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棉子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棉子糖,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棉子糖合成酶,拟南芥
棉子糖论文文献综述
郑小芬,李晓霞,黄金兰,余方回,刘妙玲[1](2019)在《拟南芥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与棉子糖合成酶的体外催化活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纯化后比较拟南芥的2个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及2个棉子糖合成酶的体外催化活性,为微生物法或酶法合成棉子糖尊定基础。[方法]RT-PCR克隆拟南芥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1及GolS3)与棉子糖合成酶(RafS1及RafS5)的基因,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菌株,诱导表达纯化获得酶,电泳检测及蛋白定量后进行体外酶催化反应,HPLC分析产物。[结果]克隆到GolS1与GolS3及RafS1与RafS5的基因,原核表纯化获得纯酶,以反应体系中目标产物生成速率衡量,GolS1与GolS3催化速率分别为0.51和0.28mmol/(mg·min),RafS1与RafS5的催化速率分别为0.45和0.21mmol/(mg·min)。[结论]拟南芥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1及GolS3)与棉子糖合成酶(RafS1及RafS5)基因经异源表达后具有良好酶活,其中GolS1酶活是GolS3的1.82倍,RafS1酶活是RafS5的2.14倍。(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王君珂,王莎莎,张博,崔明昆,龚明[2](2018)在《基于RNA-Seq解析小桐子棉子糖代谢途径在干旱适应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兴的能源植物,小桐子所具备的耐贫瘠、种子含油量高、油质优良等特性使其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小桐子幼苗进行10%PEG模拟干旱锻炼与空气干旱胁迫处理,以叶片样品进行RNA-Seq文库构建并基于Illumina Hiseq20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鉴定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糖代谢通路得到了显着富集。其中,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inositol galactoside synthase,GS)和棉子糖合成酶(raffinose synthase,RS)作为棉子糖系列寡糖合成途径的2类关键酶,其家族成员的不同编码序列在干旱胁迫下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实时荧光定量(RT-q PCR)验证了两个酶基因家族关键成员对干旱处理的诱导响应,暗示了棉子糖合成途径参与了干旱锻炼和胁迫耐受性的形成,为进一步揭示小桐子抗旱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工程改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9期)
陈凌霄,吴定涛,赵静,李绍平[3](2018)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电喷雾检测器分析不同植物中棉子糖系列寡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分析不同植物中棉子糖系列寡糖(RFOs)。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制备RFOs提取物,再应用HPLC-CAD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色谱条件:采用氨基色谱柱(4.6 mm×250 mm,3.5μm),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洗脱(0~20 min,75%B→45%B,20-22 min,45%B→75%B),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外标一点法定量。结果:供试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性较好,RSD小于2.8%;低、中、高浓度供试品溶液的重复性RSD分别小于3.6%、3.8%和3.1%。RFOs在豆科植物种子中分布广泛,其在水苏(总量426.19 mg·g~(-1))和生地黄(总量373.40 mg·g~(-1))中含量较高,而在车前草(总量1.08 mg·g~(-1))中含量极低。结论:水苏和地黄有潜力成为开发RFOs新资源。(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韦玉霞[4](2017)在《园艺作物中棉子糖系列寡糖(RFO)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棉子糖系列寡糖(RFO)在园艺作物中的分布、功能、代谢和运输卸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园艺作物的糖代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7年09期)
