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宏观税负论文-刘婵

区域宏观税负论文-刘婵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宏观税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税负差异,泰尔指数,财税政策

区域宏观税负论文文献综述

刘婵[1](2019)在《广东省区域宏观税负差异特征分析与测算——基于泰尔指数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东省2008—2017年间的税收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为样本数据,从总体税负趋势、产(行)业税负、地区税负、税收弹性四个角度综合分析广东省宏观税负总体运行特征,并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法对其进行税负差异值测算。研究发现,广东近十年间宏观税负水平持续走高直到2016年后才有所下降;房地产和金融业为主要税收来源的第叁产业已成为影响宏观税负走势的核心产业。此外,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发展结构差异双重因素下促使区域宏观税负差异化明显且差异程度逐年升高,其中,区域之间税负差异是影响区域税负总差异的主要因素。结合实证结果从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税收改革、财政收支等方面提出了平衡税负差异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武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白冰,王溪薇[2](2019)在《我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及区域差异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减税降负是财政政策助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宏观税负高于最优水平,存在进一步减税降负的空间。分区域看,不同地区的宏观税负水平存在差异,其中税收收入是推升东部地区宏观税负水平的主因,而非税收入与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导致中西部地区宏观税负水平上升的根源。为进一步减税降负,应采取深化结构性减税、取消不合理收费、清理政府性基金、降低社保缴费率等手段。同时,为弥补政府收入的下降,可考虑以产权改革等手段培育潜在税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9年07期)

刘书明,郭姣[3](2018)在《中国宏观税负区域差异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2007—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引入塞尔指数分析我国宏观税负区域总体差异及变化趋势,以及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宏观税负差异及特点。结果显示:我国宏观税负差异主要表现在各区域之间的税负差异,宏观税负总体差异与区域之间税负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区域之间税负差异对税负总差异的贡献率逐年升高;东部、西部和东北部区域内税负差异均呈缩小趋势,中部区域内税负差异呈扩大趋势;各地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以及物价水平等诸多因素导致宏观税负区域差异。(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8年18期)

丁丹[4](2017)在《我国最优宏观税负水平估计及区域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宏观税负水平是用来评估一个国家总体税负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纵向研究不同阶段的宏观税负这个指标,可以度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与税制两者之间相互协调性达到何种程度;通过横向比较不同区域的宏观税负水平,可以阐明一个国家各区域宏观税负水平的区域差异性。众所周知,宏观税负问题一直都是税收的核心问题,它反映了政府对税收收入的集中程度,同时也表明了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以及财政职能,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因此分析探索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准确与合理的估计、我国各省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以及各区域宏观税负区域差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绪论。论文首先简述了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其次是国内外文献综述,为本文后续章节中的我国各省宏观税负水平分析与各区域宏观税负水平区域差异性研究提供研究背景及方法依据。再次是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架构。最后界定我国各区域的划分范畴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点。第一章:理论基础。这一章中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了动态最优化理论里面的动态规划理论知识和宏观税负经济理论知识,为后文的模型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章:我国最优宏观税负水平估计研究。本部分首先通过构建消费者模型,政府模型以及厂商模型,结合动态最优化理论中的动态规划最优增长模型推导出我国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的测算公式;其次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索洛残差法、永续盘存法等等方法对各个指标在2001-2015年的基础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后,得出我国最优宏观税负水平为21.9531%。为后文的我国各省宏观税负水平研究奠定基础。第叁章:我国各省宏观税负水平研究。本部分首先介绍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相关内容,其次测算我国各省大、中、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水平,结合实证研究得出的最优宏观税负水平分析了我国各省的大、中、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水平。由于衡量我国各省的大口径宏观税负的数据指标比中口径和小口径宏观税负的数据指标全面。因此得知我国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最能够反映出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为后文的我国各区域宏观税负水平区域差异性研究奠定基础。第四章:我国各区域宏观税负水平区域差异性研究。在第叁章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得知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最能够衡量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因此本章以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水平为研究基础。首先通过实证研究测算我国各区域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水平,然后从我国各区域宏观税负均值水平、我国各区域宏观税负增长率、各区域宏观税负离散程度以及各区域宏观税负弹性系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各区域宏观税负均值水平分析方面可知:我国各区域宏观税负水平在2002-2004年间出现小幅度的下降,中部地区在2005-2011年间出现小幅度的上下变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在2001-2015年我国各区域宏观税负水平基本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除此之外,东部地区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最高,西部地区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最低,西部地区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上升幅度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的幅度要大一些。在我国各区域宏观税负水平增长率分析方面可知:我国各区域宏观税负增长率出现了上下波动的情况,并且有些年份的增长率出现了负值,说明了我国各区域宏观税负水平的不稳定性与波动性。在各区域宏观税负水平离散程度分析方面可知:我国各区域宏观税负水平不均衡性比较明显,东部宏观税负水平离散程度最高,高于西部和中部的宏观税负水平离散程度。在各区域宏观税负水平弹性系数分析方面可知:东部区域的宏观税负水平弹性系数比中部和西部区域的宏观税负水平的弹性系数小,在2001-2011年期间,我国各区域宏观税负水平弹性系数均在1附近上下波动,但是在2015年宏观税负水平弹性系数远远偏离1,特别是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说明政府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程度没有其他年份更协调。第五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论文实证模型研究的结论提出具体针对性政策建议,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让人们更加理性合理地看待当前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缩短我国各区域间宏观税负水平差距,对我国经济均衡发展以及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刊2017-05-14)

