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5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朝辉,阳建国,钟兴明,汪一棋,蔡勇,费振海,张磊,杨涛,顾华[1](2021)在《神经内镜微创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不同部位血肿的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不同部位血肿的疗效。方法 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组(开颅组)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内镜组),每组48例;同时又根据血肿是否位于基底节区深部,将各组患者分为深部组和表浅组亚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对比不同血肿部位患者的血肿清除率、ADL评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率。结果内镜组患者的皮肤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开颅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开颅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颅组,术后1、3、6个月ADL评分及术后7 d、1、3个月NIHSS评分均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01)。内镜-深部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术后ADL评分高于开颅-深部组,且再出血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深部组(P <0.05~0.001);内镜-表浅组患者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表浅组(P <0.05),而血肿清除率、术后ADL评分及再出血率与开颅-表浅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能减少高血压患者手术创伤,有效清除血肿,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建敏[2](2021)在《不同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析不同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接受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0例临床资料,纳入A组;收集同期医院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0例临床资料,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肿清除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完全清除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清除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内血肿,但相较于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缩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张永豪[3](2021)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共68个,其中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患者35个,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组33个。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均在术后24小时内复查CT。两组患者除手术方式不同外,其他治疗均是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状态、术前患肢肌力,出血量进行评价,确定两组患者是否具有可比性。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1个月、3个月的患肢肌力,术后1个月、3个月的GOS评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及统计分析,最终确定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状态、术前患肢肌力,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可以进行比较。(2)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小骨窗开颅组,(156.29±29.84 min Vs 275.61±66.57 min,P<0.05)。(3)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组的手术过程中失血量显着低于小骨窗开颅组(128.29±90.80 ml Vs 268.18±75.72 ml,P<0.05)。(4)神经导航联合内镜组的平均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组(93.03±3.55%Vs 87.12±2.99%,P<0.05)。(5)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组肌力恢复优于小骨窗开颅,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组的GOS评分优于小骨窗开颅,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小骨窗开颅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神经导航联合内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小骨窗开颅组,(11.31±4.11天Vs 14.12±3.90天P<0.05)。结论: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较小骨窗显微手术更具微创优势,其手术时间较短、手术过程中失血量较少、血肿清除率高、住院时间段且预后效果较好。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推广。
王奕羲[4](2021)在《出血性中风小骨窗开颅术后中医证素相关性研究及证素辨证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术后西医指标差异性,得出小骨窗术后中医证素与西医指标的相关性。2验证小骨窗开颅术后,运用中医证素与西医指标相关性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可靠性、实用性。方法:1选择高血压出血性中风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小骨窗或大骨瓣开颅术形成2组,对比得出小骨窗术后中医证素特点及规律;分析两组术后1天、3天、7天、14天的颅内压、GCS评分、CRP、CSF-LDH、Hcy等指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统计分析小骨窗组中医证素与对应时间点差异性西医指标的相关性。2选取小骨窗开颅术后第7天的病人,根据是否使用证素辨证(根据西医指标所对应中医证素进行治疗)分为2组,比较2组用药前后GCS评分、CRP、CSF-LDH、临床症状,以评价小骨窗术后证素辨证的临床疗效。结果:1小骨窗组术后血瘀证出现晚于大骨瓣组,所占比例小骨窗组多于大骨瓣组;小骨窗组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所占比例低于大骨瓣组。两组术后风证、痰证、火热证的分布规律基本相同,第1天风证所占比例为第一,随后呈持续下降趋势;痰证一直存在于整个术后病程,且所占比例较高;火热证所占比例先上升后下降。2与大骨瓣术后相比,小骨窗术后颅内压、GCS评分、CRP、CSF-LDH等指标均高于大骨瓣手术(P<0.05)。3小骨窗术后西医指标与相对应时间点的中医证素相关性分析:术后第1天,GCS评分与风证负相关;术后第3天,CRP与痰证、火热证正相关;术后第7天,CRP、LDH与痰证、火热证正相关,颅内压与血瘀证正相关,GCS评分与痰证、血瘀证负相关;术后第14天,CRP与痰证正相关,GCS评分与血瘀证负相关(P<0.05)。4小骨窗术后使用证素辨证的患者GCS评分、CRP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用药患者;使用证素辨证的患者具有更好的有效率(P<0.05)。结论:1本研究得出了小骨窗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小骨窗术后较小骨瓣术后但其劣势为容易出现血瘀证,这可能与小骨窗手术减压效果差有关;其优势为观察时段内,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出现少,这与小骨窗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有关。风证、痰证、火热证在小骨窗与大骨瓣术后的变化基本相同,风证前期发生率高,后期消散快;痰证和火热证是术后的主要证素,痰证一直存在,火热证逐渐增多。还得出西医方面,小骨窗术后对比大骨瓣术后,有较好的GCS评分、CRP、CSF-LDH,但其术后颅内压表现不如大骨瓣手术。2分析了小骨窗术后中医证素与西医指标的相关性,若小骨窗术后出现颅内压高则可能与血瘀证有关;若GCS评分不理想,提示为血瘀证、风证、痰证;若术后CRP、LDH升高,则可能表现为痰证、火热证。3验证了中医证素与西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是可靠、实用的。使用证素辨证治疗出血性中风小骨窗开颅术后患者,可明显改善症状和各项观察指标,扬长避短,提高临床疗效。