李涛[5](2017)在《棉子糖系列寡糖(RFOs)在玉米与拟南芥植株抗旱及种子活力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等非生物胁迫与种子活力衰减是世界农业生产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棉子糖系列寡糖(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RFOs)代谢通路与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及种子活力建成密切相关。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棉子糖合成酶(RS)以及水苏糖合成酶(STS)是植物RFOs合成通路中的叁个关键酶。目前关于RFOs代谢通路关键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多集中在肌醇半乳糖苷酶(GOLS),鲜见植物棉子糖合成酶(RS)基因相关报道。RFOs代谢在植株抗旱及种子活力建成中的作用仍不清晰。本研究以玉米棉子糖合成酶(ZmRS)为切入点,对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棉子糖合成酶(ZmRS)基因突变体(zmrs)及相关基因拟南芥遗传转化材料进行糖组分鉴定、干旱抗性差异评测、种子活力评测等相关试验,研究了RFOs代谢在植物耐旱及种子活力调控中的功能。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简述如下:(1)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发现了玉米基因组中唯一一个棉子糖合成酶基因(ZmRS,GRMZM2G150906)。该基因编码产物(ZmRS)体外具有棉子糖(Raffinose)合成活力;在蔗糖(Sucrose)不存在的条件下,具有肌醇半乳糖苷(Galactinol)水解活力。(2)ZmRS对肌醇半乳糖苷表现出高亲和力,而对蔗糖的亲和力较低。底物浓度比例(蔗糖/肌醇半乳糖苷)对其催化特性及方向有显着影响。第264位天冬氨酸对于蔗糖的结合是必须的,但不影响Zm RS对肌醇半乳糖苷的结合与水解。(3)鉴定了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棉子糖合成酶基因突变系(zmrs)。玉米zmrs突变体叶片、种胚和胚乳中棉子糖完全缺失,同时RFOs合成前体物质肌醇半乳糖苷发生累积。说明玉米棉子糖含量是一个单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由ZmRS负责。(4)zmrs突变体植株干旱抗性较共分离野生型株系(NS)显着下降。干旱条件下,zmrs突变体叶片膜透性加剧,叶片失水严重。但zmrs突变体叶片失水加剧并非气孔开度导致。外源回补试验显示棉子糖可能具备直接保水能力。(5)过表达ZmRS能够增强拟南芥的抗旱能力。与此不符的是,过表达ZmRS拟南芥株系叶片中棉子糖含量下降,但其肌醇(myo-inositol)含量在干旱胁迫下显着上升。说明肌醇半乳糖苷可能作为肌醇贮存库参与植株抗旱进程。(6)在拟南芥中超表达ZmRS并未促进叶片中棉子糖合成,其原因是肌醇半乳糖苷的过量水解。ZmGOLS2/ZmRS双超表达株系叶片中Zm RS仍然主要发挥肌醇半乳糖苷水解活力。外施碳源提高了叶片中蔗糖丰度,同时促进了ZmRS在ZmGOLS2/ZmRS双超表达株系中的棉子糖合成能力,说明ZmRS在植物体内的活力特性受蔗糖游离度的影响。(7)zmrs玉米突变体种子活力及其耐贮性较NS对照株系显着下降。表现为不同老化处理后,萌发速率减缓,胚根、胚芽生长缓慢。zmrs突变体种胚中SOD、CAT、POD活性氧响应酶类活性显着高于NS对照株系,同时表现出蛋白氧化受损严重。说明棉子糖通过直接或间接维持种胚中活性氧平衡参与调控种子活力及耐贮性。(8)超表达ZmRS能够大幅度提高拟南芥种子中棉子糖累积水平,但却造成拟南芥种子活力锐减,这归结于高聚合度RFOs(水苏糖Stachyose、毛蕊花糖Verbascose)的降低。ZmGOLS2/ZmRS双超表达株系种子中RFOs总含量上升,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种子活力及其耐储性。(9)棉子糖合成酶基因由α-碱性半乳糖苷酶基因进化而来,从种子植物开始出现,在进化过程中受到正选择。RFOs合成酶基因的数量、结构在单、双子叶植物中存在显着不同。与双子叶植物相比,RFOs合成酶基因数目在单子叶植物基因组中趋于减少,结构趋于简单。禾本科作物水稻、玉米中STS基因丢失,推测可能是驯化压力所致。该研究结果表明RFOs含量是决定植株抗旱和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控RFOs代谢可以达到提高植物抗旱能力及种子活力的育种目的。(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9-01)
乔梦,田原,杨瑞,付金梅,康妮[6](2017)在《小麦棉子糖合成酶基因(TaRS)的克隆及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棉子糖(raffinose)作为一种重要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并且参与植物抵抗各种非生物逆境胁迫。棉子糖合成酶(raffinose synthase,RS,EC2.4.1.82)是催化肌醇半乳糖苷和蔗糖产生棉子糖的关键酶。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克隆到了一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棉子糖合成酶基因(triticum aestivum raffinose synthse,TaRS),该基因定位于小麦3B染色体上。序列分析显示,TaRS基因具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2 349 bp),包含两个保守模体,即Kx D和Rxxx D,属于糖苷水解酶超家族GHD(glycoside hydrolases,clan D)。在进化关系上,小麦TaRS蛋白与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的棉子糖合成酶XM020298559.1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为98.47%)。