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姚爽[1](2018)在《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与规模效应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基金业发展越来越规范,同时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我国所有基金类型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开放型基金,在基金市场上开放型基金占有超过九成的份额,在开放型基金取得如此迅猛发展的现状下,对基金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丰富基金绩效评价方法体系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基金管理者是获得薪酬最高的社会群体之一,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基金经理技能存在,很有可能这些经理人没有择时选股的技能,即没有竞争优势却获得了经济报酬,鉴于问题的重要性,检验基金经理是否具备基金管理的重要能力即选股择时能力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关键点。基金经理技能是否存在一直没有得到共识,而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发展速度之快让这个问题变得越发重要。从评价基金绩效出发,构建评价基金绩效的指标——Value Added(简称VA),同时对VA指标进行改进,从而构建为测试基金经理技能的指标,验证基金经理技能是否存在,检验基金绩效表现是否存在持续性。研究过程中,涉及到投资者能否识别基金并进行合理选择以及基金的规模效应问题,文中亦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章对33只股票型基金、32只混合型基金测算Value Added数值,结果显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价值增值存在横截面差异,进一步测算基金经理技能,结果显示各基金经理技能亦存在横截面差异,并且表现好的基金会具有3年左右的持续性。对基金规模效应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最大规模的基金绩效表现优于最小规模的基金,但基金绩效表现并非随着规模的增大逐渐递增,基金绩效最优出现在适度规模处,并且实行差异的管理费率制度有利于基金市场的稳定发展。
吴大玮[2](2018)在《混合型基金的最优资产配置组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基金市场的发展状况,并对国内外关于基金业绩评价以及单指数模型应用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其次,本文选取华宝兴业基金公司十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利用夏普指数、下行风险、索提诺比率等指标对十只基金的业绩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单指数模型对十只基金的资产配置组合进行了优化,利用历史数据对资产配置组合中的股票进行了线性回归,通过计算得到最优资产配置组合,通过实证,得出单指数模型能够改善现有资产配置组合收益情况的结论。
涂序平,李建丽[3](2013)在《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一直深受各方关注,以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为代理变量是考察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的一个重要角度。H-M模型在检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中应用最广,同时为了克服H-M模型不足,采用更加成熟的HM-FF3模型。本文采用这两个模型对我国40只偏股型和偏债型基金在2007年1月-2010年12月分别进行选股能力分析和择时能力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只存在很小程度的选股能力,基本不存在择时能力。
王勇锋[4](2012)在《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从2001年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成立开始,经过短短的10余年时间的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开放式基金数量已超过964只,资产净值超过了2.07万亿元。随着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快速发展,其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也不断的增强。尤其是近几年来,开放式基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所了解和接受,渐渐的成为广大普通百姓的重要理财方式之一。因此,激发了广大学者对基金业绩评价研究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基金业绩评价研究领域中来。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基金总体业绩的评价,主要是使用一些风险调整收益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来分析基金业绩的排名,以及基金的业绩能否超越市场。第二部分,是对基金业绩来源的研究,即分析基金经理是否具有选股择时能力。第三部分,基金业绩持续性的研究。即研究业绩较好的基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业绩是否也会比较好,业绩较差的基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也会较差。本文主要从前面两个部分着手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基金业绩评价理论的基础,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等。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的风险调整业绩评价指标,并引进了基于VaR模型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然后,选取2007年前成立的41只成长型基金为样本,以2007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为样本期,样本期内包括了牛市、熊市和震荡市这样完整的一个市场周期,同时用上证A指、深证A指以及上证国债指数构建了个市场复合指数。在此基础上,用传统的风险调整收益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和基于VaR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对样本基金的业绩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全样本期的基金业绩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传统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与基于VaR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很高,并且都显示基金的业绩能够超越市场组合。第二,分阶段对基金的业绩进行研究,发现在牛市中和熊市中,传统指标与基于VaR指标的评价结果相差较大,但在震荡市中两类指标结果的相关性很高。在三种类型的市场中基金都取得出了超越市场的表现。此外,本文还对基金选股择时能力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研究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常用的模型——参数模型(TM模型和HM模型),发现参数模型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使用非参数模型对其改进。然后使用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模型对样本基金的全样本期、牛市、熊市及震荡市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非参数模型的效果要好于参数模型,同时,显示基金经理并不具备股票选择能力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最后,对全文进行了一个总结,在基础上,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基金业绩评价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贾永旭[5](2012)在《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文中指出证券投资基金在中国属于新生事物,但依托高速成长的新兴市场环境,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形成了由封闭到开放、由品种单一到个性化、多层次的品种体系。