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元素与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众包,游戏化,众包平台,公众科学
元素与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徐炜翰,赵宇翔,刘周颖[1](2018)在《面向众包平台的游戏化框架设计及元素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众包平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用户的参与意愿,游戏化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文章首先对游戏化模式在众包活动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系统概述。接着,本文基于众包平台的运作流程,通过对常见游戏化元素的分析,从内核、机制和游戏化元素叁个层次构建了面向众包平台的游戏化框架。随后,从任务种类(专项型、综合型)和采纳阶段(初始采纳、后续使用)两个维度对众包平台进行分类。同时,针对四个象限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选取不同的游戏化元素进行组合分析,从而通过游戏化元素的应用来提升众包平台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研究结论有助于优化众包平台的激励设计,增强用户参与众包活动的黏性,也为众包情境下的游戏化模式探索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知识》期刊2018年03期)
李倩[2](2018)在《英汉“红”框架相同元素形式表征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69年,Berlin和Kay打开了颜色词研究的大门后,学者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西方学者大多关注各语言基本颜色词范畴的差异和对比,而国内学者更多注重汉语基本颜色词产生的内外动因、词义及其文化内涵,二者互为补充。但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语颜色词的对比研究较少,也缺乏对英汉“红”的框架语义对比分析。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红”框架相同元素的形式表征的认知语义进行系统探究,深入挖掘其框架元素的异同及其成因。通过对语料库、网络用语和词典中相关语料的搜集、归纳和总结,将英汉“红”框架相同元素在同一事物概念和同一事件概念的形式表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英汉“红”框架元素的意义相同点在于都是以“红”的基本义为原型,在发展变化中增加了转喻义、隐喻义和文化义,主要原因在于语言文化背后人们相似的经验。同时,也发现汉语“红”框架内的元素远多于英文RED框架元素,形式表征中的隐喻式和转喻式较多,其相应的文化内涵也更为丰富,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背景、社会心理和文化基础等的不同,同时与语言的经济性和象似性也有一定的关联。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词概念框架理论、概念转喻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出发,对英汉“红”框架内相同元素进行对比分析,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赵萌,郭欣楠[3](2018)在《中国社会企业的界定框架——从二元分析视角到元素组合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对于中国社会企业的界定是基于二元分析视角,即关注组织中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分析视角对了解中国社会企业造成了困惑和偏见.本文根据现有关于社会企业的研究,提出基于中国情境的界定和区分中国社会企业的新框架,以克服二元分析视角的局限性.本文筛选并分析了13本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中144篇与社会企业相关的文章,以及100余家被阿育王、Schwab基金、Skoll基金认证的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企业案例,研究发现:二元分析视角无法捕捉社会企业实践的多样性;现有研究中有3种界定社会企业的流派(社会目标优先派、社会商业均衡派和社会目标唯一派);现有研究采用了社会商业属性之外多种元素组合的方式来界定社会企业,单用二元分析视角无法阐明现有研究中的观点.基于这些发现,本文认为需要从二元分析视角转换到元素组合视角来理解中国社会企业,并基于元素组合视角提出了界定和区分中国社会企业的框架.(本文来源于《研究与发展管理》期刊2018年02期)
尹铂淳,贺珊婷[4](2017)在《汉英菜名概念框架元素语言形式化的凸显元素组合及结果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英菜名概念框架元素的语言形式化的差异主要体现于凸显元素组合和结果两个方面;凸显元素组合方面,二者存在汉语菜名概念框架中凸显元素组合的类型较英语更丰富等4条差异;结果方面,英语菜名的形式结构与概念结构的象似性较强,汉语菜名的则较弱。(本文来源于《四川旅游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孟盼盼[5](2017)在《基于稀土有机框架材料的尺寸选择结晶分离稀土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光、电、磁、催化、超导等功能,因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稀土元素共存是制约稀土产业发展的瓶颈。传统的稀土分离方法具有成本高、效率低、周期长、环境污染大等诸多问题。当务之急是寻找一种操作简单、性能优良、高效快捷的分离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本论文选用奥沙拉秦为有机配体、正叁价稀土离子Ln(III)为金属中心,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13种稀土金属有机框架(Ln-MOFs,MOFs=metal organic frameworks)材料。由于Ln-MOFs材料在结晶过程中对稀土离子半径的改变极其敏感,因此构建的13种Ln-MOFs材料可呈现出四种不同的结构,能成功地将稀土元素分离。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又设计混合实验进一步探究它们的分离效果。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1)以奥沙拉秦为氧供给配体,以叁价稀土离子镧、铈、镨为金属中心,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叁种稀土有机框架材料。由于这叁种稀土有机框架材料具有相同的晶胞参数,我们称之为Ln-1-MOFs。(2)以奥沙拉秦为氧供给配体,以叁价稀土离子钕、钐、铕为金属中心,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叁种稀土有机框架材料。