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上金矿床论文-郝迪

寨上金矿床论文-郝迪

导读:本文包含了寨上金矿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生晕,分带特征,成矿预测,寨上金矿

寨上金矿床论文文献综述

郝迪[1](2016)在《甘肃寨上金矿床原生晕特征与成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寨上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发现的超大型、类卡林型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和下二迭统地层中,矿脉主要分布于卓洛-扎麻树背斜核部和两翼。通常按照矿化体的分布特征,与褶皱的空间关系,将矿床分为南、北两个成矿带,矿脉分布明显受到断裂控制,成矿(晕)具有多期多阶段迭加的特征。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地质、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通过系统的对寨上金矿床地质特征、元素分布和原生晕特征等进行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通过元素背景值计算和对比,结合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发现,南、北矿带Au、As、Sb元素异常与成矿关系密切,这些指示元素组合异常可作为寨上金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10号矿脉、32号矿脉Au元素因子模型显示:南、北矿带矿体中的Au主要来自热液成矿期含砷黄铁矿-毒砂-石英主阶段与多金属硫化物-白钨矿-石英-碳酸盐主阶段,同时As、Sb、Ag、Pb、Zn等伴生元素在不同部位沉淀。(2)原生晕分带特征。通过计算分带指数可知,北矿带10号脉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Zn-As-Pb-Au-Ag-Sb-Mo-W,南矿带32号脉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Zn-Ag-Sb-As-Mo-Au-Pb-W,以As、Sb为前缘晕指示元素,Au、Ag、Pb、Zn为近矿晕指示元素,W、Mo为尾晕指示元素,各勘探线分带特征显示,矿脉中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体A和矿体B,不同勘探线矿体展布状态差异比较大,在轴向上存在复杂的迭加和分离形态,走向上也存在尖灭再现。As元素异常主要出现在上部,而Ag、Sb、Pb、Zn等元素异常在各个中段均存在,推测上部矿体形成于含砷黄铁矿-毒砂-石英主阶段,下部矿体形成于多金属硫化物-白钨矿-石英-碳酸盐主阶段,两个矿体中指示元素形成的地球化学原生晕在空间上发生迭加。(3)原生迭加晕理想模型与找矿预测。结合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规律,建立北矿带10号脉、南矿带32号脉的原生迭加晕理想模型。根据原生晕找矿准则,对矿脉深部进行找矿预测,圈定3个找矿靶区:北矿带10号矿脉在100勘探线矿体2350m标高以下有延伸,108勘探线深部2300m中段可能存在Au的第二富集段;32号矿脉在2550m标高以下有较大延伸,2300m可能已经到达矿体底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张翔[2](2015)在《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发现寨上金矿被之后,经过数年研究和勘探发展为特大型的金矿床,也成为了西秦岭矿带上研究的重点。但是许多人并不认识矿床的成因,因此研究矿床的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甘肃寨上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成矿机制,为完善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5年16期)

王增涛,王建中[3](2015)在《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床构造序列及控矿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寨上金矿床属于断裂与褶皱联合控矿。矿区先后经历了区域变形作用、宽缓褶皱变形期、共轴紧闭挤压变形期、韧—脆性非共轴挤压变形期、晚期脆性变形期五个阶段。前叁个阶段构造与成矿关系不大,属控岩构造,是后两期成矿构造发育的前提。第四阶段是构造热液成矿阶段(控矿构造),最后阶段形成的构造,对矿体起错断破坏和富集的双重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地质》期刊2015年01期)

李春生[4](2015)在《甘肃省岷县寨上大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寨上金矿床位于礼县-岷县金矿带上,受区内次级隆起构造转折端或背斜构造倾伏端、不整合面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F 5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为本区的导矿和容矿构造。金矿化具分段富集规律,应在各富集段中寻找平行矿脉和深部找矿。(本文来源于《信息化建设》期刊2015年05期)

