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束河论文-马燕,马丽娟,田培政

丽江束河论文-马燕,马丽娟,田培政

导读:本文包含了丽江束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束河,服务管理,旅游安全,景区,旅游体验,宣传点,流动党员,诈骗案件,法律宣传,宣传单

丽江束河论文文献综述

马燕,马丽娟,田培政[1](2019)在《丽江束河派出所:叁项措施提升服务管理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丽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束河派出所辖区每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针对辖区游客多、行业场所多、出租房屋多及农村、景区、城区融合的实际,他们创新推行矛盾化解“同心圆”、平安守护“叁条线”、服务群众“连心桥”叁项措施。截至目前,辖区涉旅警情同比下降62%,(本文来源于《人民公安报》期刊2019-12-25)

李贵平,王明康[2](2018)在《丽江束河镇 “茶马王”传人的守护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走在云南丽江束河古镇热闹的石板街上,随处可见马车载着游客穿梭其中。从唐朝开始,先辈们也正茶马王故居纪念馆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束河古镇的西北侧,九鼎龙潭旁,曾是束河名震一方的王氏马锅头(即马帮帮头)家族的故居,是丽江地区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古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8年23期)

黄越,赵振斌[3](2018)在《旅游社区居民感知景观变化及空间结构——以丽江市束河古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景观变化是国内外地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现有研究方法对景观变化所带来社会效应的解释能力还相对欠缺。论文以丽江市束河古镇为案例地,采用了一种地理分析与社会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通过PPGIS和半结构访谈进行调查,共获得300套访谈问卷与填图以及景观变化感知空间点数据1 614个,基于质性分析和空间分析揭示案例地居民复杂感知内容及其空间特征。文章主要探讨了在社区景观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居民感知的景观变化类型、空间格局以及感知景观变化与实际物质景观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通过访谈调查获得的感知景观变化内容复杂,但存在环境变化、农田房屋利用变化、生活空间变化、经济变化的主体结构;2)感知景观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斑状或带状分布,与社区主要景观节点、居住空间、生产和生活资源的分布位置相关联;3)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利用形态变化对感知变化的影响同等重要,利用方式改变所承载的社会构成变化为解释景观变化社会效应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锐[4](2018)在《丽江束河古镇民宿发展中利益相关者关系及其整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整体发展,我国国民消费水平大大提高,外出休闲活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和层次,对消费环境中完善的设施设备、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需求越发凸显。这种变化也促进了住宿业向多元化方向拓展:注重设施升级、细化与个性化服务,使住宿富有文化意味……由此,民宿、客栈、公寓、精品酒店与度假别墅等新型住宿方式应运而生,在休闲生活方式中逐步产生了显着影响。丽江束河古镇地处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文化,1997年束河古镇民居建筑群作为丽江古城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叁眼井潺潺流水环绕下,束河古镇古朴的建筑、唯美的田园风貌、淳朴的本地居民及活态的纳西文化,共同构成了诸多外来者理想的旅居休闲之地。迄今为止,束河古镇民宿规模已超过1000家,产品服务结构体系得以丰富和完善,成为民宿业态的典型区域之一。本研究选取束河古镇民宿为案例,以文化消费理念为背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切入点,综合使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论述了束河古镇民宿利益主体的诉求,从利益争夺的根本元素:资源、权力与文化视角对几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阐释了利益关系的整合问题,以期促进束河古镇民宿健康发展。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概述民宿的兴起背景与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点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梳理民宿与利益相关者相关研究综述,为本文做好概念界定。指出民宿经营者、政府相关部门、民宿顾客以及本地居民是束河民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网络平台是各方利益主体表达诉求的重要媒介;第叁部分概述国内外民宿利益主体特征;第四部分阐释了束河古镇民宿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第五部分是从资源、权力和文化角度分析民宿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第六部分是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利益关系整合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木健先[5](2018)在《丽江束河古镇村落文化变迁中的文化生态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生态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镇来说,如何协调好文化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地方政府在今后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首先对束河古镇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随后就近年来束河古镇文村落化的变迁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从传承、保护、创新和弘扬四个方面,就新时期如何做好束河古镇文化生态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8年03期)