万金[5](2016)在《基于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我国区域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各地GDP与税收收入均快速增长,但由于地理环境、区位条件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各类原因,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而税收作为各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调整宏观税负、优化税制结构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国各级政府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学术界已经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合理性与税制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大多数研究仅限于国家层面而忽略了地区的影响,即使存在的相关研究也仅限于探讨区域税负差异的成因,对区域最优税负与税制结构的探讨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以区域经济增长为前提,在宏观税负、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描述了我国区域税负与税制结构的差异并测算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最优税负和税制结构优化路径,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首先,对论文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阐述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之后建立实证模型测算区域最优税负和税制结构优化路径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从我国宏观税负和税制结构的现有研究入手,以区域为新视角对基于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我国区域宏观税负和区域税制结构进行创新研究。笔者先通过描述性分析展示了我国区域宏观税负和税制结构的现状及差异。之后借鉴马拴友(2001)的凹函数模型,测算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最优税负分别为10.43%、16.82%和13.29%,表明东部宏观税负不宜继续增加,中部则尚有提升空间,而西部应降低宏观税负水平。另外,根据Arnold(2005)的方法寻找区域税制结构优化路径,实证结果显示资源税和财产税在叁个地区对经济增长均有阻碍作用;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对中西部经济有促进作用,而对东部经济有抑制作用;流转税则对西部经济增长有益,而对东中部经济增长有所阻碍。最后,结合前文分析结果,本文就如何调整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建立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模式,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优化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值;二是改革并完善我国各类主要税种,如通过税收政策倾斜、逐步改革并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等手段提高所得税在税收收入中的占比;叁是规范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关系,适当下放税权到地方,使地方政府能因地制宜,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税负水平。本文对基于经济增长最大化的区域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进行了比较合理、可行的研究,为我国财政政策与财税改革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6-06-01)

步亚军[6](2014)在《中国区域宏观税负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持续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地区差异问题也逐渐显现,越来越被重视。地区间差距如果较大将会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水平,根据“木桶原理”,某一落后地区发展较慢,就会制约全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并且还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较高的失业率,容易造成落后地区效率外溢,从而挫伤其发展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稳定。其中地区间宏观税负水平的差异是导致我国区域间非均衡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现有理论基础上将我国31个省市划分为叁个区域,比较了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区宏观税负水平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幅度差异较大。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西部地区宏观税负水平反而较高,不但长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居中的中部地区,而且近两年甚至超过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所以说,我国区域宏观税负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宏观税负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税制结构、出口规模、税收征管水平之间的假设。围绕上述假设设定了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第叁产业比重、增值税比重、出口比重、人均税收六个指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确定了造成我国区域宏观税负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各区域宏观税负的影响程度,通过比较影响因素对各区域宏观税负的影响程度提出合理的可行的政策建议: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发展;发展第二、叁产业,促进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发展;调整增值税的计税方式;促进西部地区出口贸易。为改善我国区域宏观税负的差异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分配、保证政府收支平衡以及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4-04-01)

