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体加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体剪切力,MC3T3-E1细胞,piezo1蛋白,成骨细胞
流体加载论文文献综述
闫亮,姜金,张小辉,万浪,马崇文[1](2018)在《不同加载时间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中piezo1机械敏感型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加载不同时间流体剪切力(FSS)对MC3T3-E1成骨细胞piezo1机械敏感型离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平行平板FSS加载装置,对MC3T3-E1成骨细胞施加12 dyn/cm~2FSS 0、15、30、45、60、90 min,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piezo1机械敏感型离子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iezo1明显表达于成骨细胞细胞质及细胞核,细胞质尤为明显。对体外培养的MC3T3-E1细胞加载12 dyn/cm~2FSS,随着加载时间的延长,piezo1蛋白表达上调,在45 min左右达到高峰。结论:加载不同时间的12 dyn/cm~2FSS能够上调MC3T3-E1成骨细胞piezo1机械敏感型离子蛋白,加载45 min最合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唐利平[2](2018)在《基于光镊微球精准操控的微流体剪切力加载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的力学生物学响应对细胞的生长、变形以及细胞自身调节功能等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可通过多种细胞微操作实验技术(微管吸吮法、原子力显微镜、磁珠扭转法、基底应变技术等)实现细胞力学生物学响应的研究。在众多机械力中,流体剪切力是人体内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受到的主要应力载荷形式之一,研究细胞对剪切力的响应特征对于揭示相关疾病(如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病机理、探索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基于流动小室的细胞剪切力加载实验技术大都以细胞种群为实验对象,无法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因此,基于单细胞的剪切力加载技术——微流控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该加载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流体,实现分析自动化等功能,但是其流体流动方式单一(需要专门设计不同的芯片才能改变流体流动方式)、制作工艺局限性较大。针对微流控技术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镊微球精准操控的微流体剪切力加载新方法,主要利用光镊操控微球在细胞附近作精准平移运动,引起局部范围内流体流动,产生大小和作用方式可调、可控的剪切力。该方法集成了自动控制、机器视觉以及光镊等技术,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光镊精准操控微球的运动控制算法。基于光镊捕获微球的动力学模型,实现了闭环控制算法,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实时反馈微球位置信息,解决了光镊操控微球运动时由于速度过大或流体干扰等原因引起的微球逃逸问题,实现了光镊对微球的精准操控。(2)微球位置、半径信息获取的图像处理算法。针对光镊操控微球运动过程中微球位置信息反馈的问题、光阱刚度标定问题和实验中微流体剪切力验证问题,利用OpenCV开源项目库提出了基于不同光照环境下微球位置、半径信息获取的图像处理算法。(3)微流体剪切力大小的理论求解。针对微球运动引起的流体剪切力理论求解问题,结合Stokes流动理论提出了相应理论求解模型,通过求解该理论模型的近似解来计算细胞所受剪切力大小的理论值。(4)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光镊微球精准操控的微流体剪切力加载方法能够精准地对细胞施加大小和作用方式可调、可控的剪切力,具有操作简单、可控性好、精度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杨全增,张成俊,丁宁,李忠浩,夏亚一[3](2018)在《不同加载时间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加载不同时间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平行平板流体剪切力加载装置,对MC3T3-E1成骨细胞施加12 dyn/cm2流体剪切力0、15、30、45、60 min,采用蛋白免疫印记实验检测MMP-1和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对体外培养的MC3T3-E1细胞加载12 dyn/cm2流体剪切力,随着加载时间的延长,MMP-1表达上调,TIMP-1表达水平下调,在45 min左右达到高峰。结论:加载不同时间的12 dyn/cm2流体剪切力能够上调MC3T3-E1成骨细胞MMP-I的表达,下调TIMP-1的表达,加载45 min最合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刘伟,陈一哲,徐永超,苑世剑[4](2017)在《薄壁曲面件充液拉深流体加载理论计算与反胀变形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薄壁曲面件充液拉深流体加载曲线对反胀区变形行为的影响是抑制起皱的关键。通过理论推导出薄壁曲面件充液拉深流体加载曲线计算公式,结合数值模拟和工艺实验研究,分析了流体压力对薄壁曲面件充液拉深反胀区变形规律和起皱行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创新塑性加工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第十五届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七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交流会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13)
