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库调控论文-刘鹏

源库调控论文-刘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源库调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糜子,水分,氮素,源库关系

源库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1](2019)在《糜子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及其水氮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糜子在旱区种植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挖掘糜子生产潜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固糜21号”为试验材料,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组合设计,水分设置40%-50%、60%-70%、80%-90%田间持水量,施氮量设置0、0.05、0.10g N/kg干土(折合纯氮0、75、150kg/hm~2),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糜子拔节后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源库关系、碳氮代谢的影响,从而探究糜子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以及水氮对其的调控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不同水氮处理组合对糜子籽粒产量、单株生物量、出籽率、收获指数、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合理的水氮管理措施是实现糜子籽粒产量提高的必要保障。在水分胁迫(40%-50%的田间持水量)和低氮处理(0g N/kg土)组合条件下,糜子的单株生物量、出籽率、收获指数、水氮利用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此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较低,分配到籽粒部的同化物较少,导致最终的籽粒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在正常供水(60%-70%的田间持水量)和中量施氮(0.05g N/kg土)处理组合条件下,糜子的单株生物量、出籽率、收获指数较优,最终获得最高的糜子籽粒产量,并且在此环境条件下的水氮利用效率也较优。合理的水氮条件主要通过提高糜子干物质积累量并增加向籽粒部的分配比例来提高作物产量,达到对土壤中有限水氮资源的高效利用。(2)通过研究不同水氮处理组合对拔节后糜子源指标(功能叶净光合速率、总叶面积、穗茎中非结构性糖含量)、库指标(穗重、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穗粒中非结构性糖含量)、流指标(干物质转运量、移动率、转运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糜子源、库、流的协同提高是增产的重要途径。糜子的源库关系是相对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环境条件下糜子产量的限制因素不同。在水分胁迫(40%-50%的田间持水量)和低量施氮(0g N/kg土)处理组合条件下,糜子的源、库、流均受到影响,但源是主要限制因素,源供应能力的不足导致库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从而造成籽粒产量较低,提高此环境条件下源的输出能力增产的必要途径;在正常供水(60%-70%的田间持水量)和中量施氮(0.05g N/kg土)处理组合条件下,源的输出能力较强,库的容量也有所增强,但成熟期糜子的营养器官中仍存在一定量的非结构性糖,这说明库的容量不足以容纳所有的光合同化物或是同化物的转运效率(流)较低,此环境条件下库的不足和流的不畅可能是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提高此环境条件下库的容量和光合同化物的转运效率对于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研究不同水氮处理组合对拔节后糜子碳代谢、氮代谢、碳氮代谢协调程度(碳氮比)的影响以及碳氮比和糜子源容、库容的关系,结果发现,提高土壤含水量和施氮水平可促进糜子功能叶和茎鞘的碳氮代谢,增强糜子源的活性和光合效率并延缓源器官的衰老速度,产生更多的光合同化物,从而增大库容,提高糜子的籽粒产量。糜子叶片中较高的碳氮比不利于维持源的活性,但却可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形成,茎鞘中过高的碳氮比不利于库容的增大,而正常供水(60%-70%的田间持水量)和中量施氮(0.05g N/kg土)处理组合可提高糜子灌浆期功能叶的碳氮比,增强糜子功能叶的碳氮谢,降低茎鞘中的碳氮比,减少茎鞘中碳水化物的储存,促进同化物质的转运,合理的水氮耦合可协调糜子的碳氮关系,增强糜子源的活性和库的容量。由此我们得出,糜子的碳氮关系协调程度对糜子产量形成具有调控作用,而碳氮关系主要通过调节糜子源的活性和同化物的转运效率,进而对库容的大小产生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光勇,杜浩,孙寅虎,李宗锴,高梅[2](2019)在《源库关系调控对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物理摘除木薯叶片和薯块的方式调控其源库关系,研究不同源库条件下木薯的株高、茎粗、茎重、薯重、薯块数、淀粉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摘叶后木薯产量与摘叶数量呈显着负相关;摘叶后株高与摘叶数量呈显着正相关;木薯定植90 d及以前摘叶处理块根数显着减少,而120 d及以后无显着影响;木薯定植150 d及以后摘薯,木薯产量与摘薯数量呈正相关,木薯定植120 d及以前处理无显着影响;木薯定植120 d及以前摘薯处理薯块数显着增加,但未达到显着性水准,木薯定植150 