吴俏,严艳,刘畅[6](2017)在《流动视角下生活方式型企业主移民综合感知及归属倾向研究——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移民聚集地丽江束河古镇为例,运用质性分析法中的半结构式访谈法对26位生活方式型企业主移民进行访谈,从流动性视角出发,在预调研、半结构式访谈和二手资料分析基础上,对束河古镇此类移民群体的综合感知进行研究,编码分析共得出4个一级类目(社会交往、自我认知、生活环境、负面感知)以及12个二级类目,详细分析各类目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后,深入探讨了移民群体的归属倾向问题,剖析该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策略,为该类移民发展提供了保障。(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7年04期)

木晓丽[7](2017)在《丽江市叁束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束河饮用水水源地2013—2016年水质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溶解氧、砷和氟化物为每月均可检出。叁束河水质年平均值常年稳定保持在Ⅰ类,雨季有个别月份由于溶解氧超Ⅰ类标准限值,保持Ⅱ类水质。2013—2016年叁束河水质保持稳定并有变好的趋势。提出了保护建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导刊》期刊2017年S2期)

任佩瑶,赵振斌,赵青阳,禇玉杰[8](2017)在《基于游客留言内容分析的古镇旅游体验研究——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云南省丽江束河古镇客栈、餐厅的游客留言作为研究资料,探究古镇游客的旅游体验及其深层次的内在结构关系.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共得到28个概念和7个范畴,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个人情感、印象丽江、旅行经历、人生哲学、自然环境、逃离遁世、文化氛围.并对编码所得概念进行共现分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构建各节点的共现结构关系.结果表明,个体之间的旅游体验存在很大差异,游客旅游体验具有个性化、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束河古镇游客的旅游体验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叁层级结构,这是游客、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建构的结果.并据此为相关旅游经营与管理提供借鉴与启示.(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陈诚[9](2017)在《民族旅游社区乡土景观价值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旅游消费的升级,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旅游投资领域的热点。然而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业也同时导致乡村景观的无序化和过度商业化倾向。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多民族聚居,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聚落为核心,以乡土文化为内涵,以地域性、寻常性为特征的乡土景观。过去20年中,以乡土景观为依托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西部地区乡村发展的重要形式。旅游活动的开展给当地乡土景观带来一定的改变,乡村社区在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最普遍的变化就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物质景观变化的同时也势必给人的心理感知带来影响,进而引起人的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社区居民作为旅游社区的主体,关注当地居民对景观变化的感知也是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保障,这为景观变化的社会效应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案例。本研究选取丽江束河古镇作为研究案例地,采用参与式制图与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共获得问卷、填图300套,通过质性分析方法提取居民对景观变化的感知,共得到重要地方感知点730个,景观变化感知点1614个。通过旅游开发前后居民感知景观变化与古镇土地利用变化的对应分析,探讨物质景观变化与居民感知景观变化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GIS方法分析旅游开发前后居民感知景观价值构成及变化,探讨旅游开发活动对居民感知景观的影响,以期丰富景观变化研究内容,为解读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会问题,指导西部旅游健康发展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居民感知的景观变化方向来看,居民感知正向变化占42.74%,负向变化占57.26%。居民感知的景观变化归纳为6个类目,分别为环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生活空间变化、经济变化、传统风貌变化和基础设施变化,其中环境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两个类目的比例比较突出;环境变化感知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增加有密切联系,土地利用变化感知、生活空间变化感知和经济变化感知都与古镇内农田大幅减少,商业用地增加有着密切联系。此外公共服务用地与生活空间变化感知也呈现一定相关性,传统风貌变化感知与建筑用途改变有着密切联系。(2)旅游开发前后均归纳出7种居民感知景观价值类型,居民感知景观价值受旅游开发的影响比较显着。旅游开发后休闲娱乐价值取代生态环境价值,成为居民的首要感知;经济价值的感知比例上升,劳动生产价值比例由10.10%到没有被居民感知,另外旅游开发后新增了价值缺失等负面的感知。(3)旅游开发前居民感知景观价值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在九鼎龙潭、龙泉寺周围和四方街、青龙桥周围形成明显的高值区域,景观价值呈双核心空间结构;旅游开发后居民感知景观价值分布较为丰富,在九鼎龙潭、龙泉寺周围和四方听音广场周围形成两个明显的高值区域,四方街、青龙桥一带总体景观价值较高,北面丽客隆超市也被感知较多景观价值。(4)从区域主体景观价值构成来看,九鼎龙潭区域景观价值有一定的保持和延续,但感知强度有所降低;四方街区域受旅游开发影响,自身传统的环境适应价值和休闲娱乐价值感知明显减弱,这方面的景观价值感知已转移到旅游开发后新建的北门超市区域和四方听音广场区域。(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赵坤华[10](2017)在《政府在旅游小镇建设与管理中的职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城乡市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措施;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消除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中国梦”的实现。丽江市政府在了解其它地方城镇化建设的道路和经验后,从束河古镇的历史、文化、人口、资源出发,既不盲目模仿其它地方的成功模式,也不违背城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了一条既能坚持原有的古镇风貌,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又能带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古镇建设路子。束河古镇建设可以说是我国已有的城市、乡村建设模式中的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二元经济、农民进城的城市拉动、农村推动等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的又一种全新城镇化建设路径的探索和尝试;是从地方实际资源出发,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丽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为丽江发展赢得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此模式为其它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榜样。古镇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对古镇建设起着引导和调控的作用。丽江地方政府用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明确古镇的功能定位,合理安排古镇的布局,把区域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古镇进行整体规划,企业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古镇建设。古镇建设创造出“政府主导,企业介入,市场运行和大众受益”的“束河模式”。“束河模式”就是根据古镇本身具有的世界文化遗产称号和其它资源优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建设束河古镇。“束河模式”改善了古镇的基础设施,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的文明向农村辐射,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城乡公共资源的一体化;“束河模式”调整了古镇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扩大了消费,拉动了古镇的经济增长,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束河模式”较好地保护了地方的民族文化,合理开发利用了有限的土地,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护了生态环境,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创建出舒适的人居和旅游环境,促进了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建成;“束河模式”使古镇的旅游在较短的发展过程中,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的滇西北小镇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小镇,成为全国人居环境最佳魅力古镇、全国A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本文对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束河古镇建设情况及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导论中对服务型政府及企业家政府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和阐述。第一部分回顾了丽江市旅游发展的历程,概述了小镇的总体情况,介绍了小镇的景区资源优势,如经济、文化、旅游特色等。第二部分明确提出了古镇建设的“束河模式”,就是政府行使其主导职能,对古镇进行规划和保护,引进企业参与古镇开发建设,对其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阐释。“束河模式”就是通过组建束河古镇管理服务公司,对束河旅游景区进行管理,体现政府和企业共同作为小镇建设和管理的主体,以呈现出束河古镇建设的特有模式。第叁部分对束河古镇建设管理中政府的职能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政府在古镇建设中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较为全面的分析阐述了政府在小镇开发和建设中的职能作用。第四部分分析了小镇建设取得的成绩,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到小镇建设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第五部分,阐述了政府在旅游小镇建设与管理中的职能,从“束河模式”政府职能的个性中,升华出具有一般性的政府在旅游小镇建设管理中的职能。(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4-01)

