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近程论文-姜逢宇,熊自明,刘一鸣,杨智谦

超近程论文-姜逢宇,熊自明,刘一鸣,杨智谦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近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近程防护,主动拦截系统,网弹拦截

超近程论文文献综述

姜逢宇,熊自明,刘一鸣,杨智谦[1](2019)在《某型超近程主动防护拦截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重要目标超近程防护手段单一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超近程主动防护拦截系统,为大型固定目标防敌空中精确打击提供了新的防护方法。阐述了该型超近程主动防护拦截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其拦截防护的可靠性作出分析。系统组成完备,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目标探测、轨迹预测以及拦截坐标解算,目标拦截成功率较高,能够有效提高防护目标的生存能力,为新装备的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期刊2019年03期)

卢月亮,王子豪,王于坤,韩松,汤龙成[2](2018)在《超近程无人机自适应抗风侦察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近程无人机在盘旋跟踪地面目标时的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根据风场特性自适应改变无人机盘旋中心点以达到更强目标观测能力的算法。本文首先建立了带风场的无人机六自由度非线性数学模型,给出了无人机横向、纵向控制器结构。其次对捷联式侦察载荷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得出无风干扰条件下无人机盘旋侦察飞行的平衡点。最后在相同的风干扰条件下,对传统盘旋跟踪飞行方式和本文提出的抗风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抗风算法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侦察载荷对目标的观测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8-12-13)