d及以后摘薯处理与块根数无显着关系;木薯薯重、薯块数、收获指数与茎重、薯块数、茎粗、薯块数、淀粉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株高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陈炜,李红兵,邓西平[3](2019)在《旱作栽培条件下源库调控对冬小麦茎秆节间同化物转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旱作栽培条件下不同源库调节方式对茎秆不同节间同化物积累、转运和籽粒贡献率的影响,以旱作冬小麦‘长武134’为试验材料,在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设置田间试验,通过花后减源(去除旗叶,DF)和缩库(去除上4小穗,TA;去除下4小穗,TB;同时去除上4小穗和下4小穗,TAB)处理,比较收获期小麦单穗质量、平均粒质量和茎秆不同节间同化物积累,转运的变化,分析不同源库调节对茎秆不同节间同化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源处理显着降低小麦单穗质量、平均粒质量和花后同化物在茎秆不同节间的积累,增加茎秆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但其补偿效应不能完全弥补由于叶源亏损造成的对单穗质量降低的影响;不同缩库处理间,随着缩库强度的增加其单穗质量逐渐降低,呈现出CK>TA>TB>TAB的变化趋势,而平均粒质量逐渐升高,呈现出TAB>TA>CK>TB的变化趋势,表明由于穗粒数降低引起单穗质量的损失,没有通过平均粒质量的升高得到弥补;茎秆不同节间对不同类型同化物的利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穗下节间可见光部分至倒二节间,其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逐渐增加,而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琛,张家星,李万元,唐东南,罗刚[4](2017)在《氮高效水稻主要源库性状的基本特点及其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皆在阐明氮高效水稻源库性状的基本特点。【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于2012-2014年设计了两个试验。2012年和2013年,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遗传群体114个水稻株系为供试材料,依据成熟期吸氮量和产量两个性状将114个株系群体分为6种不同氮效率类型。2014年,在前2两年试验的基础上,以筛选出的氮高效株系(L68)和氮低效株系(L2)为供试材料,研究施氮量对两种氮效率水稻株系产量、源库性状的影响。【结果】1)114个株系群体成熟期吸氮量和产量差异均较大,吸氮量变幅为11.53~27.66 g/m~2,产量变幅为311.74~763.35 kg/666.7 m~2,随着吸氮量的增加,产量呈上升趋势。产量类型与吸氮量类型并不完全一致,高吸氮量是高产的重要基础,但产量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2)氮高效水稻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包括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总叶面积)、成熟期叶面积系数均显着大于氮低效水稻,叶面积构成因子中氮高效水稻绿叶质量明显高于氮低效水稻,但比叶重不同氮效率品种间差异较小;3)氮高效水稻单位面积库容量、单位面积颖花量显着高于氮低效水稻,氮高效水稻单位干质量、单位叶面积和单位氮素库容量大,库容形成能力强;4)氮高效水稻单位叶面积颖花数、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大,结实期净同化率高,氮高效水稻"流"畅,叶片光合能力强;5)综合分析表明,库容量对氮素高效吸收影响较大。提高单位氮素库容量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库容量。不同施氮水平下,氮高效水稻叶面积系数、库容量、吸氮量和产量均明显高于氮低效水稻,叶面积系数在低氮水平下两者差异最大,其他3个指标以低、中氮差异较大。【结论】氮高效水稻源库指标均优于其他类型,且这一优势在不同施氮量亦是如此。(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杨兰[5](2016)在《源库调控对玉米叶片衰老和氮素转移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叶片衰老的过程中,营养器官中的氮会活化后再转移到籽粒中。这个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控制,如源库关系、激素、土壤中的水分状况和植株营养状态等。籽粒氮的来源分为花前氮的转移以及花后氮的吸收,这个过程与叶片的衰老关系密切。为更好的理解源库关系对玉米叶片衰老和氮素转移的调控机理,本研究设计实施了两年田间试验和叁年温室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15N标记示踪技术,研究玉米花前氮和花后氮的动态变化以及其与源库调控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吐丝后20天里,相对于花后氮的吸收,花前氮的转移对籽粒氮的贡献更大;随着籽粒不断灌浆,籽粒氮中来自花后氮的吸收比例逐渐增加。阻止授粉后,即使没有籽粒建成,叶片中花前氮的转移效率也能高达33%。’5N示踪结果表明,花前氮有62%转移到籽粒中,而花后氮有76%到了籽粒中,这说明,相对于花前氮的转移,提高花后氮的吸收更有可能增加籽粒氮积累。2)以1个农家种和在1973年到2000年间中国主推的1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阻止授粉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叶片衰老,花后干物质积累,氮积累以及各器官氮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授粉处理比较,当在吐丝期对玉米进行套袋阻止授粉后,在生理成熟期时,品种农大60,沈单7,掖单13和郑单958叶片延缓衰老;而对于白马牙,丹玉、6,掖单2和先玉335来说,其叶片叶面积影响较小;相反,中单2,丹玉13和掖单4,阻止授粉后,加快了叶片的衰老。从生理学角度,叶片氮转移效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不同品种叶片衰老速度对阻止授粉的响应差异。3)以郑单958和中单2为试验材料,通过两年的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源库关系对花后氮吸收及叶片衰老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郑单958在阻止授粉后,叶片中协同衰老的蛋白酶-豆荚蛋白的基因ZmSee2β表达量显著下调,叶片衰老延缓,原因是在吐丝后,叶片中氮的输入大于输出。中单2在阻止授粉后,氮吸收在减少而蛋白质分解速率提高,同时糖含量也有所增加,叶片衰老加快,其原因可能是存在着某个信号同时控制着叶片的衰老和氮的移动。综上所述,源库关系能调控玉米植株干物质和氮的积累,而植株叶片衰老和氮转移对源库调控的响应有基因型差异。在保证花前施氮量满足玉米正常生长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灌浆期的施氮比例有利于籽粒氮的累积。源强或库强减小,籽粒氮累积减少,因此合理调控源库比是获得高产的前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6-11-01)