丽江束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走在云南丽江束河古镇热闹的石板街上,随处可见马车载着游客穿梭其中。从唐朝开始,先辈们也正茶马王故居纪念馆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束河古镇的西北侧,九鼎龙潭旁,曾是束河名震一方的王氏马锅头(即马帮帮头)家族的故居,是丽江地区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古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丽江束河论文参考文献

[1].马燕,马丽娟,田培政.丽江束河派出所:叁项措施提升服务管理能力[N].人民公安报.2019

[2].李贵平,王明康.丽江束河镇“茶马王”传人的守护故事[J].城市地理.2018

[3].黄越,赵振斌.旅游社区居民感知景观变化及空间结构——以丽江市束河古镇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8

[4].杨锐.丽江束河古镇民宿发展中利益相关者关系及其整合研究[D].云南大学.2018

[5].木健先.丽江束河古镇村落文化变迁中的文化生态建设[J].中国民族博览.2018

[6].吴俏,严艳,刘畅.流动视角下生活方式型企业主移民综合感知及归属倾向研究——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J].人文地理.2017

[7].木晓丽.丽江市叁束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调查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17

[8].任佩瑶,赵振斌,赵青阳,禇玉杰.基于游客留言内容分析的古镇旅游体验研究——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7

[9].陈诚.民族旅游社区乡土景观价值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10].赵坤华.政府在旅游小镇建设与管理中的职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7

标签:;  ;  ;  ;  ;  ;  ;  ;  ;  ;  

丽江束河论文-马燕,马丽娟,田培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