马璐,孙瑞胜[3](2018)在《垂发超近程导弹弹道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垂发超近程导弹弹道优化设计是通过设计飞行攻角和发动机推力参数使得导弹性能指标达到最优或次优。针对超近程导弹垂直发射的特点给出发动机推力的分段准则,设计导弹初始飞行状态、飞行过程状态和终端弹道状态参数等约束条件,建立导弹运动学模型和多约束条件下弹道优化模型。基于hp-伪谱法将弹道优化问题转变成非线性规划问题。最后将优化方案所得的结果和遗传算法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优化方案的合理性。仿真结果表明可为垂发超近程导弹弹道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刘艳,朱万红[4](2015)在《超近程防护优化建模及毁歼概率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防护工程超近程防护系统弹药为高速集束弹丸时对目标的拦截过程,基于材料的极限穿透速度和目标安全引爆距离,通过建立发射决策优化模型,确定最优理论发射角和发射时刻。在此基础上,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高速集束弹丸拦截过程,提出模拟的程序逻辑方案;并结合案例,计算毁歼概率。结果表明:模拟结果比较符合实际,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提出高速集束弹丸单元最好设置于防护点前方一段距离处,以及采用多单元综合防护,从而提高防护效果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靳永强,张庆展,康志宇,唐平[5](2015)在《服务航天器超近程逼近失控目标的建模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轨服务任务中实施对失控目标的安全逼近与对接,开展了服务航天器超近程逼近过程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通过引入描述相对运动构型变化的期望相对位置矢量和位置误差矢量,推导了一种新颖的相对轨道误差动力学模型;考虑对接机构安装位置及安装误差,并结合相对姿态动力学模型,建立了逼近过程的相对姿态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根据逼近路径约束条件,设计了逼近过程的期望相对位置矢量导引律;基于相对姿态轨道一体化耦合动力学模型,设计了考虑未知有界干扰的自适应时变滑模控制律并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全局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期望相对位置矢量导引律的方法能够实现逼近过程的相对运动构型变化控制,并且所设计的自适应时变滑模控制律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王晖[6](2014)在《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子母弹母弹引信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是一个全新的武器系统,它被用于定点防护重要防护工程口部。它可以分层拦截对来袭的精确制导武器,弥补现有武器装备在超近程、超低空拦截高速飞行目标能力上的不足。第一层多联装火箭子母弹系统是一种低成本的火力系统,其核心技术是最佳空间撒布控制技术,它与第二层的更低防卫区域火力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防卫区域,以填补超近程防空区域无防护措施的空白。面对发展新型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了降低未来型号研制的风险,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研制经费,在开展系统型号之前,必须预先研究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子母弹引信关键技术,重点解决其安全系统的核心问题,以确保将来系统研制的顺利进行。为此,本论文根据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的军事需求,以多联装火箭子母弹引信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母弹引信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对提高防护工程等重要军事目标的抗精确制导武器打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首先,针对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子母弹母弹引信安全系统存在冗余解除保险可利用环境少和开舱作用时间难以控制的关键问题,系统分析了母弹引信安全系统的时序、结构特点,得出了母弹引信安全系统解除保险安全距离、母弹开舱点、延期解除保险距离的极限指标。然后,基于子弹群中心命中目标,进行了固定发射机和改变发射时机的母弹最佳射角、方向角下的最佳开舱作用时间的优化计算,得出了最佳射击条件下的开舱时间,为延期解除保险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母弹引信的安全系统新方案,以及复合式惯性制动后坐保险、燃气动力延期解除保险两个冗余解除保险技术。从考虑勤务处理安全性、发射时作用可靠性和对解除保险环境信息感知灵敏度方面,分析了制动后坐保险机构摩擦系数的影响。采用二维数值计算方法预测了复合式惯性制动后坐保险动力学特性,基于叁维实体模型的仿真验证了其平时安全性和发射时解除保险作用可靠性。仿真和射击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后坐保险机构相比,复合式碰撞制动后坐保险机构的稳定性、安全性更好,且工艺易保证。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气压力快速骤升、稳定持续和骤降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应用于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子母弹母弹引信安全系统的另一个解除保险技术,即燃气动力延期解除保险技术,解决了发动机喷口燃气推力大、启动时冲击大情况下活塞运动不稳定、开关动作易抖动的关键问题。利用电子延时器的设计柔性、普适性等优点,结合燃气动力活塞式解保开关能准确捕捉内弹道起点的特点,按节流孔减压、调节原理,设计了一种控制电子延期保险电路、电源、电火工品的多功能燃气动力控制开关。其创新之处,在于依靠一个刚性活塞零件的运动,实现了电路保险与解除保险、电源接电的“常开”作用;电路或电火工品短路的“常闭”作用。由缓冲盂结构的两个串联压力调节腔感知高压燃气,腔气体压力作适当节流降压、调节后使得启动开关的冲量稳定,保证了开关的动作可靠;采用切断销实现平时保险,受预先设计的燃气压力阈值控制。在火箭发动机压力的快速上升段启动所有开关,保证了勤务处理和非正常发射时安全性,也确保了在出炮口前给炮口感应装定电路、引信电路供电等。该装置无预压弹簧元件,结构简单且易于长期储存。采用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将喷口作为计算边界,根据某型火箭发动机压力测试曲线,数值计算燃气射流作用下,缓冲盂压力调节结构气室流场,观察其输出压力稳定性,预测了保险开关的燃气压力调节特性。通过气室流动的数值计算、静动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燃气动力活塞式解除保险开关在燃气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启动快,具有压力调节鲁棒性,活塞运动稳定,保证了开关接通、断开不抖动,延期保险电路的电学性能好。采用高精度可编程电子计时和炮口感应装定开舱作用时间技术,严格控制计时起点,以减小内弹道弹丸运动不稳定带来的时间误差,保证了在超近程作战情况下,母弹引信开舱点精度。设计了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子母弹引信的炮口感应装定装置,与高精度数字式电子定时器和燃气动力活塞式解除保险开关形成母弹引信的可编程电子计时系统,可以实时控制电源接电、延期解除保险和定时开舱的各个作用节点。提出了分布式引信电路抗干扰设计原则,采用单点串并联混合接地措施,提高了感应电路、延时电路、起爆电路的抗干扰性和作用可靠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母弹引信原型样机,进行了炮口感应装定、解除保险的联动射击试验。结果表明,母弹引信感应装定开舱作用时间正确,引信可靠解除保险,燃气动力活塞式解除保险开关密闭性良好,剪断销剪断可靠,接电开关和短路开关动作正确、接触稳定可靠。通过回收试验验证了母弹引信实现精确开舱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4-10-01)

张庆展,靳永强,康志宇,肖余之[7](2015)在《服务航天器超近程逼近目标的相对姿轨耦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服务航天器超近程逼近目标的相对姿态轨道耦合控制问题,推导了耦合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相应控制律。通过引入描述相对运动构型变化的期望相对位置矢量和位置误差矢量,将相对轨道跟踪控制问题转化为调节器的设计问题。推导了考虑对接机构安装位置的相对姿态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了考虑未知有界干扰的相对姿态轨道耦合控制律。考虑控制输入受限进行数学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是有效的,并具有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更云[8](2014)在《巴西陆军订购瑞典RBS 70型超近程防空导弹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瑞典萨博公司已经与巴西陆军签订RBS 70型超近程防空导弹系统的交付合同,订单价值约1 200万美元,计划在2014年进行首批交付。该笔交易包括未透露数量的RBS 70型发射装置、Mk II导弹、仿真器、夜视装备、测试设备、配件、维护工具以及对武器使用和维护人员的培训。该系统将被用来保护巴西的战略基础设施,并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世界杯足球(本文来源于《轻兵器》期刊2014年10期)