陈浩[5](2016)在《多次冲击加载下硅烷流体的导电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理论预言氢在高压作用下可能发生金属化相变甚至转变为超导体以来,科学家对氢的金属化相变问题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但是,冲击动高压和静态高压金刚石压腔(diamond-anvil cell,DAC)技术研究都证明,实现氢金属化转变所需的压力会很高,合成条件非常苛刻,难度极高。曾有人预测在,富氢化合物中非氢元素对氢元素产生的“化学预压”效应,可能降低氢金属化所需压力。因此,有关富氢流体的高压导电性研究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本文采用二级轻气炮加载技术、低温液化技术、以及光电监测技术,分别以恒流源和恒压源两种测试电路为电阻测量手段,在相对低压区(7-56 GPa)获得了硅烷的电阻率数据点,这些新的数据正好分布在硅烷从绝缘体向半导体转变的压力区间。结合相关文献中已报道的高压区65-138 GPa硅烷电阻率数据,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在多次冲击压缩区(7-138 GPa)内液态硅烷的导电特性,得出以下结论:1.在7-41 GPa冲击压缩区硅烷流体具有较好电绝缘性。2.经过分析lnρ~P图中数据点分布特征,发现在41-138 GPa范围内硅烷电阻率随压力呈现出叁段不同变化趋势。lnp~P曲线分别在52 GPa和105 GPa附近出现明显拐折点,表明硅烷流体在这两个压力点附近可能发生了结构相变。我们推测,在52GPa附近的拐点可能对应硅烷由绝缘体向半导体转变的相变压力;在105 GPa附近,体系可能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Si+H2+SiH4混合流体状态。3.在硅烷中,硅元素的掺入降低了硅烷体系由绝缘体向半导体的转变压力,并未观测到体系从半导体向导体转变压力的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纪翔峰,张健,冉斌[6](2015)在《基于流体逼近的路段交通流动态加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段交通流动态加载是动态交通网络分配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路段交通流动态加载中,离散形式或者连续形式的点排队模型被广泛使用.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流体逼近的连续型点排队模型,克服了原有点排队模型中排队负值的情况.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原有点排队模型实质上属于具有单一服务台和无限容量的排队模型,基于流体逼近的思想重新定义了原有点排队模型.其中3个主要部分是流量守恒模型,车辆流出模型和时间相关的服务台模型,这3个模型全部都是连续的.由于连续点排队对计算需求较高,本文将连续的排队模型离散化,模拟了3种不同场景下车辆驶出、路段排队情况.本文模型克服了原有点排队中的负排队现象,并且排队过程满足先进先出的原则,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5年05期)
陈琳,麦志辉,彭助力,张静兰,艾虹[7](2013)在《不同加载时间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Ⅰ型胶原合成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加载时间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Ⅰ型胶原(COL-Ⅰ)转录及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自行构建的平行平板流体加载装置,对MC3T3-E1细胞施加单次12dyn/cm2流体剪切力0、0.5、1、2及4h;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OL-Ⅰ转录及分泌情况;并检测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成骨细胞经流体剪切力加载12h,增加COL-Ⅰ转录;24h后,增加COL-Ⅰ的合成及分泌;48h后,提高ALP的活性;其中细胞对12dyn/cm2流体剪切力1h的加载响应最明显。结论不同加载时间的12dyn/cm2流体剪切力能够提高MC3T3-E1前体成骨细胞COL-Ⅰ的转录分泌及ALP活性,但加载1h最合适。(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03期)
沈韵,欧阳可雄,吴砚,徐远志[8](2012)在《“摇晃法”对成骨细胞定量加载流体剪切应力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靠的流体剪切应力加载系统是研究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重要基础。虽然传统的平行平板流动室(PPFC)系统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它存在操作复杂、加工价格较贵、处理细胞的数量不足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Zhou等提出了一种新的"摇晃式"加载系统,但是这一系统的可行性仍未得到实践证明。为了验证使用该系统对细胞加载定量的流体剪切应力的可行性,本研究分别使用摇晃法和传统的平板PPFC法对原代成骨细胞加载平均大小约7dyne/cm2的流体剪切应力,另设一组不加载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骨架重建情况并记录聚合态肌动蛋白(F-actin)的平均荧光密度;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记录S期细胞的百分比。最后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成组t检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20.4±1.8)相比,使用"摇晃法"加载成骨细胞后,F-actin的平均荧光密度增高(46.8±4.5)。S期细胞的百分比(10.6±1.04)%较对照组(4.1±0.54)%也有明显的升高。通过细胞骨架重建和细胞周期的分析,发现"摇晃法"产生的流体剪切应力的生物学效应高于PPFC法。这一结果证明了"摇晃法"产生的流体剪切应力同样可以诱导成骨细胞的生物力学活性,而且它比PPFC法更好的模拟了体内细胞的应力微环境,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流体剪切应力加载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黎胜[9](2011)在《流体加载作用下结构振动噪声响应分析的模态模型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流固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模态阻尼比,结合结构在真空中的振型或考虑流体加载作用的无阻尼实模态振型建立了流固耦合系统振动噪声响应计算的模态模型。以流体加载作用下的板为例对所提出的模态模型进行了计算验证,数值结果表明使用模态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与采用常规耦合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所提出的模态模型具有如下优点:(1)可使流固耦合方程解除耦合,便于用常规的模态分析方法分析流固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2)建立模态模型的参数可由数值计算或实验获得;(3)可基于模态截断实现自由度缩减。这些优点使得建立的模态模型在流体加载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和控制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8-09)
