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浓度论文-刘芳婷,范文波,张金玺,董倩倩,魏建涛

根际浓度论文-刘芳婷,范文波,张金玺,董倩倩,魏建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根际浓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棉花,盐分,土壤质地,CO2浓度

根际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婷,范文波,张金玺,董倩倩,魏建涛[1](2019)在《盐分对棉花光合特性及根际土壤CO_2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寻不同盐分含量土壤棉花生长根际CO2浓度与光合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桶栽试验,对4种盐分(CK:0%,F1:0.2%,F2:0.4%,F3:0.6%)处理下2种质地(砂土和壤土)土壤CO2浓度和棉花光合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棉花生育期的推进,壤土和砂土的土壤CO2浓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花铃期,分别高达17 061.95,17 572.00μmol/mol。在盐分处理下不同质地土壤CO2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50cm处土壤CO2浓度均值为13 540.32μmol/mol,是表层10cm处的近2倍。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加,2种质地土壤CO2浓度差异显着,均呈下降趋势,且壤土CO2浓度明显高于砂土;盐分和土壤质地类型的相互作用对棉花净光合速率(Pn)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同一土壤质地类型条件下,各生育期棉花Pn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均在F3处理下达到最小值,盐分含量较低时对棉花光合指标的影响不显着(P>0.05);同一盐分处理下,不同土壤质地棉花Pn差异显着,表现为壤土>砂土。不同盐分处理下2种质地土壤CO2浓度与棉花净光合速率之间密切相关,棉花Pn能够解释根际土壤CO2浓度变化的81.2%,说明盐分和土壤质地类型通过棉花净光合速率影响土壤CO2浓度的大小。研究结果可为作物生长环境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于星辰,刘倩,李春杰,朱平,李海港[2](2019)在《根际过程和高底物浓度促进黑土有机磷矿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有机磷是植物吸收磷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植物根际过程能够促进土壤有机磷矿化,提高土壤有机磷的生物有效性。以高有机质含量的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根垫培养和大田原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揭示玉米和蚕豆根际过程和土壤有机磷浓度对有机磷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不施肥(CK)处理的蚕豆根际pH未变化,玉米根际pH上升了0.09个单位;施氮磷钾肥和有机肥(NPKM)处理的蚕豆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较玉米高93.4%;CK处理的玉米、蚕豆根际土与空白土(相同装置下不种作物的土壤)有机磷含量无差异,NPKM处理有机磷在玉米和蚕豆根际分别耗竭了138和86 mg·kg~(-1)。根际有机磷浓度是驱动有机磷矿化的主要因素。田间玉米的根际pH与非根际相比下降了0.3~0.51个单位,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10倍以上,施肥处理的根际苹果酸分泌量较不施肥处理高357%;根际过程与有机磷浓度可能共同调控了根际有机磷的矿化过程。因此,构建土壤高有机磷库,选择高效利用有机磷的作物品种,是维持黑土供磷能力、实现减磷增效的措施之一。(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郑庆伟[3](2018)在《东北地理所揭示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O_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CO_2浓度升高影响植物生理代谢过程,导致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总量和化学组成发生改变,进而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由于土壤微生物驱动碳氮循环,参与土壤养分(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18期)

