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医疗卫生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专业医护人员,医疗卫生,住院床位,慢性病患者,钱湖,基层医疗,市医,医保
医疗卫生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陈敏[1](2019)在《医养结合,让晚年生活更美好》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波已迈入超老龄化社会。截至2018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共有151.3万名,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5.1%,高出全国7.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2.7个百分点。而早在2017年底,宁波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6.2%。按照国际(本文来源于《宁波日报》期刊2019-11-18)
杨昕[2](2019)在《健康老龄化进程中的医疗卫生政策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2018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从0.88亿人上升到1.6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6.96%上升到11.94%。根据联合国2019年的预测,2035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会达到20.68%,如果按照部分国内学者的预测,则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报》期刊2019-10-25)
颜昌武[3](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医疗卫生政策的变迁及其内在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卫生是事关亿万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不断调整和优化医疗卫生政策,极大地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达到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经历从政府"大包大揽"到市场主导再到回归公益性的叁个阶段。不管怎样调整,政策的设计总是体现一条逻辑主线,即着力平衡政策的正当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张力,并走出了一条从"卡里斯玛型高正当性、低水平的高有效性"到"低正当性、低有效性"再到"制度化的高正当性、健康导向的高有效性"的发展之路。未来,要更好地实现医疗卫生政策的有效性,就得更加清晰地厘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以及各自的责任。(本文来源于《行政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丁忠毅,谭雅丹[4](2019)在《中国医疗卫生政策转型新趋势与政府的角色担当》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医疗卫生政策作为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的核心政策,其政策范式经历了从"福利化"到"市场化"再到"健康中国"的转型。在反思"市场化"政策范式进程中,"健康中国"逐渐成为医疗卫生政策范式转型的新趋势。受"市场化"政策范式长期运行下政府角色担当不足的影响,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仍然存在财政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制度包容性欠缺等突出问题。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站在推进国家健康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加大医疗卫生支出并优化支出结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增强医疗保障体系包容性,加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政府主导的健康协同治理体系。(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薛温馨[5](2019)在《黑龙江省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的财政政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但城乡和各区域间仍存在着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程度低的问题,这一问题给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整体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需要通过财政政策来解决,如对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要以均等化为导向,适当的向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倾斜,明确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等,有利于提高黑龙江省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杨越涵,阎月明,马晓静[6](2019)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PPP模式政策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制,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政策发展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的主要政策法规及其内容特别是与医疗卫生领域直接相关的政策进行梳理,发现现有政策存在政策冗杂、立法规范层次低,相互之间存在冲突,与其他法律规范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同时缺乏专门针对医疗卫生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政策法规。建议加快立法进程,厘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协议的法律性质及相关法律适用,同时出台专门针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政策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行规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赵亮[7](2019)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区域差距与政策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缩小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差距,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既是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民生、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因此,缩小区域间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并对影响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在阐述了相关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前提下,通过大量阅读相关参考文献,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医疗卫生服务差距的文献综述,对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其次,从历史角度出发,用定性研究法总结了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事业改革发展的历史概况和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之上,从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资本办医不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均衡、医疗保险覆盖面小、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等角度比较全面的分析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差距的基本现状。再利用数理统计法、数据比较法和泰尔指数分析法,比较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域(31个省市、自治区)在2008—2017年财政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差距情况。得出结论,2008年以来,我国财政医疗卫生服务支出增长幅度较大,但是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服务支出的比例连年下降,地方政府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支出不断攀升,财政医疗卫生服务支出呈现出明显的地方化倾向;从财政医疗卫生服务支出总量差距分析来看,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的趋势;从财政医疗卫生服务支出力度差距分析来看,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支出力度较大,东部最少;从财政医疗卫生服务人均支出差距来看,西部地区远远高于平均值,东北地区远远落后于平均值;从医疗卫生服务支出增量来看,西部地区处于优势地位;2008—2017年区域间泰尔指数不断下降,医疗卫生服务区域间差距不断缩小,泰尔指数分解显示,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差异80%以上是由区域内差距造成。第叁,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差距、政府供给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均等化评价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包括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和医疗床位)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造成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差距的原因,从统筹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以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缩小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差距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传斌[8](2019)在《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卫生是清末新政社会变革的内容之一。清政府在官制变革的背景下,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相应的卫生行政机构。同时,清政府支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在创办医疗机构、发展医学教育、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医界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取得一定成效,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受观念、人才和经费的限制,这些政策还存在诸多不足,只能是中国近代医疗卫生政策的发端。(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田孟[9](2019)在《理顺农村叁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县、乡、村"叁级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对于维护农民身体健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新医改以来,基层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绩,各级财政投入的快速增加改善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09期)
胡重明[10](2019)在《浙江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政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资源紧缺并存是多年来束缚地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的"亚历山大绳结"。为破解医改难题,浙江在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和高水平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用户体验"牵引资源整合,"撬动"相应组织流程、制度的再造和区域分工协作体系的重塑,带来了一场深层次、系统性变革。为进一步深化改革,需厘定与标准化医疗卫生服务的"一件事",从"用户视角"打破资源流通壁垒,推动医疗服务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并打造更完善的配套制度与政策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医疗卫生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0—2018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从0.88亿人上升到1.6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6.96%上升到11.94%。根据联合国2019年的预测,2035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会达到20.68%,如果按照部分国内学者的预测,则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医疗卫生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陈敏.医养结合,让晚年生活更美好[N].宁波日报.2019
[2].杨昕.健康老龄化进程中的医疗卫生政策响应[N].中国人口报.2019
[3].颜昌武.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医疗卫生政策的变迁及其内在逻辑[J].行政论坛.2019
[4].丁忠毅,谭雅丹.中国医疗卫生政策转型新趋势与政府的角色担当[J].晋阳学刊.2019
[5].薛温馨.黑龙江省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的财政政策探讨[J].商业经济.2019
[6].杨越涵,阎月明,马晓静.我国医疗卫生领域PPP模式政策发展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9
[7].赵亮.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区域差距与政策优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8].李传斌.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J].晋阳学刊.2019
[9].田孟.理顺农村叁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政策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2019
[10].胡重明.浙江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政策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