韩勇[10](2010)在《第8届“用于凝聚态物质中冲击加载的新模型和爆炸流体力学的计算机程序”国际会议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第8届"用于凝聚态物质中冲击加载的新模型和爆炸流体力学的计算机程序"国际会议于2010年5月24-2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由法国的CEA主办,参会者主要来自于俄罗斯、法国、美国、中国、英国。参会文章135篇,大会报告31篇,其中14篇为特邀报告;分会(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0年04期)
流体加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细胞的力学生物学响应对细胞的生长、变形以及细胞自身调节功能等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可通过多种细胞微操作实验技术(微管吸吮法、原子力显微镜、磁珠扭转法、基底应变技术等)实现细胞力学生物学响应的研究。在众多机械力中,流体剪切力是人体内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受到的主要应力载荷形式之一,研究细胞对剪切力的响应特征对于揭示相关疾病(如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病机理、探索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基于流动小室的细胞剪切力加载实验技术大都以细胞种群为实验对象,无法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因此,基于单细胞的剪切力加载技术——微流控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该加载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流体,实现分析自动化等功能,但是其流体流动方式单一(需要专门设计不同的芯片才能改变流体流动方式)、制作工艺局限性较大。针对微流控技术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镊微球精准操控的微流体剪切力加载新方法,主要利用光镊操控微球在细胞附近作精准平移运动,引起局部范围内流体流动,产生大小和作用方式可调、可控的剪切力。该方法集成了自动控制、机器视觉以及光镊等技术,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光镊精准操控微球的运动控制算法。基于光镊捕获微球的动力学模型,实现了闭环控制算法,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实时反馈微球位置信息,解决了光镊操控微球运动时由于速度过大或流体干扰等原因引起的微球逃逸问题,实现了光镊对微球的精准操控。(2)微球位置、半径信息获取的图像处理算法。针对光镊操控微球运动过程中微球位置信息反馈的问题、光阱刚度标定问题和实验中微流体剪切力验证问题,利用OpenCV开源项目库提出了基于不同光照环境下微球位置、半径信息获取的图像处理算法。(3)微流体剪切力大小的理论求解。针对微球运动引起的流体剪切力理论求解问题,结合Stokes流动理论提出了相应理论求解模型,通过求解该理论模型的近似解来计算细胞所受剪切力大小的理论值。(4)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光镊微球精准操控的微流体剪切力加载方法能够精准地对细胞施加大小和作用方式可调、可控的剪切力,具有操作简单、可控性好、精度高等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体加载论文参考文献
[1].闫亮,姜金,张小辉,万浪,马崇文.不同加载时间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中piezo1机械敏感型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
[2].唐利平.基于光镊微球精准操控的微流体剪切力加载方法研究[D].深圳大学.2018
[3].杨全增,张成俊,丁宁,李忠浩,夏亚一.不同加载时间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
[4].刘伟,陈一哲,徐永超,苑世剑.薄壁曲面件充液拉深流体加载理论计算与反胀变形行为[C].创新塑性加工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第十五届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七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交流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5].陈浩.多次冲击加载下硅烷流体的导电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6].纪翔峰,张健,冉斌.基于流体逼近的路段交通流动态加载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
[7].陈琳,麦志辉,彭助力,张静兰,艾虹.不同加载时间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Ⅰ型胶原合成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3
[8].沈韵,欧阳可雄,吴砚,徐远志.“摇晃法”对成骨细胞定量加载流体剪切应力的可行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2
[9].黎胜.流体加载作用下结构振动噪声响应分析的模态模型研究(英文)[C].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1
[10].韩勇.第8届“用于凝聚态物质中冲击加载的新模型和爆炸流体力学的计算机程序”国际会议概况[J].含能材料.2010
标签:流体剪切力; MC3T3-E1细胞; piezo1蛋白; 成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