周嘉伟[4](2018)在《不同浓度和粒径的AgNPs对小麦功能性状及其根际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的环境生态毒理效应及其驱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最为严峻的全球问题之一。其中纳米材料的大量、广泛应用已使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加凸显。而纳米银(AgNPs)由于具有独特的抗微生物活性以及其它优良的理化特性,目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然而,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含AgNPs材料的过程中,AgNPs可能释放到环境中,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植物的生理生态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造成多重影响。因此,探究并阐明AgNPs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环境生态毒理效应及其驱动机理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倍受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此外,氮素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为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且在自然界中植物所需的氮素主要源自于土壤固氮菌(Soil nitrogen(N)-fixing bacterial communities)的生物固氮[Biological nitrogen(N)fixation]作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而土壤固氮菌可明显提升其根际土壤可利用氮水平。因此,本研究基于植物功能性状和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视阈下,以人工增施不同浓度[低浓度:100 mg·kg~(–1);中浓度:200 mg·kg~(–1);高浓度:400 mg·kg~(–1)(土壤)]的AgNPs为处理,以增施不同浓度[低浓度:100 mg·kg~(–1);中浓度:200 mg·kg~(–1);高浓度:400 mg·kg~(–1)(土壤)]的银离子(Ag~+)为对照,以增施水为空白对照,以基于宏基因组学方法为技术支撑,进而探究不同浓度和粒径的AgNPs对小麦小麦功能性状(即:株高、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单叶湿重、单叶干重、比叶面积、地上湿重和地上干重)以及根际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从而阐明AgNPs生态毒理效应的植物生理生态机理与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机理。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和粒径的AgNPs对小麦功能性状的影响:(1)AgNPs显着降低小麦的叶长、叶宽、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含量,尤其是株高,这可能显着降低小麦对环境资源(尤其是光)获取的竞争能力。(2)相比于中浓度的AgNO_3,中浓度的粒径为70 nm的AgNPs显着降低小麦叶长、单叶湿重和地上部分湿重。因此,AgNPs对小麦功能性状的环境生态毒性并非来自Ag~+,可能是来自于AgNPs颗粒本身。因为Ag~+可被氯化物、磷酸盐或硫化物络合,也可被土壤系统中的胶体和(或)腐殖酸吸收。(3)随着粒径为30 nm的AgNPs浓度的增加,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含量显着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浓度较高的AgNPs会释放更多的Ag~+和诱导更多的活性氧生成。(4)在相同浓度下,粒径较小的AgNPs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含量的环境生态毒性显着大于粒径较大的AgNPs。其原因可能是较小的粒径会增加AgNPs有效表面积,从而增强其环境生态毒性。另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粒径较小的AgNPs比较大的粒径可释放更多的Ag~+,从而诱导更高的环境生态毒性。(5)在相同浓度下,粒径较大的AgNPs对小麦地上部分湿重的环境生态毒性显着大于粒径较小的AgNPs。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具有粒径较大的纳米粒子可诱导形成新的更大尺寸的细胞壁孔径,致使更多的AgNPs被植物的根所吸收。另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粒径较大的AgNPs团聚较少且稳定,所以,比粒径较小的AgNPs积累时间更长。2.不同浓度和粒径的AgNPs对小麦根际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1)土壤pH与土壤固氮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土壤pH显着影响土壤固氮菌多样性的可能机理是土壤pH显着影响土壤中营养养分的生物可利用性。(2)与空白对照相比,AgNPs和Ag~+处理均显着增加土壤Ag~+浓度,但AgNPs和Ag~+处理之间土壤Ag~+浓度无显着差异。因此,AgNPs显着降低土壤固氮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释放的Ag~+造成的。(3)与AgNPs相比,Ag~+处理显着降低土壤固氮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和OTU丰度。这可能是由于AgNPs转化成的Ag~+可被土壤中的多糖等化学物质进一步还原成AgNPs,从而降低对土壤固氮菌群落的抑制作用。(4)随着AgNPs粒径的减小,土壤固氮菌的ACE指数、Chao1指数和OTU丰度显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粒径较小的AgNPs可明显增加其有效表面积和分散性,特别是更易进入细胞内部,从而增强其环境生态毒性效应。此外,粒径较小的AgNPs可能会导致表面活性氧的产生,最终产生相应的生态毒性效应,尤其是诱导膜损伤和氧化应激。(5)不同浓度的AgNPs处理未显着改变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因此,AgNPs影响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其粒径而非其浓度。(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01)

尹微琴,景浩祺,王亚波,魏思雨,孙月[5](2018)在《O_3浓度升高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和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地层臭氧(O_3)浓度升高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影响.本研究采用开顶式气室(OTC_s)法,探究臭氧浓度升高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根际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转化酶)和有机酸含量(草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植株根系生长状况等分析其产生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O_3浓度升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小麦成熟期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其中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达显着水平;在抽穗期,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因臭氧浓度升高而显着提高,增幅最高可达76.7%.在成熟期,O_3浓度升高显着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显着降低了根际土壤p H、电导率、总碳和总氮含量,增加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显着降低了小麦根系生物量、总根长和根总表面积,而增加了根平均直径.(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朱练峰,胡继杰,Allen,Bohr,James,张均华,曹小闯[6](2017)在《根际氧浓度对水稻根系结构活力和氮素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试验设计根际氧气浓度是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和功能的重要因子。水稻为适应淹水环境,其成熟区皮层细胞会发生程序化死亡,溶解形成通气组织,由地上部向根系输送氧气以满足根系呼吸。呼吸作用是根系活动主要的能量来源,氧气作为呼吸作用原料其浓度高低与水稻根系活力密切相关,而根系活性直接影响根系的吸收功能,从而影响水稻氮素利用效率。本研究以3种不同生态类型水稻品种旱稻(中旱221)、水稻(中浙(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08-17)