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TaRS基因在中国春小麦基因组中存在至少4个拷贝。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TaRS蛋白定位在小麦叶肉细胞的细胞膜上。对该基因进行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发现,TaRS在小麦的根、茎、叶和种子中都有表达,但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将TaRS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进行异源表达,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检测发现,TaRS能够以蔗糖和肌醇半乳糖苷为底物在体外合成棉子糖,并且反应的最适pH在8.0左右。此外,TaRS的表达受到脱水、42℃高温、高盐和4℃低温4种胁迫的诱导,分别于胁迫12、1、1和48 h时表达量达到最大。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TaRS基因进行小麦抗逆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左静[7](2017)在《梅花肌醇半乳糖苷和棉子糖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原产我国南方地区,冬季低温限制了其在北方地区的分布。棉子糖家族寡糖(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RFOs)在植物体内的积累能够提高植物抵抗、适应逆境的能力,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由蔗糖逐步迭加半乳糖基团合成。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alaetinol synthase,GolS)和棉子糖合成酶(Raffinose synthase,RS)是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酶。为探索PmGolS和PmRS基因在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中的功能,本研究从‘雪梅’中克隆得到了5个PmGolS基因(Pm003196、Pm006697、Pm008430、Pm012900、Pm020004)和2个PmRS基因(Pm027594、Pm025896),并构建了相应的超量表达载体;利用qRT-PCR检测了它们在昼夜和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异源转化拟南芥,鉴定转化植株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抗性;同时,转化梅花,获得了正常生根的转基因植株。主要结果如下:1.PmGolS和PmRS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根据‘雪梅’幼叶4℃低温处理下的基因表达谱和梅花基因组数据,克隆了5个PmGolS基因和2个PmRS基因。进化树分析发现:不同物种间GolS同源蛋白的近缘性高于同一物种内的不同GolS亚型,说明,物种进化可能发生在种内GolS基因序列复制事件之后;RS同源蛋白进化树的分析结果与GolS一致。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PmGol S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在第130个氨基酸左右都有锰结合元件DXD,在第270个氨基酸左右都有丝氨酸磷酸化位点,且羧基末端都有一个特征性的疏水性五肽(APSAA);而PmRS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保守性较低,但都具有KXD和RXXXD两个保守催化域。2.PmGolS和PmRS基因在昼夜及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以‘雪梅’幼叶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5个PmGolS基因和2个PmRS基因昼夜及低温、干旱、高盐和ABA胁迫下的表达丰度变化,结果表明:PmGolS基因中Pm003196存在明显的昼夜表达规律,另外6个基因并无明显的昼夜表达规律;所有目的基因都不响应ABA胁迫,但对另外叁个非生物逆境胁迫各有不同程度的响应,Pm003196、Pm006697、Pm025896响应低温胁迫,Pm008430、Pm027594、Pm025896响应NaCl胁迫,Pm003196、Pm008430、Pm025896、Pm027594响应甘露醇胁迫,Pm027594不响应低温胁迫,Pm012900、Pm020004在所有胁迫下表达量都很低。3.PmGolS蛋白亚细胞定位构建了PmGolS家族中的叁个基因Pm003196、Pm008430、Pm006697相应的Y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叁种蛋白均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中。4.PmGolS和PmRS基因异源转化拟南芥及转化植株的抗寒性分析构建了5个PmGolS基因和2个PmRS基因的超量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T1代拟南芥阳性苗RT-PCR分析结果显示,除Pm020004外,其它基因均获得高表达转化株系。对拟南芥T2代和野生型株系进行低温处理和电导率测定,结果显示:转PmGolS基因拟南芥株系的存活率和相对电导率与野生型株系没有明显差别;而转PmRS基因拟南芥株系的存活率比野生型株系高,且相对电导率比野生型株系低;此外,转Pm003196基因拟南芥高株系的种子在400mM甘露醇胁迫下的萌发率比野生型高。5.PmGolS转化梅花PmGolS基因超量表达载体转化梅花成熟胚子叶,共侵染262个外植体,得到了转Pm008430基因的抗性芽24个,转入伸长培养基后有15个抗性芽伸长至2㎝左右,PCR检测显示有8个呈阳性,继代130d后有一棵转化苗生根。