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展性障碍儿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展性障碍儿童家长,以问题为中心,家长培训,亲子沟通
发展性障碍儿童论文文献综述
焦静[1](2019)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家长培训对发展性障碍儿童家长亲子沟通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是基于发展性障碍儿童家长在亲子沟通方面存在问题及现有培训效果不佳的现状提出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源于20世纪50年代,其核心思想是将学习设置到问题情景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在教师培训、校长培训中都有不同的尝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将该模式运用到家长培训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此模式引用到家长培训中,就亲子沟通进行培训,以期提高发展性障碍儿童家长的亲子沟通水平。本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研究对象为重庆市南岸区某培训机构的20位发展性障碍儿童家长。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家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人。对实验组家长进行为期十二周,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的家长培训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研究根据被试在《亲子沟通问卷》前测、后测得分来测量家长培训的效果,并通过质性材料的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补充说明。结果:(1)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亲子沟通水平无显着差异。(2)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亲子沟通水平存在显着差异。(3)实验组干预前和干预后亲子沟通水平存在显着差异。(4)对照组的亲子沟通水平在同一时间内无显着差异。结论:(1)“以问题为中心”的特殊儿童家长培训流程设计具有实践意义。(2)“以问题为中心”的家长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发展性障碍儿童家长亲子沟通的水平。(3)“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适合用于家长培训,在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余晴薇[2](2019)在《发展性障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的牵绊无形而又紧密的联结着父母和孩子,与家庭密切联系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影响着儿童往后的多方面发展,这种影响作用对于发展性障碍儿童也是同样存在且积极重要的。学校适应情况不仅是学生健康状态的评定标准之一,也是发展性障碍儿童存在一定困难和面临更多挑战的现状。随着特殊儿童入学人数的不断增长,其中的发展性障碍儿童的学校适应问题将进一步引发关注讨论。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亲子关系量表、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对发展性障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学校适应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探讨了发展性障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学校适应间的关系。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发展性障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民主性维度得分最高,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父母的民主性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父母。2)亲子关系在父母和儿童性别上的差异均不显着,在儿童障碍类型上,亲子关系的亲密性维度有着显着性差异。3)学校适应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为常规适应,儿童学校适应与儿童性别的差异不显着,与儿童障碍类型存在显着差异。4)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儿童学校适应叁者间的相关显着。5)在儿童学校适应总体方面,对其具有显着预测作用的维度依次为亲密性、放任性、民主性。其中,亲密性和民主性对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放任性对儿童学校适应具有负向预测作用。6)亲子关系维度中的亲密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学校适应总体间承担着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徐畅[3](2019)在《运用奥尔夫集体舞提高发展性障碍儿童规则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遵守规则是发展性障碍儿童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但是发展性障碍儿童学习规则时往往会遇到来自身体上或心理上的障碍,导致对规则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奥尔夫集体舞通过确立清晰重复的选材结构、设计循序渐进的活动、以行动促认知、以语言多鼓励等,尊重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让学生能够自发地、有兴趣地参与课堂活动,在感受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更快乐、更有效地学习规则。(本文来源于《现代特殊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徐琴芳,王延培[4](2017)在《脑电测量在儿童发展性障碍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脑电以及相关的测量方法在儿童脑发育与学习研究中拥有漫长的历史,脑电测量在临床上可以作为儿童脑发育及发展性障碍预测、诊断及干预效果的生物学指标。针对30年脑电研究的文献分析,对比了脑电的4种主要测量方法:事件相关电位ERP、EEG频谱分析、EEG时频分析和静息态EEG脑网络连接在儿童发展性障碍中的应用,分析了任务态和静息态下不同的测量方法及其特点,同时针对儿童发展性障碍的共性特征、特异性指标以及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等核心问题,提出未来研究要加强时域、频域、时频领域在方法学上的融合与互补,发挥脑电测量对发展性障碍早期筛选和诊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7年12期)
丁颖,李燕芳,邹雨晨[5](2015)在《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脑发育特点及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研究者借助脑成像等技术探讨了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脑结构发育特点,发展缺陷与脑功能损伤的关系以及障碍干预和脑功能改善的机制等,这为揭示发展性障碍儿童异常神经机制的共性和特异性,进而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标记。针对儿童期常见的发展性障碍,从脑结构损伤、脑激活异常、脑网络连接和脑功能康复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未来研究应拓展角度,注重揭示各发展性障碍之间异常脑发育特点的共性和特异性的具体表现、病理机制及基因基础等;临床工作者应注重将脑发育的异常和功能改善用于辅助各类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效果评估。(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5年08期)
李涛[6](2015)在《艺术治疗对发展性障碍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生活当中,发展性障碍儿童人际沟通与互动存在很大障碍,导致人际关系状态不佳,严重影响障碍儿童的社会性交往。从艺术治疗介入来看,艺术治疗可以帮助和改善人际关系质量,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手段,以群体活动为载体,为障碍儿童建立安全、自由、信任的人际关系环境。文章在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国内外的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艺术治疗在该领域的困惑和问题所在,提出个人关于艺术治疗发展趋势的观点。(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郭军,卜凡帅[7](2013)在《美国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发展性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特点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应用计算机系统帮助教育对象更快更有效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训练方法与技术。其在普通教育领域应用甚广,在各个学科也已形成一定的体系,收到良好效果。而将其应用于发展性障碍儿童的教育教学,创造性地结合该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发展性障碍儿童的学习特点,为最大限度发掘发展性障碍儿童最大生命内在潜力提供了无限可能。在应用该教育模式于发展性障碍儿童的教学实践中,要贯彻两个理念,即残疾群体的"可教育理念"和"科技理念";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特教师资队伍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性和全面性;打破传统软件应用界限,更好地为发展性障碍者的教育活动服务。(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09期)