邹春雷[6](2016)在《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源库关系与籽粒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叶面喷施碳和氮对春小麦源、库关系与籽粒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克旱19和龙麦33为材料,分别采用质量浓度为5%和2%的蔗糖和尿素作为外源碳氮调控物质,从齐穗期开始分3次进行叶面喷施处理。通过测定源、库器官干物质积累、糖含量变化和籽粒品质,分析源、库关系,探讨叶面喷施碳氮物质对春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叶面喷施5%蔗糖降低了小麦旗下叶、倒二节的干物质重,增加了旗叶、旗下叶的干物质重下降幅度及其干物质转运对“库”器官的贡献率;而叶面喷施2%尿素增加了小麦旗下叶、穗下节、穗部的干物质重,降低了旗叶的干物质转运对“库”器官的贡献率。2.叶面喷施5%蔗糖降低了春小麦旗叶、旗下叶等“源”器官以及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叶面喷施2%尿素增加了小麦旗叶、穗下节等“源”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同时降低了穗轴、籽粒等“库”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叶面喷施5%蔗糖和2%尿素增加了小麦不同时期籽粒总淀粉含量。3.叶面喷施5%蔗糖和2%尿素使小麦的籽粒灌浆速率提高了12.8%~38.1%,喷施2%尿素效果更加明显。5%蔗糖处理下克旱19和龙麦33穗粒数分别提高了11.9%和9.5%;而2%尿素处理下穗粒数提高了20.6%和8.9%,千粒重提高了4.6%和7.2%,产量提高了16.9%和15.8%。叶面喷施2%尿素处理下龙麦33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了6.2%,湿面筋含量提高了5.5%,沉降值提高了14.7%。4.叶面喷施5%蔗糖处理下龙麦33的面粉吸水率提高了2.8%;2%尿素处理下龙麦33的面粉吸水率分别提高了4.7%。2%尿素处理下龙麦33的面团稳定时间延长了26.7%,断裂时间延长了12.5%,公差指数降低了18.1%。5%蔗糖处理下克旱19的面团拉伸阻力提高了10.8%,拉伸面积提高了8.7%,拉伸比例提高了9.1%;龙麦33的拉伸面积提高了7.9%,拉伸比例提高了5.0%。2%尿素处理下克旱19的拉伸面积提高了8.7%,拉伸比例提高了9.1%;龙麦33的拉伸面积提高了6.7%,拉伸比例提高了5.0%。(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6-06-01)