喻万强[5](2015)在《西秦岭寨上金矿床成矿作用空间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北亚带,是该带内目前探明金资源量最大的独立金矿。矿床深部是否存在隐伏岩体、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等没有开展研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矿床地质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空间结构、成矿时代等尚未研究清楚。论文聚焦成矿作用时空结构研究,通过前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野外系统的地质观察,航磁和遥感解译、构造运动学测量和动力学计算,光薄片镜下鉴定,流体包裹体显微温度和成分测定,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获得如下主要成果。1、通过遥感和航磁解译,结合揭露的隐伏脉岩,推断矿区深部存在隐伏岩体。脉岩为火山弧环境下地壳重熔形成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2、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认为南、北矿带地质特征空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3、通过运动学观测和动力学计算,容矿构造力学性质及其演化为:成矿前近南北向挤压,成矿早阶段左行压扭,成矿主阶段右行张扭,成矿后右行压扭。4、利用成矿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温压盐和成分测试、同位素测试等研究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空间结构。南、北矿带以及南矿带深部存在明显差异,矿床总体为中低温、低压力和浅成,但北矿带低于南矿带、南矿带低于其深部。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的混合。5、对比矿区与区域地层中Au含量,结合Au的活动态提取、热液蚀变物质迁移计算以及S、Pb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于矿区中、上泥盆统和深部岩浆。6、40Ar/39Ar测年和对前人测年数据的二次开发利用,认为脉岩形成时代为212~221 Ma,成矿作用时代为125~130 Ma。7、建立了地层-构造-隐伏岩体联合成矿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5-05-01)

余超[6](2015)在《西秦岭寨上金矿床成矿特征与非线性成矿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寨上金矿床地处西秦岭礼(县)-岷(县)金矿带西段,金的储量已经达到了120t,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和下二迭统的地层中,矿脉分布明显受到断裂控制。本次工作通过对寨上金矿床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运用流体包裹体、非线性理论、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寨上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流体特征、断裂特征、元素分布特征和成矿动力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寨上金矿床中的矿物组成相当丰富。除了常见的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重晶石外,还有一些较少见的矿物,如白钨矿、硫锑铅矿、碲汞矿、碲镍矿和Cu-Zn-Ni-Sn-Fe的金属互化物。矿石中矿物的种类较多,组成较复杂,构成寨上金矿床的一大特色。2寨上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92~293℃之间,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冰点温度范围为-25.6~-0.6℃,成矿流体盐度范围为0.18~23.01wt.%,密度范围0.75~1.03 g/cm3,包裹体气相成分除了H2O外尚有少量CO2和CH4。重晶石中烃类包裹体的存在,说明该区曾经有含烃类流体的活动。寨上金矿床流体总体表现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盐水-CO2-CH4体系。3寨上金矿床中的闪锌矿、白钨矿和铁白云石呈现出振荡成分环带的特征,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结果证实了矿物每一个环带中元素的不均匀分布,这说明不同环带在形成过程中热液体系处于一种开放的、远离平衡的热液流体条件下。根据闪锌矿环带分维值的变化,指示了成矿流体温度存在着一个突然降低的又回升的过程,在这个突然冷却的过程中导致了Au的沉淀与富集。4应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寨上金矿床各元素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Au、Sb、Hg、W、Zn的富集机制不同于其他元素,这几个元素可能存在着多期富集的过程。寨上金矿床的Sb、Hg、W和Zn可以作为寻找Au的直接指示元素。5综合各项研究成果,对寨上金矿床形成机制的综合认识:在印支期和燕山期大气降水、地层水和岩浆的混合成矿热液,先后在有利的构造环境和地热梯度驱动下,向上沿地层层间空隙渗透或沿分形断裂向上贯入。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充分的物质交换后,运移到裂隙发育部位,矿物的环带构造分维值指示着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温度突然降低的过程,成矿系统由于各因素的耦合作用演化到了一种新的稳定性时-空结构,导致了成矿物质的沉淀与富集。(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5-05-01)