姚俊岭[5](2021)在《血府逐瘀汤联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血府逐瘀汤联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其入院日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20例,接受血府逐瘀汤联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方式)和对照组(20例,接受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方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肿量、并发症发作概率、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肿量更低,并发症发作概率更低,治疗效果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血府逐瘀汤联合小骨窗开颅术的治疗方式,能降低患者术后的脑血肿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作概率,减少患者脑组织受损伤程度。
胡东伟[6](2020)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接收的100例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血肿腔穿刺及体外引流的手术方式,实验组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治疗方式;术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对患者血肿清除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GO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着(P <0.05)。结论:基底节区出现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在临床中通过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提高患者血肿清除率,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梁观钦,黎彩宜,刘北祥,蔡厚洪,周柏臻[7](2020)在《钻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少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钻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少量脑出血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少量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钻孔引流治疗。结果研究组术后2周以及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近远期NFD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DC值、NAA/Cr和Lac/C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钻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手术均可以改善患者后期的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而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显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吴新忠[8](2020)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对患者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各41例。穿刺引流组行穿刺引流术,血肿清除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8周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术后8周两组SSS评分、NIHSS评分均降低,血肿清除组SSS评分、NIHSS评分较穿刺引流组低(P<0.05);术后8周两组MR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血肿清除组MRS评分较穿刺引流组低,BI评分较穿刺引流组高(P<0.05);血肿清除组术后再出血率4.88%(2/41)较穿刺引流组21.95%(9/41)低(P<0.05)。结论与穿刺引流术相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术后再出血少,安全性高。
徐雅彪[9](2020)在《FDFN头架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使用FDFN(For the doctors For the nurses)头架以皮质脊髓束为保护靶点的微创穿刺术和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2040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符合入组标准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通过前瞻性研究,按照电脑编辑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0例,使用FDFN头架行以皮质脊髓束为保护靶点的微创穿刺钻孔引流术;对照组45例,行内科保守治疗。通过患者的住院时间、血肿吸收时间,患者入院后1周、3周水肿体积变化,入院后FA值的变化,入院3个月后ADL评分、NIHSS评分,死亡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1周保守治疗组的脑水肿体积(31.71±6.59)ml显着高于微创治疗组(16.05±10.17)ml[Z=-5.634,P=0.000],术后3周保守治疗组的脑水肿体积(19.65±12.32)ml显着高于微创治疗组(9.38±6.30)ml[Z=-5.834,P=0.000];术后3周保守治疗组的FA值(0.57±0.03)显着低于微创治疗组(0.61±0.02)[Z=-5.761,P=0.000];保守治疗组的血肿吸收时间(31.56±6.02)d大于微创治疗组(11.31±5.24)d[Z=-7.217,P=0.000];保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27.71±9.45)d大于微创治疗组(22.07±8.45)d[Z=-3.195,P=0.001<0.05];保守组1个月NIHSS评分(9.96±3.05)显着高于微创治疗组(5.67±2.29)[Z=-5.626,P=0.000],保守治疗组3个月NIHSS评分(8.98±4.09)显着高于微创治疗组(4.43±1.78)[Z=-5.548,P=0.000];术后3个月保守治疗组的ADL(48.30±19.08)显着低于微创治疗组(61.72±21.56)[t=-2.794,P=0.007<0.05];保守治疗组的死亡率(2.2%)与微创治疗组(3.3%)[χ2=0.000,P=1.000>0.05]。结论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量2040ml的患者,应用FDFN头架以CST为保护靶点的微创穿刺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肿周围水肿,能够更好的促进皮质脊髓束的恢复,缩短患者血肿的吸收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更好的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图11幅;表8个;参45篇。
