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百合科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顶冰花,顶冰花属,百合科,新分布
百合科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嘉,王圳,吴周,高亚军,沈永宝[1](2019)在《江苏省百合科植物新分布属——顶冰花属》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江苏省百合科(Liliaceae)新分布属——顶冰花属(Gagea Salisb.)和1新分布种顶冰花(Gagea nakaiana Kitag.)(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杜兴兰[2](2019)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百合科植物资源调查统计与区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2014年,通过样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内的百合科(Liliaceae)植物资源种类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并对百合科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野生百合科植物共10属19种。百合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60%,占总种数的73.68%。(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王朝阳,宋宏伟,王建,殷兆晴[3](2018)在《百合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合是具有较高观赏性的一种植物,能够为种植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近年来,围绕百合观赏性、抗性、品质以及繁殖能力等方面进行育种已经取得较大成效,培育出较多的新品种。基于此,对百合科植物组织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百合科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前景作出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18期)
孙艺萌[4](2018)在《东北地区野生百合科植物引种驯化及快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合科(Liliaceae)植物是单子叶植物的一大种群,分布广泛、观赏性佳、并具食用药用价值。东北地区现共存25属,88种的野生百合科植物,开发利用种类少,利用率也很低。同时气候变化、天然林采伐使得东北地区野生百合科植物生长环境持续恶化。引种驯化可以保护野生资源,将适应生长环境的品种进行离体快繁,短时间繁育大量后代,得到更多种质资源,以便加大其种质资源利用的速度。为保护我国特有野生资源,缓解野生资源逐步减少濒危的困境。本试验对东北地区的野生百合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引种、繁育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在东北地区的叁个样地,收集了10种野生百合科植物,分别为:小玉竹Polygonatum humile、二苞黄精Polygonatum involucratum、藜芦Veratrum nigrum、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二叶舞鹤草Maianthemum bifolium、轮叶百合Lilium distichum、北重楼Paris veriticillata、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鹿药Smilacina japonica、毛百合Lilium dauricum。在海拔300-700m的范围内、轮叶百合多数分布在林缘、林下较为阴凉湿润的地方,根系粗壮易与相邻乔灌木根系相盘。二叶舞鹤草、铃兰生长海拔相对较高环境阴凉湿润处。小玉竹、二苞黄精、藜芦、北重楼、毛百合生长在向阳坡的林下。平贝母、鹿药在林下林缘草坪沟边,较湿润的环境中。2.野外采集的10种野生百合科植物,对驯化地的环境适应性不一。其中轮叶百合对驯化地的生态因子适应最好成活率达89.3%左右,萌芽期、花期、株高等外部形态和物候期与原生地没有显着差异,生长良好,适应性最差的铃兰栽植成活率仅为14.3%,采集的毛百合种子播种发芽率达32%,虽发芽率低但长势较好,在翌年春天就能良好生长。3.对两种在驯化地生长良好的野生百合科植物进行离体快繁。结果如下:轮叶百合的离体快繁中,以鳞片为外植体,最佳的消毒方式为取中层鳞片配合75%酒精处理60 s后用2%NaClO溶液处理12 min,灭菌效果和生长状况最佳,长菌率为15.57%,鳞片坏死率为3.95%;最佳的初代诱导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6-BA 1.0 mg/L+KT 0.2 mg/L+NAA 0.15 mg/L+蔗糖30g/L,诱导率为94.67%;最佳的增殖培养培养基组合为:基本MS培养基+蔗糖50 g/L+6-BA 0.2mg/L+NAA 1.0 mg/L,增殖系数为6.94;最佳的生根培养基组合为:1/2 MS+AC 0.25 g/L+IBA0.1 mg/L+蔗糖50 g/L,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为11.08根;组培苗驯化移栽中,最佳栽培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1:1:1,幼苗成活率85.7%,生长良好。毛百合的离体快繁中,以种子为外植体时,最佳消毒方式为75%酒精处理30 s后用2%NaClO溶液处理8 min,污染率为41.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蔗糖50 g/L+6-BA 0.6 mg/L+NAA1.0 mg/L,增殖系数为6.73;最佳的生根培养基组合为1/2 MS+AC 0.5 g/L+IBA 0.1mg/L+蔗糖50 g/L,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为9.57;驯化移栽最佳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1:1:1,组培幼苗成活率88.2%,生长良好。