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赵彤彤丁晓丹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针灸室04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4例脑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取运动疗法治疗,具体方法与治疗组相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内外兼施,疗效互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针灸;运动疗法;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330-02

中风是老年人群较为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高,多数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半身不遂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更为其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1]。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在我国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成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重要方法之一[2]。本组研究中,观察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4例脑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53例;患者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8.7±8.7)岁;全部患者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病例标准

中医诊断采用中医药管理局脑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认诊断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

1.3排除病例标准

合并心、脑、肝、肾疾病患者;脑肿瘤、脑外伤引起的脑卒中患者。

1.4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针灸疗法:上肢不遂患者取肩井穴、肩髁穴、天宗穴、曲池穴及手三里、手五里;下肢不遂患者取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环跳穴、阳陵泉、风市穴、太冲穴等,阿是穴选上肢或下肢肌肉丰满处;口眼歪斜患者取地仓穴、内关穴、翳风穴、合谷穴、阳白穴、颊车穴、迎香穴;语言障碍患者取上廉泉穴、合谷穴、通里穴、内关穴、丰降穴等。全部患者头皮针按平刺配合200次/min,捻针进针,体针直接针刺配合提插进针,每次留针30min,每日2次,针刺后适当按摩。运动疗法:指导患者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协助患者左右翻身,加强躯干肌、肩周肝及颈肌训练,每天进行坐位平衡训练、重心转移训练、起立位训练、患肢负重训练、步态训练。每天锻炼2次,每次30min,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适当调整训练强度。对照组患者仅采取运动疗法治疗,具体方法与治疗组相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5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痊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语言清晰,患肢活动自如,动作准确有力,可独自步行;显效:患者自觉症状好转,瘫痪肢体恢复,可步行,大部分体征消失;好转:患者瘫痪肢体运动有力,神经症状及体征好转,不能下地行走及生活自理;无效:以上改善皆无[3]。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处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1.9%,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中风是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症状,是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患者发病后多可引起半身不遂、舌强语塞等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4]。当前,我国中风发病率约为0.12%~0.18%。

中医认为,中风属“郁症”、“中风”等范畴,其病位在脑髓血脉,涉及心肝脾肾,为脏腑阴阳失调所致,患者平素气血两卖出,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致气血运行受阻,筋脉失濡养,内伤积损严重,或长期操劳过度,易对机体产生影响,引起脏腑阴阳失调,另外,心理压力过大,情志受伤,气虚邪中也可能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进而发生中风。《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指出,“仆击,偏枯……膏梁之疾也。”

中风后遗症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如何有效改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一直是广大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目前,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且渐进的过程,医学界及学术界已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一致认为,中风后给予患者康复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对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

针灸方法是中医治疗脑血管病的传统方法之一,它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按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针刺手法,达到疏通经脉,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针灸可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血小板聚焦性,从而降低脑血管的阻力,脑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脑组织损伤,改善皮质抑制状态。针灸在治疗中风后便秘,无毒副作用,且可调节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症状良好,效果显著。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也有较多临床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较多,体针、头针、电针都是较为常见的方法,还有临床采用眼针,但其临床治疗报道相对较少,方法相对不成熟、不全面。体针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全面的一种方法,其根据患者发生功能障碍的部位,选取适当的穴位,达到针对性治疗的目的。

针灸的方法联合早期康复锻炼,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康复手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二者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的作用,在增强肌力,激发大脑损伤后的代偿潜能,促进患肢功能改善,预防关节挛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5]。一般来说,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展功能锻炼,以利于患肢功能的改善。刘桂香在其研究中指出,采用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其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康复锻炼治疗。

本组研究中,在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并针对患者患肢部位进行选穴。取穴主要在于通督调任、手足三阳经及三阴经等。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相对于单纯采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疗效更为明显,与文献基本一致[6]。

由此可见,采用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内外兼施,疗效互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延龙.中风患者的中医针灸治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1):305.

[2]颜蔓仪,朱菊清.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3):193-194.

[3]王劲峰.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91-92.

[4]包金.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02(4):190.

[5]俞年塘,朱玲玲,韩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针灸预防中风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2,27(1):110-111.

[6]王萍.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1):2057-2058.

标签:;  ;  ;  

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