李文婷[7](2016)在《马铃薯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及水氮对其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的源库关系决定着作物的产量,以小麦、水稻为代表的谷类作物的源库关系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块根块茎类作物如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等,其源库关系却并不清楚。作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马铃薯是一种典型的块茎类作物,其收获器官块茎属于变态茎的一种,它是营养器官而非像谷类作物的收获器官种子一样是生殖器官。所以深入了解马铃薯的源库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潜力,而且有助于了解块茎类作物的源库关系。水和氮是影响作物产量且可人为调控的两大环境要素,关于水、氮对谷类作物源库关系的调控机制的研究也已有很多,但在马铃薯上的研究却较少。因此,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氮两因素对马铃薯的产量、源库关系、碳氮代谢关系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从而探究马铃薯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及水、氮对其的调控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马铃薯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通过设计不同的水、氮水平我们研究了块茎膨大期马铃薯块茎产量、整株生物量、收获指数、源容、库容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发现,试验结束时所有水氮水平下植株的源容都相对较小,而此时块茎却仍有较大的潜在库容。说明马铃薯生育期内植株源所提供的同化物并不能满足库的需求,所以推测与谷类作物不同,在块茎膨大期马铃薯的产量更多的是受源的限制。不同的水、氮水平通过影响植株的源容来影响产量。正常水分(90%的田间持水量)和适量氮(0.2 g N/kg土)条件下马铃薯的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这些条件下植株的源容增加所导致。除此之外,正常水分和适量氮条件下马铃薯的产量和整株生物量最高,但此条件下的收获指数却不是最高。这也说明适宜的生长条件主要是通过提高整株干物质的积累量而非提高干物质向块茎分配的比例(收获指数)来增加块茎产量和提高植株的水氮利用效率。因此,植株的源容是限制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提高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总叶面积和叶片寿命来增加源容对于马铃薯生产潜力的提高非常重要。2.马铃薯的碳氮代谢协调程度与源库关系作物体内的碳氮代谢协调程度决定着作物产量的高低。通过设计不同的水、氮水平我们研究了块茎膨大期马铃薯植株中的碳氮代谢协调程度也即碳氮比的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叶中的碳氮比与叶绿素含量呈显着的负相关。水分胁迫使马铃薯植株叶中的碳氮比升高,而适量氮水平则有助于叶中的碳氮比较长时间的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为了进一步探讨碳氮代谢协调程度对植株源库关系的影响,我们又设计了同一施氮量下不同的施氮时期试验来研究碳氮比的变化。结果发现,移苗时施加少量的氮肥(50 mg N/kg土)而在块茎形成时追加大量的氮肥(200 mg N/kg土)不仅能够降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之前叶中的碳氮比,也能降低块茎膨大期叶中的碳氮比,从而使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叶中的碳氮代谢都处于协调状态,延长了叶片的寿命,提高了叶片的同化效率,进而使植株的源容长时间的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利于整株干物质的积累,最终增加产量。因此不同的水氮水平,不同的施氮方式可能是通过影响马铃薯叶中的碳氮代谢协调程度来影响植株的源容,从而影响产量。合理的水、氮管理有助于协调马铃薯的碳氮代谢,使植株保持较高的源容,从而增加块茎产量以及水、氮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期刊2016-05-01)