(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包玉英[5](2017)在《内蒙古草原百合科植物菌根及共生AM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丛枝菌根真菌(AMF)广泛分布于草原生态系统中,与宿主植物共生发育的菌根形态类型主要有Arum-type(疆南星型)、Paris-type(重楼型)和Intermediate-type(中间类型)。AMF的分布受宿主植物、地理因素以及土壤因子的影响。与AM真菌共生的百合科植物作为重要的伴生种分布于内蒙古各类草原植被中。因此,本文以内蒙古草原(广义)百合科植物菌根结构及根际AM真菌多样性,探索AM形态类型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中的意义以及AM真菌与宿主植物间的共生选择关系。本研究从内蒙古草原采集了9属20多种百合科植物,菌根观察结果显示,葱属(Allium)、天门冬属(Asparagus)等属植物形成典型的Arum-type(疆南星型),而百合属(Lillium)、知母属(Anemarrhena)植物发育典型的Paris-type(重楼型),表现出属水平的差异。依据AM真菌无性孢子形态特征,从百合科植物根际土壤中鉴定出8属20种AM真菌,其中Acalospora 3种,Claroideoglomus 2种,Diversispora 1种,Funneliformis 2种,Glomus 4种,Rhizophagus 4种,Scutellospora 1种和Septoglomus 3种。不同种植物根际A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不同,但Glomus microaggregatum、Septoglomus constrictum、Scutellospora calospora为多数植物根际的常见种。18SrDNA序列测序共鉴定出葱属植物根系内共生AM真菌3属5种,分别是Ambispora leptoticha、A. sp、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C. etunicatum和Glomus sp,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OTU分属于Claroideoglomus、Diversispora、Glomus、Rhizophagus、Septoglomus及未知菌属(unknown genus species)。葱属植物根内AM真菌的属种多样性远低于根际土壤,宿主植物与AM真菌具有一定的共生选择和偏好性,其他属种植物根内共生AM真菌多样性研究尚待深入。本文结果为阐述草原植物与AM真菌的共生协同进化关系及宿主植物系统分类地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08-11)
侯悦[6](2017)在《哈尔滨市野生百合科植物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园林植物是园林设计与绿化部分的主要材料,是园林应用上融合了空间分隔、美化环境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有机的重要元素。园林植物配置是为了达到植物造景的层次感、季相感和色彩感,因此需要充分掌握植物的观赏部位的形态指标及季相变化。以植物为主要材料应用,采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景观搭配,这既能够满足功能需求,又能兼具形态美和意境美,形成一个各种元素完美结合的植物景观空间。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营造植物景观在城市绿地设计中也就越来越受重视,绿色植物是其它园林要素无法替代的重要软质景观内容。北方寒冷地区受地域天气等条件限制,城市中园林绿地可应用的植物材料匮乏,导致景观效果单一。哈尔滨野生百合科植物以其丰富的品种,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良好的观赏价值,无疑可以成为园林绿化中重要的景观塑造元素。本研究是以园林应用为目的,通过调查和观测哈尔滨野生百合科植物的生境状态,植株形态与观赏性指标,进而了解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人文内涵及与不同种类植物进行合理配置的景观效果。利用本次研究,总结出适宜在哈尔滨地区应用的优秀的观赏性百合科植物种类及其在北方地区园林的造景形式,解决在寒冷地区在开花前后景观萧条的现象,为百合科植物在寒冷地区园林中应用的科学合理性与景观利用性提供依据。研究得出此次调查中植物种类共14个野生百合科植物。野生百合科植物所生长的植物群落里植物种类丰富,总体生态环境相似,但植物种类有少许不同。由于野生百合科植物大部分为是阴生植物,对土壤、温度及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因而在有高大乔木隐蔽环境下生长较为良好,坡度较平缓的样地中生长势最强,每一处调查地点处的百合科植物都有伴生情况出现。在野生百合科植物的环境生态因子调查中,野生百合科植物生长旺盛期在6月份至8月份,其生长的小气候环境中,空气温度与土壤温度的日动态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关系,叁个月份的平均气温都呈现单峰值趋势。野生百合科植物生长旺盛期环境湿度的日动态变化中,显示湿度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相同时刻环境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6月,与空气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环境湿度的日动态变化也是呈现为单峰型。分析其引种至哈尔滨市内栽培的可能性发现引种难度主要在生境湿度引种上需要进行栽培保护措施。目前,哈尔滨市植物资源一般采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作为主要植物材料,但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研究的野生百合科植物其园林应用特性是多年生草本,为解决园林应用上的浪费问题,我们进而着手研究野生百合科植物的合理应用。