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桑植县人民医院湖南桑植427100
【摘要】目的:对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科学运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临床输血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观察组采用少白细胞血液技术输血,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接受输血后,对照组有4例(8%)患者出现发热情况,2例(4%)患者出现过敏等症状;观察组有1例(2%)患者出现发热情况,未出现过敏等症状。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中应用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输血效果非常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少白细胞血液技术;临床输血;科学运用
在临床中,输血是对病情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临床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必须面对与克服的重要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领域普遍认为输血过程中引发不良反应的直接原因是异体白细胞输入。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临床输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临床输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集中在11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3.9)岁。输血原因:13例患者为消化道大出血、41例患者为外伤大出血,25例患者为产科大出血、21例患者为手术失血。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观察组采用少白细胞血液技术输血,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3输血不良反应判定标准患者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1到2小时内体温升高1℃以上,且伴有盗汗、发热、呕吐、寒战、皮肤潮红以及恶心等临床症状出现,则判定为出现输血不良反应。通常不会发生红细胞溶血或血压降低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的全部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输血后,发热人数增加1例,增长率为2%;对照组患者接受输血后,发热人数增加4例,增长率为8%。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接受输血前后的发热症状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接受输血前后的发热症状对比显著差异(P<0.05)。输血后,对照组患者发热人数增长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患者接受血液或者血液制品输入时或输入完成后,出现了一些用原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症状或新体征,我们统称为输血不良反应。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以将输血不良反应分成免疫性与非免疫性两种;根据症状体征反应的不同可以将输血不良反应分成发热反应、枸橼酸盐中毒、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静脉炎、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空气栓塞以及急性肺损伤等。如血液制品中有细菌性热源、药物附带杂质以及无机或有机杂质等致热源时,或由于经常接受输血而造成体内出现同种血小板抗体与白细胞,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而对白细胞造成破坏,从而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造成机体出现发热性输血不良反应,其通常为非溶血性不良反应。为使患者输血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需要对患者输血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如果患者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完成后出现寒战、心悸、呕吐、体温升高、盗汗、皮肤潮红以及恶心等临床症状,则需要结合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出现于输血过程中,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如情况必要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等进行肌注。针对体内含抗-IgA抗体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在输血过程中较易出现过敏性不良反应,特别是进行蛋白质变性血浆输入时。输血过敏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单纯性荨麻疹、风疹以及血管神经性血肿,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或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输血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抗原抗体出现反应后,导致补体激活,从而将C2、C5片段释放。在输血过敏反应中,白三烯也是一种重要介质。在输血不良反应中,溶血反应是最为严重的,如果出现,致死率非常高。
多项研究成果表明,患者接受输血后出现诸如过敏、呼吸窘迫等多种不良反应均与输入血液中存在异体白细胞有关,原因在于大量异体白细胞进入人体后,白细胞成分与分解产物如IL-8、IL-1等会造成患者体内出现细胞因子调节应答,致使患者免疫功能出现变化,从而出现Ⅱ型免疫应答。另有研究显示,白细胞能够作为一种病毒载体进行传播,如HIV、CMV等均能够以白细胞作为载体完成病毒传播。所以,血液制品失去白细胞后,其炎性因子水平会明显降低,可以充分保证红细胞形态的完整性,并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还可以阻断病毒以白细胞为载体进行病毒传播,减少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临床输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观察组采用少白细胞血液技术输血,输血后,对照组患者发热人数增长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因此,在临床输血中应用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输血效果非常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代方娟.甘露醇治疗青光眼患者导致的不良反应与护理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12)
[2]唐毓胜,周正东,唐任光.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28)
[3]孙小纯,欧兴义,林伟强,陈亚军,廖美英.100例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