由于这叁种稀土有机框架材料具有相同的晶胞参数,我们称之为Ln-2-MOFs。(3)以奥沙拉秦为氧供给配体,以叁价稀土离子钆、铽、镝、钬为金属中心,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四种稀土有机框架材料。由于这叁种稀土有机框架材料具有相同的晶胞参数,我们称之为Ln-3-MOFs。(4)以奥沙拉秦为氧供给配体,以叁价稀土离子铒、铥、镥为金属中心,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叁种稀土有机框架材料。由于这叁种稀土有机框架材料具有相同的晶胞参数,我们称之为Ln-4-MOFs。(5)对稀土分离来说,分离程度和分离效率极其重要。为进一步探索MOFs材料通过选择性结晶分离稀土元素的分离程度和分离效率,本论文分别从Ln-1-MOFs,Ln-2-MOFs,Ln-3-MOFs和Ln-4-MOFs中各挑选一个金属参与混合分离实验的设计。首先,本论文设计了叁组两种金属混合的平行实验。在叁组平行实验中,以两种混合金属(摩尔比1:1)代替原本单一的金属,与摩尔量减为原来二分之一的奥沙拉秦进行溶剂热反应。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测试,发现只有半径较小的金属参与结晶;其次,本论文又设计了两组叁种金属混合的平行实验。在两组平行实验中,以叁种混合金属(摩尔比1:1:1)代替原本单一的金属,与摩尔量减为原来叁分之一的奥沙拉秦进行溶剂热反应。同样发现MOFs材料优先选择与半径较小的金属进行结晶;最后,本论文设计了一组四种金属混合的实验。以四种混合金属(摩尔比1:1:1:1)代替原本单一的金属,与摩尔量减为原来四分之一的奥沙拉秦进行溶剂热反应,仍然发现只有半径最小的金属能够在混合体系中优先生成MOFs材料。这些混合体系中的分离实验都说明通过MOFs材料选择性结晶分离稀土元素有规可循,它总是优先选择与半径较小的金属进行结晶,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也是“镧系收缩,稀土离子半径逐渐减弱,稀土配合物稳定常数逐渐增强”单向变化规律的体现。(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7-06-15)
任慧[6](2017)在《FrameNet文本中框架名和框架元素定义的英汉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汉语框架网(Chinese FrameNet,简称CFN)翻译项目的翻译实践报告。汉语框架网是一个词汇语义知识库,它依据汉语语料事实,目的是为计算机提供其使用的汉语。CFN文本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从文本类型来看,CFN文本大部分属于信息型文本,词汇方面,专业术语主要出现在核心框架元素与非核心框架元素部分,这些专业术语是理解框架内容的基本单位,在翻译时要按照《框架元素名称及简写统一总表》,采取固定的、专业的译文翻译这些术语。这些术语和词汇在CFN文本中反复出现,用法较为固定。句式方面,CFN文本句子结构复杂,名词化结构使用频繁,并常使用被动语态,文本风格非常正式,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FN文本的翻译包括术语翻译、定义翻译和例句的翻译,本文讨论定义的翻译。笔者完成了共计92个框架(共50,000字)的英汉翻译,标注了CFN中文例句81句。以此为基础,依据文本类型理论,本文讨论了翻译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中的问题尝试找出对应的翻译方法,具体有省略法、拆译法、倒译法,以及译为无主语句。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任务描述,介绍了CFN的背景知识、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是任务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质量审校。第叁部分首先介绍了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分析了CFN文本的特点,并分类讨论了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把定义分为了叁类:框架名的定义、短语型框架元素定义和句子型框架元素定义。最后一部分是对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总结,包括笔者对此次翻译实践的心得和体会。(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颜鹤立[7](2017)在《英汉HEAD/“头”框架相同元素形式表征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对“头”的研究大多从语义结构、社会文化特征以及隐转喻机制在英汉“头”的语义转移中的作用等角度,成果颇丰且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前人未对英汉“头”框架元素以及其元素形式表征的异同进行探讨,且像“首”、“脑袋”、“top”、“pate”具有和“头”、“head”相同意思的词没有考虑进来。本文借助表示“头”语言单位所激活的百科知识结构网络来探究,旨在解释英汉“头”框架中元素的异同以及相同元素的形式表征。本研究对从语料库和词典中搜集到的英汉“头”框架中的元素进行系统地归纳和分析,发现这些元素可分为形式单位事物概念和形式单位事件概念,其中汉语“头”框架里的元素明显多于英文,相同元素形成的原因是民族间相同的身体经验和认知相似性,而元素不同的原因在于文化模式的不同,其中包括传统文化,地理环境以及历史背景。就概念的形式表征而言,英汉“头”框架中元素的形式表征是直陈式、隐喻和转喻式的,且转喻明显多于其他二者。英汉“头”框架中元素的形式单位结构的区别主要是象似性原则的结果,在这一原则下,哪些元素被凸显,哪些元素被隐略得以表明,同时语言类型的不同和语言经济性也是造成形式单位结构不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戴晓娥[8](2017)在《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的核心元素与基本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使新技术融入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全新的生命活力?重新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于互联网+时代交互探究的课堂教学范式,是"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时代,新技术创造了新的学习机会,并对传统的学校教学产生了极大的挑战。然而,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依然徘徊在学校的边缘,这些技术与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的课堂范式存在着极大的不协调。如何使新技术融入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全新的生命活力?重新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于互联网+时代交互探究的课堂教学范式,是"互联网+"促进教(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期刊2017年09期)