李发虎,贾立国,樊明寿[8](2015)在《水分对马铃薯源、库、流调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产量的形成是源、库、流互作及协调的过程,水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综述了水分对马铃薯源、库、流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马铃薯源、库、流的水分调控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刘晓梅[9](2014)在《源库调控对山葡萄结果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山葡萄“北冰红”和“左优红”为试材,在吉林地区气候条件下,分别研究了不同枝果留量以及不同时期摘叶处理对山葡萄光合速率、生长状况、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结果可为山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倾斜水平龙干各处理光合速率普遍高于对照,并随枝果留量增加,光合速率有所上升,以留10个枝3穗果的处理为最高。不同时期摘叶均提高了山葡萄的光合速率,8月27日和9月3日摘叶效果较明显,较对照分别提高11.08%和9.77%。2.生长前期,倾斜水平龙干各处理果实生长速率普遍低于对照,后期多数高于对照;叶面积、枝条长度、粗度等指标,倾斜水平龙干多数处理高于对照,且均随枝果留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此外,对照树产最高,倾斜水平龙干各处理产量随枝果留量增加而增加,果粒重量、果穗品质总体随负载增加呈相反的变化。3.倾斜水平龙干多数处理果实品质优于对照。总体而言,倾斜水平龙干各处理随留果量增加,糖和花色苷含量有所下降,酸增加,而其他酚类物质变化较复杂。4.摘叶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含糖量及果皮中各种酚类物质的含量,降低了果实含酸量,以8月27日和9月3日摘叶总体效果较好。从“左优红”果实中共鉴定出48种香气成分,各处理间基本相同,其中醇类15种,酯类21种,酸类6种,酮类2种,萜类2种,酚类、醛类物质各1种。摘叶处理降低了一些小分子醇的含量,且摘叶越早,降低程度越大;摘叶增加了己醇、乙酸异戊酯、辛酸乙酯和橙花醇乙酸酯的含量,降低了己酸、辛酸和癸酸含量。5.综合考虑,倾斜水平龙干树形较双臂直立篱架树形果实品质有明显提高,但负载量不宜过大;摘叶显着提高了果实品质:增加了果实中糖、酚类物质和某些重要香气成分的含量,降低了酸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4-06-01)