基金业目前己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中最有朝气、最有活力的一个分支。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基金的投资理念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投资策略己经对中国股市的行情波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各种类型基金的不断设立以及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对投资者、资本市场监管者以及基金公司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正确考察和认识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表现,已经成为广大投资者、资本市场监管者、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基金公司管理者本身的重大议题。采用何种有效的方法评估投资业绩已成为衡量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对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点,结合中国基金行业的目前的发展状况,对证券投资基金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基金业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基金业绩研究现状,建立了对基金业的全面了解,深化了基金业绩评价理论,然后,对基金总体业绩、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选择能力、持续性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基金总体业绩方面,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收益率、风险指标和改进的评价方法特雷纳指数、夏普指数、詹森指数等方法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了理论应用解析和实证检验,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结合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数据,用Eviews软件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判断基金业绩能否超过市场,在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选择能力方面,首先介绍了各参数方法和非参数评价方法,分析了各方法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采用T-M和H-M模型,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数据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了基金经理人的证券选择能力与时机选择能力;在基金业绩持续性检验方面,主要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双向表排序法,检验了基金业绩是否具有持续性。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国内基金市场业绩评价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特殊市场状况和基本国情,从政策引导方面和经济管理改进方面提出了建议。
汪宏程[6](2011)在《我国开放式基金资产动态配置能力研究——基于T-M模型和信息比率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金的动态资产配置能力对于基金公司治理及投资者投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T-M模型来衡量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信息比率指标(IR)来衡量证券选择能力。在对我国开放式基金在2007至2010年的投资表现进行分析后认为,市场环境会影响到开放式基金的资产动态配置能力,其中,熊市时期对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的影响较大,振荡时期对证券选择能力的影响较大。
丁庭栋[7](2011)在《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与证券投资基金超额收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证券选择能力与市场时机选择能力作为控制变量,研究投资者情绪是如何影响基金超额收益水平的。结果表明,样本基金表现出较强的证券选择能力,基金经理能够发掘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在大多数情况下,样本基金并不具有较强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基金经理未能采取进取或避险策略,不具有高超的操盘能力;在各个阶段及整体阶段,样本基金都表现出受到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的较强影响。这一结果说明,当前我国基金市场存在严重的迎合"投资者行为"的现象,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为完善基金市场监管,促进基金市场有效运行作出更进一步的努力。
常嵘[8](2010)在《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研究——基于H—M模型及其扩展的检验》文中研究表明基金的动态资产配置能力是以正确地预测市场走势为前提的,以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为代理变量是考察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的一个重要角度。H—M模型在检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中应用最广,同时又有多种克服H—M模型不足的扩展模型,如考虑市场组合的选择误差和遗漏变量,或者加入代表市场有效性的变量。应用最初的H—M模型及其扩展对我国83支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普遍缺乏动态资产配置能力。
常嵘[9](2010)在《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研究——基于H—M模型及其扩展的检验》文中认为基金的动态资产配置能力是以正确的预测市场走势为前提的,以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为代表变量是考察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的一个重要角度。H—M模型在检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中应用最广,同时又有多种H—M模型不足的扩展模型,如考虑市场组合的选择误差和遗漏变量,或者加入代表市场有效性的变量。应用最初的H—M模型及其扩展对我国83支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普遍缺乏动态资产配置能力。