王玛玲[9](2017)在《英汉EAT/“吃”行为事件框架元素及形式表征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活动之一,对延续生命,传播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有关EAT/“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吃”的研究,英语EAT的研究和英汉EAT/“吃”的对比研究。毋庸置疑,这些研究为英汉EAT/“吃”认知视角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现有的研究缺少从概念和认知层面对“吃”行为事件元素进行系统、逻辑的探索。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本文以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为理论基础,对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和“英国国家语料库”搜集来的关于“吃”的语言表达进行研究,旨在拟构英汉EAT/“吃”行为事件概念框架,找出英汉EAT/“吃”行为事件框架元素形式表征的异同,分析其形式表征的认知机制。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叁个问题:(1)英汉EAT/“吃”行为事件概念框架内部构成是怎样的?有何异同?(2)英汉EAT/“吃”行为事件框架元素的形式表征有何异同?(3)英汉EAT/“吃”行为事件框架元素形式表征的认知机制是什么?通过分析,本文有如下发现:(1)英汉EAT/“吃”行为事件概念框架共有十个层级,内部具有逻辑性和层级性,其框架的共同点在于经验基础,外在表现形式和框架本身特点,不同点在于经验基础的细节和内部元素。(2)英汉EAT/“吃”行为事件元素形式表征的共同点在于宏观和微观层面,不同点在于相同元素和不同元素的表征。(3)英汉EAT/“吃”行为事件元素形式表征的认知机制是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本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理论,另一方面能帮助英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生成有关吃和eat的语言表达,掌握其异同点。(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黄露,魏庆豪[10](2017)在《地域民族元素的对外传播——基于中国-东盟框架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双方在政治、经贸、文化等多领域合作不断加深,硕果累累。尤其在文化领域方面,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便利、更广阔的空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保持本国原有文化特色的同时,更深更广地进行双方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民族元素的相互融合与传播占据其中重要的位置。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其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如何利用其地域民族元素做好对外传播,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7年08期)
元素与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1969年,Berlin和Kay打开了颜色词研究的大门后,学者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西方学者大多关注各语言基本颜色词范畴的差异和对比,而国内学者更多注重汉语基本颜色词产生的内外动因、词义及其文化内涵,二者互为补充。但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语颜色词的对比研究较少,也缺乏对英汉“红”的框架语义对比分析。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红”框架相同元素的形式表征的认知语义进行系统探究,深入挖掘其框架元素的异同及其成因。通过对语料库、网络用语和词典中相关语料的搜集、归纳和总结,将英汉“红”框架相同元素在同一事物概念和同一事件概念的形式表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英汉“红”框架元素的意义相同点在于都是以“红”的基本义为原型,在发展变化中增加了转喻义、隐喻义和文化义,主要原因在于语言文化背后人们相似的经验。同时,也发现汉语“红”框架内的元素远多于英文RED框架元素,形式表征中的隐喻式和转喻式较多,其相应的文化内涵也更为丰富,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背景、社会心理和文化基础等的不同,同时与语言的经济性和象似性也有一定的关联。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词概念框架理论、概念转喻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出发,对英汉“红”框架内相同元素进行对比分析,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素与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徐炜翰,赵宇翔,刘周颖.面向众包平台的游戏化框架设计及元素探索[J].图书情报知识.2018
[2].李倩.英汉“红”框架相同元素形式表征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赵萌,郭欣楠.中国社会企业的界定框架——从二元分析视角到元素组合视角[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
[4].尹铂淳,贺珊婷.汉英菜名概念框架元素语言形式化的凸显元素组合及结果对比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
[5].孟盼盼.基于稀土有机框架材料的尺寸选择结晶分离稀土元素[D].东华理工大学.2017
[6].任慧.FrameNet文本中框架名和框架元素定义的英汉翻译[D].山西大学.2017
[7].颜鹤立.英汉HEAD/“头”框架相同元素形式表征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8].戴晓娥.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的核心元素与基本框架[J].基础教育课程.2017
[9].王玛玲.英汉EAT/“吃”行为事件框架元素及形式表征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10].黄露,魏庆豪.地域民族元素的对外传播——基于中国-东盟框架的分析[J].青年.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