黄淑萍[7](2017)在《刺槐幼苗根际微环境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土壤Cd、Pb污染耦合的响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升高的大气CO_2浓度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首要议题,同时,土壤镉(Cd)、铅(Pb)污染等日益严重,亦成为困扰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之一。当前,大气CO_2浓度升高与土壤重金属污染同时存在,二者耦合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因而,近年来有关高浓度CO_2和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日益增多,而植物根际微环境是由植物-土壤-微生物共同作用的微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及有害物质均经由这一界面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论文以刺槐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CO_2开顶箱控制系统结合盆栽法,研究了幼苗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微生物区系及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对高浓度CO_2(500μmol/mol和700μmol/mol)与Cd、Pb耦合作用的响应特征,探讨了幼苗根际微环境对二者耦合作用的响应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浓度CO_2显着促进了刺槐幼苗根际土壤总糖、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500μmol/mol CO_2处理下的酚酸含量大于700μmol/mol CO_2处理;单独Cd、Pb污染下,总糖、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显着增加,而酚酸含量降低;Cd、Pb复合污染下总糖、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高于单独Cd、Pb处理;高浓度CO_2+Cd、CO_2+Pb及CO_2+Cd+Pb条件下,污染土壤中有机化合物随CO_2浓度升高而增加。(2)土壤pH值在单独高浓度CO_2、Cd或Pb处理下显着降低;Cd、Pb复合污染较单独污染降低土壤中Cd去除率而增加Pb去除率,土壤中Cd、Pb去除率随CO_2浓度升高而增加。(3)500μmol/mol CO_2对幼苗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及总微生物活性(FDA)的促进作用大于700μmol/mol CO_2,真菌数量仅在700μmol/mol CO_2条件下增加,微生物代谢商(Cmic-to-Corg)与微生物量碳(MBC)随CO_2浓度升高而增加。单独Cd、Pb及复合污染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MBC、Cmic-to-Corg以及FDA均呈抑制作用,且随Cd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真菌数量在不同重金属处理下未见显着变化,表明土壤真菌对重金属的敏感性小于细菌和放线菌。高浓度CO_2与Cd、Pb污染耦合作用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较重金属污染下显着增加。(4)高浓度CO_2和土壤Cd、Pb污染下,幼苗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整体表现为新物种出现或原有物种数量被丰富以及原有物种消失或数量被消减,但主要建种群未变。高浓度CO_2处理下未出现细菌和真菌新物种,但原有物种数量明显被丰富。Cd、Pb及其复合污染下,细菌和真菌物种丰富度降低,而真菌在刺槐生长60天时出现新物种,但在幼苗生长90天时消失,说明Cd、Pb污染可刺激微生物新种群短暂出现。(5)幼苗根际土壤脱氢酶、转化酶及脲酶活性随大气CO_2浓度升高而增加,L-天门冬酰胺酶活性逐渐降低,700μmol/mol CO_2较500μmol/mol CO_2降低了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单独Cd、Pb污染下,脱氢酶、转化酶、β-葡萄糖苷酶和脲酶活性下降,L-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则分别呈降低和增加趋势,复合污染增强了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高浓度CO_2促进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脱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抑制了L-天门冬酰胺酶活性。(6)不同处理条件下主成分分析表明,总糖、氨基酸、酚酸、细菌和放线菌数量、FDA和Cmic-to-Corg具有较高载荷,是刺槐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的主要因子。上述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引起的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含量增加是缓减Cd、Pb污染对刺槐幼苗根际微环境胁迫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4-26)

