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加固优化论文-王刚

抗震加固优化论文-王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震加固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差异沉降,多层砖砌体,建筑结构,抗震

抗震加固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刚[1](2018)在《差异沉降下多层砖砌体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差异沉降下多层砖砌体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优化情况,选用四层砖砌体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工程应用软件完成对研究工程的建模。利用SOLID45对地基土进行模拟;利用Drucker-Prager模式对土体进行模拟,给出约束条件并施加荷载。输入地震波选择汶川地震中卧龙岗地震采集部门采集的地震波,将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作为砌体建筑结构破坏准则。通过法向与切向弹簧把介质体连接在一起,将介质体间的节理面当成块体的边界,依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介质体能量聚集及分散过程中的力学问题,实现能量分析。设计差异沉降下多层砖砌体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提出四种布桩方式。分析加固后对结构纵墙的影响和加固后对基础的影响,发现第一种布桩方式最佳。在地震作用下,比较不同技术下结构从基础开始变形至完全破坏的过程,完成能量分析和逆动力分析,发现所提技术对多层专题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性能好。(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30期)

杨康,张志强,周晨[2](2016)在《某中学框架结构减震优化控制及抗震加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位于Ⅳ类土上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某中学框架结构,采用结构减震控制理论,选取非线性黏滞流体阻尼器耗能装置对结构进行减震优化控制,并对安装阻尼器后结构局部构件进行加固。首先基于ETABS软件建立叁维弹性模型,对7条地震波输入下减震前后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经过优化设计与比选确定黏滞流体阻尼器的参数与个数。同时建立叁维弹塑性分析模型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从力、变形和能量叁大指标方面对减震前后的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优化方法方便快捷,选取的非线性黏滞流体阻尼器减震方案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起到了良好的减震效果。(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6年05期)

李晓娟,沈斐敏[3](2014)在《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加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城市供水管网的抗震性能,从全局角度研究城市供水管网系统震后加固优化方案。在分析管网单元抗震可靠度和供水管网震后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以管道单元抗震可靠度和服务功能指标为约束条件,以震后管网满足水压服务功能或加固总投入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供水管网抗震优化模型。根据管网系统的功能要求、震害特点,运用混沌遗传算法(CGA)对作为算例的某供水管网进行加固优化设计,获取震后管网系统加固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用该模型和算法,对管网系统中抗震可靠度较低的单元或重要性相对较高、修复较为困难的单元进行抗震加固优化设计,能达到加固总投入最小且满足水压服务功能,从而提高管网系统的抗震能力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何明胜,何满军,潘国庆[4](2014)在《基于连通可靠性的生命线管网系统抗震加固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线工程管网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给出一个定性的评估结果,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分析方法,对管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使系统取得更好抗震性能。以无向边权网络系统为分析对象,以管网系统节点连通抗震可靠度为优化目标,加固管网造价为约束条件,建立网络系统拓扑优化模型。为避免大规模非线性规划求解的困难,利用正交枚举法作为管网系统加固优化设计的工具,给出了一种生命线工程管网系统抗震加固优化设计实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4年04期)

薛恒丽,秦志源,焦驰宇,陈永祁,郝建华[5](2013)在《液体粘滞阻尼器在市政桥梁抗震加固中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安定门桥、德胜门桥等市政桥梁抗震的加固设计,展示了采用粘滞阻尼器进行市政桥梁减震加固时需进行布置方式、设计参数等方面的优化,方可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才可提出行之有效的减震加固方案。本文研究表明:叁、四跨简支、连续梁桥,在桥台与主梁之间施加粘滞阻尼器的减震效果优于在桥墩与主梁之间施加,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对加固方案进行优化,可达到降低造价、便于实施性、减小交通影响等效果。(本文来源于《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3-08-10)

周金顺[6](2013)在《既有砖混结构抗震加固优化及其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砖混结构是主要的几种房屋结构形式之一,在中国广大的非一线城市、城镇和农村大量存在。由于大量的既有砖混结构建筑物抗震安全性不足且已经进入维修加固期,加上由于经济、工期、效益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抗震鉴定、加固和改造的需求很大。如何低成本地对既有砖混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确保其安全和可靠,是个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是在他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检测结果分析和病害总结、基于PKPM的加固设计方案优化及评价、基于ANSYS的混合体系地震动力学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价,以及砖混结构抗倒塌性能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前期工作中,在做好现状总结和典型结构分析对象选择的基础上,做好检测鉴定和病害总结工作,对分析对象---某砖混结构医院进行了仔细的检测和鉴定,对加固重点进行了优化。在主体工作中,首先利用国家认证和推广的结构设计和鉴定加固软件PKPM(2010版)中的砌体加固模块进行验算,进行了病房楼的出屋面不规则楼电梯间的加固设计方案优化和加固后结构性能评估和经济性评价;连体砖混结构(体检楼)断开前后不同加固处理方法的抗震安全性评价,以及断开前后该体检楼墙段的抗震性能评价。其次研究砖混结构的ANSYS数值模拟方法,利用ANSYS软件建立混合体系砖混结构模型,对一个顶层是框架的砖混结构ANSYS叁维模型进行时程分析,计算该混合体系建筑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响应,评价了其抗震性能。在比较和评价的同时对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做了机理分析。最后根据鲁棒性理论提出一种可用于加固后砖混结构抗倒塌性能方面的评价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3-06-01)

