糖苷(methy1 β-D-glucopyranoside,J16)、乙基葡萄糖苷(ethyl glucopyranoside,J17);其他类 2个:crenatin(J18)、鞣花酸(ellagic acid,J19)、((2R3S,5R,6S)-3,4,5-叁羟基-6-((2,3,4,5,6-五羟基)氧)四氢-2H-吡喃-2-基)甲基3,4,5-叁羟基苯(((2R,3S,5R,6S)-3,4,5-trihydroxy-6-((2,3,4,5,6-pentahydroxycyclohexyl)oxy)tetrahydro-2H-pyran-2-yl)methyl 3,4,5-trihydroxybenzoate,J20)新化合物 4 个:3-hydroxy-3-(1-hydroxyethyl 1-O-β-D-(6'-O-galloyl))dihydrofuran-2(3H)-one(J21)、(3S,4S)3-hydroxymethyl-3,4-dihydro-5,6,7-trihydroxy-4-(4'-hydroxy-3'-methoxyphenyl)-1H-[2]-benzopyran-1-one(J22)、(2S,3R,5S,6R)-methy1 2-(4-((1,2-dihydroxyethoxy)carbonyl)-2,6-dihydroxyphenoxy)-4,5-dihydroxy-6-(hydroxymethyl)tetrahydro-2H-pyran-3-carboxylate(J23)、5-0-(α 吡喃鼠李糖-(1→6)-O-β 吡喃葡糖基)龙胆酸(5-O-(α-rhamnopyranosyl-(1→6)-O-β-glucopyranosyl)gentisic,J24)。(2)在检测的5种壳斗科植物种子中,饭甑青冈种子的多酚含量最高为14.16%,其次为大叶栎种子10.89%,栲树种子最低仅含有0.44%。青冈栎种子、饭甑青冈种子提取物样品的DPPH·清除能力与Vc样当,大叶栎种子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最弱。青冈栎种子提取物的ABTS·清除能力最强,在同等质量浓度下青冈栎种子提取物IC50值优于Vc,饭甑青冈IC50值与Vc相当,稠木种子提取物的ABTS·清除能力最弱。结论:从栲树叶中分离得24个化合物,所有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栲树叶中分离得到,其中新化合物4个,分别为:J21、J22、J23、J24。壳斗科植物种子的种皮中富含多酚类成分,种仁中的化学成分以淀粉为主,不同植物种子的种仁种皮所占比例不同使各植物种子间多酚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存在一定量效关系,但多酚含量量效比关系不明显,这可能与不同植物所含多酚种类有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王亚凤,黄永林,刘金磊,颜小捷,陈月圆[8](2016)在《壳斗科植物种子的多酚类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饭甑青冈Cyclobalanopsis fleuryi(Hickel.et A.Camus)Chun ex Q.F.Zheng、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 Hook.f.et Thoms ex Miq.、栲Castanopsis fargesii、椆木Lithocarpus thalassica(Hance)Rehd.种子中的多酚含量,评价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Folin-酚法测定多酚含量,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评价种子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在选取的5种壳斗科植物种子中,饭甑青冈的多酚含量最高(14.16%),其次为大叶栎(10.89%),栲的含量最低(0.44%);各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青冈栎的半清除率质量浓度IC50均优于抗坏血酸(Vc),饭甑青冈IC_(50)与Vc相当。【结论】青冈栎与饭甑青冈种子提取物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保健品、化妆品乃至药品等行业。(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姜楠,王蒙,韦迪哲,冯晓元[9](2016)在《植物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酚是高等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结构复杂,具有多种功效,如抗氧化作用、抗病毒和抗炎症作用、抑菌作用等。近年来关于天然来源的植物多酚的开发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主要研究集中在多酚的制备、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方面。本文在对植物多酚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多酚类物质在提取制备及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对多酚类物质含量测定、单酚鉴定及抑菌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多酚类物质在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多酚类物质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思路。(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红格日其其格,敖恩宝力格,白雪莲[10](2015)在《蒙古族药食两用植物耧斗菜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蒙药食两用植物耧斗菜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60%乙醇,以冷凝回流方法提取耧斗菜多酚类化合物,并用香草醛-浓盐酸法测定其多酚类化合物的总含量。结果耧斗菜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随着采摘时间的不同而变化。5月13日时含量最少,为2.9820 mg/ml;6月初和8月中旬达到最高峰,含量分别为9.6480 mg/ml、8.0730 mg/ml。结论蒙药用植物耧斗菜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具有季节性变化规律。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期分别为6月初和8月中旬。(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5年11期)

植物多酚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糖代谢紊乱与AD的发生关系密切,调节糖代谢可以改善AD患者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轻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 Aβ)的沉积及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近年研究表明,多酚类植物化学物对AD发生时糖代谢的改变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对其通过调节大脑中葡萄糖转运及代谢对AD的防治作用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多酚类论文参考文献

[1].翟兴月,杨光.多酚类植物化学物对糖尿病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张禄平,赵海峰.多酚类植物化学物通过调节大脑糖代谢防治阿尔茨海默病[J].卫生研究.2019

[3].刘晓秋,王春燕,黄博.植物多酚类物质的检测研究[J].山东化工.2018

[4].左龙亚.柑橘亚属植物果皮多酚类物质提取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检测[D].西南大学.2018

[5].周繁坤.低剂量重金属联合暴露所致神经突触重构损害及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干预作用[D].南昌大学.2017

[6].张小飞.两种金丝桃属植物中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7].王亚凤.锥属植物栲中多酚类成分及抗氧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8].王亚凤,黄永林,刘金磊,颜小捷,陈月圆.壳斗科植物种子的多酚类含量及抗氧化能力[J].广西科学.2016

[9].姜楠,王蒙,韦迪哲,冯晓元.植物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

[10].红格日其其格,敖恩宝力格,白雪莲.蒙古族药食两用植物耧斗菜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

标签:;  ;  ;  

植物多酚类论文-翟兴月,杨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