(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君珂[8](2017)在《基于RNA-Seq分析甜菜碱和棉子糖代谢途径在小桐子干旱响应与适应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兴的能源植物之一,小桐子所具备的耐贫瘠、种子含油量高、油质优良等特性使其受到广泛关注。干旱作为影响世界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小桐子的分布、种植和产量。因此,深入研究小桐子干旱应答的基因网络,并利用分子育种手段改良其抗旱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借助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小桐子在10%PEG模拟干旱锻炼与空气干旱胁迫过程中的转录组进行了RNA-Seq测序分析,探讨了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类黄酮次生代谢等多个代谢通路在干旱处理过程中的响应模式,最终克隆并获得了两个棉子糖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为揭示小桐子抗旱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工程改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本研究以小桐子幼苗为材料,对其进行10%PEG模拟干旱锻炼(6 h,12 h,24 h,48 h)与空气干旱胁迫(24 h,48 h,72 h),采集叶片以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RNA-Seq测序。去除低质量的reads后,各样本平均获得11,933,126条clean reads,通过与参考基因组(Gene bank:AFEW00000000)比对和基因的功能注释,共获得26,979条基因的注释结果。2、使用NOISeq方法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与0 h对照相比,10%PEG模拟干旱锻炼过程中共鉴定出585个差异表达基因,尤其是在锻炼48 h时,其中166个为上调表达,186个为下调表达。经GO功能聚类和KEGG数据库比对分析发现,模拟干旱锻炼诱导了大量转录延伸因子、EREBP、MYC等转录因子的表达,抑制蛋白质降解途径,广泛影响了糖代谢的多条途径,如促进棉子糖和葡聚糖的生物合成、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降解。3、在空气干旱胁迫24 h、48 h、72 h的过程中,共鉴定出1,61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下调表达基因个数为671、742、696,同时有411、409、379个基因表达上调。这些下调基因大多涉及生物大分子的降解,如果胶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脂肪酸水解酶等。同时,大量物质转运蛋白的下调表达暗示了干旱胁迫下物质运输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参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和脱落酸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则受到干旱胁迫的持续诱导,同时重要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因子,如脱落酸通路组分PP2C、赤霉素受体GID1、茉莉酸通路组分JAZ等均在干旱胁迫下显着上调,暗示了多种植物激素在小桐子干旱响应中的重要作用。4、甜菜碱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和胆碱单加氧酶(CMO)是甜菜碱合成途径的两个关键酶。本研究通过RNA-Seq数据分析,分别获得了2条BADH转录本和4条CMO转录本。由基因表达变化模式的聚类分析可知,2条BADH的编码序列以及3条CMO编码序列在锻炼和胁迫过程中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调表达,与此相一致地,甜菜碱的含量也在锻炼48 h和胁迫72 h时分别上升至对照的1.36和1.44倍,充分证实了甜菜碱的积累在小桐子干旱响应与适应过程中的作用。5、棉子糖系列寡糖(RFOs)的积累是高等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措施,而棉子糖合酶(RS)是该途径中的关键酶。通过RNA-Seq数据分析发现,编码棉子糖合酶的两个转录本(XM_012230751.1,XM_012230752.1)在干旱锻炼和胁迫过程中持续上调表达,而另一转录本(XM_012225806.1)则仅在空气干旱阶段发生上调。这表明RS的不同转录本具有不同的干旱响应模式,暗示其可能并非简单的功能冗余。因此,我们获得了两个RS编码序列(XM_012230752.1和XM_012225806.1)的完整编码区(CDS)并克隆入pGEM-T载体,二者的全长分别为2280bp、2331bp,保守结构域搜索显示均含有棉子糖合酶结构域,但在进化关系上属于不同的分支。这些信息为今后基因功能的验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4)