沈磊[9](2014)在《基于DSP的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中央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在坦克装甲车辆作战防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的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还无法完全满足装甲车辆的实战防御要求,尤其防御拦截高速动能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介绍了与之相应的新型拦截战斗部模块和气动伺服机构,并设计了一套环形EFP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的中央控制器。本文根据目前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伺服平台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环形EFP气动伺服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通过对系统的性能与功能的分析,介绍了满足系统要求的环形EFP模块和气动伺服平台,给出了中央控制器的总体设计方案。同时,建立了火控系统的拦截模型,阐述了雷达数据算法的处理和伺服平台空间坐标转换原理。中央控制器采用的是DSP与CPLD的协处理器架构,DSP主要负责雷达数据处理、拦截解算和数据存储等,而CPLD则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和伺服平台控制。因此,硬件电路分为DSP主控制器电路(通信模块电路、升压多点起爆电路、存储器扩展模块电路和显示状态模块电路);CPLD协处理器电路(传感器、调理电路与ADC采集电路和伺服平台控制电路);还有电源管理电路(24V、15V、5V、3.3V和1.9V)。与之相应的软件,设计了DSP的C语言程序和CPLD的VHDL语言程序。最后,本文运用Mat-lab对系统拦截概率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中央控制器的各部分硬件、软件进行调试和试验。最终,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中各模块均能正常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目标,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4-01-01)

方九如[10](2013)在《超近程防御系统压缩空气发射装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压缩空气发射装置为研究对象,以重要目标的超近程防御为背景,设计一种用于对抗末敏弹的压缩空气发射装置。综合运用流固耦合理论、电磁学原理、模态分析理论对应用于超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的压缩空气发射装置进行弹道设计、结构设计和振动响应分析。论文根据末敏弹的作战特点确定了发射装置的内弹道性能要求;根据流固耦合理论在AUTODYN软件中建立内弹道分析与设计模型,通过内弹道模型的仿真结果确定了发射管长度、压缩空气注入发射管的泄流直径;在发射管长度和压缩空气注入发射管的泄流直径这两个结构参数的基础上,针对超近程防御反应速度要求高、无火工品发射药的特点设计了适用于压缩空气发射装置的发射控制装置并进行了发射管实体建模;最后对发射管进行模态分析,以确定发射管是否会因其振动特性而受行军或者装载平台的影响。经过以上设计与分析,应用于超近程防御的压缩空气发射装置的原理与技战术的可行性得到了论证,为压缩空气发射装置和超近程防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1)

超近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超近程无人机在盘旋跟踪地面目标时的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根据风场特性自适应改变无人机盘旋中心点以达到更强目标观测能力的算法。本文首先建立了带风场的无人机六自由度非线性数学模型,给出了无人机横向、纵向控制器结构。其次对捷联式侦察载荷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得出无风干扰条件下无人机盘旋侦察飞行的平衡点。最后在相同的风干扰条件下,对传统盘旋跟踪飞行方式和本文提出的抗风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抗风算法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侦察载荷对目标的观测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近程论文参考文献

[1].姜逢宇,熊自明,刘一鸣,杨智谦.某型超近程主动防护拦截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

[2].卢月亮,王子豪,王于坤,韩松,汤龙成.超近程无人机自适应抗风侦察算法研究[C].第十五届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2018

[3].马璐,孙瑞胜.垂发超近程导弹弹道优化设计[J].现代防御技术.2018

[4].刘艳,朱万红.超近程防护优化建模及毁歼概率模拟[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5

[5].靳永强,张庆展,康志宇,唐平.服务航天器超近程逼近失控目标的建模与控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5

[6].王晖.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子母弹母弹引信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7].张庆展,靳永强,康志宇,肖余之.服务航天器超近程逼近目标的相对姿轨耦合控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5

[8].更云.巴西陆军订购瑞典RBS70型超近程防空导弹系统[J].轻兵器.2014

[9].沈磊.基于DSP的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中央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4

[10].方九如.超近程防御系统压缩空气发射装置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3

标签:;  ;  ;  

超近程论文-姜逢宇,熊自明,刘一鸣,杨智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