张卫星,廖西元,章秀福,朱智伟[10](2013)在《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水稻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矮秆品种、70年代杂交稻品种应用的两次重大突破和近年来超级稻应用的新突破,每一次产量的提升和品质的改善,总是伴随着源、库、流的交替改良和新型源库关系的不断建立,产量高低和米质优劣均取决于叁者的协调程度.源库调控对于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但一直以来人们对源库理论的研究却未能取得较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研究方法的限制。通常是利用不同的生态条件(温光、海拔等)或栽培调控(密度、肥水等)来分析比较源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但环境因素或栽培措施本身对植株存在净效应,反映出来的是一种"表观源库关系"。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于对同一生长条件下具有不同源水平(叶面积)或库水平(穗粒数)的植株进行比较。然而,遗传上较难获得在源水平或库水平上有真实差异的等基因系,便采取剪叶、剪穗等手段或应用突变体、诱导(抑制)相关生理物质活性等方法,有目标地进行增(减)源、增(减)库以及畅(堵)流等处理,人为改变原有植株的源库关系,使得一些生理指标发生了较大变化,即可与对照植株进行分析比较,成为研究源库关系最常用的方法。上述方法所产生的差异多为诱导性的,除了改变源和库的水平,还引起其它功能或成分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植株产生物理性的损伤或生理性的干扰,改变其本身自然生长特性,并且实际操作中也有对叶片、籽粒等器官的人为选择性误差,未能准确地反映源库之间的真实关系和客观规律。本研究利用仅仅存在花粉育性基因差异的不育系与其同型保持系搭配种植、错期播栽并隔离授粉,构建了基因型完全相同而库水平(结实率)呈梯度差异的稻株样本。结果表明,不育系与其同型保持系按扬花期风向并列种植、按不同行数(或株数)搭配种植以及安排不育系比其同型保持系早播3-9天,均由于保持系提供给不育系的花粉量不同而导致结实率差异,若把未授粉的不育系植株视为最低库水平,同型保持系植株视为最高库水平,便构成了基因型完全相同而库水平呈梯度差异的稻株样本系(图1)。进一步研究发现,授粉前光合面积和总颖花数基本一致的不育系植株,由于授粉后结实率不同,灌浆过程中绿叶持续期、叶片光合速率和籽粒充实程度均存在显着差异,库对源的反馈调节也导致了源库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再辅以不同施氮处理的源库调控,结果表明(表1),处理之间茎蘖数、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实测产量和理论产量的差异显着,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变化,施氮与不施氮之间差异明显。通过保持系迟播3天和6天给不育系授粉,造成不育系的结实率分别下降了51.5%和92.6%,不需剪穗便显着减少了现实库容水平,由于源供应过剩,不育系植株在原有茎蘖数的基础上新长分枝穗(图1),导致有效穗显着增加而实粒数却显着减少,最终产量显着下降,完全打破了其固有的源库关系,实现了非损伤性的源库调控。本文构建的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的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打破了传统源库理论研究的思路,特别是弥补了剪叶、剪穗等常用方法存在物理性损伤或生理性干扰的不足,为深入研究作物源库关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方法和途径,对于丰富作物源库理论和促进相关学科发展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0-21)

源库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物理摘除木薯叶片和薯块的方式调控其源库关系,研究不同源库条件下木薯的株高、茎粗、茎重、薯重、薯块数、淀粉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摘叶后木薯产量与摘叶数量呈显着负相关;摘叶后株高与摘叶数量呈显着正相关;木薯定植90 d及以前摘叶处理块根数显着减少,而120 d及以后无显着影响;木薯定植150 d及以后摘薯,木薯产量与摘薯数量呈正相关,木薯定植120 d及以前处理无显着影响;木薯定植120 d及以前摘薯处理薯块数显着增加,但未达到显着性水准,木薯定植150 d及以后摘薯处理与块根数无显着关系;木薯薯重、薯块数、收获指数与茎重、薯块数、茎粗、薯块数、淀粉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株高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源库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1].刘鹏.糜子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及其水氮调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张光勇,杜浩,孙寅虎,李宗锴,高梅.源库关系调控对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19

[3].陈炜,李红兵,邓西平.旱作栽培条件下源库调控对冬小麦茎秆节间同化物转运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9

[4].陈琛,张家星,李万元,唐东南,罗刚.氮高效水稻主要源库性状的基本特点及其调控[J].中国水稻科学.2017

[5].杨兰.源库调控对玉米叶片衰老和氮素转移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6

[6].邹春雷.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源库关系与籽粒品质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

[7].李文婷.马铃薯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及水氮对其的调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

[8].李发虎,贾立国,樊明寿.水分对马铃薯源、库、流调控的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15

[9].刘晓梅.源库调控对山葡萄结果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10].张卫星,廖西元,章秀福,朱智伟.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的方法研究[C].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3

标签:;  ;  ;  ;  

源库调控论文-刘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