王东[9](2017)在《玉米棉子糖合成酶基因克隆及玉米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我国的干旱和盐渍土地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棉子糖家族系列寡糖(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RFOs)在植物遭受逆境胁迫过程中大量积累,对植物抵御逆境胁迫起着积极的作用。本实验室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在玉米中克隆到了唯一一个玉米棉子糖合成酶基因(ZmRS)。ZmRS基因的表达受到热激、脱水等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诱导,其突变后会影响种子活力。在拟南芥中超表达ZmRS基因能增强拟南芥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耐受能力。本研究将ZmRS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对ZmRS蛋白进行了纯化回收,用纯化的蛋白对兔子进行免疫,制备了ZmRS抗体。对抗体进行效价检测,显示ZmRS抗体能够检测出含量低至10 ng的ZmRS蛋白,且特异性较高。构建了ZmRS基因的玉米超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入玉米叶肉原生质体并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经检测,转入ZmRS基因的玉米叶肉原生质体能高效表达ZmRS蛋白。将ZmRS基因玉米超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Agl1株系后,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对玉米自交系A188的幼胚进行侵染。通过对转化材料的筛选和再生,最终获得18株再生植株,其中13株可育。利用PCR方法对T_1代植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ZmRS cDNA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利用western-blot对转基因后代的ZmRS蛋白表达量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T_1代幼苗中未检测到Zm RS蛋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赵永强,贾洪涛,马亚琼,张树元,高瑞[10](2017)在《棉子糖提取精制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棉籽粕为原料提取棉子糖,乙醇提取法溶剂消耗量大、提取液中棉酚含量多、存在安全隐患,水提取法提取液中含有大量的杂糖、蛋白以及盐类。发酵法和酶解法在棉子糖的精制工艺中研究较少。本文利用水提法提取棉子糖,发酵法除杂糖,酶解法除蛋白,串联离子交换树脂脱色脱盐的方法最终得到高纯度棉子糖产品。对比传统的棉子糖提取纯化工艺,这种方法得到的棉子糖收率和纯度均较高,且不使用有机溶剂,用来制备棉子糖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7年06期)
棉子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新兴的能源植物,小桐子所具备的耐贫瘠、种子含油量高、油质优良等特性使其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小桐子幼苗进行10%PEG模拟干旱锻炼与空气干旱胁迫处理,以叶片样品进行RNA-Seq文库构建并基于Illumina Hiseq20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鉴定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糖代谢通路得到了显着富集。其中,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inositol galactoside synthase,GS)和棉子糖合成酶(raffinose synthase,RS)作为棉子糖系列寡糖合成途径的2类关键酶,其家族成员的不同编码序列在干旱胁迫下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实时荧光定量(RT-q PCR)验证了两个酶基因家族关键成员对干旱处理的诱导响应,暗示了棉子糖合成途径参与了干旱锻炼和胁迫耐受性的形成,为进一步揭示小桐子抗旱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工程改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棉子糖论文参考文献
[1].郑小芬,李晓霞,黄金兰,余方回,刘妙玲.拟南芥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与棉子糖合成酶的体外催化活性比较[J].生物技术.2019
[2].王君珂,王莎莎,张博,崔明昆,龚明.基于RNA-Seq解析小桐子棉子糖代谢途径在干旱适应中的作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3].陈凌霄,吴定涛,赵静,李绍平.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电喷雾检测器分析不同植物中棉子糖系列寡糖[J].药物分析杂志.2018
[4].韦玉霞.园艺作物中棉子糖系列寡糖(RFO)研究进展[J].园艺与种苗.2017
[5].李涛.棉子糖系列寡糖(RFOs)在玉米与拟南芥植株抗旱及种子活力中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6].乔梦,田原,杨瑞,付金梅,康妮.小麦棉子糖合成酶基因(TaRS)的克隆及特性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7
[7].左静.梅花肌醇半乳糖苷和棉子糖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7
[8].王君珂.基于RNA-Seq分析甜菜碱和棉子糖代谢途径在小桐子干旱响应与适应过程中的作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7
[9].王东.玉米棉子糖合成酶基因克隆及玉米遗传转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10].赵永强,贾洪涛,马亚琼,张树元,高瑞.棉子糖提取精制工艺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