魏宇[7](2014)在《西秦岭寨上金矿床白钨矿特征与形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寨上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卡林型金矿床,其伴生显着的钨矿化。金、钨的矿化在空间上表现为既有重合、又有分离的现象。钨矿石的原生矿物组成以含氧酸盐矿物和氧化物矿物为主,主要为白钨矿和石英,方解石、菱铁矿、铁白云石、菱锰矿、白云母、重晶石、石膏含量次之,局部偶见磷灰石、金红石以及黄铁矿和黝铜矿等少量硫化物;此外尚有高岭土、褐铁矿、铜蓝等次生蚀变矿物。白钨矿微量元素方面具有高Sr低Mo富Y贫Nb、Ta、Bi等亲岩浆元素的特征,同时显示异常低的Rb/Sr、Nb/Ta和Zr/Hf。稀土元素总体上表现出热液白钨矿的典型特征,LREE亏损、HREE相对富集、MREE最为富集的特征,模式曲线表现为向上拱曲的形状;δEu和δCe值虽然分布范围稍大,但集中于1附近,没有显示强烈的异常,稀土元素没有发生解耦,暗示白钨矿结晶于呈氧化性的中低温热液。此外环带白钨矿及其中稀土元素的不均匀分布,指示存在周期性流体脉动。包裹体研究表明,白钨矿中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80~220℃)、低盐度(5.11%~11.10% NaCleqv)、低密度(0.86~0.99g/cm3)的特征。拉曼测试显示白钨矿中的包裹体组分为水,个别石英包裹体出现CO2和CH4,热液属于盐水±CO2±CH4流体体系。通过对比区域不同地质体的成矿元素含量,并结合白钨矿微量元素——尤其是Eu异常特征以及包裹体分析结果,钨成矿作用物质来源以岩浆为主,含矿流体可能属于经过长期缓慢分异和演化的残余岩浆热液,并与沉积地层发生了物质交换。根据寨上白钨矿的共生矿物组合以及成矿流体特征,并参考最新的钨化合物溶解度实验认识,含钨热液中钨的主要赋存形式和迁移形式是钨酸及其解离形式,流体与钙质围岩交代反应破坏钨化合物的稳定性,同时释放了钙元素促进白钨矿及其他矿物的沉淀。(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4-05-01)

王增涛,杨晨,孙延光,李福生[8](2013)在《甘肃寨上金矿床资源量可靠性审核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寨上金矿床现处于普查阶段,开展工作的程度较低,按照《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的要求,在勘查工作时,应尽量使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并提倡使用多种方法估算资源量。基于上述原因,在编制寨上金矿床北段普查地质报告的过程中,使用了SD储量通和Micromine kantan3D软件系统审核了该地质块段法估算的资源量,计算了12条矿脉的资源量。文章主要通过以下5个方面进行探讨:①利用软件的校验功能,发现数据错误,审核基础数据;②通过矿体叁维模型的建立,审核矿体圈定连接的合理性;③应用Micromine kantan3D软件系统的封闭多面体估算法审核矿体体积;④应用Micromine kantan3D软件系统的距离反比法审核矿体品位和金属量;⑤应用SD储量通软件审核矿体金属量和矿石量。在地质勘查工作中通过以上多种资源量计算方法相互配合,确保了资源量计算结果的真实可靠,并就资源量估算方法选择和如何做好人机交互工作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黄金科学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喻万强,阎凤增,杨立强,葛良胜,张翔[9](2013)在《甘肃寨上大型金矿床南、北矿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寨上金矿床以F5断裂为界,可分为南、北2个矿带,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北矿带位于背斜北翼下二迭统十里墩组地层中,南矿带产于背斜核部中泥盆统安家岔组、上泥盆统大草滩组地层中。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矿床总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低压力和较浅的成矿深度,南矿带相对于北矿带成矿温度、流体盐度、密度要高,成矿压力以及成矿深度要大。南北矿带可能为一个统一的热液成矿系统,浅部表现为类似于北矿带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化,深部表现为类似于南矿带的脉状富金多金属矿化。(本文来源于《黄金》期刊2013年06期)

孙延光,刘敬[10](2013)在《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对寨上金矿床南矿带的地层、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石类型等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归纳,提出了找矿标志。(本文来源于《陕西地质》期刊2013年01期)

寨上金矿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从发现寨上金矿被之后,经过数年研究和勘探发展为特大型的金矿床,也成为了西秦岭矿带上研究的重点。但是许多人并不认识矿床的成因,因此研究矿床的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甘肃寨上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成矿机制,为完善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寨上金矿床论文参考文献

[1].郝迪.甘肃寨上金矿床原生晕特征与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2].张翔.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作用分析[J].科技风.2015

[3].王增涛,王建中.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床构造序列及控矿模式初探[J].陕西地质.2015

[4].李春生.甘肃省岷县寨上大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J].信息化建设.2015

[5].喻万强.西秦岭寨上金矿床成矿作用空间结构[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6].余超.西秦岭寨上金矿床成矿特征与非线性成矿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7].魏宇.西秦岭寨上金矿床白钨矿特征与形成机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8].王增涛,杨晨,孙延光,李福生.甘肃寨上金矿床资源量可靠性审核方法探讨[J].黄金科学技术.2013

[9].喻万强,阎凤增,杨立强,葛良胜,张翔.甘肃寨上大型金矿床南、北矿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J].黄金.2013

[10].孙延光,刘敬.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陕西地质.2013

标签:;  ;  ;  ;  

寨上金矿床论文-郝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