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源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热源,供暖系统,双螺旋管,换热水箱
热源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洳铭,张欢,由世俊,马骁[1](2019)在《多热源双螺旋管水箱换热性能研究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管水箱作为多热源供暖系统的换热核心部件,其换热效果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为了优化多热源双螺旋管水箱结构,利用ANSYS软件中的ICEM和Fluent模块进行了建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拟研究了水箱主体螺旋管内流体的流动方向、水箱进水直管位置及进水口出水方向、水箱进水直管管径及水箱高径比对水箱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螺旋管内部工质的流向调整为逆流,并调整入流管方向,能够形成更大范围的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扩大直通入流管管径可提高生活热水取水温度,增大水箱高径比有利于形成更大范围的冷热分区。(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9年09期)
路晓锋,李明,张小庆,侯力强[2](2019)在《脱硝尿素热解系统热源节能优化改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尿素热解制氨工艺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脱硝还原剂制备方案,该技术以电加热为热源进行尿素热解制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加热功率较大,很多项目都在考虑停用电加热器,改用其他方式提供尿素热解过程所需的热源,文章就目前几种主流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李雄英,李海雁,刘永生,黄宁江[3](2019)在《煤磨烘干热源取风的优化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煤磨烘干热源由窑尾高温风机出口处引风改为从AQC炉1#沉降室侧取风,改造后,熟料标准煤耗下降,有利于稳定生产,对余热发电系统影响不大,达到了节能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水泥》期刊2019年07期)
吴昌硕,黄水清[4](2019)在《多热源集中供热系统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也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因此,多热源集中供热系统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对多热源集中供热系统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多能源供热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分析。多热源集中供热这种供热形式最早在北欧就已经被普遍采用,而在我国多热源集中供热系统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虽然发展的起步较晚,但是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多热源集中供热系统已经在很多城市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区域治理》期刊2019年27期)
叶兴梅,李秀燕,陈景东[5](2019)在《变温热源不可逆联合热机循环的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受外部热源有限热容、热阻和工质内不可逆性影响的不可逆联合热机循环新模型。应用对数平均温差(LMTD)和最优控制论方法,研究了循环的性能特性,导出了效率与输出功率间的优化关系,进而获得最大输出功率及其相应的效率,从而确定了输出功率和效率的优化区域,并通过数值算例和图形详细分析了高、低温端热交换因子和工质内不可逆因子对联合热机循环性能的影响。所得结论对改善联合热机循环性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伟,陈键[6](2019)在《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二级网调峰热源优化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地热供热系统的特点,采用能源中心+末端换热站供热模式,中深层地热承担基本热负荷,天然气锅炉承担调峰热负荷。基于费用年值法,建立了以年运行费用和全寿命周期内费用年值最小为目标的模型。以西安市某新区为例,分析了不同调峰热负荷系数下的能耗、初投资及年运行费用。结果表明,最佳调峰热负荷系数为0.25。(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9年06期)
闫闯[7](2019)在《考虑多热源影响的风电机舱散热布局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对风力发电需求的不断增大以及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经济效益显着提高。但与此同时机组的发热量也不断增加,积聚的热载荷将导致机舱内环境温度升高,如果机舱内温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过高的机舱温度不仅增加了风电机组的故障率,同时也严重威胁着风电机组的运行安全。风电机舱的散热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机组单机容量提升的一大瓶颈,引起了越来越多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风电机舱的冷却方式众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强制对流冷却系统,本文寻求通过对机舱散热布局形式及散热系统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达到增强机舱散热能力的目的。首先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典型机舱内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明确了冷却空气经进风口进入机舱后的流动路径,获得了气流组织速度分布等参数数据,为机舱内温度场的分析奠定了基础。其次通过仿真计算风电机舱内主要热源的发热量,获得了机组额定功率运行状态下的机舱温度场分析热力学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对采用“下送尾排”式散热布局的机舱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风电机舱温度场的分析,明确了本文所研究的机舱存在着温度场分布严重不均,局部热载荷积聚严重,冷却系统散热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对主要热源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热源间通过影响彼此的表面环境温度,从而造成热源散热性能下降,进一步加重了热载荷的积聚,导致热源发生异常温升。此外还对齿轮箱及发电机在机舱环境温度变化时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量化了机舱环境温升所引起的热源温升。最后从机舱散热布局形式、进/排风口位置、进风口尺寸及进风口风速等方面对机舱的气流组织进行了优化,从诸多方面提高了机舱的散热性能。(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殷纪强[8](2019)在《低温热源驱动的功冷联供系统热力学分析及多目标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温热源的正确开发与高效利用对缓解全球性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生态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由低温热源驱动的叁种新型功冷联供系统,为低温热源的高效转化与充分利用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在EES软件中建立了各功冷联供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对各联供系统开展了相应的热力学研究,分析了关键参数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同时建立各功冷联供系统的经济学模型,借助EES与MATLAB间的协同仿真,对各功冷联供系统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研究。本文首先在GOSWAMI循环的基础上通过耦合氨吸收/喷射式制冷循环,提出了改进型GOSWAMI功冷联供系统,新循环在提升系统制冷能力的同时使得输出冷功比可调。设计工况下,系统的联供热效率以及联供(?)效率分别为21.48%、28.72%;(?)