杨淞超[8](2016)在《升高CO_2浓度对大豆产量生理及根际微生物分子生态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大气CO_2浓度不断升高,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70μmol·l-1升高到2013年的390μmol·l-1,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700μmol·l-1,CO_2浓度的快速升高将对大豆生产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有关于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光合生理生化性状及根际微生物分子生态特征的影响还鲜见报道。开展这方面研究将为未来大气CO_2升高条件下提高我国大豆的生态适应性提供重要理论价值。此研究利用开顶式气候箱对24个东北大豆品种进行模拟CO_2浓度升高(550μmol·l-1)处理,以正常大气CO_2浓度(390μmol·l-1)为对照,研究了大豆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籽粒内源激素、Rubp酶活性、氮积累及产量对CO_2升高的响应,同时提取根际土壤DNA,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大豆根际16S-rDNA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解析。比较不同品种间对CO_2浓度升高的生理响应,进而解析这种光合生理响应与根际微生物分子生态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光合生理方面,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着提高开花期光合速率,升高幅度为23.1%~99.2%,但到鼓粒期,CO_2处理对光合速率影响程度减弱;叶绿素也呈现相似的趋势,开花期叶绿素含量在高CO_2浓度条件下明显高于正常CO_2浓度,差异幅度为12.5%~72.2%;CO_2处理对叶片IAA含量和Rubp酶活性并没有产生显着影响;在氮素代谢方面,CO_2浓度升高并未影响叶片氮浓度,各品种也未产生显着差异,但叶片全氮量在高CO_2条件下呈现增加趋势;光合生理特征对高CO_2浓度的相应势必影响光合碳向地下部转运和根系分泌物,进而影响根际微生物和作物间互作效应,在根际微生态方面,PCoA结果表明高CO_2浓度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O_2浓度显着影响了:Gaiellales_uncultured、Acidimicrobiaceae_uncultured、Arthrobacter、Catelliglobosispora、Bryobacter、Bradyrhizobium、Ensifer、Pedomicrobium、Xanthomonadales_uncultured、Roseiflexus、Flavisolibacter、Chitinophagaceae_uncultured、480-2_norank、Gitt-GS-136_norank以及288-2_norank这些根际土壤微生物在属水平上的丰度,同时CO_2浓度所引起的Pseudomonas、Escherichia-Shigella和RB41_norank的变化程度主要取决于大豆品种。Acidimicrobiales_uncultured、Iamia、Blastococcus、Nitrosomonadaceae_uncultured、Escherichia-Shigella、Bacillus、480-2_norank以及GR-WP33-30_norank这8种微生物在属水平上受大豆品种调节最显着;产量方面,升高CO_2显着提高大豆产量,但这种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牡丰5粒重增加最明显为93.2%,然而绥农14和东生8并未发生显着变化。相关分析表明,CO_2浓度的升高对产量的影响与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着相关,但对叶片IAA和Rubp酶含量影响不显着。CO_2浓度的升高显着提高生殖生长期大豆的光合生理特性,而且不同大豆品种间的响应程度不同,进而影响产量提高幅度;高CO_2浓度通过调节碳的分配影响根际微生物分子特征,首次从属的水平揭示了高CO_2浓度对黑土大豆根际微生物丰度的影响,此结果与土壤养分循环以及作物生产力管理有紧密联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6-12-01)