胡晓毅,王勉[8](2012)在《北京地区发展性障碍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残疾人家庭生活质量的研究在国际上非常受重视,已经成为评估残疾人家庭支持成效的重要参考因素。本研究采用中文版《家庭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北京442个发展性障碍儿童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了北京发展性障碍儿童家庭生活的客观生活质量状况,分析家庭主观生活质量的现状和家长对家庭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以及发展性障碍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结构特征。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2年07期)
李春梅[9](2009)在《重庆城区0-6岁发展性障碍儿童家庭本位早期干预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早期干预的议题受到广泛关注,对发展性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从自己从事发展性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临床实作中所观察到的现况和遭遇的困境,引发探究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动机。本研究目的在探索适合重庆城区0~6岁发展性障碍儿童以家庭为本位的早期干预模式。通过实践研究,以期建立重庆本土化的家庭本位早期干预服务模式,并探索家庭本位的跨专业团队合作途径。本研究坚持理论建构与临床实作相结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1)家庭本位早期干预的服务流程;(2)发展性障碍儿童及其家庭的评量方法;(3)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的拟订与实施;(4)家庭本位的跨专业团队合作;(5)家庭本位模式早期干预服务的实施成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研究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从我国大陆及重庆地区早期干预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内外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经验,建构适合重庆本土的早期干预模式,拟出家庭本位的早期干预服务流程,并运用到20个发展性障碍儿童及其家庭。本研究结果及主要发现如下:(1)对儿童的影响:20名研究个案中,经至少一期的到宅服务,55%被成功转介,20%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小学就读,35%进入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就读;(2)对家庭的影响:97%的家长对家庭本位早期干预感到比较满意;(3)发展性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缺乏法律和政策保障,执行困难,发展缓慢;(4)早期干预资源供不应求,到宅服务人员缺乏,供需之间存在很大缺口;(5)现有的早期干预模式中,医疗、教育、康复叁大系统独立运作,专业间互动性不足,影响服务品质。最后,提出解决问题及持续研究的建议如下:(1)加强早期干预的法律与政策保障;(2)加强早期干预的宣传力度;(3)加强早期干预模式的研究;(4)加强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5)促进跨专业团队的合作。(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09-03-01)
向友余,刘娟,黎莉,慕雯雯,魏寿洪[10](2007)在《发展性障碍儿童初筛行为检核表的编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性障碍儿童初筛行为检核表是为了筛查学龄期发展性障碍儿童而编制的,编制的基本理念是根据各类型障碍儿童的典型行为特征构建量表的架构。本量表可作为广大普通学校教师、心理教师筛查、转介发展性障碍儿童的一项有效工具;主要用于初步筛查和诊断智力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儿童以及情绪障碍儿童。该量表的特点表现在:(1)项目的回答模式合理;(2)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该量表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发展性障碍儿童。(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07年12期)
发展性障碍儿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庭的牵绊无形而又紧密的联结着父母和孩子,与家庭密切联系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影响着儿童往后的多方面发展,这种影响作用对于发展性障碍儿童也是同样存在且积极重要的。学校适应情况不仅是学生健康状态的评定标准之一,也是发展性障碍儿童存在一定困难和面临更多挑战的现状。随着特殊儿童入学人数的不断增长,其中的发展性障碍儿童的学校适应问题将进一步引发关注讨论。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亲子关系量表、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对发展性障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学校适应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探讨了发展性障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学校适应间的关系。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发展性障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民主性维度得分最高,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父母的民主性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父母。2)亲子关系在父母和儿童性别上的差异均不显着,在儿童障碍类型上,亲子关系的亲密性维度有着显着性差异。3)学校适应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为常规适应,儿童学校适应与儿童性别的差异不显着,与儿童障碍类型存在显着差异。4)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儿童学校适应叁者间的相关显着。5)在儿童学校适应总体方面,对其具有显着预测作用的维度依次为亲密性、放任性、民主性。其中,亲密性和民主性对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放任性对儿童学校适应具有负向预测作用。6)亲子关系维度中的亲密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学校适应总体间承担着部分中介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展性障碍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1].焦静.“以问题为中心“的家长培训对发展性障碍儿童家长亲子沟通的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2].余晴薇.发展性障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3].徐畅.运用奥尔夫集体舞提高发展性障碍儿童规则意识[J].现代特殊教育.2019
[4].徐琴芳,王延培.脑电测量在儿童发展性障碍诊断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7
[5].丁颖,李燕芳,邹雨晨.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脑发育特点及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15
[6].李涛.艺术治疗对发展性障碍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5
[7].郭军,卜凡帅.美国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发展性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特点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3
[8].胡晓毅,王勉.北京地区发展性障碍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
[9].李春梅.重庆城区0-6岁发展性障碍儿童家庭本位早期干预的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
[10].向友余,刘娟,黎莉,慕雯雯,魏寿洪.发展性障碍儿童初筛行为检核表的编制[J].中国特殊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