分析结果表明,精馏器的(?)损失占比随着锅炉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循环高压较高时,系统的(?)损失主要集中在回热器集;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循环高压以及锅炉温度对系统的热力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多目标优化研究中,选取联供热效率与装置运行成本、联供(?)效率与装置运行成本、系统总输出与装置运行成本作为多目标函数组合,对其开展多目标优化研究,依据TOPSIS决策理论,从Pareto最优前沿中确定了最终优化结果。其次,通过借鉴朗肯循环中抽汽回热的方式,提出了氨吸收式抽汽型功冷联供循环。该新型循环系统改进了氨吸收式功冷联供系统中高压侧的循环结构,降低了精馏装置对系统热力性能的不利影响,使得系统能够在提升制冷能力的同时获得更多高品质输出功。系统的联供热效率以及联供(?)效率分别为21.34%、38.95%,(?)损失主要集中在回热器以及锅炉,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吸收器温度、循环高压、锅炉温度、抽汽率这些关键参数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并借助遗传算法对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确定不同目标函数下系统的最佳运行状态,依据平衡点最小距离决策理论,从Pareto最优前沿中选取最终优化结果。最后,通过优化氨吸收式功冷联供系统中吸收侧的循环结构,提出了双吸收型功冷联供循环,解决了吸收器压力、蒸发器压力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调节能力。分析了锅炉温度与循环高压、吸收器温度与循环高压、吸收器温度与锅炉温度同时变化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选取最高联供(?)效率、最低装置运行成本、最高总输出与最高联供热效率、最低装置运行成本、最高输出作为两种多目标函数组合,优化结果表明,装置运行成本与联供热效率、联供(?)效率之间没有明显的冲突性。将叁种循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双吸收型功冷联供循环的热力性能较优,但其装置运行成本最高。(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8)
王汝鑫,宋盼想,刘智民,白雪[9](2019)在《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对环境影响、能耗和经济性叁个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对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优化。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优选原理对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对环境影响小、能耗低又经济的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方案。(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0期)
王一鸣[10](2019)在《带辅助压缩机的双热源二氧化碳热泵系统的优化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时代,随着工业经济的深入发展,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短缺也不断加剧。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气源热泵由于其能源利用率高、安全环保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家庭及工商业中都有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空气源热泵也有其局限性,其中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性差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的中国北方地区,当需要制取的热水温度较高时,空气源热泵的制热效率会急剧下降,而且会产生压缩机压比过高而导致的效率降低和寿命缩短等情况。因此常规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很难满足例如商业中大量高温热水的制备需求。相比于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由于其吸收深层地热的特性,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小,且运行稳定。但是大型地源热泵系统安装和维修较为困难,当热水需求量较大时,其安装难度和安装费用都将限制其广泛应用。本文结合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的优点,研究了一种将空气源蒸发器和土壤源蒸发器相并联的方式,将双热源热泵系统与两级压缩热泵系统相结合的热泵系统(DEPC)。另外,在系统中加入了回热器,以提高其热水制备能力,在系统中加入了辅助压缩机,通过并联压缩的方式降低压缩机负荷,进一步提升系统效率。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各系统的热力学模型,之后在MATLAB中进行数学建模和计算,对系统进行深入的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的压缩机出口压力和节流中间压力进行最优化分析,以COP为主要指标,确定该系统的最优状态点。当压缩机出口压力为86bar,中间节流系数为1.25时为系统的最优状态点,此时系统COP为3.85。2.通过系统间的对比分析发现,回热器的加入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的高温热水制备能力;对中间节流压力的优化可以提升系统性能;辅助压缩机可以有效分担系统高压级压缩机的运行负荷,提升系统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双热源的使用以及两级压缩的系统结构可以显着提升系统性能,最大可使COP增加45%。3.随着环境温度的提升,单空气源系统和DEPC系统的COP都随之提升,但是DEPC系统的性能优势逐渐降低。4.(火用)分析结果表明,最优状态点时的系统(火用)效率为31.54%,系统高压侧节流阀1和高压级压缩机是对系统(火用)损贡献最大的两个部件,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本文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研究了双热源二氧化碳热泵系统,引入辅助压缩机提升了系统能效和合理性,对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并进一步进行了变环境温度分析以及(火用)分析。该研究对热泵系统的更新换代及进一步的结构改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9)
热源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尿素热解制氨工艺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脱硝还原剂制备方案,该技术以电加热为热源进行尿素热解制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加热功率较大,很多项目都在考虑停用电加热器,改用其他方式提供尿素热解过程所需的热源,文章就目前几种主流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源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洳铭,张欢,由世俊,马骁.多热源双螺旋管水箱换热性能研究及优化[J].暖通空调.2019
[2].路晓锋,李明,张小庆,侯力强.脱硝尿素热解系统热源节能优化改造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9
[3].李雄英,李海雁,刘永生,黄宁江.煤磨烘干热源取风的优化改造[J].水泥.2019
[4].吴昌硕,黄水清.多热源集中供热系统优化设计[J].区域治理.2019
[5].叶兴梅,李秀燕,陈景东.变温热源不可逆联合热机循环的性能优化[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陈伟,陈键.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二级网调峰热源优化配置[J].暖通空调.2019
[7].闫闯.考虑多热源影响的风电机舱散热布局优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8].殷纪强.低温热源驱动的功冷联供系统热力学分析及多目标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9
[9].王汝鑫,宋盼想,刘智民,白雪.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优化研究[J].西部皮革.2019
[10].王一鸣.带辅助压缩机的双热源二氧化碳热泵系统的优化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