徐春梅[9](2016)在《水稻根际氧浓度对分蘖期根系形态和氮代谢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根系既是吸收(水分、养分)器官,也是合成某些内源激素的重要场所,发育状况与地上部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密切相关。分蘖期是水稻对氧比较敏感的时期,根系生长受根际氧浓度的影响较大,同时分蘖期根系发育、根型构建是水稻整个生育期根型建成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品种耐肥性不断增加,而N肥利用率却日趋下降。笔者以前研究发现根际氧浓度影响水稻根系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氮素吸收,但对水稻分蘖期根际氧浓度影响根系微形态结构与氮代谢影响机制尚未涉及。因此本文拟从形态学、解剖学、酶学等方面,揭示水稻根际氧环境影响分蘖期根系建成与氮代谢的作用机制。通过水培和土培试验,着重研究:(1)水稻根际氧浓度对分蘖期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和微形态结构的影响;(2)根际低氧胁迫对分蘖期水稻根系功能和氮代谢的影响;(3)水稻不同氮-氧环境对分蘖期植株生长、农艺性状和氮代谢的影响机制;(4)不同根际氧环境下土壤环境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处理(根际氧浓度为1.0-2.0 mg/L)相比,中氧处理(根际氧浓度为2.5-3.5 mg/L)增加水稻分蘖期根系、茎叶和总生物量;增加分水稻蘖期总根长、表面积、总根尖数和细根比例,降低分蘖期粗根比例,有利于水稻分蘖期对养分的吸收,增加N、P、K、Mn、Mg和Ca的吸收累积总量。高氧处理(根际氧浓度>6mg/L)减少水稻分蘖期根系、茎叶和总生物量。低氧处理(根际氧浓度为0-1.0 mg/L)增加Fe、Cu和Zn的吸收累积总量,诱导根系通气组织的形成,增加根系孔隙度。氧胁迫(低氧或高氧)均破坏根尖细胞超微结构,出现质壁分离或细胞壁增厚现象,细胞器数目减少,液泡数目增多、变大,甚至出现空液化,加速细胞衰老;破坏细胞膜透性,引起电解质外渗使得电导率增加,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和呼吸强度均有所降低。中氧处理后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器增多,细胞核明显,线粒体多,染色质丰富,内含物多,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和呼吸强度均有所增加。2.短期低氧胁迫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和生物量的积累。对根系活力和呼吸速率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促进-抑制。诱导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处理0-6 d时受其诱导,9-12 d时受其抑制;而对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的影响和品种有关,秀水09表现为促进-抑制,春优84则为抑制-促进-抑制。低氧胁迫处理结束时,水稻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升高。说明分蘖期水稻可通过增加呼吸消耗、改变代谢途径来缓解低氧逆境伤害。3.分蘖期水稻对硝态氮的吸收主要聚集在根部。相同氧浓度处理时,2水稻品种对铵态氮吸收量远大于硝态氮,且叶片铵态氮吸收量大于根系。中氧处理促进分蘖期水稻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积累;低氧处理抑制分蘖期水稻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积累。相同氧浓度处理时,纯铵营养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NR和GS活性以及氮素吸收和积累量均高于纯硝营养。不同氮源时根际氧浓度对水稻根系形态的影响不同,纯硝营养和根际氧浓度对分蘖期水稻根系长度、根系总吸收面积以及总根尖数的影响呈迭加效应。纯铵培养时,不同氧处理间根系形态差异不大。4.根际土壤不同氧处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没有显着影响。干湿和长淹增氧处理提高叶片NR活性从而促进N素的吸收和积累;增加有效穗、每穗粒数、千粒重以及齐穗期茎基部和穗颈单个大维管束面积,且齐穗期茎基部和穗颈大维管束数目和单个维管束面积与产量构成因子间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说明干湿处理和长淹增氧处理增产的株型形态特征在于库大流畅。5.根际土壤不同氧处理影响土壤环境。长淹处理对土壤pH值的影响是持续的,土壤pH值随水稻生育进程而增大。干湿和长淹增氧处理增加分蘖期和齐穗期土壤呼吸强度,增加齐穗期和成熟期土壤硝化强度和氨氧化细菌数目,且土壤硝化强度与水稻N素吸收量成正相关。说明可以通过改善水稻生育后期土壤氧环境以提高其N素吸收利用率。(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赵曦[10](2016)在《根际CO_2浓度升高对甜瓜幼苗根系氮吸收、代谢及运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业生产中,土壤浇水不当、板结或积水、洪涝灾害、土壤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的呼吸作用等均能使植物根际内O2浓度不足,CO2浓度大量增加,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本研究以“彩虹7号”薄皮甜瓜品种为试材,通过雾培植株根际CO2自动控制系统,在营养生长期对薄皮甜瓜幼苗进行不同浓度的根际CO2处理(处理浓度分别为2000μL·L-1、3000μL·L-1、4000μL·L-1和5000μL·L-1),探究了不同根际CO2浓度对薄皮甜瓜幼苗根系生长、氮吸收、代谢及运输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根际高CO2浓度抑制了薄皮甜瓜幼苗的生长,在处理5d时,根际CO2浓度为4000μL·L-1和5000μL·L-1时的株高、茎粗和根长显着低于对照;从处理第10d开始根际CO2浓度达到2000μL·L-1以上时的株高、茎粗、根长和根系体积较对照相比抑制程度均达到显着水平,且CO2浓度越高抑制程度越大。2.根际高CO2浓度下薄皮甜瓜幼苗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较对照比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处理5d根际CO2浓度达到2000μL·L-1以上时均显着高于对照,之后开始迅速下降,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在处理10d时显着低于对照;根系活力相对滞后,在处理15d时显着低于对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CO2浓度的升高,差异逐渐变大。