蒋德曦[10](2020)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自发性脑出血(SICH)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点的危急重症。由于该疾病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降低这些危险因素造成的不利结果,对提高患者的预后起着关键作用。本课题通过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做相关分析,为今后HICH患者规范化及个体化的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其生活质量。[方 法]本课题通过查阅国内外与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目前的研究现状、趋势及研究结果,结合我院神经外科对该疾病的诊疗情况,对2018年08月至2020年01月期间,在我科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并进行手术治疗的205例,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统计。结合目前存在争议及探讨的焦点,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筛选,将以下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数据收集:个人资料(年龄、性别),既往史资料(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术前CT影像学资料(出血的位置、血肿的形态、血肿的体积、脑室是否积血、中线是否偏移),术前的一般情况(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术前脉压差、术前GCS评分),实验室资料(术前血糖值、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是否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术后再出血、是否颅内感染、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NICU住院天数。对患者一个月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恢复情况选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进行评估,根据评分情况分为2组:(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本能独立行走,其mRS评分在0、1、2、3分内,ADL评分≥75分;(2)预后不良组:患者不能独立行走,其mRS评分在4、5、6分内,ADL评分<75分。对以上因素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接着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 果]1.本课题纳入的205例手术治疗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13例(55.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01±12.003)岁,术前收缩压平均为(174.24±27.298)mmHg,术前舒张压平均为(96.67±17.649)mmHg,术前GCS评分中3~8分的患者有110例(53.7%)。血肿位置最多的是基底节区有127例(62.0%),血肿体积平均为(41.64±15.861ml)、血肿体积>50ml的有49例(23.9%),中线移位≥5mm者有98例(47.7%),血肿形态不规则的有46例(22.4%),血肿破入脑室的有91例(55.6%)。选择大骨瓣开颅者有55例(26.8%)、微创小骨窗开颅者有66例(32.2%)、行颅骨钻孔置管引流者有84例(41.0%)。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有82例(40.0%),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有112例(59.5%),发生术后再出血的有52例(25.4%),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有82例(40.0%),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有13例(6.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15例(占7.3%),NICU住院天数≥7天的患者有136例(66.3%)。术后一个月随访结果,以mRS评分预后良好的有97例(47.3%)、预后不良的有108例(52.7%),以ADL评分预后良好的有84例(41.0%)、预后不良的有121例(59.0%)。2.对收集的27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下列15项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收缩压、术前GCS评分、血肿体积、中线移位程度、NICU天数、手术时机、血肿形态、血肿的位置、手术方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气管切开、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mRS评分分组的结果显示,下列7项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危险因素:术前GCS评分(95%CI(0.000,0.125),OR=0.007,P=0.001)、血肿体积(95%CI(0.000,0.096),OR=0.001,P=0.004)、中线移位(95%CI(0.002,0.249),OR=0.021,P=0.002)、NICU 天数(95%CI(0.001,0.151),OR=0.013,P=0.001)、手术方式(95%CI(0.001,0.332),OR=0.001,P=0.008)、血肿是否破入脑室(95%CI(0.020,0.987),OR=0.142,P=0.048)、术后再出血(95%CI(0.004,0.269),OR=0.033,P=0.001)。以ADL评分分组的结果显示,下列6项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危险因素:术前GCS评分(95%CI(0.015,0.337),OR=0.072,P=0.001)、血肿体积(95%CI(0.000,0.800),OR=0.016,P=0.038)、NICU 天数(95%CI(0.008,0.201),OR=0.040,P=0.000)、手术方式(95%CI(0.008,0.678),OR=0.073,P=0.021)、血肿是否破入脑室(95%CI(0.042,0.914),OR=0.196,P=0.038)、术后再出血(95%CI(0.024,0.896),OR=0.147,P=0.038)。[结 论]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经外科治疗的患者,早期预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中经多因素分析后发现,下列7项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术前GCS评分、血肿体积、NICU天数、手术方式、中线移位程度、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术后再出血。因此,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过程中,重视这些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选择个体化、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救治率的关键,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5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内镜微创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不同部位血肿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开颅组 |
1.2.2 内镜组 |
1.3 观察及评价标准 |
1.3.1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9] |
1.3.2 血肿清除率计算 |
1.3.3 NIHSS评分 |
1.3.4 术后并发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开颅组与内镜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比较 |
2.4 两组患者的ADL、NIHSS评分比较 |
2.5 两组深部组、表浅组的血肿清除率、ADL评分及并发症比较 |
3 讨论 |
(2)不同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指标 |
2.2 血肿清除及术后并发症 |
3 讨论 |
(3)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3 病例分组 |
3.4 病例资料 |
3.5 治疗方法 |
3.5.1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
3.5.2 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 |
3.5.3 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
3.6 观察指标 |
3.6.1 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失血量 |
3.6.2 血肿清除率 |
3.6.3 术后 1 个月、3 个月患肢肌力 |
3.6.4 术后患者 1 个月、3 个月 GOS 评分 |
3.6.5 术后并发症、术后再出血 |
3.6.6 住院时间 |
3.7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对比 |
4.2 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失血量 |
4.3 血肿清除率 |
4.4 术后1个月、3个月患肢肌力 |
4.5 术后1个月、3个月GOS评分 |
4.6 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 |
4.7 住院时间 |
第5章 讨论 |