陈权宝[10](2009)在《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自1999年3月我国第一批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上市以来,证券投资基金业在规模、产品的品种、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其业绩表现便受到基金管理层、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投资者以及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投资基金能否体现出专家理财的能力,是否具有超越市场的业绩等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导致对投资基金业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相对而言,国内对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大多是借用国外成熟的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多为直接借用国外的评价模型,较少考虑到国内的实际,在评价方法应用的深度、广度以及系统性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根据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理论,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非参数理论,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投资基金的业绩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分析和评价。论文首先回顾了与基金业绩评价有关的经典理论和评价方法,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相应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投资基金的未经风险调整业绩、经风险调整的业绩、经理人选股与择时能力、业绩持续性、业绩综合定量评价等进行了理论的阐述和实证分析。论文将基金指数收益率与市场指数收益率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协整理论、因果关系理论和状态方程模型分析了类型基金指数与市场指数的关系;利用非参数密度估计理论、分位数回归方法等计算出7种经风险调整的业绩指标,并以此指标对投资基金业绩的表现、指标评价结果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似不相关参数估计方法对投资基金经理人的选股与择时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横截面回归、列联表分析法、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和游程检验法对投资基金业绩持续性进行了检验;利用全局主成分和全局熵权分析法和对应分析法对投资基金综合业绩进行了定量评价。实证结果表明,开放式基金的收益高于市场收益,但在特定的时间段表现各异;基金市场与证券市场之间的密切程度越来越高;投资基金具有较为显着的选股能力但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不显着;基金在多种分析时期下不具有显着的业绩持续性。本论文的研究更具系统性、广泛性和综合性,对各个机构和投资者具有参考价值。该论文有图17幅,表77个,参考文献147篇。
二、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与规模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基金绩效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基金的规模效应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2章 基金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2.1 基金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2.1.1 基金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 |
2.1.2 基金经理技能测试方法概述 |
2.2 基金绩效评价指标构建 |
2.2.1 净α的构建 |
2.2.2 毛α的构建 |
2.2.3 Value added的构建 |
2.3 构建Value added基金绩效评价指标有效性的论证 |
第3章 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3.1 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指标构建 |
3.1.1 Value Added与S_i指标构建 |
3.1.2 基于Holding-based测量方法估算基准组合收益R_B |
3.2 样本选取及相关变量说明 |
3.2.1 样本选取 |
3.2.2 相关变量说明 |
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3.3.1 样本基金数据平稳性检验 |
3.3.2 Value Added指标结果分析 |
3.3.3 基金经理技能测试与基金绩效表现持续性检验 |
第4章 基金规模效应实证检验 |
4.1 基金规模与基金收益分析 |
4.1.1 衡量基金收益的指标构建 |
4.1.2 基金规模与基金收益的关系 |
4.1.3 实证结果分析 |
4.2 基金规模与基金经理技能 |
4.2.1 构建择时选股能力评价模型 |
4.2.2 实证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混合型基金的最优资产配置组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对象与背景 |
1.1.1 全球基金产业发展情况 |
1.1.2 我国基金业发展近况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文献理论综述 |
2.1 基金业绩评价相关文献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2 基金业绩评价相关理论 |
2.2.1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的理论基础 |
2.2.2 基金的风险与收益管理 |
2.2.3 基于风险调整的单因素模型评价方法 |
2.3 单指数模型应用的相关理论与文献 |
第3章 华宝兴业基金业绩评价实证分析 |
3.1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介 |
3.2 华宝兴业混合型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
3.2.1 研究方法 |
3.2.2 样本数据说明 |
3.2.3 数据来源 |
3.2.4 无风险利率的确定 |
3.2.5 市场基准组合的选定 |
3.2.6 基金收益率指标分析 |
第4章 基于单指数模型的资产配置组合优化 |
4.1 研究方法 |
4.2 样本数据说明 |
4.3 基金资产配置组合的优化 |
4.3.1 华宝兴业创新优选实证研究结果 |
4.3.2 华宝兴业多策略增长实证研究结果 |
4.3.3 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实证研究结果 |
4.3.4 华宝兴业生态中国实证研究结果 |
4.3.5 华宝兴业动力组合实证研究结果 |
4.3.6 华宝兴业先进成长实证研究结果 |
4.3.7 华宝兴业服务优选实证研究结果 |
4.3.8 华宝兴业国策导向实证研究结果 |
4.3.9 华宝兴业事件驱动实证研究结果 |
4.3.10 华宝兴业资源优选实证研究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3 相关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文献综述 |
实证设计 |
(一)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
(二) 市场基准选择 |
(三) 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的检验方法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一) H-M模型检验 |
(二) HM-FF3模型检验 |
结论 |
(4)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五节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基金业绩评价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现代投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传统基金业绩评价指标 |
第三节 基于VaR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 |
第三章 研究样本、无风险利率及市场基准的选取 |
第一节 样本的选取 |
第二节 无风险收益率的确定 |
第三节 市场基准的选取 |
第四章 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基本表现及检验 |
第二节 基于GARCH模型的VaR计算 |
第三节 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市场类型下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牛市下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二节 熊市下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震荡市下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四节 不同阶段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开放式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的分析 |