张健[7](2013)在《基于性能的既有砌体结构抗震加固及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既有砌体结构数量较多,材料本身的强度低、延性差,再加上设计的低标准、施工的不规范操作、老龄化以及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使得既有砌体结构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由于昂贵的拆建费用、拆除对正常生活秩序和环境的严重影响以及抗震性能设计方法的发展,使得对既有砌体结构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加固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对建筑抗震性能设计、既有砌体结构的地震时程分析、既有砌体结构加固以及加固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为工程实际应用和相关规范规程的修订提供可靠的技术资料,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归纳了既有砌体结构在检测、鉴定和加固方面的一些问题,分析了现行规范规程和计算软件在既有砌体结构的检测、鉴定和加固中存在的不足和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2.根据新建结构的地震水平,提出了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和40年的结构在多遇地震、抗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的地震水平;考虑结构重要性、社会影响、人员伤亡、结构损伤、内部设施损伤、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等影响建筑抗震性能水平的因素,对每一个因素划分等级后评分,使抗震性能水平得到量化;将结构性能目标连续化,提出了性能水平分值与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关系式。3.根据场地条件和结构条件对多条强震记录波和人工拟合波进行筛选,天津波、迁安波和一条人工地震波能够较好的与实际条件相吻合;根据当地的地震水平,对天津波、迁安波和人工地震波在多遇地震、抗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调整;分析有效持续时间,最终得到合适的地震波时程加速度。4.对实际工程简化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结构1和结构2用处理后的天津波、迁安波和人工波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在结构每一层读取相对应的3个节点最大位移值,取平均值作为反映该楼层位移的代表值,将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与性能目标相比较,结果表明,结构1和结构2都不满足抗震性能要求,需要对其加固。5.根据当地情况,对结构1和结构2的加固方法进行比选优化,对采用钢筋网片水泥砂浆加固法的面层位置和厚度进行优化,最后分析加固结果并评价加固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3-06-01)

王文魁[8](2012)在《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的性能分析与方案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汶川地震后,为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国家在全国范围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要求对全国范围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当前在进行框架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时存在两方面问题,一个问题是梁柱主筋配置符合现有规范下的计算要求,但箍筋配置不符合现有规范下的抗震构造要求,这种情况是否需要加固?第二个问题是结构抗震加固方案的选择往往依靠设计人员本身熟悉的技术,技术的经济性缺乏比较,加固方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往往忽略加固后结构的抗震性能。此外,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还要受到既有条件的限制,使得加固方案的合理选择更加困难。鉴于我国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分析与设计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抗震加固仿真分析,准确评估原结构和加固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并根据不同方案的经济性和施工难易程度探讨抗震加固方案的选择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总结整理了当前国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技术,阐述了各自的实现方法和加固原理,并且详细介绍了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模型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基本理论。以北京市某大学附属中学艺术楼为例,利用结构设计软件PKPM和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采用静力弹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仿真分析结构在中震和大震下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并通过消能减震、粘贴钢板和改变结构体系叁种加固方法对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最后从经济性和施工便易性的角度对比分析叁种加固方法,得出结构的优化加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消能减震法在不改变抗震构造措施的前提下可以显着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粘贴钢板法对于梁柱配筋严重不足的既有建筑,是一种实用、有效和经济的抗震加固方法;改变结构体系法通过增设剪力墙可以大幅度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同时降低原框架抗震等级,使框架的抗震构造措施满足规范要求;对于不同的加固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其特点、性价比最高的加固方法。(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12-01)

周金顺,张健,李志明,王佳玲,俞然刚[9](2012)在《某砖混病房楼抗震加固设计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基于PKPM的砖混结构加固优化方案,并结合胜利油田某病房楼的鉴定和加固工程,重点对出屋面的楼梯间和电梯间构成的L型平面房间的加固设计进行了优化,总结了相关的抗震加固设计规律。结果证明方案是可行的,弥补了数学最优化方案的缺陷。(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2年09期)

傅振华[10](2012)在《上海闵行区中小学校校舍抗震加固方法研究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闵行区正在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舍抗震加固。闵行区中小学校校舍抗震加固的方法有多种,但加固后的效果不一。通过总结已实施的抗震加固项目,将这些抗震加固方法予以汇总分析,可对后续的类似项目起到降低建安费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抗震加固效果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建设科技》期刊2012年03期)

抗震加固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位于Ⅳ类土上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某中学框架结构,采用结构减震控制理论,选取非线性黏滞流体阻尼器耗能装置对结构进行减震优化控制,并对安装阻尼器后结构局部构件进行加固。首先基于ETABS软件建立叁维弹性模型,对7条地震波输入下减震前后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经过优化设计与比选确定黏滞流体阻尼器的参数与个数。同时建立叁维弹塑性分析模型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从力、变形和能量叁大指标方面对减震前后的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优化方法方便快捷,选取的非线性黏滞流体阻尼器减震方案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起到了良好的减震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震加固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刚.差异沉降下多层砖砌体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优化[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2].杨康,张志强,周晨.某中学框架结构减震优化控制及抗震加固分析[J].建筑结构.2016

[3].李晓娟,沈斐敏.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加固优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

[4].何明胜,何满军,潘国庆.基于连通可靠性的生命线管网系统抗震加固优化设计[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4

[5].薛恒丽,秦志源,焦驰宇,陈永祁,郝建华.液体粘滞阻尼器在市政桥梁抗震加固中的优化研究[C].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3

[6].周金顺.既有砖混结构抗震加固优化及其效果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7].张健.基于性能的既有砌体结构抗震加固及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8].王文魁.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的性能分析与方案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

[9].周金顺,张健,李志明,王佳玲,俞然刚.某砖混病房楼抗震加固设计优化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

[10].傅振华.上海闵行区中小学校校舍抗震加固方法研究与优化[J].上海建设科技.2012

标签:;  ;  ;  ;  

抗震加固优化论文-王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