5.1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手术时机 |
5.2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 |
5.3 神经导航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
5.4 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
5.5 神经导航结合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原理及方法 |
5.6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手术的优势 |
5.7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的局限性 |
第6章 典型病例 |
第7章 结论 |
第8章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出血性中风小骨窗开颅术后中医证素相关性研究及证素辨证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中医证素分布及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设计 |
2.1 一般资料 |
2.2 影像学资料 |
2.3.诊断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观察指标 |
2.7 手术方法 |
2.8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
3.2 术后中医证素分布 |
3.3 各项西医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
3.4 各项指标与中医证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4 小结 |
研究二证素辨证的疗效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
2.3 证素辨证 |
2.4 中药方剂选择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
3.2 小骨窗开颅术后差异性分析 |
4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中医证素量化评分表 |
附录 2 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表 |
综述一 出血性中风围手术期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1 术前治疗 |
2 术后治疗 |
3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
1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
2 微创手术 |
3 脑室外引流术 |
4 新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术后血肿清除和住院时间比较 |
2.2 两组GOS评分比较 |
3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7)钻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少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处理: |
二、结果 |
1.两组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
2.两组患者远期和近期两项指标对比: |
3.两组患者血肿侧各项指标比较: |
(8)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3.1 穿刺引流组 |
1.3.2 血肿清除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SSS评分、NIHSS评分 |
2.2 MRS评分、BI评分 |
2.3 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 |
3 讨 论 |
(9)FDFN头架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一般资料 |
1.1.2 纳入标准及禁忌证 |
1.1.3 入院检查 |
1.1.4 FDFN头架介绍 |
1.1.5 治疗方法 |
1.1.6 数据采集 |
1.1.7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人口学特征 |
1.2.2 基线资料 |
1.2.3 水肿体积比较 |
1.2.4 FA值比较 |
1.2.5 术后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之间结果比较 |
1.2.6 NIHSS评分比较 |
1.2.7 ADL评分比较 |
1.3 讨论 |
1.3.1 HICH外科手术的理论基础 |
1.3.2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重要性 |
1.3.3 HICH的手术时间窗 |
1.3.4 微创穿刺引流术细节 |
1.3.4.1 微创穿刺术手术穿刺路径的选择 |
1.3.4.2 引流管穿刺的深度 |
1.3.4.3 rt-pa和尿激酶在微创术后的应用 |
1.3.5 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 |
1.3.6 HICH的多靶点穿刺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脑出血的治疗现状 |
1. HICH的发病机制 |
1.1 长期高血压是血管破坏的病理、生理基础 |
1.2 脑内血肿扩大 |
1.3 高血压脑出血后对脑组织继发性损害 |
2. DTI检查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
2.1 DTI成像的基本原理 |
2.1.1 FA值、rFA值的临床意义 |
2.1.2 评估部位的选择 |
2.1.3 CST完整性分级 |
3.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
3.1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穿刺技术 |
3.2 大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 |
3.3.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
3.4. 神经内镜血肿抽吸术 |
3.5. 神经导航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
4. 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常见问题 |
4.1 血压管理 |
4.2 血糖管理 |
4.3 颅内压管理 |
5.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性 |
6. 现代康复理念 |
7.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5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内镜微创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不同部位血肿的疗效[J]. 赵朝辉,阳建国,钟兴明,汪一棋,蔡勇,费振海,张磊,杨涛,顾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05)
- [2]不同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比研究[J]. 郭建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09)
- [3]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D]. 张永豪. 吉林大学, 2021(01)
- [4]出血性中风小骨窗开颅术后中医证素相关性研究及证素辨证的疗效分析[D]. 王奕羲.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血府逐瘀汤联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 姚俊岭. 中医临床研究, 2021(09)
- [6]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胡东伟.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0(04)
- [7]钻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少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梁观钦,黎彩宜,刘北祥,蔡厚洪,周柏臻.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16)
- [8]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吴新忠. 医药论坛杂志, 2020(07)
- [9]FDFN头架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D]. 徐雅彪.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 蒋德曦.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