3.根际2000μL·L-1CO2浓度处理25d时,显着降低了薄皮甜瓜根系伤流量、伤流液的电导率和pH值,且根际CO2浓度越高,伤流量、伤流液的电导率和pH值越低。从伤流量上来看,根际2000μL·L-1、3000μL·L-1、4000μL·L-1和5000μL·L-1CO2浓度较对照(370μL·L-1)相比分别降低了21.02%、25.88%、43.13%和48.79%(P<0.05)。4.根际高CO2浓度下,薄皮甜瓜幼苗根系中NH4+-N、NO3--N和总氮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处理5d时,根际CO2浓度处理达到2000μL·L-1以上的根系中总氮、NO3--N和NH4+-N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而后迅速降低,在处理15d时,根际高CO2处理均受到显着抑制。5.随着根际CO2浓度的升高,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合酶(GOGAT)等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均在根际CO2浓度处理达到2000μL·L-1以上条件下处理第5d时高于对照;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液泡膜H+-ATPase分别在根际CO2浓度处理达到4000μL·L-1和3000μL·L-1以上条件下处理第5d时高于对照,而后均开始下降,在处理第15d时均显着低于对照。根际C02浓度达到2000μL·L-1以上时根系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处理第5d时显着低于对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加差异变大。6.根际CO2浓度达到2000μL·L-1以上时处理25d时甜瓜伤流液中的氮含量、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且2000μL·L-1与3000μL·L-1、 4000μL·L-1与5000μL·L-1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着。伤流液中的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在根际CO2浓度达到2000gL·L-1以上时显着低于对照,并且C0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着。表明根际CO2浓度长期达到2000μL·L-1以上时,薄皮甜瓜根系对氮的吸收、代谢以及运输水平均下降。(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根际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壤有机磷是植物吸收磷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植物根际过程能够促进土壤有机磷矿化,提高土壤有机磷的生物有效性。以高有机质含量的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根垫培养和大田原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揭示玉米和蚕豆根际过程和土壤有机磷浓度对有机磷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不施肥(CK)处理的蚕豆根际pH未变化,玉米根际pH上升了0.09个单位;施氮磷钾肥和有机肥(NPKM)处理的蚕豆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较玉米高93.4%;CK处理的玉米、蚕豆根际土与空白土(相同装置下不种作物的土壤)有机磷含量无差异,NPKM处理有机磷在玉米和蚕豆根际分别耗竭了138和86 mg·kg~(-1)。根际有机磷浓度是驱动有机磷矿化的主要因素。田间玉米的根际pH与非根际相比下降了0.3~0.51个单位,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10倍以上,施肥处理的根际苹果酸分泌量较不施肥处理高357%;根际过程与有机磷浓度可能共同调控了根际有机磷的矿化过程。因此,构建土壤高有机磷库,选择高效利用有机磷的作物品种,是维持黑土供磷能力、实现减磷增效的措施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际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芳婷,范文波,张金玺,董倩倩,魏建涛.盐分对棉花光合特性及根际土壤CO_2浓度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于星辰,刘倩,李春杰,朱平,李海港.根际过程和高底物浓度促进黑土有机磷矿化[J].土壤学报.2019

[3].郑庆伟.东北地理所揭示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农药市场信息.2018

[4].周嘉伟.不同浓度和粒径的AgNPs对小麦功能性状及其根际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的环境生态毒理效应及其驱动机理[D].江苏大学.2018

[5].尹微琴,景浩祺,王亚波,魏思雨,孙月.O_3浓度升高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和有机酸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

[6].朱练峰,胡继杰,Allen,Bohr,James,张均华,曹小闯.根际氧浓度对水稻根系结构活力和氮素吸收的影响[C].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

[7].黄淑萍.刺槐幼苗根际微环境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土壤Cd、Pb污染耦合的响应机制[D].长安大学.2017

[8].杨淞超.升高CO_2浓度对大豆产量生理及根际微生物分子生态特征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

[9].徐春梅.水稻根际氧浓度对分蘖期根系形态和氮代谢的影响机制[D].江西农业大学.2016

[10].赵曦.根际CO_2浓度升高对甜瓜幼苗根系氮吸收、代谢及运输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

标签:;  ;  ;  ;  

根际浓度论文-刘芳婷,范文波,张金玺,董倩倩,魏建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