谭光荣,尹宇[7](2013)在《我国区域、地区宏观税负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宏观税负问题是税收政策制定和设计的核心问题,适度的低税负有利于经济增长。本文比较了我国2007~2011年区域宏观税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状况,发现除2008年之外我国GDP增速一直较高,而随着税收增速超过GDP增速,宏观税负在逐渐升高,税收弹性系数普遍超过1。本文还具体分析了2011年各地区宏观税负,发现差异主要是地区长期发展不同所致,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税收征管水平及国家和地区政策等因素也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3年12期)

张婷婷[8](2012)在《宏观税负、税收结构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996~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数据,对宏观税负、税收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区域宏观税负的不同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一个主要因素;叁大地区人均GDP水平对税收政策的结构性冲击存在显着不同的响应模式;流转税、所得税和资源税叁大税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同效应。(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2年05期)

姜昊[9](2011)在《宏观税负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盟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内蒙古12盟市2000年至2009年10年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地方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引入了各盟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总消费增长率、劳动力供给增长率、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周期等作为控制变量。将12盟市按照地理位置分为东、中、西部研究税收对经济影响的地区差异,发现中部的税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内蒙古东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对经济增长效用存在显着的跨区差异,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马芸烨[10](2011)在《区域宏观税负影响因素及变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宏观税负作为税收政策的有效依据,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众多学者在有关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税负的现状分析与合理性探讨上都作了深入研究,并因此撰写多本相关着作。本文在整合宏观税负、区域宏观税负基本理论与我国税负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各地区的历史数据和横向、纵向比较,探讨影响区域税收负担变动的各项因素。然后通过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以上海为例,使用税收收入口径,通过可定量的某些因素变动,对上海未来实施数据模拟和定量分析,进一步实证探讨各项因素对区域宏观税负的影响与作用。主要内容为以下几点:第一,介绍宏观税负及区域宏观税负的基本理论,包括税负水平界定的理论标准及全球国家的税负现状;第二,我国宏观税负及各地区宏观税负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第叁,区域经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框架介绍;第四,利用上海历史数据及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可量化的影响因素变动,运用实证模拟方法了解各项因素导致区域宏观税负的变动情况。(本文来源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期刊2011-04-01)

区域宏观税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减税降负是财政政策助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宏观税负高于最优水平,存在进一步减税降负的空间。分区域看,不同地区的宏观税负水平存在差异,其中税收收入是推升东部地区宏观税负水平的主因,而非税收入与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导致中西部地区宏观税负水平上升的根源。为进一步减税降负,应采取深化结构性减税、取消不合理收费、清理政府性基金、降低社保缴费率等手段。同时,为弥补政府收入的下降,可考虑以产权改革等手段培育潜在税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宏观税负论文参考文献

[1].刘婵.广东省区域宏观税负差异特征分析与测算——基于泰尔指数分析法[J].武夷学院学报.2019

[2].杨白冰,王溪薇.我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及区域差异问题研究[J].中国物价.2019

[3].刘书明,郭姣.中国宏观税负区域差异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

[4].丁丹.我国最优宏观税负水平估计及区域差异性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

[5].万金.基于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我国区域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

[6].步亚军.中国区域宏观税负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4

[7].谭光荣,尹宇.我国区域、地区宏观税负比较研究[J].财会月刊.2013

[8].张婷婷.宏观税负、税收结构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J].经济问题.2012

[9].姜昊.宏观税负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盟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

[10].马芸烨.区域宏观税负影响因素及变动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

标签:;  ;  ;  

区域宏观税负论文-刘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