在充分了解栽植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环境条件,并根据植物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合理的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种类,这是园林中应用绿化植物材料的基本原则。在文中我们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已调查的的14中野生百合科植物进行哈尔滨市野生百合科植物种质资源应用评价,结果表明在选用的大部分野生百合科植物都可以进行哈尔滨市内植物景观的设计。(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冯君茹,甘婷婷,冯爽,尹华宝[7](2015)在《有斑百合——安徽省百合科植物新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在安徽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一种百合科(Liliaceae)安徽省新纪录种:有斑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pulchellum)。并对其形态特征,生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任保青,马骥,周哲峰[8](2015)在《山西省百合科植物新资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对山西省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野外考察,在太宽河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百合科(Liliaceae)郁金香属(Tulipa L.)的野生植物老鸦瓣(T.zollingeri D C.),在霍山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百合科油点草属(Tricyrtis Wall.)植物黄花油点草(Tricyrtis pilosa Wall.),为山西省百合科植物增加了属级和种级水平的新记录。(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王芝恩[9](2015)在《浑河源地区野生药用百合科植物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浑河源地区野生药用百合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内药用百合科植物种类进行了细致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有药用百合科植物15种,另外,文章对浑河源地区野生药用百合科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了介绍,以期待能为将来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5年05期)
彭金海,王文房,李辉,王树强,曹佃雪[10](2015)在《蒙山百合科植物资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资料收集等方法,对蒙山百合科植物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发现蒙山百合科植物资源约12属32种,优势属是葱属、百合属、天门冬属等,绝大多数兼具药用、食用和观赏功能。蒙山百合科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应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创新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5年03期)
百合科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3—2014年,通过样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内的百合科(Liliaceae)植物资源种类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并对百合科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野生百合科植物共10属19种。百合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60%,占总种数的73.6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百合科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嘉,王圳,吴周,高亚军,沈永宝.江苏省百合科植物新分布属——顶冰花属[J].生物学杂志.2019
[2].杜兴兰.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百合科植物资源调查统计与区系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9
[3].王朝阳,宋宏伟,王建,殷兆晴.百合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J].南方农业.2018
[4].孙艺萌.东北地区野生百合科植物引种驯化及快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
[5].包玉英.内蒙古草原百合科植物菌根及共生AM真菌多样性的研究[C].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6].侯悦.哈尔滨市野生百合科植物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7
[7].冯君茹,甘婷婷,冯爽,尹华宝.有斑百合——安徽省百合科植物新记录[J].生物学杂志.2015
[8].任保青,马骥,周哲峰.山西省百合科植物新资料[J].山西林业科技.2015
[9].王芝恩.浑河源地区野生药用百合科植物调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
[10].彭金海,王文房,李辉,王树强,曹佃雪.蒙山百合科植物资源调查[J].中国园艺文摘.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