第一节 开放式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的评价模型 |
一、TM模型和HM模型 |
二、择时能力的评价模型——非参数模型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一、基于TM模型和HM模型的实证分析 |
二、基于非参数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本文局限和展望 |
一、本文的局限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5)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1.1 基金总体业绩评价 |
2.1.2 基金选股与择时能力 |
2.1.3 基金持续性研究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局限和改进分析 |
第三章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基础理论 |
3.1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 |
3.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四章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 |
4.1 传统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 |
4.2 经典的风险调整业绩评价方法 |
4.2.1 特雷纳指数 |
4.2.2 夏普比率 |
4.2.3 詹森指数 |
4.2.4 不同指数法之间的对比分析 |
4.3 基金选股与择时能力评价 |
4.3.1 T-M 模型 |
4.3.2 H-M 模型 |
4.3.3 参数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
4.4 基金持续性研究 |
4.4.1 参数检验法 |
4.4.2 非参数检验法 |
第五章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分析 |
5.1 研究样本、数据选取标准 |
5.1.1 研究样本选取 |
5.1.2 各项数据和指标选取方法 |
5.2 传统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检验 |
5.3 改进的风险调整业绩的实证检验 |
5.4 基金选股与择时能力的实证检验 |
5.5 基金持续性评价的实证检验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我国开放式基金资产动态配置能力研究——基于T-M模型和信息比率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
二、模型设定 |
三、实证分析 |
(一) 研究样本的选取 |
(二) 市场基准组合的选择 |
(三) 研究样本及期间的选择 |
(四) 无风险收益率的确定 |
(五) 实证回归 |
四、实证结果及结论、建议 |
(一) 实证结果分析 |
1. 开放式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 |
2. 开放式基金的证券选择能力。 |
(二) 结论 |
(三) 建议 |
(8)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研究——基于H—M模型及其扩展的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和文献回顾 |
二、研究思路、样本和数据 |
1.H—M模型及其扩展的检验设计。 |
2.H—M模型及其扩展的实证检验方法。 |
3.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三、H—M模型及其扩展的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1.最初的 |
2.考虑市场组合代理变量的选择误差和重要解释变量遗漏问题的 |
3.考虑市场有效性的 |
四、结论与启示 |
(9)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研究——基于H—M模型及其扩展的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和文献回顾 |
二、研究样本和数据 |
三、H—M模型的实证检验 |
四、H—M模型扩展的实证检验 |
(一) 考虑市场组合代理变量的选择误差和重要解释变量遗漏问题的扩展检验 |
(二) 考虑市场有效性的H—M模型扩展的检验 |
五、结论与启示 |
(10)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目录 |
图清单 |
表清单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
1.4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开放式基金单位净值及净值增长率特征分析 |
2.1 开放式基金单位净值及净值增长率特征分析理论 |
2.2 开放式基金净值增长率特征实证分析 |
2.3 开放式类型基金指数和市场指数因果关系检验 |
2.4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证券市场对开放式基金影响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开放式基金经风险调整业绩评价研究 |
3.1 经风险调整业绩评价理论 |
3.2 非参数密度函数估计理论 |
3.3 分位数回归理论 |
3.4 开放式基金经风险调整业绩实证分析 |
3.5 各个时期经风险调整基金业绩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开放式基金证券选择能力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评价研究 |
4.1 基金证券选择能力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评价模型 |
4.2 面板数据模型理论 |
4.3 似不相关回归理论 |
4.4 基于似不相关回归的基金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把握实证分析 |
4.5 基于三因素模型的基金时机把握证券选择能力分析 |
4.6 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评价研究 |
5.1 基金业绩持续性检验理论 |
5.2 基于横截面回归基金业绩持续性检验 |
5.3 基于列联表的基金业绩持续性检验 |
5.4 基于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法的实证结果 |
5.5 基于游程检验法的单个基金业绩持续性检验 |
5.6 本章小结 |
6 开放式基金业绩综合定量评价研究 |
6.1 综合定量评价理论 |
6.2 基金业绩综合定量评价的实证分析 |
6.3 基于熵权理论的投资基金业绩综合定量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建议 |
7.4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与规模效应研究[D]. 姚爽. 天津财经大学, 2018(08)
- [2]混合型基金的最优资产配置组合研究[D]. 吴大玮.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3]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的实证研究[J]. 涂序平,李建丽. 商业时代, 2013(09)
- [4]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D]. 王勇锋. 浙江工商大学, 2012(08)
- [5]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D]. 贾永旭. 天津大学, 2012(05)
- [6]我国开放式基金资产动态配置能力研究——基于T-M模型和信息比率的实证分析[J]. 汪宏程. 华北金融, 2011(09)
- [7]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与证券投资基金超额收益[J]. 丁庭栋. 珞珈管理评论, 2011(01)
- [8]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研究——基于H—M模型及其扩展的检验[J]. 常嵘.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0(06)
- [9]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研究——基于H—M模型及其扩展的检验[J]. 常嵘. 华北金融, 2010(10)
- [10]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D]. 陈权宝.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